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鉴》的原文摘录

  • 在我们的史学实践中,我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史学家的着眼点始终是现实关怀和时事动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现实当下,我们可以称之为现在主义。法国杰出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曾公开主张现在主义是重建过去的特有基石:“过去是对存在于当下人类现实网络中的人与社会的重建。”幸而有诸如爱德华·萨义德这样的文学评论家和海登·怀特这样的史学理论家的许多作品,在此无需赘述,缘此史学家已经变得对史学论说的内在建构主义与表现性质有相当程度的认知。对过去的叙述与解读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再现过去,它们必然只是“一种再现,或是一种描述”。同时,历史叙述“不仅是一个中性话语形式,可能会或可能不会被用来表示真实事件”,因为它需要了解叙述者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换句话说,历史真相的信念已被撕碎,因为这种所谓的真相是建立在历史事实本身与史学研究的重现和史学叙述的重演二者之一致性的前提之上,而这一前提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当然,我们论及当代西方学术的发展与热点,并不是为了表明中国传统史学同样自觉地意识到了描绘或重建过去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条件。相反,中国人将历史视作为当下与未来行动服务的知识宝库,这种观念,正是其在发掘历史的努力中作为坚定的现在主义者的例证。 (查看原文)
    震林 2023-11-17 23:00:57
    —— 引自章节:导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