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罗迪报告 短评

热门 最新
  • 54 censored dump 2017-11-30 12:29:33

    成精的匕首,恶棍传的另一个版本,战役在一个世纪后的牺牲者,隐秘一生或临死的决斗…这本书的多数篇章都可以叫决斗,每个故事都是对抗流逝的匕首。博尔赫斯穿透了时间,让时间显得虚幻,又显得无所不包。古稀之年的他回到第一本书的写法,回到单一线性的时间地点和人名,他的叙述甚至更洗练,却又在无常的瞬间迸发出领受命运的庄重,近乎仪式感。博尔赫斯写死亡如同引用数字,标记着肉身停止的位置,但生气与狂热却弥漫开来,附着在器具、回忆与文字中。“语言是传统,文字是约定俗成的象征”。好的故事让我们理解世界,《马可福音》短短的几页,让我们触及“加尔文派的狂热和潘帕斯草原的迷信”,两篇《决斗》,让我们看到“黑暗中运行的历史也将在黑暗中结束”,在末篇的虚构种族志中,荒诞与仪式走向极致,在抽象中不分彼此,并与我们同根、同在。

  • 22 歧木零 2015-12-11 22:19:06

    一个作家往往只要一部书就够了。这句话的其中一层意思是说,一旦喜欢了此作家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就会像烛光一样照耀他的其他作品,这支蜡烛会点燃其他蜡烛,让你觉得其他的作品也同样有味。因此读着众多决斗的篇章的时候,好像在读恶棍。卡列戈一书是不是在此之前呢?细细读着里面关于书的只言片语,好像比故事更愉快些。

  • 16 J.M.河童 2015-12-24 15:22:04

    70岁的博尔赫斯写的这本小说集,语言简练至极,颇有传奇故事风格,在好奇意趣之中缓缓增加了平和的深情。其实这本书核心应该是“激情”,两兄弟杀了都爱的女人是为了保存奇特的兄弟激情,决斗两篇讲的是暧昧的争夺激情、激烈的仇恨激情,匕首两篇讲的是人精魂寄托于物余下的激情,马可福音讲的是信仰的激情……激情本身是复杂的、多层次、多变化的,因此可以演变成不同故事的载体……有趣!

  • 18 虫虫 2018-12-24 16:23:05

    博尔赫斯曾说过自己对史诗作品很感兴趣,而【黑帮身上则有一种低俗的史诗】,勇猛、斗狠是自己很喜欢的主题,也许是因为本人不很勇敢。对于布罗迪报告中经常出现的刀剑,博尔赫斯认为这是一种更个人化,更古老的勇气理念。这个集子整体来看在博尔赫斯的作品里属于很好读的,仿佛是在加工别人叙述过的故事,有几篇是对《恶棍列传》的补充,比如罗森多·华雷斯的故事之于玫瑰角的汉子,推荐读完《恶棍列传》再来读这本。

  • 6 别做鬼脸! 2017-03-22 09:20:24

    最为现实主义的一本,花了两节马原课和一个晚上读完。在这本书中博老似乎开始用现实的手法来贴近社会和人性,《老夫人》讽刺社会媒体,《决斗(二)》以荒诞的结局讽刺了斗争的可笑,《马可福音》很震撼,前后差别体现艺术张力,《布罗迪报告》带有卡夫卡式的想象力和荒诞。 博老威武。

  • 4 欢乐分裂 2016-10-28 12:51:19

    4.5;回转曲折的戏剧性及可读性,完全不似一个七旬老人的手笔,风格更简,语言更凝练,每读完一篇都忍不住暗暗叫好;具有短篇小说最优秀的质地,从人类喜好讲故事的古老传统开场,到峰回路转的情节高潮,直至戛然而止回味无穷的结尾,畅快至此,夫复何求?最喜欢《马太福音》《遭遇》,太适合改编成电影。

  • 2 安德烈大叔 2019-04-11 12:13:28

    七旬时的作品,没忘记去填年轻时挖的坑,可见对《恶棍列传》自我感觉是相当好的,但是相对年轻时候的作品,这本中的拉美江湖气又稍显轻描淡写些(语言也更加凝练),整体更偏现实主义。“序言过长,上帝不容”,博尔赫斯对“短”的践行贯穿始终。短篇小说的凝练之下,仍然可以满足读者对思维深度的一切幻想,这点没有人能超过博尔赫斯。

  • 3 缺德梅 2016-09-12 16:06:45

    军训时间忙里偷闲各种睡前偷看完这个以营造迷宫而著名的作家在古稀之年所作的“返璞归真”相爱相杀小说集,但是和之前的故事相比除了个别变平淡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多大区别。作者说他的小说旨在给人以消遣或感动,那么我可以说他是成功的。作者又说【马可福音】是本集中最精彩的故事,那么他又说对了,虽然我也十分喜欢那一篇【老夫人】,此外还有篇【第三者】相较而言也算是心水之作。

  • 2 白衣卿相 2016-06-21 17:48:00

    当我认真写小说时,我怎样写作

  • 2 zhuzhu 2015-09-12 01:19:04

    故事性最强的一本、

  • 3 大椿山 2018-06-23 18:32:26

    《马可福音》、《布罗迪报告》。看到一半买了一盒马黛茶。

  • 2 马蹄北去 2018-02-20 00:23:47

    放弃了掉书袋和玩叙事技巧的写法,回归传奇故事的范畴,依旧是以时间和遗忘为主题的几篇(《遭遇》《老夫人》《马可福音》)最佳。这一册倒是尤为显出博尔赫斯与其他拉美文学作家的之间的亲缘性

  • 2 歹毒的计划 2014-04-10 10:55:19

    这似乎是一个更为深刻的恶棍列传,一种充满了幻觉和传奇故事的小说,是诚然精彩且令人咂舌的

  • 1 艾吉奥 2015-11-25 16:45:45

    一本有地域魅力的奇书,遥远的年代与地方,看起来模糊难辨,只有几个人物是轮廓清楚的。

  • 1 You 2015-10-19 00:38:31

    讲的几乎都是相爱相杀的故事

  • 1 84 2015-11-30 20:53:50

    有些故事很有距离感,提不起兴趣,整体一般,怎么被抬高到这种高分?

  • 1 書淺 2018-03-13 01:34:51

    七十歲的博爾赫斯,寫得反而“小”且直接了。他開始解釋和提示。前三篇,重複和變調。遭遇不可逆轉的趨勢似曾相識。從胡安·穆拉尼亞開始,連續三篇(還有老夫人和決鬥)都是女性,喜歡決鬥,博爾赫斯疏闊的文筆寫兩個女人間的細膩複雜,有一種落幕的惆悵。最後三篇(瓜亞基爾,馬可福音,布羅迪報告)都是立刻又重讀了一遍,瓜亞基爾結合歷史或許理解會更深,他們談歷史,談哲學,談人大於事,結尾近玄。馬可福音幾乎就是節奏緩慢的驚悚劇本了。布羅迪報告讓我想起那個構築永生者部落的博爾赫斯。

  • 1 Futurismus 2019-02-12 13:32:59

    1、序言过长,上帝不容。这句话是克韦多说的。 2、金钱是可以用分或者比索计算的,时间却不能用日子计算,因为比索都是一样的,而每天甚至每一小时都各个不同。 3、到1979年,你可能已经明白,你所谓的著作不过是一系列的草稿,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稿子而已。 4、一个人可以佯装许多东西,却不能佯装幸福。 5、人的记忆并不是一种加法,它是意义不明确的各种可能性的混合。 6、除布罗迪报告外,还有[1983年8月25日].[蓝虎].[帕拉塞尔苏斯的玫瑰].[莎士比亚的记忆]四篇。 7、相对比[阿莱夫]的幻想虚构,这篇更接近于现实主义的小说,算是更像点故事了而非哲学随笔了,从没有见一个作家的虚构小说下面的注释比学术论文还多的。 8、博尔赫斯小说卷的阅读到此结束,诗歌卷的阅读已经完成,随笔暂不打算读了

  • 4 Nerdy Chic 2021-03-10 19:05:22

    人名和地名刚记明白却发现故事已经讲完了

  • 2 滿君_Alex 2017-06-19 11:50:53

    决斗与死亡 | 舍弃故作惊人的巴洛克式的笔法,也没有采用出人意料的结局,古稀之年的他心甘情愿的继续做自己的博尔赫斯。但这些故事也绝不简单,因为世上的文章没有一页、没有一字不是以宇宙为鉴的,而宇宙最显著的属性便是纷纭复杂。「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储存在永恒的上帝的预见的记忆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