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這將是影響長壽世代最深遠的一本書,受用而暢快。
健忘沮喪,罹患癌症,因為看太多韓劇導致下巴掉落。然後煮飯,吃飯,上廁所,洗澡後上床。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就可以過日子。
「無論到了幾歲都要積極進取。」像是一種強迫症不斷對我們洗腦, 慵懶、歸於平淡的心反而輕鬆。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知名繪本作家 佐野洋子最後的人生自白。
用淡然與豪爽的筆觸,為這最後一步寫下精采痛快的一頁。
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 感動推薦
如今,我已經盡了所有的義務和責任, 孩子已經養育成人,母親也在兩年前死了, 我並沒有非常熱愛工作,也覺得還有很想做的工作沒有做,還不想死。
得知自己還有兩年可活之後, 折磨了我十幾年的憂鬱症也幾乎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人生突然充實起來,每天都快樂得不得了。 我覺得,知道自己死期的同時,也獲得了自由。
在佐野洋子人生最後一段日子的日記(...
這將是影響長壽世代最深遠的一本書,受用而暢快。
健忘沮喪,罹患癌症,因為看太多韓劇導致下巴掉落。然後煮飯,吃飯,上廁所,洗澡後上床。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就可以過日子。
「無論到了幾歲都要積極進取。」像是一種強迫症不斷對我們洗腦, 慵懶、歸於平淡的心反而輕鬆。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知名繪本作家 佐野洋子最後的人生自白。
用淡然與豪爽的筆觸,為這最後一步寫下精采痛快的一頁。
兒童文學作家 林良 感動推薦
如今,我已經盡了所有的義務和責任, 孩子已經養育成人,母親也在兩年前死了, 我並沒有非常熱愛工作,也覺得還有很想做的工作沒有做,還不想死。
得知自己還有兩年可活之後, 折磨了我十幾年的憂鬱症也幾乎好了。真是太神奇了。 人生突然充實起來,每天都快樂得不得了。 我覺得,知道自己死期的同時,也獲得了自由。
在佐野洋子人生最後一段日子的日記(2003-2008)中,她健忘的症狀愈來愈嚴重,接著又發現自己罹患癌症,甚至癌細胞轉移被告知只剩下兩年生命。這段看似人生末了的黑暗日子,在這本書中卻絲毫不見消極,有的只是她面對生活與生命的直視和淡然。
佐野洋子以平淡的筆觸記錄每一天生活的點滴,下廚、買菜、逛街、和朋友閒話家常。在這些平凡日子中,在正視生存的赤裸、醜惡和辛苦的同時,佐野洋子以平鋪直敘而詼諧的口吻展現了對生命的豁達,讓人讀來充滿力量。然而,在這些看似直白的文字背後,卻能嗅到一股對生命與生活體認。在為她的詼諧拍案叫絕之時,下一刻,總會不經意地被突來的無奈所震懾,跌進生命的思緒中。 在人類壽命愈來愈長的現今,「無論到了幾歲都要積極進取」的風潮愈來愈強烈,儼然已經成為一種強迫觀念,試圖以積極的態度掩飾「年老」的現實,遺忘自己終究也將老去的恐懼。但佐野洋子在書中寫道「絢爛歸於平淡的心態反而輕鬆」,她正視真相,而且訴諸文字。她透過文字讓人知道,雖然人生很麻煩、很辛苦,但只要吃飽睡足,就可以過日子。不是宣揚「必須精神抖擻」之類的概念讓人焦慮,而是讓人想要下廚、吃飯,然後瞭解,「生存就是走向死亡」。而這也是她最後一段生命的寫照。
無用的日子的创作者
· · · · · ·
-
佐野洋子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佐野洋子Sano Yoko
1938年出生於北京,9歲時返回日本。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設計系畢業,曾留學德國柏林造形大學,學習石版畫,學成歸國後廣泛活躍於繪本、童話、散文、翻譯等領域。
2003年,以《老伯伯的雨傘》和《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二書,榮獲日本政府頒發的「紫綬褒章」;此獎項主要頒發給卓有貢獻的藝術家。
2008年,因為以繪本作家身分長年創作不輟,獲頒「嚴谷小波藝文賞」。
佐野洋子創作形式不拘(鉛筆、毛筆、油畫、水彩、壓克力等等),筆法豪邁,畫風獨樹一格。她所創作的故事往往充滿哲思,簡單雋永,發人深省,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都能從中讀出趣味。在日本,她被譽為「一位能夠打破大人與小孩藩籬的繪本作家」。
佐野洋子晚年深受疾病所苦,66歲那年因乳癌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兩年後,癌細胞轉移至大腿骨。她拒絕接受積極性的治療,最後於2010年11月辭世,享年72歲。...
佐野洋子Sano Yoko
1938年出生於北京,9歲時返回日本。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設計系畢業,曾留學德國柏林造形大學,學習石版畫,學成歸國後廣泛活躍於繪本、童話、散文、翻譯等領域。
2003年,以《老伯伯的雨傘》和《活了一百萬次的貓》二書,榮獲日本政府頒發的「紫綬褒章」;此獎項主要頒發給卓有貢獻的藝術家。
2008年,因為以繪本作家身分長年創作不輟,獲頒「嚴谷小波藝文賞」。
佐野洋子創作形式不拘(鉛筆、毛筆、油畫、水彩、壓克力等等),筆法豪邁,畫風獨樹一格。她所創作的故事往往充滿哲思,簡單雋永,發人深省,不同年齡層的讀者都能從中讀出趣味。在日本,她被譽為「一位能夠打破大人與小孩藩籬的繪本作家」。
佐野洋子晚年深受疾病所苦,66歲那年因乳癌而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兩年後,癌細胞轉移至大腿骨。她拒絕接受積極性的治療,最後於2010年11月辭世,享年72歲。
佐野洋子與知名作家谷川俊太郎(1931年生,日本藝文界重量級人物,知名詩人、翻譯家、繪本作家和劇本作家)曾有過一段婚姻,兩人合著有多本作品,多是谷川俊太郎的詩集,佐野洋子插畫。
在台已出版作品有《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老伯伯的雨傘》、《五歲老奶奶去釣魚》、《我是貓耶》、《被生下來的孩子》、《那邊的女人,這邊的貓》、《大樹,你給我記住!》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女人被说成是“生孩子的机器”,女人们根本没必要为这句话歇斯底里地叫喊,完全可以这样应付:是啊是啊,女人就是机器,男人不就是种马吗?连机器都不如,你们还得努力啊。 当然,也不要说“生不生孩子,都是自己的自由”。孩子是天赐贵子,既然是上天赐予的,所有人都应该好好地抚养自己的孩子。也不要为“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健全”这类话而争吵,健全也不一定能过得好。所谓“健全”也就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圆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0页 -
在录影店出租店前等红灯时,我决定要租一大堆录影带回家,开开心心地过一个除夕。如今的<红白歌唱大赛>都是一些不认识的年轻歌手,唱一些我从来没听过的歌。在等红绿灯的同时,我看着录影带店门口,发现有很多年轻人进进出出。 那些年轻人孤独到除夕夜只能看录影带吗?他们没有家人吗?没有情人吗?真希望他们可以和情人一起看录影带。但是,他们的情人也应该和家人一起吃跨年面吧。难道除夕和家庭都已经解体了吗?我看着其他租录影带的人胡乱猜测,也忍不住用旁人的眼光审视自己。如果一把年纪的老太婆租了五、六卷录影带,在别人眼中一定显得很凄凉,觉得我很可怜。我可不希望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为了虚荣,为了面子,我决定不踏进录影带店。因为我已经从旁观者的角度,清楚看到自己在除夕那一天,拎着录影带店灰色的塑胶袋,里面塞满录影带,走过青梅街道的身影。 原来我的虚荣表现在这种地方。是哦。话说回来,如果没有旁人,也就不存在面子或是虚荣。虽然我曾经下定决心,一辈子都不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但没想到他人的眼光就深藏在自己心里。真伤脑筋。我的胆量输给了他人的眼光,只好独自低着头,走在小巷内。 我一直自我期许,即使老了,走路的姿势也要挺拔。有一天,在路上巧遇熟人,对方竟然说:“你走路干嘛一副神气活现的样子?”世人的眼光真难应付。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無用的日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無用的日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無用的日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4 条 )

不得不说,这就是我所羡慕的人生啊

活得痛快才是人生啊!老奶奶的摆烂退休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天清晨醒来,用脚拉开窗帘看看天气,然后依然赖在床上,或发呆或接着读昨晚没看完的书,反正今天依然没什么必须或急着去完成是事,赖够了就起床吃早饭,顺便看看电视里的新闻节目。 早饭后就是漫长的等待挥霍的一天,有时与朋友有约、有时去采购食材然后做些丰盛的美食、有时... (展开)
生命的最终解释权归老女人所有

痛快也好无用也罢,总之都是日子

不要吝啬金钱和生命痛快的活吧
> 更多书评 84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和《在难熬的日子里痛快地活》是不是一样? | 来自Mint Rain | 2 回应 | 2017-10-15 04:15:5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8.2分 3709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2016)8.3分 2293人读过
-
一起來出版 (2017)8.9分 82人读过
-
朝日新聞出版 (2010)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刺猬公会阅读史】1-800 (小R_优雅de刺猬)
- ♡ . 文藝偽少年頭文字H田馥甄的書單。 (こん)
- 港台| 2013, part 3 (the Wor(l)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無用的日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胖不动 2017-10-14 17:44:06
活得好自在啊,有声有色。看到最后一段补记,写到老太太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顿时心沉了一下,怅然若失。
0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3-03 13:14:05
每个人都会死,只是写手才有机会去书写和记录这样的时刻,是人类的悲哀还是人类的幸福????
1 有用 Afi 2014-08-13 15:11:43
实在是写得太好了!
0 有用 vitality 2014-01-23 21:21:40
一直很愛的繪本創作者老後的生活日誌,一邊讀一邊想著,她是如何創作出那些深刻的作品的?
0 有用 沉山泥🐇 2018-05-26 12:31:30
一本六十几岁老太的最后随笔,幽默风趣得令人开心(本以为会悲伤),她的负能量非常让人舒服,不励志也不悲哀,一直不停说“我在说什么啊”“我想和自己绝交”“人类要灭绝了”的时候多半是一些莫名其妙的思想,真的很有趣的老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