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绪论
选题动因
前人的探索
研究视角和方法
第一章 国民党的痼疾与改造前的反省
第一节 积重难返的顽症
第二节 全党上下的反思
第二章 走向改造
第一节 退台前改革党务的尝试与探讨
第二节 蒋介石主导的走向改造之路
第三节 两个重要事件
第四节 在台改造的条件
第三章 改臃为简、重起炉灶——智囊与权力核心的组成
第一节 酝酿阶段的总裁办公室
第二节 组建中央改造委员会
第四章 党务挂帅的全方位改造
第一节 党员的整理
第二节 组织的建立与加强
第三节 扩充社会基础、争取民众
一、向下发展、发动民众
二、社会调查
三、为民服务、为民除害
第四节 干部分子与党员的训练
第五节 宣传的加强
第六节 以党养党
第七节 政策与理论研究
第八节 运动的扩大
第九节 国民党“七大”
第五章 改造的三大贡献
第一节 “蒋家党”的确立与中央权力的加强
第二节 党政关系的调整
第三节 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改造有限解决了哪些问题
第一节 因改造而有改善的部分
一、派系问题
二、组织状况
三、党员质量
第二节 为何叫有限解决
一、派系问题死而不僵
二、基层组织仍不健全
三、党员质量改善有限
第七章 改造未能解决的问题
第一节 作风大半依然故我
第二节 消极心理复杂多样
第三节 工作效果诸多遗憾
第四节 小组工作有名无实
第五节 社会基础一仍其旧
一、民众与国民党的距离未能缩小
二、“群众路线”走了多远
第六节 特殊地区与群体关注不够
第八章 几项新举措之述评
第一节 党务工作重返军队和学校
一、军队政治工作与党务的改制与重建一蒋经国势力的伸展
二、学校党务的恢复
第二节 县级以下组织秘密
第三节 基层划编办法
第四节 社会调查——兼论与特务工作的异同
一、社会调查的效果
二、与特务工作的异同
第九章 国民党改造运动的综合评论
第一节 治党及执政体制分析
第二节 社会构成特征
第三节 蒋介石与改造运动
第四节 对改造运动的基本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 · · · · · (
收起)
4 有用 花莲小保 2019-02-08 15:43:50
书的视角很一般,毕竟是社科院的人员写的。但查证和引用得资料非常详实,作者应该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深入研究文献资料。我曾给其发过校正文字的邮件,作者很谦虚的回复。也看得出其在治学态度上很严谨。就书而言,整个改造运动就是全面学习共产党,纠正抗战胜利后所做妥协的政策性错误。很悲哀的是,该书有极大现实意义,共产党现阶段仍可借鉴在台改造工程,继续巩固和完善加大极权力度的各项制度措施。
2 有用 呆呆鹅 2021-10-29 10:27:53
2021【45】嗯…看的有些昏昏欲睡,几次想要跳开此书干点别的材料。说是要写一点社会史,实则还是在制度史的圈子里打转转,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档案文献和公开期刊,回忆录、日记极少,因此对改造运动的研究依旧浮于表面,古板生硬,缺乏制度之下的具体人事。仔细想想,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看,此时正是危局之际,转型时期的心灵史应该会更有趣,更能反映改造运动的实际影响。因此,新鲜的话题,却没有新鲜的观感。而且,讨论改... 2021【45】嗯…看的有些昏昏欲睡,几次想要跳开此书干点别的材料。说是要写一点社会史,实则还是在制度史的圈子里打转转,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档案文献和公开期刊,回忆录、日记极少,因此对改造运动的研究依旧浮于表面,古板生硬,缺乏制度之下的具体人事。仔细想想,站在国民党的立场上看,此时正是危局之际,转型时期的心灵史应该会更有趣,更能反映改造运动的实际影响。因此,新鲜的话题,却没有新鲜的观感。而且,讨论改造运动的影响,却仅止步于运动时期以内,有些结论可以放在以前的历史、以及之后的更长时段来看,否则很多分析内容,其实只是官僚制度的通病罢。对改造运动的评价,应当放在大背景的变革、运动仅两年的极少时间上去考虑。如果能与中共、苏俄体制对话就好了,有些表述表明作者不太懂中共的制度史 (展开)
2 有用 Inglourious B 2014-09-17 12:30:06
到了综论的时候上了意识形态大法...还把KMT改造最大的阻碍归结为阶级性,真是一口血吐了出来...重点都在党务,没有任何结合真实生活的史料也是够表面够无聊够博士论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