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言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避秦者言 2021-04-25 10:13:46

    很久不读秦晖了,再读时那种醍醐灌顶的震撼感还是久久不能褪去…… 看到秦晖谈农民和传统社会时,我便时常在想,秦晖本人之所以能对农民问题有那么深刻的认识,一是基于其本人的农村生活经历,二是源自其所经历的从城市到农村再到城市、从传统到现代的变革中的切身观感。这两点都是我们这一代成长起来的学者很难再有的,尤其是第二点,没有经历过时代变革的人们很难有深刻的历史感。因此,对于秦老爹的学问我心向往之,但也深感自己无能为力。每念至此,拜服如斯。

  • 2 倚天 2014-07-15 16:15:56

    书有几页开裂了,印刷厂应提高质量。

  • 1 Diana 2014-11-23 17:51:31

    虽然挺老了,但是观点还是站得住脚

  • 0 守卫和朋友们 2015-03-03 22:50:57

    整本书越读越水。过时的东西不录入也罢,时代在进步。

  • 0 金剛怒目 2015-03-23 20:47:10

    在车上和睡前断断续续读完。第一篇和关于“关中”的两篇可以看作秦晖夫妇两部专著的缩略版。而从八十年代的论俄国、大西军之作到九十年代的直面当代的文章,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的学者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的。

  • 0 烂俗笑话 2022-12-03 00:40:28 内蒙古

    把握农民,就是把握中国,一切魔幻豁然开朗

  • 0 杨三十 2022-12-20 20:36:00 北京

    想了解中国农业借的,没想到是关于现代农业的部分挺少,写得也一般。 但是对农民除去「阶级性」之外的「宗法性」特征的分析真的很受用——它一方面是农民私有制的保护,也同时是束缚,所以当它本身对农民的限制过大时,便被期待打破,而当外部新的冲击过大时,农民又会诉诸它的庇护。 私有制也一样具有它的两面性,在以往历史的叙事里,它往往扮演着狗地主的角色,但如果连基本的个人权利都时常面对被挑战的危险,更不必提什么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了。

  • 0 无明 2023-04-07 00:49:31 上海

    有重叠,不要再忘记恰亚诺夫的名字,我总是搞忘

  • 1 YongtoriBodon 2015-12-04 15:26:36

    读的是《帝制》这本书,奈何条目已被删,只能借尸还魂,用这本书暂且代替了。

  • 1 Wolfson 2020-08-08 22:59:17

    不同于木匠渔民等,农民所描绘的不仅仅是经济属性,还含有一定的阶级属性。农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代表着中国甚至世界的绝大多数人口。如今,中国依然有着众多的农民和农民工,农民问题依然有着重要意义。我的父母辈也直接出身于农民。秦老师这本书非常详尽地去探究和解释了很多农民相关的问题,从农民战争到农业户口,再到土地改革和乡镇企业转制,涵盖了农民问题的方方面面。

  • 0 乾元 2019-05-12 18:49:42

    序言即精华,秦晖讲事情太繁复,语言特色不值得学习,学术化的巴别塔让普通大众读得心累

  • 1 JX 2019-05-20 22:34:43

    微信读书

  • 0 蓝道_RANDALL 2017-10-07 15:05:15

    大西在云南是亮点。离乡不离土的一代人已经是过去时了,现在叫新工人,离乡又离土,城市化迅猛。

  • 1 子不语 2021-05-09 15:36:45

    隔年再读,依旧振聋发聩

  • 0 ZG 2021-03-04 21:03:30

    关于关中土地制度的几篇较有价值,其他大多论文已显过时

  • 1 漫游 2014-03-13 11:00:41

    收入秦晖学术起步阶段的几篇论文,考证深且细,且能看出其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变化,坦率真诚,值得收藏

  • 0 ddlee 2018-12-19 20:03:27

    农民学,浮光掠影地读了下

  • 1 雨柔 2016-12-21 07:28:46

    到手后原想只稍读几页挠挠痒,不料写得这样好这样好。先读其一篇与三篇,不疾不徐的劲健论述有如迎面而来的小巨风,瞬间冲刷自己先前的似有还无抑且似是而非的可怜认知。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