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事情》的原文摘录

  • 在这样的时代,人们不是以清醒的自我质疑态度进行内省,而是相信能够在毫无伟大可言的田园诗人——如戈特弗里德·凯勒和特奥多尔·施托姆——那里很快找到那种力量。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8:44
    —— 引自章节:《培尔·金特》与易卜生
  • 易卜生知道,(即便没有形成概念,他塑造的培尔·金特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唯一赋予人价值的,是对一个(理性的)自我的拥有,对人的个性的拥有。人身上这种自我的缺失,驱使我们不在自身而在别处寻求价值。无尽的权力欲根植人身,这无疑是尼采伟大的洞见,只不过人们过于重视其教化理想而长期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但是,人与动物最为深刻、最为根本的区别,我认为,不是权力意志,而是价值意志。因为价值缺失而试图从别处谋求自我价值,这样,便衍生出所有的妄言和广义的欺骗。价值意志是把人——男人和女人塑造为人的东西。一个人——女人总是如此——不能从自身、在自己面前给予自己价值,而光顾别处、在别人面前寻求价值,结果,人们总是在产生判断的同一个舞台上表演。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8:44
    —— 引自章节:《培尔·金特》与易卜生
  • 面对伟人放弃思考,对另样解读暴跳如雷,哪怕只从中选取某些特性也休想。然而,这种态度却是十分恶劣的不尊重,一种精神的农奴制度,对任何一个自由的人盲目而又毫不宽容。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张王牌,足以吓退所有冷静的观察。即使英雄崇拜也是一种康德意义上的他治,即使权威信仰也是不道德的。如果人被神化,他的名字成为一种口号,不管他是佛或者贝多芬,任何有意识的、冷静的理性思考就会缄默沉寂,所有精神的发展就受到阻碍。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8:44
    —— 引自章节:《培尔·金特》与易卜生
  • 这一切具有象征意义:从罪恶的情欲之中不能产生永恒的东西,其中已然包含着谋杀,对孩子的谋杀。性交导致生育,也导致死亡,在罪恶中,新生之物必遭其害。情欲之下的生育很不道德,死亡和生育相关联,父母轻率地把孩子诞生于世,预先并没有认真地把他视为一个人。这种罪恶——对孩子的罪责,笼罩着阿尔弗雷德和瑞塔的婚姻,那是人类婚姻的代表。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8:44
    —— 引自章节:《培尔·金特》与易卜生
  • 一个赤身裸体的女人如果意外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失声尖叫,那一定意味着,她担心那样子不够好看。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9:10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固执狂经常把固执和毅力混为一谈,没有什么更甚于此。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9:10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与此相关,圆和椭圆作为封闭的图形,没有美感。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弧线可以成为美丽的装饰,它并不像整个曲线那样,或者缠绕地球的大蟒蛇那样,表示完全的饱满,无可挑剔。弧线还包含某种未竟而有待完善的欲望和能力,有待预知。因此,圈环也总是不道德或者反道德的象征:那魔法无边的圈环具有禁锢的能量,抢掠自由。结婚戒指捆绑着、固定着,它夺取两个人的自由和孤独,相反,带来顺从和联系。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9:26
    —— 引自章节:论时间的单向性
  • 未来是通过意志而实现的状态,唯有意志者才有未来。因此,人只有生活在存在与虚无之间,心怀意志,任何一种意志,向上追求价值的意志,才算活着。而一旦自我得到充分发展,或者其意志抵达目标,成为价值,亦即人成为了上帝或者神,或者意志(和希望)抵达目标,其能力也消耗殆尽,此刻,人的寿命就戛然而止。一个根本不再抱有价值意志(也不再恐惧)的人,同样死去。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9:26
    —— 引自章节:论时间的单向性
  • 在迷信中,(根据其心理起源,)失去自由的主体屈从于任意一种思想,因此,迷信与恐惧之间也存在紧密的内在关系。不存在无所畏惧的迷信,也不存在不迷信的恐惧。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4:29:44
    —— 引自章节:文化
  • 实践意志吧!即是:要期望得到完整的你! 社会主义的合理之处在于,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以及自己的特性,也应该致力于找到自己,然后才致力于获得自己的财产,这里,他不能自始就从外部局限自己的可能性。 (查看原文)
    不说也罢 2020-05-04 15:25:16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47
  • 假如人没有在出生之时失去自己,就没有必要去寻找和重新发现自己。 (查看原文)
    不说也罢 2020-05-04 15:25:16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47
  • 所有人性的基本特征是,寻找真实性。寻找和发现真实性的地方,证明人之间的所有区别。 (查看原文)
    不说也罢 2020-05-04 15:25:16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47
  • ......只有自我观察能提供真正的结果:哲学和艺术真是深刻的自我观察的不同方式。 (查看原文)
    不说也罢 2020-05-04 15:25:16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47
  • 人只有从自身才能认识世界的精髓:他体现着世界的内在关系。 (查看原文)
    不说也罢 2020-05-04 15:25:16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47
  • 关于幸福论必须指出,不能把对目标的追求与达到目标时的感受(我的经验之谈)混为一谈。追求高级生命,即是追求某种与高级欲望为伴的东西,但并非欲望本身。同样,男人追求女人,或女人追求男人,但不是追求性欲。 (查看原文)
    不说也罢 2020-05-04 15:25:16
    —— 引自章节:永远的格言 / 47
  • 所以,作为一切文化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人们必须对个体自由也提出要求。自由是基础,唯此才会产生追求文化的意志,同时,人们真正认识到,不是工作,而是自由的时间和闲情逸致乃是文化的条件。要坚持这样的表述极为不易。闲情逸致更多用于个体的保养,并非用于个体的文化,然而,工作的原则却也包含着文化时常被误解、却又十分重要的元素。工作本身无所谓善和恶,没有伦理上的区分,即使经验告诉我们,工作之人一般在道德上不优于不工作之人,但关键在于工作所追求的目标。具有文化意义的工作,必然回归工作本身。文化价值的超验性(真、美、公正的思想)证明,具备文化意义的工作,也有益于其他人。仅仅为了自己或者别人家庭的面包而进行的工作永远不会体现文化价值。社会奴役,无论它最后强迫生产出怎样价值的文化成就,本身都是反文化的,如同贫穷或者疾病现象一样,自始就完全是反文化的。 (查看原文)
    不说也罢 2020-05-04 15:25:16
    —— 引自章节:文化 /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