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酬定律(精装) 短评

热门 最新
  • 24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7-05-25 21:41:11

    以我现在的社会阅历和外行的学术功底,恐怕还没法客观准确评判这本书的价值以及优缺点,只能说吴思老师的这些探索对启发更多读者认识生活着的社会究竟本质如何会有帮助,从小就学历史,可学的多是皮毛,大概在初步具备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只有从直面最残酷的人性这个维度重新进行个性化的历史大发现才能真正理解“以史为鉴”的奥义。

  • 7 凝香飘雪 2015-11-30 11:40:10

    原来这本书4年前就读过……

  • 15 折江寻情 2015-11-17 18:54:29

    虽然格局有些小,但是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历史解读范式。

  • 7 2015-04-29 13:33:37

    原来古代就有临时工,不是现在才有的

  • 8 江天雪意 2015-12-08 00:35:26

    《吕氏春秋·审分》云:众人共同耕种一块土地,集体耕作速度就慢,因为有办法隐藏偷懒。分地后干活就快了,因为无法偷懒了。(原文:“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偷懒是庶人对付公田的武器~。

  • 2 斯德哥尔摩患者 2016-08-27 10:11:58

    潜规则一书的后续解读与剖析,在潜规则描述与分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分析了潜规则的各类成本于收益关系,进而得出血酬的定义。其实由古至今,潜规则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我只是好奇有没有一种政治制度或是体制可以避免潜规则的产生,不得而知。但是,书中提出了一个真理,就是规则是由权力最强者说了算,包括制定和执行。所谓权力最强非名义上,而是当今环境当下现实所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皇上有时还比不上一个小吏的原因。

  • 3 🌈🎨🧁🍭🎉🎡🎊 2018-06-21 14:32:59

    https://book.douban.com/works/1011696

  • 3 一锅脑浆粥 2016-05-25 22:58:44

    被这浪潮裹挟着,我看到了去向何方,但我又没有第二条支流可选择。认命了啦…

  • 4 这么近,那么远 2019-10-08 10:27:46

    要是都像这般研究历史,那历史学就完了。但如果没人这样,历史学也完了。中文系写历史的通病。

  • 0 解除武装的先知 2017-11-17 10:03:22

    有几篇和潜规则里的重了

  • 0 古耐菜菜 2017-09-04 19:31:26

    大学某年放假图书馆借的,当时觉得写得很好。

  • 0 疏雨孟尝 2016-03-03 07:43:22

    好为俗名以名世者。

  • 0 鹏程 2022-04-02 11:03:13

    合法伤害权、底层人民搏命行为,生存线临界点等概念让人耳目一新。 很有启发另辟蹊径的一本书,值得观看。

  • 1 岳小蟀 2022-02-11 10:21:50

    是一本让人掩卷之后陷入沉思的好书,作者彻彻底底地把历史解剖了一遍,让人能看清每一个细胞的构成要素和内在运转逻辑,原来历史的背后逻辑是这样的,能让人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上的王朝兴替、制度变迁、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所在。

  • 0 MuyBien 2022-02-22 05:23:42

    比《潜规则》更好,故事选材更广,分析也更严谨。虽然论述还是不专业的一家之言,用政治经济学来分析问题确实更有价值也更有趣一点。历史中忽略的小故事很不错:漕运路线上的禁令石碑、货轮公司挂洋旗、灰牢的前世今生等等。

  • 0 Neutralization 2022-03-14 12:27:41

    所谓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遗骸,即是如此。

  • 0 白鹰 2022-01-29 14:11:48

    暴力最强者胜。命价。 不过还是有其他的含义,比如白役,接待,都有点现代法制和资本竞逐的意思。 接待的规模,很多时候反应了地方财政能够支出金钱的多少,当作对地方政绩的考察其实相当有效。而朱元璋打击的现代法制,大概是因为这些人之前过度侵夺了 行政权力。在大诰里有类似的描述。 中国的经验是秦制组织的暴力是最强的,基本也延续到了今天。中国与其说不存在欧洲那种均势,不如说是平原太多,没有作弊的条件。 粗看非常深刻,细看也就那样,总体入木三分。大概是作者自身在地方上经验的产物。今天所有的社会制度条件貌似都不存在了,也仅仅是貌似。

  • 1 _木水火土 2021-10-29 10:38:03

    看完此书,感觉很多现象更能从社会体制中的根本原因上去思考了。很多事情背后有着最简单的规则“暴力最强者说了算。”说到底还是谁拳头大听谁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