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的原文摘录

  • 第一篇:写作的逻辑 文章条理不清很多时候与写作风格(即遣词造句的方式)无关,却同文章的结构,也就是句子的组织顺序有关(不管句子本身写得是好是坏)。如果某人写出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其表达思想时采用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发生了矛盾。 在金字塔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从金字塔的最顶部开始,沿各个分支下展开。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该表述产生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层上的思想将对此做出回答。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 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基本上,大脑会认为一同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某种关系,并且会将这些事情按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当大脑发现其需要处理的项目数量增加到4个或5个以上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但是仅仅以逻辑的方式将思想或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 控制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惟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条理清楚的书面文书应当具有金字塔结构,并且不断“自上而下”地向读者传递信息。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纵向:疑问/回答式对话:确定某一层次上的思想组必须表达哪种信息(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提出的疑问) 横向:演绎或归纳逻辑:你组织在一起的思想是否以符合逻辑的形式表达了这种信息 序言结构:开头应向读者说明“情境”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情境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称为“冲突”,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中将要回答的疑问。 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法 准备讨论的主题——准备回答的关于这个主题的问题(文章针对的对象希望文章写完后能够回... (查看原文)
    dearjiana 21赞 2014-04-09 12:54:53
    —— 引自第1页
  • 人类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只有用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第1篇 表达的逻辑
  • 组织思想的4种逻辑顺序: ①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②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③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④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 金字塔中的子结构,能够加快你梳理思想的过程: ● 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 各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 序言的叙述方式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第2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 在组织思想时,归纳和演绎是仅有的两种可能的逻辑关系。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横向关系
  •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自上而下法
  • 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自下而上法
  • 一旦你着手将思想变成文字,它就似乎戴上了最美丽的光环,令你感觉“字字珠玑”,甚至不愿意进行必要的修改。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初学者注意事项
  • 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这种讲故事的形式对于组织读者已知的信息。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 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 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 引入“背景”的时机,就是你能够作出关于文章主题独立的、无争议的表述的时候。表述的独立性是指,在此表述之前无须用其他表述以论述其准确含义;无争议性是指,你预计读者肯定能够理解并接受该表述。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 关键句要点(或称要点、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查看原文)
    泠泠七弦上 5赞 2020-04-21 15:22:02
    —— 引自章节:序言的讲故事结构
  • 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 (查看原文)
    iKan 3赞 2013-01-14 16:04:40
    —— 引自第5页
  • 金字塔原理的四个基本原则: 结论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 (查看原文)
    我爱读书 3赞 2013-10-18 17:42:26
    —— 引自章节: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时间(步骤)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结构(空间)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查看原文)
    我爱读书 3赞 2013-10-18 17:42:26
    —— 引自章节: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 自上而下法 提出主题思想 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法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得出结论 (查看原文)
    我爱读书 3赞 2013-10-18 17:42:26
    —— 引自章节: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解决的方案 (查看原文)
    我爱读书 3赞 2013-10-18 17:42:26
    —— 引自章节: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 正确定义改组思想 识别并剔除改组思想中与其他思想不相称(不属同类、不具有共同点)的思想 (查看原文)
    我爱读书 3赞 2013-10-18 17:42:26
    —— 引自章节: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 方框中的内容就是一个“思想”。在本书中,我将“思想”定义为“向受众发送新信息并引发受众疑问的语句”。(人一般不会阅读自己已经了解的内容,因此,也可以说,表达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受众传递新的信息。) 如果是为了向受众传递新信息,对方必然会对表述的逻辑性产生疑问,例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或者“为什么这样说”。作为文章的作者,你必须在该表述的下一个层次上横向回答读者的疑问。但是,你的回答仍然是向读者传递他不知道的新信息,这又会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又需要在再下一个层次回答读者新的疑问。 你将不断地按照“引起读者疑问并回答疑问”的方式写作,直到你认为读者不会再对新的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读者不一定认可作者从第一个表述到最后一个表述的思维扩展方式,但至少能够明确了解作者的思路,而这正是所有作者期望的最好效果。)至此你就可以离开金字塔结构的第一个分支,返回关键句层次(如图2-1所示),继续回答由金字塔最顶端的中心思想引发的初始疑问。 因此,要想吸引读者的全部注意力,作者必须避免在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之前引起读者的疑问;同时也要避免在引起读者疑问之前,预先给出问题的答案。 (查看原文)
    送你1颗子弹 3赞 2020-07-02 15:13:49
    —— 引自章节:纵向关系 30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6 17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