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览会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易卜死 2017-06-04 18:01:50

    1,最容易吹的就是卡祖笛,它根本不是乐器,是一个卵形锡管,管子中间有一个孔,里面有一张绷紧的上了蜡的纸。你朝里面哼歌,那纸因为共鸣而颤动。 像含着一口痰的萨克斯。

  • 3 鱼更 2015-05-17 22:19:40

    not engaging at all,实在是读不下去。高度怀疑翻译有问题,许多很简单的句子读起来都不是很顺

  • 3 荷恬觅 2014-04-08 18:28:04

    总是为多克托罗的纯语言的魅力所感动。因为这种睿智而生活化、细腻的观察和语言,使他不写大灾大难,不写重大题材,却不失灵性的伟大。我赞美这种语言啊。

  • 1 cellocello 2013-12-24 18:52:35

    多克托罗老爷子的书,本本喜欢。

  • 0 SweetRann 2015-05-11 11:08:43

    3.5 quick read. nostalgic, sparse and tranquil, but not engaging enough for one to immerse in its waters.

  • 1 阿巴厮 2016-06-20 22:26:25

    以儿童为主角的小说的巅峰了吧。假如他是犹太人,他就应该说他是犹太人。这句话是要哭着再读几次。时代感强的就好像耳边同时起三十年代的音乐,家族里细碎的小事虽然不尽然美好,但是在孩子眼里都换了个颜色,也不都是黑暗。读到外婆去世那里,泣不成声,对死亡的思考又童真又残忍。然而,主题依旧是爱啊,一家人最终去了世界博览会的时候,我甚至是妒忌这样的一家人了。

  • 0 庄蝶庵 2017-03-15 22:35:12

    《纽约兄弟》作者的半自传小说,自然不可错过。此书以一个童年的叙述视角,以令人震惊的逼真感,完美地“回忆”了20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世界,并以当时的世界博览会为宏大背景(故事中有许多直接段落是对该界博览会的复述),完成了一个“典型的美国男孩”的精神成长史。这样的典型男孩的最大特征,是勇于探索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叙事主角参加纽约市举办的“典型的美国男孩”征文,并以“他视死如归”结句,可以说,这是以一种完美而夸张的方式完成了朝向辽阔世界的展望,且永恒地告别了“男孩史”并走向成熟。

  • 0 邻家大爷 2015-08-07 17:56:51

    热爱生活,亲情

  • 0 peppershaker 2015-10-18 13:47:15

    翻译得很好,佩服作者写这样一本没有大起大落,更像朴实的长篇散文和回忆录,而非小说的小说。

  • 0 2016-06-03 23:04:30

    冬天,我们去溜冰;春天,他会用鲜花来让我惊喜一番,他很浪漫。经过这些年,我爱上了他。(P3)

  • 0 Athos 2015-03-01 22:50:41

    以世故成熟的理解力来描述七八岁儿童的视角,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那团朦胧奇妙的迷雾都会随着岁月飘散。不罗曼蒂克,也不愤世嫉俗,只是比以为的要复杂。

  • 0 巴鲁 2015-09-26 02:16:23

    一部不温不火,徐徐道来,又啰哩啰嗦的童年故事集。忧伤的作家,敏感的童年,永恒的记忆。

  • 0 lieerli 2015-09-16 23:06:35

    成年人带着洞知 同时用少年的视角来回忆过去的生活 把艰难时世都染上天真色彩 流露的冷静和温情真的很动人。好爱这本书。想起来他的大进军也好看。

  • 0 Yibua 2017-11-20 21:58:59

    高烧中浑浑噩噩看完了,这个老爷子的记忆简直惊人…

  • 0 Orange 2022-09-21 08:22:50 中国台湾

    栩栩如生

  • 0 Fedgip 2017-02-23 12:06:29

    的确坚持不下去了,有时间在读吧

  • 0 无名于欢 2014-01-22 23:41:08

    小历史的视角

  • 0 sharomira 2018-09-20 17:30:30

    平凡的日子里发生着平凡的事情 却不失有趣 在主人公的自述中穿插他人的讲述 是对看待事件视角的补充 并没有繁琐的感觉 反而感觉不可缺失 书中虽然是以小孩子的立场在讲述生活 但看法和语言却并不像一个四到九岁的孩子 更像是已经成年人的作者之口在发表看法 对世界博览会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孩子的影子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世界面貌 作者是犹太人但是只有只言片语提及种族及战争等较为严肃的问题 大概是对孩童世界的保留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