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中的德性 短评

热门 最新
  • 2 缘督 2018-10-31 16:23:28

    有两种关于德性来源的说法,一种源自前辈,一种来自神灵。这个说法苏格拉底是不赞同的,前者的实质是“好名声”,后者则具有偶然性与不确定性。要探寻德性究竟是什么,就必须考虑德性是否可教(具有知识属性)。德性的实质是知识或者好名声吗?答案是德性既可教,又不可教。在苏格拉底看来,真正的源头在真实意见(作为介于知与不知的认知状态)。知识虽相对固定却依托于回忆,真实意见需要知识来捕捉且易于溜走。怎么捕捉?要辩难,运用理性去省察。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退却了神圣德性(好名声)和知识局限的光晕幻象,才能获得作为自然德性的真实主体。

  • 0 鳥之穹鳴 2023-03-31 02:39:29 北京

    看起来比克莱因有意思,脚注真多啊

  • 0 密涅瓦的鸟 2020-03-22 06:57:09

    注解清晰明确,内容简介明亮,没有什么特别难懂的地方。作者将回忆说阐释的面面俱到,对理解《美诺》这篇对话有很大的帮助。德行是知识,但不可教,只可独自领会。

  • 0 White 2022-11-07 19:48:12 山西

    注释丰富,但角度单一

  • 0 zoeyyy 2016-07-05 23:37:34

    看到了好多不一样的视角哦 哲学的路要慢慢走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