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余英时自鸣得意的诗史那一套密码,左东岭在九十年代也会,做的也不差,可见港台欧美所谓的领先只是时间上的,一旦这个时间被世代更替而转移,就没什么太大的优势了。
思想史心態史的書真是硬、真是殺時間呵!內容很好,材料豐富紮實,講得也很好,借幾段材料就能把多條支線都帶進來。相比之下,看自己的論文就是幼兒園小朋友玩泥巴!
阳明学大致是儒教界的“文艺复兴”吧。老王自己倒是立言立功立德,只是整套体系无法大面积有效复制,也就只能在文艺圈里打转转。
可为研习明代入门书。细致(繁杂);扎实(引用材料不厌其烦);辨析明确,极富创见(与陈来、廖克斌、龚鹏程等有不同程度的辩论);有明一代思想进展勾勒清晰(可视为明代文学思想一种)。
经典好书,当年借阅老版,买一本收藏重读一遍,这价格确实让人无语
盲猜一个张居正天蝎座
这是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的镜子。在过去这叫“妾妇心态”,在现在这叫“最后的经济人”。
写成二十多年,仍可视为了解明代思想史的leading book。「心态」的意义,正在于是「思想」所根植于的社会氛围与个人感受。在阳明后学部分,本书尝试以「心态」为路径予以排比解释,尤属独出心裁。美中不足的是,不少章节过于絮叨、强行贴合主旨,能削去1/4篇幅则更加收束。
明代前期皇权高压,士人屡受摧折后形成妾妇心理,孝宗朝风气宽和,士人似乎短暂焕发出解脱之活力,武宗少年骄纵,虽宦祸极烈,士风却能维持不坠,就有阳明圣人之学的创生。阳明学明心见性,参悟善恶生死,直指圣人大道,又有王心斋、王龙溪等高徒著书立说,发扬光大,阳明学对明代士人之妾妇心态有挽救之功,亦是亘古罕有的个体自由、凡人可悟之学。王学初衷是阳明先生为根本革新士人之面貌,然现实体系文化使其逐步流为理想甚至奸人名号、庸人空谈,李卓吾之真传被污为狂悖,冯梦龙辈失意文人亦唯有其为寄托。
令人叹息长久、掩面啜泣的巨著。如果说其师罗宗强写的那本魏晋心态多少附有些飘逸之感、给人以希望,那么这本书则明确宣告,古代中国士人难以或者说绝不可能走出中世纪——皇权的黑洞是如此之深渊,完全压过心灵的重量。而来自1840与1895的炮响,彻底揭示传统东方的失败。从理论耕耘来看,左氏继承其师,依旧重点关注政局、政风对于士人心态的底层逻辑导向,但可能是史料增多的福利,徒弟明显超过师父,前者更深刻剖析士林心态在哲学、学术、文学方面的介导。也因为材料的大量增多,本书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前期不对心学与明代文学有所了解,那么很多地方可能无法吃透
有写作诚意(再版后记:“阳明心学是一种体验性很强的学说…需要的不仅是文献的训读与梳理,理论范畴的推论与思辨,更需要的是心灵的体贴,情感的沟通,生命的感悟与诗意的联想”)。从阳明心学发展史的纵向角度解释不同阶段士人仕/隐,狂/狷,善/真的横向矛盾,对唐顺之“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乃脱离唐宋派趋于心学;从袁中道到钟惺“人格之孤僻悲郁与文风之幽深孤峭,乃在于朝政之混乱与官场之险恶;而非并非其人格与文风导致了国运之衰恶”开掘尤精。然以文论/事迹佐证王学对文士影响,总属形式上材料上的丰富而欠缺内在审美意蕴的挖掘。如何将心学(哲学)与文学实质性沟通向来是难题,其师罗宗强著《明代文学思想史》更具审美性。
情怀与笔力兼具
左先生以文学而治思想史,其书较一般的思想史学者著作更为可读。作者从有明诸儒的诗词入手,剖析当时士人心态,让人眼前一亮。阳明心学本有济世与超越的两个方面,体现了士人关注社会与珍惜自我、开放进取与封闭自守的两种心态。由于晚明黑暗的政治和腐败的世风,士人只继承了后者而舍弃了前者,尽管这种舍弃是不情愿甚至是充满痛苦的。阳明心学的出现本是为了挽救明王朝的社会危机,可最终却走向了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叹息。
皇帝与士人群体关系的解释十分有趣。士人的心态一直受到皇权这种外部环境的高压影响。对于万历之后党争的解释是权威的缺乏,这点还要思考思考,不过确实嘉靖万历的治理术差别还是挺大,简单来说就是万历管不住文官们撕逼了。
颇好的阳明学入门书,将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揉起来讲,关于阳明学说的许多观点都与陈来先生对着说,然亦有其妙处,读来颇觉耳目一新。而论及阳明学对文学创作之影响,亦有独到处。
还是有文史哲分而论之的嫌疑。
還挺好讀的
好像想要走近什么,却在一切面前停下了
救命稻草,用力甚勤的博論。兼顧文史哲三種文人的精神世界,揉雜政治與社會的諸多層面,最大的遺憾是描述不清「心態」究竟指什麼,但刨去這一點方方面面都十分紮實
第一次读的时候很惊艳,但现在再看还是略浅,暴露不少问题。关键就在于对“皇权”之于士人思想精神的作用理解得过于简单,所以将一些很关键的思想现象轻轻放过了。以皇权专制论潦草处理复杂精微的思想史议题,实际上是趋易避难。考虑到成书年代,还是很难得了。
> 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
17 有用 席缪 2015-09-08 22:34:25
余英时自鸣得意的诗史那一套密码,左东岭在九十年代也会,做的也不差,可见港台欧美所谓的领先只是时间上的,一旦这个时间被世代更替而转移,就没什么太大的优势了。
6 有用 林非 2021-03-18 02:52:32
思想史心態史的書真是硬、真是殺時間呵!內容很好,材料豐富紮實,講得也很好,借幾段材料就能把多條支線都帶進來。相比之下,看自己的論文就是幼兒園小朋友玩泥巴!
4 有用 印奥采 2016-06-21 22:34:32
阳明学大致是儒教界的“文艺复兴”吧。老王自己倒是立言立功立德,只是整套体系无法大面积有效复制,也就只能在文艺圈里打转转。
4 有用 ariosto 2015-01-27 10:35:41
可为研习明代入门书。细致(繁杂);扎实(引用材料不厌其烦);辨析明确,极富创见(与陈来、廖克斌、龚鹏程等有不同程度的辩论);有明一代思想进展勾勒清晰(可视为明代文学思想一种)。
1 有用 亢龙无悔 2019-07-28 17:53:07
经典好书,当年借阅老版,买一本收藏重读一遍,这价格确实让人无语
1 有用 鹅杆菌 2022-02-09 12:48:52
盲猜一个张居正天蝎座
1 有用 秦晓熠 2015-09-11 00:12:50
这是我们的过去,和现在的镜子。在过去这叫“妾妇心态”,在现在这叫“最后的经济人”。
3 有用 朱颐钊 2022-05-19 22:48:29
写成二十多年,仍可视为了解明代思想史的leading book。「心态」的意义,正在于是「思想」所根植于的社会氛围与个人感受。在阳明后学部分,本书尝试以「心态」为路径予以排比解释,尤属独出心裁。美中不足的是,不少章节过于絮叨、强行贴合主旨,能削去1/4篇幅则更加收束。
4 有用 隐清 2022-06-13 01:43:27
明代前期皇权高压,士人屡受摧折后形成妾妇心理,孝宗朝风气宽和,士人似乎短暂焕发出解脱之活力,武宗少年骄纵,虽宦祸极烈,士风却能维持不坠,就有阳明圣人之学的创生。阳明学明心见性,参悟善恶生死,直指圣人大道,又有王心斋、王龙溪等高徒著书立说,发扬光大,阳明学对明代士人之妾妇心态有挽救之功,亦是亘古罕有的个体自由、凡人可悟之学。王学初衷是阳明先生为根本革新士人之面貌,然现实体系文化使其逐步流为理想甚至奸人名号、庸人空谈,李卓吾之真传被污为狂悖,冯梦龙辈失意文人亦唯有其为寄托。
1 有用 苏拉维西 2023-06-20 22:37:45 湖北
令人叹息长久、掩面啜泣的巨著。如果说其师罗宗强写的那本魏晋心态多少附有些飘逸之感、给人以希望,那么这本书则明确宣告,古代中国士人难以或者说绝不可能走出中世纪——皇权的黑洞是如此之深渊,完全压过心灵的重量。而来自1840与1895的炮响,彻底揭示传统东方的失败。从理论耕耘来看,左氏继承其师,依旧重点关注政局、政风对于士人心态的底层逻辑导向,但可能是史料增多的福利,徒弟明显超过师父,前者更深刻剖析士林心态在哲学、学术、文学方面的介导。也因为材料的大量增多,本书阅读起来较为困难,如果前期不对心学与明代文学有所了解,那么很多地方可能无法吃透
1 有用 moi 2024-10-03 11:30:56 重庆
有写作诚意(再版后记:“阳明心学是一种体验性很强的学说…需要的不仅是文献的训读与梳理,理论范畴的推论与思辨,更需要的是心灵的体贴,情感的沟通,生命的感悟与诗意的联想”)。从阳明心学发展史的纵向角度解释不同阶段士人仕/隐,狂/狷,善/真的横向矛盾,对唐顺之“真精神与千古不可磨灭之见”乃脱离唐宋派趋于心学;从袁中道到钟惺“人格之孤僻悲郁与文风之幽深孤峭,乃在于朝政之混乱与官场之险恶;而非并非其人格与文风导致了国运之衰恶”开掘尤精。然以文论/事迹佐证王学对文士影响,总属形式上材料上的丰富而欠缺内在审美意蕴的挖掘。如何将心学(哲学)与文学实质性沟通向来是难题,其师罗宗强著《明代文学思想史》更具审美性。
2 有用 有石名黧 2022-09-30 20:47:27 江苏
情怀与笔力兼具
1 有用 一只新新 2020-06-16 23:05:16
左先生以文学而治思想史,其书较一般的思想史学者著作更为可读。作者从有明诸儒的诗词入手,剖析当时士人心态,让人眼前一亮。阳明心学本有济世与超越的两个方面,体现了士人关注社会与珍惜自我、开放进取与封闭自守的两种心态。由于晚明黑暗的政治和腐败的世风,士人只继承了后者而舍弃了前者,尽管这种舍弃是不情愿甚至是充满痛苦的。阳明心学的出现本是为了挽救明王朝的社会危机,可最终却走向了如此结局,实在令人叹息。
1 有用 参 2018-12-19 15:52:44
皇帝与士人群体关系的解释十分有趣。士人的心态一直受到皇权这种外部环境的高压影响。对于万历之后党争的解释是权威的缺乏,这点还要思考思考,不过确实嘉靖万历的治理术差别还是挺大,简单来说就是万历管不住文官们撕逼了。
1 有用 倦舫 2019-03-14 00:32:16
颇好的阳明学入门书,将政治史、思想史、文学史揉起来讲,关于阳明学说的许多观点都与陈来先生对着说,然亦有其妙处,读来颇觉耳目一新。而论及阳明学对文学创作之影响,亦有独到处。
0 有用 客 2022-03-27 09:34:41
还是有文史哲分而论之的嫌疑。
0 有用 曲江宰相張九齡 2021-11-15 14:12:13
還挺好讀的
0 有用 Croises 2023-11-17 13:27:08 广东
好像想要走近什么,却在一切面前停下了
0 有用 志于匏 2022-04-20 06:28:35
救命稻草,用力甚勤的博論。兼顧文史哲三種文人的精神世界,揉雜政治與社會的諸多層面,最大的遺憾是描述不清「心態」究竟指什麼,但刨去這一點方方面面都十分紮實
0 有用 蓮花去國一千年 2022-12-15 01:03:21 山东
第一次读的时候很惊艳,但现在再看还是略浅,暴露不少问题。关键就在于对“皇权”之于士人思想精神的作用理解得过于简单,所以将一些很关键的思想现象轻轻放过了。以皇权专制论潦草处理复杂精微的思想史议题,实际上是趋易避难。考虑到成书年代,还是很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