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读完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当你再次来到欧洲,身处这里,沉浸于博物馆中,不再是空洞和徒劳的寻找着艺术的力量,而是真正的在观赏和试图理解。
有点儿像小说,停不下来。其实是优等生的笔记,把学渣凌乱的知识点串成了故事。
如果我对一本书的最高评价是:可以买。那么这本书则要买两本,其中一本必须收藏。本书无论内容、翻译、装帧等等都太棒了,各种体贴的设计、舒服的色彩搭配,令人爱不释手~这是近几年中国出版界难得的精品。前面提及今人看到的古希腊雕塑,绝大部分为古罗马时代的仿品~真品哪去了?基本都被基督徒当异教邪物给毁了~这跟伊斯兰教徒炸烂巴米扬大佛如出一辙~又跟马教信徒wen ge时捣毁宗教佛像别无二致~当某种宗教独大,没有牵制力量时,都有极端恶行。罗素从科学对基督教天主教的挑战入手批判,而在艺术上本书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我现在比较反感人们批判伊斯兰教时,总爱用基督教进行正面对比,其实是太不了解历史了。
袖珍版,旅行中可带
很久没有过的美妙阅读体验 十分舒服的纸质和开本 随时找个地方瘫着就能单手翻 自带的书签迷之好用 译得也很顺 读起来像在摸丝绸 第一天晚上听着马友友的莫里康内 一口气刷完三分之一 妙不可言
不能买袖珍本,前后翻真的很影响体验啊
翻译实在太生涩,太不接地气,阅读体验差有一半是因为翻译问题,完全失去了贡布里希一贯的流畅和幽默,有个别语句在中文里都是不通顺的。说这版翻译好的,麻烦去看看吴秀杰译的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
任何一方面问题的解决都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只要一件事做得无比美好,我们由于单纯欣赏他的做法几乎忘记问一问他的意图,这时我们就会谈到艺术。
《艺术的故事》(袖珍本),自中文版出版后30余年,首次全面修订。
袖珍版的图都在书后面,看的时候要不停的翻,还是蛮麻烦的。书中的插图印得不是很好,有些很糊,大部分都偏黄
「在日常生活中包圍我們的是所謂『應用』藝術和『商業』藝術,我們許多人覺得難以理解的是展覽會和美術館裡的『純粹』藝術。」——《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by E.H 貢布里希。「這本書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1950年出版後不斷再版再印,如今已是第十六版。也英國最暢銷的一本藝術書。很可貴的是它很容易讀得進去,行文很好,排版和配圖都很用心。之前在倫敦的時候還買了英文版,中文版很貼心地註了英文版的對照頁數,所以可以對照著讀。」
这个袖珍本非常赞,用纸给人的感觉像《圣经》,图版印刷也很清晰,关键是便携,在家我读大开本,这个带到单位读,也可以随时查阅,而且这个是线装的,大开本反而是胶订。
2018年读过的最好的书,没有之一。这本书在编写技巧和陈述技巧的奥妙不再多说,相逢恨晚。除此之外,对我而言最大的启发或者说是吸引人的观点是他对艺术欣赏的态度:“他们总是害怕一旦承认自己喜欢那种似乎过于明显悦目或动人的作品,就会被认为是无知之辈。于是他们冒充行家,失去了真正的艺术享受,而把自己内心感觉有些厌恶的东西也说成是“妙趣横生”。”艺术欣赏态度大概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了,令人尊敬的大师。既然出袖珍本是为了携带,艺术品印刷部分其实可以考虑200g轻涂纸以减轻全书的重量。另外,封面可以做塑料包裹避免携带途中的磨损。
这种图文分开的方式看着真累
藝術在有人的地方。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达到“合适”的效果」
2018.12.31从夏天读到了冬天,从我不知道我会学艺术到阴差阳错地学了艺术并爱上这个专业,终于在2018年最后一天读完了。 学到很多,但如果想做到专业,还要更加纵深。 最有价值的应该就是我找到了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惠斯勒 Nocturne: Blue and Gold - Old Battersea Bridge (1872), Tate Britain, London, England) 这本书也陪伴我写完了本学期最后一篇专业论文,用了不少贡布里希的思路,但这也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艺术之路,还会越走越远。
装祯好看 书好带好读
看来我二十出头就算是个“老古板”喽,很可能是感受力不行,当代艺术中我能欣赏得来的真的好少,好讨厌那种刻意的艺术
> 艺术的故事 (袖珍本)
71 有用 YellowMcomfort 2019-02-17 18:40:44
读完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当你再次来到欧洲,身处这里,沉浸于博物馆中,不再是空洞和徒劳的寻找着艺术的力量,而是真正的在观赏和试图理解。
49 有用 龙霸王龙 2015-02-22 01:17:53
有点儿像小说,停不下来。其实是优等生的笔记,把学渣凌乱的知识点串成了故事。
37 有用 nani❗💛💙 2015-07-21 11:04:36
如果我对一本书的最高评价是:可以买。那么这本书则要买两本,其中一本必须收藏。本书无论内容、翻译、装帧等等都太棒了,各种体贴的设计、舒服的色彩搭配,令人爱不释手~这是近几年中国出版界难得的精品。前面提及今人看到的古希腊雕塑,绝大部分为古罗马时代的仿品~真品哪去了?基本都被基督徒当异教邪物给毁了~这跟伊斯兰教徒炸烂巴米扬大佛如出一辙~又跟马教信徒wen ge时捣毁宗教佛像别无二致~当某种宗教独大,没有牵制力量时,都有极端恶行。罗素从科学对基督教天主教的挑战入手批判,而在艺术上本书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我现在比较反感人们批判伊斯兰教时,总爱用基督教进行正面对比,其实是太不了解历史了。
9 有用 黎戈 2015-05-02 10:53:13
袖珍版,旅行中可带
20 有用 Blind Talker 2016-06-11 21:58:41
很久没有过的美妙阅读体验 十分舒服的纸质和开本 随时找个地方瘫着就能单手翻 自带的书签迷之好用 译得也很顺 读起来像在摸丝绸 第一天晚上听着马友友的莫里康内 一口气刷完三分之一 妙不可言
6 有用 青豆. 2017-04-28 10:26:03
不能买袖珍本,前后翻真的很影响体验啊
5 有用 上野千幸 2018-07-17 08:12:33
翻译实在太生涩,太不接地气,阅读体验差有一半是因为翻译问题,完全失去了贡布里希一贯的流畅和幽默,有个别语句在中文里都是不通顺的。说这版翻译好的,麻烦去看看吴秀杰译的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
6 有用 openYellowGun 2017-11-17 11:14:32
任何一方面问题的解决都可能带来新的问题
3 有用 追客 2020-11-08 20:23:10
只要一件事做得无比美好,我们由于单纯欣赏他的做法几乎忘记问一问他的意图,这时我们就会谈到艺术。
3 有用 windy123 2013-12-06 13:03:38
《艺术的故事》(袖珍本),自中文版出版后30余年,首次全面修订。
3 有用 一颗大豆 2016-08-21 14:24:58
袖珍版的图都在书后面,看的时候要不停的翻,还是蛮麻烦的。书中的插图印得不是很好,有些很糊,大部分都偏黄
2 有用 信然 2016-05-19 22:34:31
「在日常生活中包圍我們的是所謂『應用』藝術和『商業』藝術,我們許多人覺得難以理解的是展覽會和美術館裡的『純粹』藝術。」——《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by E.H 貢布里希。「這本書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1950年出版後不斷再版再印,如今已是第十六版。也英國最暢銷的一本藝術書。很可貴的是它很容易讀得進去,行文很好,排版和配圖都很用心。之前在倫敦的時候還買了英文版,中文版很貼心地註了英文版的對照頁數,所以可以對照著讀。」
2 有用 wjpo 2015-09-24 17:00:42
这个袖珍本非常赞,用纸给人的感觉像《圣经》,图版印刷也很清晰,关键是便携,在家我读大开本,这个带到单位读,也可以随时查阅,而且这个是线装的,大开本反而是胶订。
3 有用 菇 2019-01-04 23:05:27
2018年读过的最好的书,没有之一。这本书在编写技巧和陈述技巧的奥妙不再多说,相逢恨晚。除此之外,对我而言最大的启发或者说是吸引人的观点是他对艺术欣赏的态度:“他们总是害怕一旦承认自己喜欢那种似乎过于明显悦目或动人的作品,就会被认为是无知之辈。于是他们冒充行家,失去了真正的艺术享受,而把自己内心感觉有些厌恶的东西也说成是“妙趣横生”。”艺术欣赏态度大概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态度了,令人尊敬的大师。既然出袖珍本是为了携带,艺术品印刷部分其实可以考虑200g轻涂纸以减轻全书的重量。另外,封面可以做塑料包裹避免携带途中的磨损。
2 有用 松田龙不平 2022-06-22 11:18:40
这种图文分开的方式看着真累
2 有用 。 2019-01-13 02:52:11
藝術在有人的地方。
2 有用 Fi 2015-04-26 15:10:31
「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们是些男男女女,具有惊人的天赋,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达到“合适”的效果」
4 有用 unidolphie 2020-12-15 19:48:16
2018.12.31从夏天读到了冬天,从我不知道我会学艺术到阴差阳错地学了艺术并爱上这个专业,终于在2018年最后一天读完了。 学到很多,但如果想做到专业,还要更加纵深。 最有价值的应该就是我找到了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惠斯勒 Nocturne: Blue and Gold - Old Battersea Bridge (1872), Tate Britain, London, England) 这本书也陪伴我写完了本学期最后一篇专业论文,用了不少贡布里希的思路,但这也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艺术之路,还会越走越远。
1 有用 不勿酱 2015-04-10 01:11:09
装祯好看 书好带好读
1 有用 Tired Zippo 2015-05-06 00:45:13
看来我二十出头就算是个“老古板”喽,很可能是感受力不行,当代艺术中我能欣赏得来的真的好少,好讨厌那种刻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