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播客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试读1

jackmahone 2013-11-28 12:46:12

敝姓星期一,尼克.星期一(Nick Monday)。

  私家偵探一枚。

  有人問起我的工作時,這是我對外的官方說法。

  我在舊金山市中心有個小小的辦公室。「小小的」不是指那種小而美,像是小豪宅,或是獨樹一格的建築那種。

  而是空間狹小彆屈,感覺像宿醉想吐或得厭食症那種。

  三坪大的辦公室,坐落在沙特街和克爾尼街口,離聯合廣場幾個路口。儘管辦公室的空間有限,但是我的專業一點都不容懷疑,我可是領有加州政府核發執照,足以證明本人是個貨真價實的私家偵探。

  先澄清,不要把所有私家偵探都想成大名鼎鼎的夏洛克.福爾摩斯。我一點都不像福爾摩斯那麼智勇雙全、觀察敏銳,也沒有不離不棄的好伙伴在一旁記錄我的豐功偉業;我也不是你們在雷蒙.錢德勒或達許.漢密特小說中讀到的私家偵探類型,雖然工作必須時常接觸社會黑暗面,但我並沒有變得憤世嫉俗。

  我比較是隨興風,而不是冷硬派的那種。

  從小就是這樣,我的人生可以說是舒服地不負責任等級,標準無憂無慮的機會主義者。我不曾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時事先做過計畫,或者先考慮後果,一切都是以「我想要」為出發點,有助於讓我得到我想要的,就去做。柿子挑軟的吃,路挑短的走。所有的工具或方法都是為了達到目的而行動。

  我老爸一輩子只做過一份工作,終其一生都是個朝九晚五的標準上班族,他常常說我的企圖心連個屁都不如,最後也會落得連個屁都不是的下場。全然的便宜行事,怎麼方便怎麼做。社會適應不良的副產品。總會令人皺著鼻子說「那是什麼味道?」或「噢,天啊!」。

  我們彼此從沒看對眼過。

  我很清楚老爸對我後來靠什麼養活自己很有意見,不過他不曾對這方面說過什麼。我之所以現在會是這樣,完全得自老媽的真傳,而老爸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老爸的觀念是,人就該自食其力,憑自己的能力掙口飯吃。他以為自己以身作則就可以對我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然而,他的藍領哲學與老媽的基因威力相比,顯得太微不足道了。

  話說回來,如果你在我這一行,循規蹈矩也沒什麼不好,至少給人一種很有秩序的錯覺。我不相信天堂和地獄,但我相信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我也信奉規律。

  早上七點半起床。

  吃一碗幸運符玉米片當早餐。

  喝星巴克的卡布奇諾和比特咖啡的摩卡。

  咖啡算是習慣的問題,與規律無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龜毛點,只是我的比你所知道的偵探多一點。

  今天早上──在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飯店事件發生之前;在一絲不掛手持利刃的女子之前;在直升機與圍觀群眾聚頭之前──我穿著T恤和牛仔褲,腳踩恰克.泰勒帆布鞋,坐在我窄如衣櫃的辦公室,邊喝著卡布奇諾配幸運符玉米片,邊上網搜尋手上的案子。沉浸長時間的網路搜尋和無限量的咖啡暢飲,再偶爾穿插對著辦公室唯一的窗戶恍神發呆。

  一般對私家偵探最常見的誤解就是:我們過著令人羨慕的生活,周遭充滿無法說明的玄虛奧祕和錯綜複雜的陰謀詭計,身邊圍繞著散發致命吸引力的誘人辣妹,開口閉口謀殺命案,勒索敲詐和墮落腐敗;到處是失蹤人口,失竊的藝術品和身分錯亂的案子。

  若是將私家偵探真正在做的事情,以及實際發生的事情寫成書,根本就沒人會看。像是發送訴訟程序傳票,保險詐欺和企業調查;追查債務人,查核智慧財產權剽竊侵權,建立電腦相關事證;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宅在又小又破的辦公室裡上網搜尋資料等等。

  啊~~(打一個大大的哈欠)

  以上所說純屬事實。這真的是現在絕大多數私家偵探賺錢維生所做的事。有些人專精某個特定的領域,其他人或許能在兩三個地方混一片天;但是,沒有私家偵探在槍林彈雨裡討生活,沒有私家偵探在暗夜陋巷裡與客戶交頭接耳,沒有私家偵探和蘿倫.巴克爾上床翻滾。

  至少我沒有。

  我的案子多半都是有疑點的保險理賠、反詐欺案,一堆電話都是瀕臨信用破產的絕望卡債族打來的,還有妥託抓姦。通姦除罪化話美國已經行之有年,離婚根本不需要提出任何事證,可是外遇通姦的案子仍舊是私家偵探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因為配偶在婚姻狀態裡的忠誠度,可以做為爭取孩子監護權、贍養費和財產分配的依據。

  結婚時說得信誓旦旦「不管順境逆境都要相守」,很顯然地,看來絕大多數的夫妻最後都是逆境收場。

  然而,最近我接到的電話,都是要我幫忙找回失竊的好運。

  過去幾個月至少有六、七通,有些可能成為客戶的人企圖僱用我找回他們的好運。這不是青少年的惡作劇電話,打來的人也不是無家可歸的遊民,或是從醫療院所跑出來的精神病患。他們都是腦袋清楚的正常人,人生在此之前一直過著優質生活的幸運傢伙,要什麼有什麼,財富、好運、幸福、快樂,全都自動送上門。

  直到有一天,生活開始走樣。

  有人丟了大客戶,有人出了車禍,有人突然發現房子有蟲蟲危機,白蟻為患;也或許其中有人要去找牙醫做昂貴的根管治療,另外可能有人在股市慘賠,還有過去幾年從不生病的人,居然突然生起病了。

  這些來電的人絕大多數對人生的潮起潮落大驚小怪,反應過度。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即便生來比別人幸運,也不能保證一切總盡如人(你)意。有時候,事情就是走了樣,衰事就是會發生。

  而這些人卻深深相信,他們就是有權過著比別人平順的日子,應該被賦予優渥生活的權利,當生活不再順遂的唯一可能解釋就是─他們的好運被偷了,所以倒楣的事情才會落到他們頭上。這些人會有這樣的想法,真是要感謝那些大大地哄抬、報導盜運賊與生俱有某種能力,可以扒竊其他人的運氣的新聞。

  當然這類盜運賊的報導不會出現在優質報紙、全國性雜誌或是二十四小時新聞頻道上,更不可能在華爾街日報、新聞週刊或美聯社看到。這種「盜運賊都會傳奇」或是「盜運賊神話故事」只會出現在那些超市小報,以及名人逸事和八卦談話的節目裡。

  世界新聞週報曾有過一則相關報導。「內幕」曾做過專題特輯。傑瑞實境秀某一集也專門討論了盜運賊。

  「我的前夫跟一個盜運賊有一腿!」

  還有些更聲名狼籍的新聞媒體,直言盜運賊如何竊取正常人的運氣,然後到黑市轉手一賣,隨隨便便就可以有一萬美金暴利入袋,造就了無法可管的地下經濟,和隨之衍生出來的扒竊運氣文化。

  有些人認為盜運賊是外星生物,有些人認為他們是基因變種人,還有些比較偏執的人,認為這是政府的科學實驗計畫,企圖偷盡全世界人的好運提供給大財團和政客。然而政府對盜運賊的存在報導完全不做澄清和不反駁的態度,反倒使這個說法甚囂塵上,更讓這群偏執份子趁機火上加油、大作文章。

  每個禮拜的小報至少可以看到一次盜運賊的報導,抑或沒營養的垃圾節目討論盜運賊覬覦那些逃過雷擊、中樂透,或是打了一場完美比賽的幸運人士的好運。但打電話要我幫他們找回運氣的人,多半都是對自己生活中的問題沒有能力負責,或是無法面對自己不當錯誤決定的人。

  他們的運氣其實並沒有被偷。如果他們的運氣真的被偷了,我一定會知道。

  因為那肯定是我偷的。

*****

  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前南斯拉夫航空編號三六七班機,從瑞典斯德哥爾摩飛貝爾格萊德途中爆炸,機身一分為二,整架飛機失控盤旋,墜毀在現今的捷克共和國。機上二十八位乘客有二十七位罹難,絕大多數死於瞬間重力撞擊。

  機組人員之一的薇娜.弗洛維奇,當時人正在機尾,機身在爆炸瞬間與機尾脫離,一路從三萬三千英呎高空直直下墜落地。機上的一部供餐推車把薇娜卡在機尾,使她像是繫上了安全帶一般,免於被拋出機外。雖然她的頭骨、雙腳、脊椎三處均骨折,腰部以下也暫時癱瘓,但至少薇娜從整場爆炸和墜機意外中存活下來。她成為了金氏世界紀錄保持人,是唯一沒有靠降落傘、從高空墜落仍存活的例子 。

  大多數人會說薇娜.弗洛維奇很幸運,也有人說她是生來就比別人幸運。這些說法都對。然而,在這項破紀錄的高空墜落之後,薇娜還能繼續保有自己好運的機率,差不多就跟想在一八六○年蓄奴的喬治亞州莊園裡找一個人權主義者一樣微小。

  人怕出名豬怕肥,好運一旦被公開,肯定吸引廣大的注意。我說的可不是簽簽合約、說說生命故事或上個脫口秀那麼單純的事而已。這裡講的可是把你的天生好運,以天知地知、你不知我知的方式給摸走、轉賣,藉此大賺一筆。 運氣扒手。盜運賊。

  像我這樣的人。

  薇娜的故事上報後不久,她便從昏迷中甦醒,開始接觸對她充滿好奇的群眾;此時某個既沒有特別明顯的特徵也沒有武裝,卻生來俱有別人沒有的能力的人,走到她面前,握了握薇娜的手,就這樣偷走她的好運。

  無聲無息、不知不覺,運氣就被摸走了。

  我沒有在那裡,她的運氣不是被我摸走的。一九七二年我根本還沒有出世。薇娜這種等級的好運,保證可以在黑市賣個五萬美元的高價。一九七○年代裡,像這種名人的好運堪稱是好運中的極品。

  運氣並不是人人都偷得來的。這可不是到書店找一本《第一次偷運氣就上手》來看一看,或者是週末報名「跟著大師偷運氣課程」就能成的事。這種能力無法在實驗室複製,也無法運用化學反應再造。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外曾祖母遺傳給外公,外公遺傳給老媽,老媽再遺傳給我─雖然老媽拒絕使用這項神奇的能力,她說偷別人的運氣是不對的。

  要是老媽肯稍稍使用一下她的天賦,或許她就不會在公車司機闖紅燈的前一刻,正好把車開出停車場。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幸運賊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试读3(jackmahone)

试读2(jackmahone)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