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無縁社会
译者: 高培明
出版年: 2014-3
页数: 269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纪实
ISBN: 9787532764266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 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
本书系NHK电视台资深采访记者作品合集。采访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老死”。高龄、少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他们活着,没有人和他们联系,他们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也不回家乡;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没有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 姓甚名谁,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社会联系日益脆弱,连一般家庭的30-40岁的人也感受到了孤独死去的阴云笼罩。日本NHK电视台特别节目录制组,节目热播后将记者的真实采访手记合成此书,将当今社会中那些不受关注的人们的临终惨景呈现到大家面前,呼吁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因为采访到后来这些无缘死者身份都渐渐明朗时我们才发现,他们曾经几乎都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作者简介 · · · · · ·
NHK特别节目的介绍:
“NHK特别节目”起始于1989年4月2日,从第一个节目《政治是可以改变的吗?——里库路特事件的冲击》到2013年3月31日的《魂之旋律——失聪的作曲家》24年间一共制作播放了2487部作品。是它的前身NHK特集的2倍。
“NHK特别节目”承继了其前身的基本方针,即奉“亲身采访”“独家”“感动”为圭臬。大胆挖掘,不畏挑战,以图接近事实真相。而且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没有不能上电视的话题”这一点。
目录 · · · · · ·
引 子 “无依无靠者”与日俱增的日本
第一章 追踪“在途死亡者”:归纳在仅仅几行字里的人生轨迹
专栏 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 日趋脆弱的家庭纽带:“拒领”遗体的去向
第三章 单身化时代:“终身未婚”的骤增
· · · · · · (更多)
引 子 “无依无靠者”与日俱增的日本
第一章 追踪“在途死亡者”:归纳在仅仅几行字里的人生轨迹
专栏 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 日趋脆弱的家庭纽带:“拒领”遗体的去向
第三章 单身化时代:“终身未婚”的骤增
专栏 靠儿老人
第四章 职场关联断绝之后: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①
第五章 吟唱“单身情歌”的女人: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②
专栏 共同坟墓
第六章 年轻群体中蔓延的“无缘死亡”恐惧:推特上对未来的不安
专栏 年富力强的“家里蹲”
第七章 为了纽带的恢复:度过第二次人生的男子
第八章 消失的老人:接连发生的老人失踪
第九章 从无缘社会走向结缘社会:探求新的“关联”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无缘社会"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无缘社会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98 条 )
论坛 · · · · · ·
为什么宁愿独居不去养老院? | 来自豆友226448456 | 3 回应 | 2022-11-17 21:22:16 |
中国会有这么多的在途死亡者吗 | 来自boo-boo仔 | 5 回应 | 2022-08-04 16:35:56 |
日本有多少户口,人已经死了,却还没销户? | 来自茉莉 | 2022-03-27 19:16:05 | |
得等70岁以上了,第三代都长大了不需要照看了,才... | 来自茉莉 | 2021-12-16 13:32:13 | |
乐观点,中国以后至少还是能找到真实姓名的。 | 来自茉莉 | 2021-12-16 13:30:33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新雨出版社 (2014)8.0分 68人读过
-
文藝春秋 (201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文藝春秋 (2010)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4(上) (ICE CHAN)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識日 (美丽新世界)
- 生而有涯 书海无涯 (佾云)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无缘社会的评论:
feed: rss 2.0
64 有用 苏比 2014-10-25 01:10:00
节目更加震撼。最恐怖的是每个细节都曾在我的想象中出现。日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再不正视就来不及了
746 有用 江湖遠人 2014-09-02 22:13:20
读完以后默默点开了“孤寡人士中老年送医收尸互助小组”的页面……
34 有用 游佐中 2018-10-01 16:36:25
首先是觉得作为电视台,有这样的社会责任去细致地采访和报道类似的社会问题,令人敬佩。接着是觉得日本如今的问题,就是中国未来(实际上现在也存在)的问题。豆瓣评论中不乏“无缘死就无缘死呗”的看法,这大部分是因为说话者年纪尚轻,站着说话不腰疼。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者必然会感到孤独,年青力壮时向往一个人的潇洒,而疾病和衰老最终会慢慢摧毁人的身体和意志,让孤独成为一种毒药,中国的福利体系也不如日本完整。人说到... 首先是觉得作为电视台,有这样的社会责任去细致地采访和报道类似的社会问题,令人敬佩。接着是觉得日本如今的问题,就是中国未来(实际上现在也存在)的问题。豆瓣评论中不乏“无缘死就无缘死呗”的看法,这大部分是因为说话者年纪尚轻,站着说话不腰疼。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者必然会感到孤独,年青力壮时向往一个人的潇洒,而疾病和衰老最终会慢慢摧毁人的身体和意志,让孤独成为一种毒药,中国的福利体系也不如日本完整。人说到底依旧是社会生物,如果没有必要的关联与社交,便很容易陷入孤独的境地,一个人孤独入死。不愿意麻烦他人的想法真是太日本了。读时在想,中国现在每年有多少无缘死呢?却无法得知数据与真相。 (展开)
95 有用 席德 2019-01-20 22:41:05
断断续续用了好长时间才读完。文笔朴实,经过深入调查的案例联系着平和客观的分析,颇有诚意。同系列的书籍还有《老后破产》、《女性贫困》。同样深入剖析日本社会灰暗面的有《厌女》、《格差社会》、《过劳时代》等等。美国也一样有《扫地出门》、《我在底层的生活》……。
22 有用 白鲸 2015-03-12 20:16:30
人不怕被反对,怕被忽视。
0 有用 番茄妞 2023-01-26 19:42:40 福建
“为未来的我们而战栗”
0 有用 豆慢小姐 2023-01-25 21:21:32 上海
无缘,到底离我们多远呢?也许很近,偏离的坐标阻断了地区上的关联,疏离的同事朋友关系,单身,等等,最后引发的无缘的孤独感。各种类型的社会问题,结果都是“无缘”以及独自面临死亡所带来的临终关怀问题。虽然最后给了一点希望,但是也不能说多大的缓解,毕竟这样的时代对我们来说不远了
0 有用 树上的骨架 2023-01-25 20:09:28 上海
“从更终极的价值上来说,在个人主义文化盛行的北美和西欧,成人独立的标志和象征之一,就是搬离父母家,一个人单独居住、单独打拼。而中国成人独立的标志,跟这个是相反的:单独居住往被视为是人生中一个暂时的过渡阶段,终极的成人独立是以结婚成家为标志的。”
0 有用 芋头鱿鱼汤 2023-01-24 18:21:10 四川
感叹啊!年轻时读这本书,比老了时再读要好。NHK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充斥着年龄歧视,雇佣恶化,人情淡漠的社会,究竟会走向何处? “少子化"不是不想结婚,而是“这不是唾手可得的幸福”。日本曾经的1e中产,因着种种原因落入“下流社会”,催生出“穷忙阶层”。
0 有用 山顶洞人 2023-01-24 11:09:25 湖南
怀着担忧和恐惧打开,看着看着却释怀了,获得了(并不存在的)安慰,死后的事管不着了尤其是那么多陈旧的规则,倒是死前还是希望有书中的那各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