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的原文摘录

  • 如果她专心于学习、运动、职业训练,或某种社会政治活动,就不会整天想着男人,对自己的感情或对性冲突的关注,也会小得多。然后,在把自我实现为一个独立的个人方面,她仍会面临比年轻男人更多的困难。如我指明的,家庭和社会习俗都不会赞成她在这方面作出努力。而且,她即使选择了独立,也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给男生爱情腾出一块地方。她很可能是在担心,如果完全献身于某项事业,她会错过自己的女人命运。这种感觉往往不会被承认,但它确实存在。它消减了已明确树立的目标,对它加以限制。在任何情况下,职业女性都希望能把职业成功和纯属女性的成就协调起来。这不仅意味着她必须花许多时间打扮自己,更严重的是,它还意味着她的主要兴趣是不一致的。男学者在按部就班地工作的同时,还以思想的自由驰骋为快,因此产生最佳的灵感。然而女人的遐想方向完全不同:她要考虑个人的容貌,考虑男人和爱情;她将只给学习和职业留下最低限度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在这些领域里,任何事情都是不必要的,多余的。这并不是一个智能弱、思想无法集中的问题,而宁可说是两种不一致的兴趣很难协调的问题。这样便形成了恶性循环,人们常惊讶的发现,女人一旦找到了丈夫,便能多么轻易的放弃音乐、学习和她的职业。在她的计划中,她明显涉及到自己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以致实现计划也不会给她带来多少利益。一切都在联合起来抑制她的个人野心,巨大的社会压力仍在强迫她通过婚姻谋求社会地位和合法庇护。当然,她也不想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她在世界的地位,或者即使想,也是胆怯的。只要社会上还没有完全实现经济平等,还要社会习俗还在批准女人以妻子或主妇的身份从某些男人的特权那里获益,那么,她不劳而获的梦想就会存在下去,就会阻碍她取得自己的成就 (查看原文)
    lizzy 27回复 407赞 2012-09-04 00:45:48
    —— 引自第425页
  • 她并不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劣等性才把自己交给了男人,而是因为她把自己这样交给了男人,她才接受了她是劣等的这个观念,才建立了关于这种劣等性的真理。   而且,实际上,她在男人心目中的价值,也不是通过增强自己作为一个人的重要性取得的,而宁可说是通过根据男人的梦想去塑造自己获得的。在尚无经验的时候,她并不是始终都意识到这一点。她可能和男孩子们一样具有攻击性,可能想用一种粗暴的权威、一种自得的坦率去征服他们。但是几乎可以肯定,这种态度使她注定要失败。所有的女孩子,从最低三下四的到最清高孤傲的,迟早都会懂得,要讨人喜欢,她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权利。她们的母亲嘱咐她们,不要再把男孩子当成伙伴对待,不要去献殷勤,而要扮演被动的角色。如果她们想建立友谊或开始调情,就必须处处小心,避免显出主动的样子。男人不喜欢garCOns manques[男孩气的女孩子],女学者或聪明的女人;过分有胆量,过分有文化或知识,过分有个性,会把他们吓跑。如乔治·艾略特所说,在许多小说中,最后总是愚蠢的白皮肤金发碧眼的女主人公,击败了较有男人气的浅黑型的女人。在《弗洛斯河上的磨房》里,玛吉徒劳地想颠倒一下角色,但她终于死去,是金发女郎露西和斯蒂芬结了婚。在《最后一个莫希干人》中,是索然无味的艾丽丝,而不是勇敢的克拉拉,赢得了男主人公的爱情。在制。《小妇人》中,可爱的乔只是洛丽的童年伙伴:他把爱留给了毫无生气的艾米和她迷人的卷发。 所谓具有女性气质,就是显得软弱、无用和温顺。她不仅应当修饰打扮,做好准备,而且应当抑制她的自然本性,以长辈所教授的做作的典雅和娇柔取而代之。任何自我表现都会削弱她的女性气质和魅力。由于在做人的使命与做男性的使命之间没有矛盾,相对来说,年轻男人的生命历程比较容易完成。 然而,年轻女人的情况则与此相反,她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地位和她做女性的使命之间存在着矛盾。青春期对女人之所以是一个非... (查看原文)
    白开水 10回复 96赞 2013-07-29 12:19:10
    —— 引自第387页
  • 许多男人已经意识到她在受骗。“做女人是多么不幸啊!然而,当一个人身为女人时,其不幸还在于她实际上并没有认识到这就是一种不幸,”克尔恺郭尔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努力掩饰这种不幸。例如,监护制度虽然早已废除了,女人却一直有着“保护人”,如果他们被赋予旧时监护人的权利,这是为了女人本人的利益。不准她参加工作,让她呆在家里,这是为了让她免受她自己的伤害,并为了确保她的幸福。我们已经看到,人们是把多么美妙的面纱抛到了她那单调乏味的家务和母性负担上面的:她用她的自由换来了“女性化”这笔虚假财富。巴尔扎克十分生动地描述了这种诡计,他劝告男人要把她当做奴隶对待,同时又要让她相信她是王后。许多男人并不那么玩世不恭,他们想承认她确实有特权。美国的有些社会学家今天在传授“下层阶级利益”理论。法国也经常有人宣称工人很幸运(虽然不那么科学),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去“保持仪容”,乞丐则更幸运,因为他们可以衣衫槛褛地睡在人行道上,所享受的快乐是德·博蒙伯爵和温德尔家族万万享受不到的。和快活地抓着身上跳蚤的无所顾忌的穷人一样,和挨鞭子抽时仍在笑的可怜黑人一样,和埋葬自己的饿死的孩子时仍面带笑容的乐天的突尼斯阿拉伯人一样,女人也有那种无法比拟的特权,即没有责任感。她虽然摆脱了讨厌的负担和操劳的束缚,不过仍具有“那好的一面”。但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延续了几个世纪并在所有国家都存在的一种顽固变态(它无疑和原罪有关),那些有好的一面的人们始终在向他们的保护人求援:“我受不了了!你给点东西让我吃饱吧!”但是,慷慨的资本家,宽厚的殖民者,超等的男性却在手里紧握着他们的枪:“继续保持好的一面,把它坚持下去!” 须承认,男性更多地是把女人看做同谋,这和压迫者对被压迫者的通常看法不一样。他们由此得到授权,虚伪地宣称,她一直在渴望得到他们所硬加给她的命运。我们已经看到,她受的教育的所有主要特征,都联合起来阻止她走上反抗和冒险的道路... (查看原文)
    白开水 10回复 96赞 2013-07-29 12:19:10
    —— 引自第387页
  • 今天男人们结婚,是想要寻到一个栖身之所,但并不想为之所限;他希望有一个家庭,有随时能够摆脱那里;他有了家,心灵却在流浪;他并不排斥家庭幸福,却不将其视为追寻的目标。平淡重复令他厌倦,他喜欢猎奇、历险、反抗命运,希望找到可以使他脱离孤独的伙伴和朋友。女人试图创建一个永恒、连续的宇宙,但丈夫和孩子们却要超越她创造的天地,因为这个天地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固定的环境。而这才是她虽不愿意承认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性质的可疑,却还是要逼迫他们接受她的环境的原因,她就由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斌成了后母和泼妇。 (查看原文)
    影启缘末 61赞 2012-06-05 12:55:09
    —— 引自第189页
  • 所以,婚姻对双方都既是一种负担又是一种利益。但是在男女两性的处境中并不存在对称性。对女孩子们,婚姻是结合于社会的唯一手段,如果没有人想娶她们,从社会角度来看,她们简直就成了废品。这就是母亲总是热衷于安排她们婚事的原因。在上个世纪的中产阶级家庭中,订她们的婚事几乎不同她们商量。通过事先安排好的“拜访”,她们被送给可能的求婚者。左拉在《家常便饭》描写了这一习俗:   “吹了,全吹了!”约瑟兰太太说着瘫在了椅子上。约瑟兰先生只说了声“啊!”   “可是,”约瑟兰太太尖叫着继续说,“你好像还不明白,让我来告诉你吧,婚事又一次告吹了,这是第七次告吹。”   “你听着,”她继续说,开始向女儿发动攻势。   “你是怎么把这门婚事搞糟的?”   贝尔莎明白,这回该她说话了。 “我不知道,妈妈。”她小声嘟囔着。   “一个副省长,”她母亲接着说,“还不到30岁,前途无量啊!一个每月都能把他的薪水交给你的人;   稳稳当当;这是最重要的……你是不是又和上几次一样,干了蠢事?”   “没有,妈妈,肯定没有。”   “你和他跳舞时,你们溜到小客厅里了。”   贝尔莎有点不知所措地说:“是的,妈妈——我们刚单独在一起,他就想对我动手动脚,他搂住了我,就像这样紧紧的。当时我吓坏了,推了他一把,他就撞到家具上了。”   母亲打断她,气冲冲地又说:“把他推到家具上了?!你这个贱货,你居然敢推他!”   “但是,妈妈,是他把我搂住了呀。”   “是吗?他搂住了你,亏你想得出!我们还把这些傻瓜送到寄宿学校呢!说,他们都教给你了什么!   啊,是躲在门后亲嘴吗?你会老老实实地把这种事告诉你的父母吗?你把人家推到家具上,你让结婚的机会全都泡汤了!”   她摆出教训人的神气,接着说:   “这可是最后一次了,我再也不管了,你真笨,我的宝贝。既然你不走运... (查看原文)
    D端人口李明白 4回复 42赞 2013-06-28 02:52:09
    —— 引自第325页
  • 在10岁或12岁时,大多数小女孩的确是“garconsmanques”[男孩子气的女孩子〕。就是说,她们是缺少男孩子的某个部位的孩子。她们不仅觉得这是一种剥夺和不公道,而且还认为,她们被迫处于的那种状态是很不健全的。在女孩子们身上,旺盛的生命力受到了压抑,无所事事的活力变成了神经质。她们的过于娇气的工作,无法耗尽她们的过于旺盛的精力。 她们变得厌倦,由于厌倦并为了补偿自己的低下地位,她们任凭自己去做那忧郁而浪漫的白日梦。她们尝到了这种轻易逃避的甜头,失去了自己的现实感。她们屈服于自己的情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激动;她们不是在行动,而是在聊天,在聊天时又把严肃的句子和无意义的词汇混在一起,变成了大杂烩。由于被忽视、被“误解”,她们在自恋的幻想中聊以自慰:她们认为自己是小说中的浪漫式的女主人公,孤芳自赏而又自我哀怜。她们十分自然地变得娇气十足。装腔作势,这些弱点在青春期尤其引人注目。她们的不适,以急躁、发脾气和流泪的方式表现出来。她们之所以喜欢大哭(许多女人后来仍保留着这一癖好),主要是因为她们喜欢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这不仅是对她们严酷命运的抗议,也是引人爱怜的一种手段。 孩子有时候要屈从于迫害,借口是把他们从“坏习惯”中解脱出来。 (查看原文)
    一只小矮子 1回复 23赞 2012-10-24 10:27:36
    —— 引自章节:第12章 女孩
  • 这种失败主义的根源是青春期的少女并不认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她认为无需对自己提出那么多的要求,她本人的努力并不能决定自己最终的命运。她不是因为自己的劣等性而将自己交给了男人,而是因为她将自己的命运交到男人手里,从而接受了她劣等的观念,确立了自己是劣等性的真理。 (查看原文)
    影启缘末 1回复 23赞 2012-05-25 10:27:33
    —— 引自章节:少女
  • 与原始时期相仿的是,从女方来说,爱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服务,她从中得到一定的报酬。 所有的一切都并不鼓励少女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幸福与幸运,即使这一成就是艰难的、不测的,仍然让他们寄希望于以为白马王子。只有靠他,她进入比自己等级高的 阶层才有了指望,那种奇迹的境界是她劳动一辈子都换不来的。 结婚呗认为有如此多的好处,以至于她自己也盼望结婚,造成的后果是她常常得不到足够的专门训练,没有她的兄弟基础牢固,杜宇职业的专心程度也不够。她被固定在低级职位上,注定了劣等,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职业的劣等性反过又加强了找一个丈夫包托的想法。 (查看原文)
    影启缘末 1回复 17赞 2012-05-15 19:42:03
    —— 引自第63页
  • 男人争先恐后地宣布,对女人来说,爱情是她的最高实现。尼采说:“作为女人去恋爱的女人,只会更深刻地成为女人。”巴尔扎克说:“从高层次来说,男人的生活是名誉,女人的生活是爱情。女人只有把她的生活变成持续的奉献,才与男人平等,如同男人的生活是持续的行动那样。”但这仍然是一种残忍的欺骗,因为女人所奉献的,男人根本不操心要接受。男人不需要他所要求的无条件忠诚,也不需要取悦他的虚荣心的盲目崇拜;他只有在无须满足这些态度所带来的要求的条件下,才接受它们。他向女人宣扬要奉献,她的奉献又使他厌烦;她对自己无用的奉献感到不知所措,对自己虚妄的生存也感到不知所措。有一天,女人或许可以用她的“强”去爱,而不是用她的“弱”去爱,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舍弃,而是自我肯定,那时,爱情对她和对他将一样,将变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险。但在这之前,爱情以最动人的面貌,概括了压在封闭于女性世界中的女人、受伤害又不能自我满足的女人身上的诅咒。无数的爱情殉道者抗议命运的不公,因为它把荒凉的地狱当做最后的得救,提供给她们。 (查看原文)
    群魔將死於盛夏 21赞 2021-07-11 21:32:07
    —— 引自章节:第十二章恋爱的女人 ........496
  • 事实上,男人代表了正向者与中性者,也就是说,他是雄性,又代表了人,而女人只是负向者,也就是雌性。每当她表现得像个完整的人时,旁人便会说她像是男人。每当她从事运动、政治活动、智性活动时,或是表现了对其他女人的欲望,别人都把这些解释为“与男性抗衡的心志”;大家都不看重女人超越自身追求的价值,以致认为她作为主体的立身态度是出于非真实自我的抉择。这个解释是建立在下述这一项误解上:认为雌性的人天生应该做个女性化的女人;女人并不是做个异性恋者,或是成为母亲就可说是“女性化”的理想典型;所谓“真正的女人”其实是个人工产物,是文明社会制造出来的,一如从前制造了“阉人”一样;女人卖弄风情、温顺乖巧这些所谓的“本能”其实是被灌输的,就像男人为自己的阳具自豪也是被灌输的...... (查看原文)
    Loss-Ageless 3回复 19赞 2021-05-23 21:15:57
    —— 引自第682页
  • 女人觉得自己低劣,实际上是迫使她要做个女性化的女人的种种规范让她变低劣。若是出于她自发的抉择,她会选择做个完整的个体,做个主体,做个自由意识,对着世界和未来敞开自我;如果说这样的选择就意味着她带有男性化的倾向,还不如说这表示一般所谓的女性化其实是斲伤女人,让她做个残缺不全的人。 (查看原文)
    Loss-Ageless 3回复 19赞 2021-05-23 21:15:57
    —— 引自第683页
  • ……要让女人能够以男人的方式去恋爱,就是说,不质疑她的存在本身,而要自由地去爱,就必须让她自认为是与他平等的人,让她具体地成为这样的人,必须让她带着同样的决心投入到她的事业当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况还不常见。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男人服从不可推却的必要性,女人则应该不断更新她的决定;她往前时并不笔直对准面前的目标,而是让他的目光在周围扫视;因此她的举止是胆小的,犹豫不决的。尤其她觉得——就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她越往前走,就越是放弃其他机会;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只要女人还想做女人,她的独立地位就会在她身上引起自卑情结;反过来,她的女性特点使她怀疑自己的职业机会。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她习惯于无所事事,在生活中从来不感到纪律的严格必要性,她不能作持续的和持久的努力,不能强制自己获得扎实的技巧;她不屑于不会问世的、要上百次毁掉又重新拿起的工作,厌恶成效不大的、孤独的摸索;由于从童年起,别人就教她如何讨人喜欢,教会她弄虚作假,她希望用诡计来摆脱困难。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但大多数女人不明白她们的沟通愿望所提出的问题,这正是造成她们怠惰的大部分的原因。她们总是自认为是既定的;她们相信她们的优点来自驻留在她们身上的雅致,而且不认为价值可以自行获取;她们为了吸引人,只知道表现自己,不管她们的魅力起不起作用,她们对魅力的成功与失败没有任何控制力;她们设想,为了自我表现,以相同的方式表现本来面目就足够了;她们非但不反复思考去设计她们的作品,反而向新作品的自发性;写作或微笑,对她们来说是一样的,她们碰运气,不管成功还是不成功。她们若是很自信,会期待书或画不费力气就获得成功;她们若是胆小,一点批评便使她们泄气;她们不知道吃一堑会长一智,她们把错误看做不可弥补的灾难,就像畸形一样。因此,她们市场表现出于己有害的易怒,她们只在愤怒和泄气中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从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女人的自恋不仅没有丰富她,反而使她贫乏;由于除了注视自我,什么事也没做,她使自己虚无化;她对自己的爱一成不变,她在自己的著述中没有透露本真的体验,而是推出用陈词滥调建造起来的想象的偶像。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有个作家对我说:“女人从来不超越机遇。”这十分正确。她们仍然惊异于得到允许探索这个世界,她们列出探索的清单,却不想发现其中的意义。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事实上,为了成为一个创造者,自我培养,也就是说把看戏和知识融合到自己的生活中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超越性的自由活动去掌握文化;必须让精神连同它所有的财富投向空无的天空,并且移居那里;如果千百种联系把创造者滞留在大地上,创造者的冲动就破灭了。 (查看原文)
    #鼓鼓# 1回复 18赞 2017-12-06 09:56:02
    —— 引自章节:独立的女人
  • 有些少女永远不能体验到真正完整的爱情,她们一生都在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女人不会接受她的次要者地位,除非她在这种放弃行为中可以重新变成主要者。可不是吗,她在变成客体的过程中,成了孤芳自赏的偶像,但对他仍成为次要者的无情逻辑,她则予以唾弃。她想成为迷人宝贝,而不是做被人获取的物品。 于是,男人们发现这种前后矛盾是无所适从的:她袒胸露肩,裸露双腿,可人们一旦去注视它们,她便会脸红,恼怒。她喜欢刺激男性,但如果看到她已经引起他的欲望,她又会感到厌恶,退避三舍。男性的欲望是恭维,同样也是冒犯。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19赞 2013-03-12 11:31:38
    —— 引自第404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9 110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