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不是美国通史,也不是学术著作,是作者多年观察美国的心得,尽量用浅显的“大白话”讲出来。这些个人心得却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探索的结果。
本书作者对美国的论述,是把美国作为一种文明或者西方文明的变异来研究的,特别是把美国的政治、经济等制度作为一种人类正常的迥异于我们传统的政治文明来研究。
作者简介 · · · · · ·
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1947年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1996年从社科院美国所退休,仍继续著述,并应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专业为国际政治与美国研究,旁涉中西历史文化,近年来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
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07年修订版改为《冷眼向洋书系》单行本,资中筠撰写部分更名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散财之道——美国现代...
资深学者,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原所长。1930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南耒阳。1947年毕业于天津耀华中学,考入燕京大学,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参与创办《美国研究》杂志与中华美国学会,曾任杂志主编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创办中美关系史研究会并任第一、二届会长。1996年从社科院美国所退休,仍继续著述,并应邀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专业为国际政治与美国研究,旁涉中西历史文化,近年来关注中国现代化问题,撰有大量随笔、杂文,并翻译英、法文学著作多种。
主要著作:《追根溯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1945—1950》、《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2007年修订版改为《冷眼向洋书系》单行本,资中筠撰写部分更名为《二十世纪的美国》)、《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述评》(2006年修订版更名《财富的归宿》)、《资中筠集》(学术论文选集)等。
随笔集:《斗室中的天下》、《锦瑟无端》、《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学海岸边》(与陈乐民合著)等。
译著:(法)巴尔扎克《公务员》、《浪荡王孙》、《农民》,(美)薇拉•凯瑟《啊,拓荒者!》,(英)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等。
目录 · · · · · ·
第一讲 美利坚合众国之由来
第二讲 美国的精神资源
第三讲 进步主义改革
第四讲 小罗斯福新政和1960年代群众运动
第五讲 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
第六讲 私人基金会的理念与管理
第七讲 美国的外交思想与世界霸权的确立
第八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美国
第九讲 回顾与展望
第十讲 美国与中国
附录一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附录二 就《财富的归宿》答问
附录三 是个新事物,也不是太突然
附录四 重新评价罗斯福的“新政”
附录五 中美关系并没有大起伏
附录六 跨过新门槛
附录七 希望中国少讲点中国特色,美国少讲点美国例外
附录八 不同类型的国家与法治的关系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具体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劳动者生活和工作条件;二是反垄断,就是拆散大的垄断财团;三是保护消费者,也就是食品安全、药物安全,限制资本家弄虚作假或不讲卫生,这是牵涉所有消费者最切身利益方面的改革;四是反腐败和吏治改革。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535-537 要通过法律规定应该赔偿的标准,必须让资方赔得心痛,确实是付出很高的代价,才会有效果。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563-564 政府的权力比较弱的原因还有一点,因为美国有一个比较幸运的环境,没有外国侵略。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664-664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美国十讲 -
就是美国的腐败主要在国会。执行部门比较超脱,因为它没那么大权力,特别是在财政上没那么大权力。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680-681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美国十讲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美国十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美国十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美国十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 条 )

敢说出自己内心所想的学者
> 更多书评 17篇
-
张宇涵🔒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从制宪会议可以看出什么来呢?每个人对自己所持有的意见,非常重视,非常认真,绝对不曲意求同,明明不赞同的东西不勉强说是赞同,但是他们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这些人是在英国制度下熏陶出来的,英国是《大宪章》的发源地,他们所处的时代又是欧洲启蒙思潮方兴未艾之时,已经树立了一整套宪政民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观念。包括少数服从多数等游戏规则都是毋庸置疑的,“动口不动手”是底线,不会一语不合,就诉诸暴力。 ... (1回应)2017-11-11 05:14:20 4人喜欢
从制宪会议可以看出什么来呢?每个人对自己所持有的意见,非常重视,非常认真,绝对不曲意求同,明明不赞同的东西不勉强说是赞同,但是他们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这些人是在英国制度下熏陶出来的,英国是《大宪章》的发源地,他们所处的时代又是欧洲启蒙思潮方兴未艾之时,已经树立了一整套宪政民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观念。包括少数服从多数等游戏规则都是毋庸置疑的,“动口不动手”是底线,不会一语不合,就诉诸暴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大家最后都宣誓表示对讨论经过保密,不管自己曾经同意或激烈地反对过哪一条,回去之后绝不把分歧外传,绝不动员选民来捣乱。会议记录是保密的,成为机密档案。因为这部宪法已经根据大家同意的议事规程通过,它就是合法的,我们都承认它的合法性,不可以再回去动员群众来反对。这点非常重要,是民主的精髓。到现在,美国都遵守这一规则。 总之,对于这个谈出来的国家,宪法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最高权威不是哪一个皇帝、哪一个伟人领袖,或哪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通过这部宪法,国家根本就无法存在。这是美国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和其他国家成立的经过都不一样。另外,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民主精神,就是你反对的东西通过了之后,不能再捣乱。在此之前你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表意见,没有人压制你的言论自由,但一旦通过后,你必须遵守。这是基本的民主训练。要理解美国的民主精神,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现在,竞选失败的总统候选人最后的发言就能够体现这种民主精神。他们在竞选时互相攻击,简直无听不用其极,连老祖宗都翻出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争取群众,你甚至可以说他哗众取宠。但当选票定了,得知竞选失败后,落选者马上发贺电,然后发表退出演说。 法治社会需要公民的守法观念。美国国会可以辩论好几年也通不过一部法律。但一旦通过之后,必须遵守,没有人能说我当初就反对这条法律,我可以不遵守。所以美国立法的过程比较长,比较麻烦,在我们看来就是吵吵嚷嚷,没完没了,议而不决。但是它司法的成本很低,公民守法观念比较强,一般能做到有法必依。 还有一方面,观察它的民主可以看基层。总统不是直选的,但基层的官员,包括州长,都是直选的,还有州议会也是直选的。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不在华盛顿而在基层,越到基层越民主。美国的百姓和我们的正好相反。我们的百姓不相信当地的政府,有了冤屈就到北京上访告状,好像觉得“天高皇帝远”,在地方受冤屈是下情不能上达“天庭”的缘故,要让“皇帝”知道来管管你,基本是这样一个思路。美国的百姓就是觉得不知道华盛顿的大佬们在做些什么,他们都不太信任这些大官大资本家,但熟悉的、够得着的是当地市政府、市议员。所以他们有什么事就会向市政府、市议员包括州政府请愿,或给议员写信。要是解决不了,要游行的话,如果不是全国性的问题,就在本地请愿,或者给本州选进联邦议会的议员写信,用他们的话来说是“我的议员”。要么下一回我不选你了,这比较容易。议员的任期是有限的,如果想有一些口碑的话,在位的人对于民众的要求不能置之不理。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在基层,不管华盛顿发生什么,包括尼克松水门事件、弹幼总统下台之类,和百姓的关系都不大,因为基础是稳固的。有这个民主的基础,不存在“维稳”问题,社会是稳定的。你别看在大的问题上,如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等,在纽约、华盛顿这些地方出现大游行,好像声势浩大,其实这绝对不会动摇它基础的稳定。因此在这种国家,没有“上访”这一说。到华盛顿来的问题,都是全国性的问题,都是跟战争、征兵有关系的。所以要了解美国的民主,主要是看这些方面,不是眼睛总盯着几个政客,看着几个政客斗来斗去呀,哪个又受贿了,游说集团的不正当行为等,这是经常会出的问题,而且也有各种机制来曝光、揭发和整顿。这也就是美国的“丑闻”经常全世界都知道的原因。但它的基层不会出大问题。 总之,宪法、民主程序、遵守游戏规则的基本训练以及基层的民主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 通常,人们对美国容易有的误区:一个是认为美国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美国的强大就是军事、经济、科技各方面高度发达;另一个是美国的历史特别短,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这两点都不对,特别是前一点从理论上讲就是错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富强,没有精神资源只有物质资源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现在就根据这样的一个误解,努力发展物质,精神上却十分贫乏。因此,我觉得认为美国的富强之路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不但是很大的误解,而且对我们自己有害。另外,说它历史特别短,是一个没有根底的国家,也不对。作为现代的民主共和国,美国是最老的。美国独立比法国革命早13年,所以应该说民主制度的共和国,美国是元老。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还是参考了美国的《独立宣言》。 诽谤的对象是平等的,总统和平民都按照这个法律。并不因为他是总统或政府官员,就有另外的法律,还是看事实证据。如果某人或某家报纸说总统贪污了,首先法院得去调查,举报者要举证,唯一的依据就是看是否属实,对象没有区别。现在美国和所有民主国家都是这样的,不存在诽谤一个在职官员就危害国家了这样的罪名。这样保证了新闻自由。 新闻的一条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杰斐逊曾说民主要在老百姓知情的基础上才成立。你要是根本不知道,比如选举,这个人你根本不了解,就给你一个名单让你选,这个不叫民主。你必须要有知情权。第一个知情权是,我纳的税,政府花到什么地方了,这是最重要的。国家很多事情,公民必须要有知情权。所以报纸是十分重要的。杰斐逊曾有一句名言:假如要在政府与报纸之间选择一个的话,我宁可选择一个没有政府的国家,而不要一个没有报纸的国家。如果没有报纸,人民之间就没有信息沟通,什么事都不知道,那是一个心智封闭的社会,不可能有一自由有民主。所以立国之初,美国就确定了这样的原则。现在寄印刷品比寄信的邮资要便宜,成为全世界的惯例。这条规矩是哪来的呢?是富兰克林当邮政总长的时候定的。原来还不只是便宜一些,而是完全免费,就是邮局传递报纸刊物是免费的。因为到了一个蛮荒之地开荒,远离已经发达的城市,只能通过报纸来了解外部的信息,所以就定出邮局免费提供报纸刊物的规矩。 民主政治有很重要的一条,是妥协。大家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讨价还价到一定时候,各让一步,就妥协了。战胜方不会穷追猛打,把你逼到没有立足之地。比如,在国会,共和党、民主党各提出一个方案,大家吵得一塌糊涂,最后共和党的方案得到多数通过,通过了以后大家都得遵守。不能说这个我原来不同意,就不遵守。 所以改革并不是哪一个特别开明的政治家的一句话,或制定了特别好的政策,一下子就推开了,而是上下结合,应该说还是从群众运动来的。但这个群众运动并不是上面用一个政治口号发动的,而是每一个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为自己生存状况的改善而努力,充分利用自己的公民权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争取改善不公平的条件,慢慢推动。 美国的腐败主要在国会。执行部门比较超脱,因为它没那么大权力,特别是在财政上没那么大权力。财政权力在众议院,通过预算的权力在众议院,参议院可以审核。更重要的是,国会通过立法与不同的群体或利益集团利益枚关。而行政部门用钱的权力有限,自己没有部门利益。比如说能源部,近水楼台先得月,跟那些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大家分一些利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这个途径。所以行政部门比较超脱。正因为如此,在后来进一步加大政府执行部门权力的时候,阻力就比较小。一般反对的理由,都是说过多侵犯私人领域不符合宪法,但是很少有人担心政府权力加大后要利用权力寻租,贪污受贿。丑闻大多发生在国会,而不大会是在执行部门的官员。这是整个机制使得它难以有机会,而且犯规的代价太大。 当初像杰斐逊这些开国元勋奠定美国的自由主义基础的时候,他们心目中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就是大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享受了充分的个人自由的时候不会越过基督教的戒条。比如不说谎、不偷不抢,不奸淫等,这些都是大家都会遵守的不言而喻的底线。现在什么都不信了,因为基督教的去教堂了。没有了这个束缚,还享受这样的权利,道德就下降了。 真正使共产主义理想受到打击的,是1933年到1936年斯大林搞的大清洗。好多无辜的老布尔什维克和知识分子都以莫须有的“反革命”罪名或者“国际间谍”的名义被捕、杀害或流放,规模很大,而且是完全违反任何法律和民主程序,这件事震动世界。那些西方国家的左派人士所受的基本教育形成的思想底色是自由、民主、平等,他们本来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民主、更平等,结果却发现苏联是用这种办法来统治的。他们之中许多人在苏联有好朋友,与苏联作家、知识分子都有来往,一夜之间这些人都消失了。这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威信有很大打击。美国不像欧洲在19世纪就已经有了社会民主党或共产党,有它自己的工会,有一定的基础,而是在社会主义思潮还没有开始掌握工人之前,就已经威信扫地,所以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特别是共产主义在美国是个反面的词。到二战以后,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干脆被相提并论,一个极左一个极右,都是民主自由的对立面。 以上是从工人阶级和左派这方面讲。另一方面,美国雄厚的物质财富也是特殊条件。根据“向下滴漏”(trickling down)的理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财富逐级向下滴漏惠及全民——避免了有的国家那种大规模赤贫的现象。不过,这里财富的再分配非常重要。美国的大财团和大资本家,也是比较明智的,他们及时采取了让步的政策。所以美国大规模的公益慈善事业的产生,差不多和美国大垄断集团的产生是同步的。这一点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在欧洲国家也没有。这是美国一个独特的现象,这一独特现象大大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而且也应该说对改变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好处。 只要世界上优秀人才自然流向还是美国的话,美国是不可能衰落的。特别是今后知识经济的时代,美国的优势还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我们国内有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发展起着真正的阻碍作用的,都怪不了别人,而且还有腐蚀别人的危险。这事一点也不光彩。所以我觉得中国人,看国际、看国外,如不好的就别学,好的就老老实实学习,也就是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把外国都骂倒,然后再骂倒国内主张理性对待外国的人,貌似爱国,其实是祸国。动摇不了霸权主义一根毫毛,只有祸害自己。我特别强调,中国人特别是觉得自己强大起来了,就更加要注意克服虚骄之气和狭隘的国家主义。我们的主流媒体很喜欢夸耀国力,或有选择地、断章取义地转载外国人吹捧中国的话,这会误导公众。中国过去的仁人志士都是有很深的忧患意识,而现在改革开放以后起来的一代人,忧患意识比较少,对实际国情缺乏了解,这是很危险的。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是否值得学习,主要还是看它的普通百姓过得怎么样,而不是看它在外边多么耀武扬威。 一直到今天你看许多社会科学人士,一天到晚讲要给政府出谋划策,本质上也是士大夫思想,要做“智囊”,现在的新词叫“思想库”,是士大夫情节加美国的实用主义。 中国知识分子很难做到单单为真理,为兴趣,为好奇心而努力。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就是要弄清楚这个道理是怎么回事,先不管它是为谁服务,然后说出道理来,要说服更多的人,或者是说服那些智力相当的人。大家争论,然后传播开去。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眼睛老是向上的。 你要说我为学问而学问,我为追求某一个真理的话,人家觉得你很特别的。还有就是国家出那么多钱养活你,要你干吗?欧洲中古时期也有皇家,或者是王公贵族养活很多知识分子或者艺术家,但没有要求他们一定是往上为政治服务,并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观念不一样。 引自第1页 1回应 2017-11-11 05:14:20 -
##第一讲 美利坚合众国之由来 - 欧洲人到美洲开荒 - 清教徒 - 劳动人民 - 五月花号: 1620 - 独立战争 - 起因:抗茶税 - 彻底脱离英国 - 阅读潘恩《常识》 - 联邦制宪:1787 - 参考尹宣《辩论》 - 动口不动手 - 反对意见通过之后必须遵守 - 妥协的精神 - 权利法案:包括十条修正案 - 宪法、民主程序、遵守游戏规则,基层的民主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 ##第二讲 精神资源 - 最早的民主共和国 - 来源于英国《大宪章》、欧洲文艺复兴...
2016-04-09 15:47:46 4人喜欢
##第一讲 美利坚合众国之由来 - 欧洲人到美洲开荒 - 清教徒 - 劳动人民 - 五月花号: 1620 - 独立战争 - 起因:抗茶税 - 彻底脱离英国 - 阅读潘恩《常识》 - 联邦制宪:1787 - 参考尹宣《辩论》 - 动口不动手 - 反对意见通过之后必须遵守 - 妥协的精神 - 权利法案:包括十条修正案 - 宪法、民主程序、遵守游戏规则,基层的民主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 ##第二讲 精神资源 - 最早的民主共和国 - 来源于英国《大宪章》、欧洲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精神 - 自由主义 - 信仰、言论、出版、结社自由 -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 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平等竞争,优胜劣汰 - 基督教的传统 ##第三讲 进步主义改革 - 20世纪最初20年 - 动力 - 劳工运动 - 新闻报刊 - 学者 - 垄断妨碍自由经济 - 欧洲的影响 - 避免社会主义革命的改良 - 措施 - 保护劳工 - 1902宾州煤矿工人罢工 - 反垄断 - 食品安全 - 反腐败 - 舆论 - 在基层通过选举竞争,自由迁徙使得各州效仿 - 结果 - 放弃完全的自由经济,确定法律监管 - 扩大政府权力 - 公务员改革
具体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劳动者生活和工作条件;二是反垄断,就是拆散大的垄断财团;三是保护消费者,也就是食品安全、药物安全,限制资本家弄虚作假或不讲卫生,这是牵涉所有消费者最切身利益方面的改革;四是反腐败和吏治改革。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535-537 要通过法律规定应该赔偿的标准,必须让资方赔得心痛,确实是付出很高的代价,才会有效果。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563-564 政府的权力比较弱的原因还有一点,因为美国有一个比较幸运的环境,没有外国侵略。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664-664 引自 美国十讲 1823 门罗主义:不介入欧洲,美洲人的美洲
就是美国的腐败主要在国会。执行部门比较超脱,因为它没那么大权力,特别是在财政上没那么大权力。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680-681 引自 美国十讲 ##第四讲 1930年代小罗斯福新政和1960年代群众运动 - 罗斯福新政 - 新四大自由 - 加强政府权力
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其他结社和出版自由尽在不言中),加上两个新的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和“免于恐惧的自由”。“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698-699 引自 美国十讲 - 1960年代群众运动 - 民权法和选举权法 - 医疗照顾和医疗救助,作为1935年的社会保险法的修正案
一是反对越南战争,二是争取黑人权利。另外还有两项内容是反对核武器和环境保护。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756-757 (另一个)是对工业化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弊病的逆反。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781-781 左倾思潮另一个比较有积极意义的副产品,是出现了新的研究中国的组织。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803-804 但是1960年代有一个副作用,就是破坏了传统道德。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831-831 一方面趋于平等,一方面给经济的放任创造了条件。 美国的传统道德中有两面:一面是强调个人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容易走向自私自利;而另一面又强调公民责任、社会共同福祉,也包括对家庭的重视。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846-847 引自 美国十讲 ##第五讲 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 - 为什么没有社会主义? - 特纳:新边疆说 - 作者 - 时间差 - 反面教员 - 私人公益事业 - 三大基金会 - 塞奇 - 卡耐基 - 洛克菲勒 - 科学捐赠 ##第六讲 私人基金会的理念和管理 根本、长远的意义,客观上推动社会改良。 - 基本原则 - 非营利 - 不得干政 ##第七讲 外交思想和世界霸权的确立
对内的民主和对外的霸权主义,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341-1341 引自 美国十讲 - 1899美西战争 - 1917发起国联未得国会批准 - 二战后全面参与国际事务 - 建立联合国 一分为二的看待民主和霸权 ##第八讲 冷战和后冷战时期 - 1945雅尔塔会议 - 1946年2月:资本主义总危机 - 冷战中的政策演变
“杜鲁门主义”。这是冷战开始时美国宣布的第一个外交理念,其特点是说世界上无论哪个角落发生什么事情,都与美国有关,因为都涉及与苏联的争夺。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496-1497 杜鲁门主义”还提出了一个“间接侵略”的概念:并没有人直接出兵美国,但侵略了别的国家就相当于间接侵略了美国。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501-1503 “艾森豪威尔主义”也叫“力量真空主义”。这是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的。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531-1531 引自 美国十讲 肯尼迪时代到达顶峰
“尼克松主义”。尼克松上台后,提出了“尼克松主义”。什么是“尼克松主义”呢,就是收缩战线。首先是想办法让越南战争停止下来,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关岛讲话。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585-1587 另一点是开始想办法解冻与中国的关系。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588-1589 引自 美国十讲 - 对外政策的特点
美国不需要直接占领别的国家的领土。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622-1623 美国在冷战中以加强盟友的力量加强自己。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628-1628 美国能使“顺我者昌”,而苏联办不到。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638-1639 援助的成效取决于受援国本身。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652-1653 引自 美国十讲 - 后冷战时代 - 保持超级大国地位,推动民主制度
美国必须遥遥领先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1715-1715 引自 美国十讲 ##第九讲 回顾和展望 - 精神资源 - 自由主义精神 - 宪法精神 - 教育 - 制度 - 完备的法治 - 民主的实践 - 媒体的监督 - 渐进的改良 - 制约因素 - 资本的肆虐 - 舆论监督力量可能削弱 - 20世纪70年代之后,两极分化逐步 ##第十讲 美国与中国
第一阶段,双方走到一起的最大战略因素是对“苏联威胁”的共识(姑且不论事实上是否成立。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2096-2096 第二个阶段,1989年以后,形势突变。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2101-2101 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又出现了新问题。美国现在不再担心中国,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却担心中国实力强大。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2107-2108 既相互防范,又相互依赖,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2123-2123 引自 美国十讲 ##附录
一、政府干预的目的和效果是促进更加公平的自由竞争,而不是遏制竞争;二、遵循市场规律,而不是以行政手段代替市场行为;三、在非常时期可能需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但不能把非常措施作为常规持续下去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2794-2795 四、干预的方向一般说来是社会更加公平,扩大受益面,提高总体的购买力。刺激消费(也就是我们所说拉动内需)的根本在于提高全民,特别是相对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2798-2799 引自 美国十讲 美国的问题
1. 所谓“世界领袖”的负担沉重不堪; 2. 出现了“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3.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在国内分配严重不均,加剧社会不平等。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2970-2972 引自 美国十讲 中国的问题
1. 当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2. 腐败丛生,难以遏制; 3. 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化。 资中筠, 美国十讲, loc. 3019-3021 引自 美国十讲 回应 2016-04-09 15:47:46 -
「总统不是直选的,但基层的官员,包括州长,都是直选的,还有州议会也是直选的。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不在华盛顿而在基层,越到基层越民主。美国的百姓和我们的正好相反。我们的百姓不相信当地的政府,有了冤屈就到北京上访告状,好像觉得“天高皇帝远”,在地方受冤屈是下情不能上达“天听”的缘故,要让“皇帝”知道来管管你,基本是这样一个思路。 议员的任期是有限的,如果想有一些口碑的话,在位的人对于民众的要求不能置之...
2019-04-08 20:24:43 1人喜欢
「总统不是直选的,但基层的官员,包括州长,都是直选的,还有州议会也是直选的。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不在华盛顿而在基层,越到基层越民主。美国的百姓和我们的正好相反。我们的百姓不相信当地的政府,有了冤屈就到北京上访告状,好像觉得“天高皇帝远”,在地方受冤屈是下情不能上达“天听”的缘故,要让“皇帝”知道来管管你,基本是这样一个思路。
议员的任期是有限的,如果想有一些口碑的话,在位的人对于民众的要求不能置之不理。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在基层,不管华盛顿发生什么,包括尼克松水门事件、弹劾总统下台之类,和百姓的关系都不大,因为基础是稳固的。有这个民主的基础,不存在“维稳”问题,社会是稳定的。
你别看在大的问题上,如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等,在纽约、华盛顿这些地方出现大游行,好像声势浩大,其实这绝对不会动摇它基础的稳定。因此在这种国家,没有“上访”这一说。到华盛顿来的问题,都是全国性的问题,都是跟战争、征兵有关系的。所以要了解美国的民主,主要是看这些方面,不是眼睛总盯着几个政客,看着几个政客斗来斗去呀,哪个又受贿了,游说集团的不正当行为等,这是经常会出的问题,而且也有各种机制来曝光、揭发和整顿。这也就是美国的“丑闻”经常全世界都知道的原因。但它的基层不会出大问题。
总之,宪法、民主程序、遵守游戏规则的基本训练以及基层的民主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
💎无意间在图书馆抽到的一本读物十分有趣。
回应 2019-04-08 20:24:43 -
-
讲美国的立国,建国理念,民主自由传统,社会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讲美中关系。 语言简朴,全篇没所谓的高深理论,易读,讲述的事实清楚,道理清晰。读完,对美国的整体国情有清楚的认识,不偏不倚,不复杂,美国就是那个样子。 美国的好,好在哪儿?在于民主自由的传统,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自由发展的社会氛围,从建国到现在,基本没有大的改变,美国的底蕴在于此。 国内民主制度与对外政策并不必然存在关联,也就是说国内政...
2015-07-20 17:55:21
讲美国的立国,建国理念,民主自由传统,社会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讲美中关系。 语言简朴,全篇没所谓的高深理论,易读,讲述的事实清楚,道理清晰。读完,对美国的整体国情有清楚的认识,不偏不倚,不复杂,美国就是那个样子。 美国的好,好在哪儿?在于民主自由的传统,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自由发展的社会氛围,从建国到现在,基本没有大的改变,美国的底蕴在于此。 国内民主制度与对外政策并不必然存在关联,也就是说国内政策是受民主制度的制约制衡,要讲民主,要讲自由,要讲权利,领导人不能胡来。但对外政策,也就是国与国之前的关系,活动,并不存在上层法的强制限制(国际法的效力并不高),一国行为,完全出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由是,国家对外行为,有可能存在霸权、强制等倾向,美国也概莫能外。 关于美中关系,实事求是的讲,美国远非是完完全全、十恶心不赦的敌人。美国的对华政策,虽然肯定是出于自身利益,但相比于日本、苏俄的贪婪,要文明、有度许多。对于中国,美国肯定不会是要置中国于死地,而是希望中国在一定限度内经济发展,政治民主,这才是最大化其国家利益的选择。 在全书的末尾,作者讲述了对中国内政治的希望,大致的意思是:中国的危险,不在于所谓的”西方敌对力“、”和平演变“,最严重的危险在于出于意识形态的目的,打压国内的中间力量,打击其对民主自由的争取,消灭和平、理性的声音和群体(当然,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采取肉体消灭的手段,而是挤压其政治生存空间,消灭其希望,令其出国出境远走外乡),继续强力推行愚民政策,最终导致上层剩下了自以为是、自鸣得意的统治阶层,下层剩下了狂热的暴民,无人再去从事工商业,从事生产,政治僵化,利益失衡,而缺乏中间阶层的调和与平衡节制,最终无可避免的社会混乱。 ”盛世“危言呀。
回应 2015-07-20 17:55:21 -
张宇涵🔒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从制宪会议可以看出什么来呢?每个人对自己所持有的意见,非常重视,非常认真,绝对不曲意求同,明明不赞同的东西不勉强说是赞同,但是他们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这些人是在英国制度下熏陶出来的,英国是《大宪章》的发源地,他们所处的时代又是欧洲启蒙思潮方兴未艾之时,已经树立了一整套宪政民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观念。包括少数服从多数等游戏规则都是毋庸置疑的,“动口不动手”是底线,不会一语不合,就诉诸暴力。 ... (1回应)2017-11-11 05:14:20 4人喜欢
从制宪会议可以看出什么来呢?每个人对自己所持有的意见,非常重视,非常认真,绝对不曲意求同,明明不赞同的东西不勉强说是赞同,但是他们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这些人是在英国制度下熏陶出来的,英国是《大宪章》的发源地,他们所处的时代又是欧洲启蒙思潮方兴未艾之时,已经树立了一整套宪政民主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观念。包括少数服从多数等游戏规则都是毋庸置疑的,“动口不动手”是底线,不会一语不合,就诉诸暴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大家最后都宣誓表示对讨论经过保密,不管自己曾经同意或激烈地反对过哪一条,回去之后绝不把分歧外传,绝不动员选民来捣乱。会议记录是保密的,成为机密档案。因为这部宪法已经根据大家同意的议事规程通过,它就是合法的,我们都承认它的合法性,不可以再回去动员群众来反对。这点非常重要,是民主的精髓。到现在,美国都遵守这一规则。 总之,对于这个谈出来的国家,宪法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最高权威不是哪一个皇帝、哪一个伟人领袖,或哪一个政党。如果没有通过这部宪法,国家根本就无法存在。这是美国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和其他国家成立的经过都不一样。另外,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民主精神,就是你反对的东西通过了之后,不能再捣乱。在此之前你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表意见,没有人压制你的言论自由,但一旦通过后,你必须遵守。这是基本的民主训练。要理解美国的民主精神,这一点非常重要。例如现在,竞选失败的总统候选人最后的发言就能够体现这种民主精神。他们在竞选时互相攻击,简直无听不用其极,连老祖宗都翻出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争取群众,你甚至可以说他哗众取宠。但当选票定了,得知竞选失败后,落选者马上发贺电,然后发表退出演说。 法治社会需要公民的守法观念。美国国会可以辩论好几年也通不过一部法律。但一旦通过之后,必须遵守,没有人能说我当初就反对这条法律,我可以不遵守。所以美国立法的过程比较长,比较麻烦,在我们看来就是吵吵嚷嚷,没完没了,议而不决。但是它司法的成本很低,公民守法观念比较强,一般能做到有法必依。 还有一方面,观察它的民主可以看基层。总统不是直选的,但基层的官员,包括州长,都是直选的,还有州议会也是直选的。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不在华盛顿而在基层,越到基层越民主。美国的百姓和我们的正好相反。我们的百姓不相信当地的政府,有了冤屈就到北京上访告状,好像觉得“天高皇帝远”,在地方受冤屈是下情不能上达“天庭”的缘故,要让“皇帝”知道来管管你,基本是这样一个思路。美国的百姓就是觉得不知道华盛顿的大佬们在做些什么,他们都不太信任这些大官大资本家,但熟悉的、够得着的是当地市政府、市议员。所以他们有什么事就会向市政府、市议员包括州政府请愿,或给议员写信。要是解决不了,要游行的话,如果不是全国性的问题,就在本地请愿,或者给本州选进联邦议会的议员写信,用他们的话来说是“我的议员”。要么下一回我不选你了,这比较容易。议员的任期是有限的,如果想有一些口碑的话,在位的人对于民众的要求不能置之不理。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在基层,不管华盛顿发生什么,包括尼克松水门事件、弹幼总统下台之类,和百姓的关系都不大,因为基础是稳固的。有这个民主的基础,不存在“维稳”问题,社会是稳定的。你别看在大的问题上,如伊拉克战争、越南战争等,在纽约、华盛顿这些地方出现大游行,好像声势浩大,其实这绝对不会动摇它基础的稳定。因此在这种国家,没有“上访”这一说。到华盛顿来的问题,都是全国性的问题,都是跟战争、征兵有关系的。所以要了解美国的民主,主要是看这些方面,不是眼睛总盯着几个政客,看着几个政客斗来斗去呀,哪个又受贿了,游说集团的不正当行为等,这是经常会出的问题,而且也有各种机制来曝光、揭发和整顿。这也就是美国的“丑闻”经常全世界都知道的原因。但它的基层不会出大问题。 总之,宪法、民主程序、遵守游戏规则的基本训练以及基层的民主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石。 通常,人们对美国容易有的误区:一个是认为美国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美国的强大就是军事、经济、科技各方面高度发达;另一个是美国的历史特别短,没有什么文化底蕴。这两点都不对,特别是前一点从理论上讲就是错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富强,没有精神资源只有物质资源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现在就根据这样的一个误解,努力发展物质,精神上却十分贫乏。因此,我觉得认为美国的富强之路只有物质文明,没有精神文明,不但是很大的误解,而且对我们自己有害。另外,说它历史特别短,是一个没有根底的国家,也不对。作为现代的民主共和国,美国是最老的。美国独立比法国革命早13年,所以应该说民主制度的共和国,美国是元老。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还是参考了美国的《独立宣言》。 诽谤的对象是平等的,总统和平民都按照这个法律。并不因为他是总统或政府官员,就有另外的法律,还是看事实证据。如果某人或某家报纸说总统贪污了,首先法院得去调查,举报者要举证,唯一的依据就是看是否属实,对象没有区别。现在美国和所有民主国家都是这样的,不存在诽谤一个在职官员就危害国家了这样的罪名。这样保证了新闻自由。 新闻的一条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杰斐逊曾说民主要在老百姓知情的基础上才成立。你要是根本不知道,比如选举,这个人你根本不了解,就给你一个名单让你选,这个不叫民主。你必须要有知情权。第一个知情权是,我纳的税,政府花到什么地方了,这是最重要的。国家很多事情,公民必须要有知情权。所以报纸是十分重要的。杰斐逊曾有一句名言:假如要在政府与报纸之间选择一个的话,我宁可选择一个没有政府的国家,而不要一个没有报纸的国家。如果没有报纸,人民之间就没有信息沟通,什么事都不知道,那是一个心智封闭的社会,不可能有一自由有民主。所以立国之初,美国就确定了这样的原则。现在寄印刷品比寄信的邮资要便宜,成为全世界的惯例。这条规矩是哪来的呢?是富兰克林当邮政总长的时候定的。原来还不只是便宜一些,而是完全免费,就是邮局传递报纸刊物是免费的。因为到了一个蛮荒之地开荒,远离已经发达的城市,只能通过报纸来了解外部的信息,所以就定出邮局免费提供报纸刊物的规矩。 民主政治有很重要的一条,是妥协。大家各自代表各自的利益,讨价还价到一定时候,各让一步,就妥协了。战胜方不会穷追猛打,把你逼到没有立足之地。比如,在国会,共和党、民主党各提出一个方案,大家吵得一塌糊涂,最后共和党的方案得到多数通过,通过了以后大家都得遵守。不能说这个我原来不同意,就不遵守。 所以改革并不是哪一个特别开明的政治家的一句话,或制定了特别好的政策,一下子就推开了,而是上下结合,应该说还是从群众运动来的。但这个群众运动并不是上面用一个政治口号发动的,而是每一个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为自己生存状况的改善而努力,充分利用自己的公民权利,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或争取改善不公平的条件,慢慢推动。 美国的腐败主要在国会。执行部门比较超脱,因为它没那么大权力,特别是在财政上没那么大权力。财政权力在众议院,通过预算的权力在众议院,参议院可以审核。更重要的是,国会通过立法与不同的群体或利益集团利益枚关。而行政部门用钱的权力有限,自己没有部门利益。比如说能源部,近水楼台先得月,跟那些石油公司联合起来大家分一些利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这个途径。所以行政部门比较超脱。正因为如此,在后来进一步加大政府执行部门权力的时候,阻力就比较小。一般反对的理由,都是说过多侵犯私人领域不符合宪法,但是很少有人担心政府权力加大后要利用权力寻租,贪污受贿。丑闻大多发生在国会,而不大会是在执行部门的官员。这是整个机制使得它难以有机会,而且犯规的代价太大。 当初像杰斐逊这些开国元勋奠定美国的自由主义基础的时候,他们心目中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就是大家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享受了充分的个人自由的时候不会越过基督教的戒条。比如不说谎、不偷不抢,不奸淫等,这些都是大家都会遵守的不言而喻的底线。现在什么都不信了,因为基督教的去教堂了。没有了这个束缚,还享受这样的权利,道德就下降了。 真正使共产主义理想受到打击的,是1933年到1936年斯大林搞的大清洗。好多无辜的老布尔什维克和知识分子都以莫须有的“反革命”罪名或者“国际间谍”的名义被捕、杀害或流放,规模很大,而且是完全违反任何法律和民主程序,这件事震动世界。那些西方国家的左派人士所受的基本教育形成的思想底色是自由、民主、平等,他们本来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民主、更平等,结果却发现苏联是用这种办法来统治的。他们之中许多人在苏联有好朋友,与苏联作家、知识分子都有来往,一夜之间这些人都消失了。这对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威信有很大打击。美国不像欧洲在19世纪就已经有了社会民主党或共产党,有它自己的工会,有一定的基础,而是在社会主义思潮还没有开始掌握工人之前,就已经威信扫地,所以从此以后,社会主义特别是共产主义在美国是个反面的词。到二战以后,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干脆被相提并论,一个极左一个极右,都是民主自由的对立面。 以上是从工人阶级和左派这方面讲。另一方面,美国雄厚的物质财富也是特殊条件。根据“向下滴漏”(trickling down)的理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财富逐级向下滴漏惠及全民——避免了有的国家那种大规模赤贫的现象。不过,这里财富的再分配非常重要。美国的大财团和大资本家,也是比较明智的,他们及时采取了让步的政策。所以美国大规模的公益慈善事业的产生,差不多和美国大垄断集团的产生是同步的。这一点是其他国家都没有的,在欧洲国家也没有。这是美国一个独特的现象,这一独特现象大大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而且也应该说对改变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好处。 只要世界上优秀人才自然流向还是美国的话,美国是不可能衰落的。特别是今后知识经济的时代,美国的优势还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我们国内有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对自己的发展起着真正的阻碍作用的,都怪不了别人,而且还有腐蚀别人的危险。这事一点也不光彩。所以我觉得中国人,看国际、看国外,如不好的就别学,好的就老老实实学习,也就是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把外国都骂倒,然后再骂倒国内主张理性对待外国的人,貌似爱国,其实是祸国。动摇不了霸权主义一根毫毛,只有祸害自己。我特别强调,中国人特别是觉得自己强大起来了,就更加要注意克服虚骄之气和狭隘的国家主义。我们的主流媒体很喜欢夸耀国力,或有选择地、断章取义地转载外国人吹捧中国的话,这会误导公众。中国过去的仁人志士都是有很深的忧患意识,而现在改革开放以后起来的一代人,忧患意识比较少,对实际国情缺乏了解,这是很危险的。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步、是否值得学习,主要还是看它的普通百姓过得怎么样,而不是看它在外边多么耀武扬威。 一直到今天你看许多社会科学人士,一天到晚讲要给政府出谋划策,本质上也是士大夫思想,要做“智囊”,现在的新词叫“思想库”,是士大夫情节加美国的实用主义。 中国知识分子很难做到单单为真理,为兴趣,为好奇心而努力。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就是要弄清楚这个道理是怎么回事,先不管它是为谁服务,然后说出道理来,要说服更多的人,或者是说服那些智力相当的人。大家争论,然后传播开去。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眼睛老是向上的。 你要说我为学问而学问,我为追求某一个真理的话,人家觉得你很特别的。还有就是国家出那么多钱养活你,要你干吗?欧洲中古时期也有皇家,或者是王公贵族养活很多知识分子或者艺术家,但没有要求他们一定是往上为政治服务,并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观念不一样。 引自第1页 1回应 2017-11-11 05:14:20 -
在这一节的内容中,深刻地理解了另外一种民主的精神,这个也是孙中山先生在立国之初非常欣赏的,曾经特意翻译出一本小册子来。 1、议事规则有的时候比议事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 美国人在制宪之初就制定了议事规程,那些绅士们极好地遵守了这些议事的规则。 同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大家最后都宣誓对讨论经过保密,不管自己曾经同意或激烈反对过哪一条,回去之后绝不把分歧外传,绝不动员选民来捣乱,...
2015-07-30 22:46:22
在这一节的内容中,深刻地理解了另外一种民主的精神,这个也是孙中山先生在立国之初非常欣赏的,曾经特意翻译出一本小册子来。 1、议事规则有的时候比议事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 美国人在制宪之初就制定了议事规程,那些绅士们极好地遵守了这些议事的规则。 同时“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大家最后都宣誓对讨论经过保密,不管自己曾经同意或激烈反对过哪一条,回去之后绝不把分歧外传,绝不动员选民来捣乱,会议记录是保密的,成为机密档案。因为这部宪法已经根据大家同意的议事规程通过了,它就是合法的,我们都承认它的合法性,不可以再回去动员群众来反对。这点很重要,是民主的精髓。到现在,美国都遵守这一规则。”“另外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民主精神,就是你反对的东西通过了之后,不能再捣乱,在此之前你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表意见,没有人压制你的言论自由,但一旦通过后,你必须遵守,不能捣乱,就是基本的民主训练。” 这种民主精神,现在的中国是不具备的。甚至一部新的法律才刚刚通过,马上就有所谓的专家学者公开发表言论,说这部法律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如何的有缺陷。反正就是拆台罢了。 2、美国的民主可以看基层,总统不能直选。但基层的官员,包括州长,都是直选的,还有州议事是直选的,所以美国真正的民主不在华盛顿而在基层,越到基层越民主。
回应 2015-07-30 22:46:22
-
他们的理念都认为:比如你做零碎的事情,你施舍给一个乞丐或穷人多少钱,就像我们现在比较出名的大慈善家到处发红包,那是绝对不可取的做法。他们还认为给乞丐钱是害了他,是养懒汉。他们要做的是消除贫困的根源,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认为美国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现在出现这些矛盾,只需要改良和修补,绝对不要推翻了重来。在这样的一个制度底下,只要是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与大家在平等的起点上一起奋斗,总是能创造自己...
2022-05-14 23:19:35
他们的理念都认为:比如你做零碎的事情,你施舍给一个乞丐或穷人多少钱,就像我们现在比较出名的大慈善家到处发红包,那是绝对不可取的做法。他们还认为给乞丐钱是害了他,是养懒汉。他们要做的是消除贫困的根源,因为他们有一个信念,认为美国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现在出现这些矛盾,只需要改良和修补,绝对不要推翻了重来。在这样的一个制度底下,只要是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与大家在平等的起点上一起奋斗,总是能创造自己的幸福的。那么,前提是这个人是健康的,机会是均等的。造成不平等的根源之一是有人没钱看病,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病人和一个健康人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他早期的重点就是医学。洛克菲勒的基金会里有各种部门,关注各个领域,但是最重要部门是医疗卫生。
回应 2022-05-14 23:19:3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橡實文化 (2015)暂无评分 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别人推荐或自己发现的轻松阅读书单~之一 (CRO007)
- 我知道这些书很怪但我爱的难以自拔之二 (Josephine)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 (99.9%)
- 理想国 书香2014 (理想国)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美国十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看不见的城市 2016-02-04 12:02:28
一本书顶一万篇报道系列。
27 有用 BLACK 2015-09-01 10:14:54
如果我是一名文科生,会觉得十讲的内容过于通俗。
12 有用 Ray 2015-07-13 17:24:21
谈出来的美国,宪法至高无上,虽然立法成本高,但司法成本低,越是基层越民主。自由根植与此。
3 有用 假装在伦敦 2021-03-31 09:51:56
有点忘了 据说被ban了
15 有用 东海一粟 2014-07-01 21:17:04
启蒙
0 有用 birdie 2022-06-24 18:24:05
比较常见的没有讲,都是一些不太容易见到的,很多十年前的观点今天得到了验证,呜呼哀哉
1 有用 大红袍DKS 2022-06-14 10:08:07
写的很通俗,无脑爱国青年都来读一读吧
0 有用 明 2022-06-08 18:59:29
打败对方的方法是比对方更优秀。
0 有用 阿加美浓 2022-06-03 22:07:02
资先生尽可能客观理性。只是今日之美国和彼时之美国又有了很多新的变化。
0 有用 细履平沙 2022-05-31 10:44:41
附录的访谈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