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忍的灰色黎明 短评

热门 最新
  • 176 大旗虎皮 2014-05-03 07:54:29

    我带着我的博士、硕士和好友共同翻译的《宽忍的灰色黎明——法国哲学家论电影》。

  • 37 Eco 2014-10-20 16:11:31

    恕直,都是好文章,但个别文章翻译一般。

  • 22 小巩俐减脂中 2015-05-07 11:22:06

    本来是买来送人的书,我先读为敬吧。现在有点担心收礼人的智商是不是够读这本书呢。唉唉。

  • 8 momo 2016-03-25 14:45:45

    我们不必感到失望。我认为这就是电影向我们讲述的东西。——巴迪欧

  • 5 你猜我是谁 2015-12-27 11:55:28

    唯一的缺点是看不懂

  • 7 寒枝雀静 2018-11-02 00:59:13

    A+ / 无疑是我目前看的(仅有的几本中)最好的电影书。即便这只是文选没办法让人完整把握每个大师的思想脉络,即便让吕克南希和居伊德波完全看不懂,剩余的几篇也是篇篇都有夺目的亮点。个人最喜欢德勒兹、巴迪欧、福柯和利奥塔,鲍德里亚的访谈则最富法国电影文化下一个哲学家作为普通影迷一面的思索与亲和力。电影的欣赏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到底如何测定?电影作为崭新的艺术如何突破传统与政治发生关系?电影的伦理在什么维度上与爱的潜能、与直面现实的勇气相适应?电影院是否有与静默孤立的状态截然不同的社交可能性?电影的研究的路径又是否可能是通过静止而非运动?这些问题或许依然没有答案但却已然打开了广阔的空间。补了阿巴斯和雷乃肯定要回来重看,也但愿有生之年能在坚持观影的过程中反复阅读这些杰出的作品。

  • 4 把噗 2014-10-31 12:58:05

    巴迪欧1.17,德勒兹1.18,果然好兄弟。

  • 7 无属格从句 2018-05-06 15:02:46

    德勒兹的华彩篇章可能过早地耗尽了这本书,乃至这个时代的生命。但他让我看见了“爱”在何方;罗兰·巴特在“无编码信息”和“钝义”中找到了中性本身,而且,他与我之间的距离太近了;朗西埃的“共产主义”是力与能量的复调,足够壮丽,但我看不见脸庞;巴迪欧的文风带着刻意的清晰和明朗,但他的理念论缺少一种跌宕的生活感觉;我还不知道怎么“观看”南希,也看不清利奥塔的“烟火术”。德波的“景观”刹那即逝;福柯、鲍德里亚的访谈理论价值不大。

  • 6 朏朏 2016-03-21 20:27:11

    阿兰·巴迪欧说:哲学是关于断裂的学问。于我心有戚戚焉。

  • 6 芒夏 2015-10-12 15:34:00

    唉好纠结,初读时觉得这本书很好看,但是一旦对照着原文看就会发现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常常在发现各种翻译纰漏后陷入一种痛苦中,这世上这么多翻译书籍,到底有多少真意流散、消失在两种语言的转换间呢。

  • 3 平凡零点 2019-12-05 11:05:24

    又种草了一大波安利~哲学与电影的相遇就是照亮时刻,读他们有关电影的论述既感到沉着的熟悉又有惊异的陌生,可爱的巴迪欧一如既往地敞开和丢出命题,接着是细密的分类、铺开、编织和聚拢,进行着熠熠生辉的提纯;南希的“心”和这里的观看是一致的,他在《倾听》中已经讲过了口、耳和手,通过阿巴斯影像里的观看能够“触摸不可触摸”;如果说萨特展现了欲望的眩晕,朗西埃则在电影的眩晕中展现了感性团块,喜欢贝拉塔尔的他对悬浮的尘埃雪茄的烟雾和有毒的小地毯特别敏感,所以才说这些可察觉的无形物质“终结了欺骗性表象和实体性现实之间的所有对抗”;《反电影》延续了利奥塔在70年代对装置概念的探讨并用于电影分析,而为先锋和实验电影正名;影像的思考不断突破着罗兰巴特的符号创作,钝义已经将电影在符号学上召唤着新的概念创造。

  • 4 徐若风 2017-03-16 16:14:58

    翻译比较参差不齐。喜欢的几篇:巴迪欧、德勒兹、罗兰·巴特、居伊·德波。

  • 1 艾吉奥 2016-04-01 00:07:20

    福柯、利奥塔或巴特等注意到的电影,作为工具形态的存在,既是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帮凶,也时潜在的革命助手,怎么地突破缝合过的影像,就是需要着手的地方,也是意义增殖的场所。最终电影成为了生产力范畴的附件。

  • 0 大佑 2016-02-20 01:17:56

    4.0 其實是在書店亂晃的時候無意間看到的, 結果也是一讀起來就停不下手。收錄的文章排序很喜歡,對今年論文算是很有啟發。也很喜歡書的外封,摸起來好像一塊平滑的皮膚...在譯者的名單裡還看到豆友了 :)

  • 1 斯多亞 2017-08-20 03:41:52

    对法国人这套万精油式的批判话语已经感到厌倦了

  • 0 DEIRDRA 2015-10-31 11:28:20

    老早读完忘记标注了,特别有意思。

  • 0 Megnha 2014-04-23 21:11:52

    每个爱电影的人都多少可以看一下。

  • 1 诗酒趁年华 2017-06-22 14:07:02

    当个哲学家还真好,除了穷一点意外,可以随意切换艺术的各个领域,文学,绘画,电影……哈哈

  • 0 七七|烂柯人bot 2014-07-28 09:49:35

    选编的时候以主题为纲,所以有论文也有访谈,翻译总得来说不错。喜欢德勒兹和福柯的,鲍德里亚的访谈就相当水,罗兰巴特依然让人觉得头疼而肃然起敬

  • 2 彼得潘耶夫斯基 2016-12-19 20:44:06

    这本书属于被老师、旁友安利很多次之后终于读起来系列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