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书评 (497)

思念你的味道 2014-07-10 15:50:43

品读远去的大师 追忆一段逝去的历史和人物

品读十位远去的大师,不仅仅是在追忆一段逝去的历史和人物,更多的是在回望一种精神和情怀,因为他们是那个变革动荡年代中最醒目的符号,因为那是中国知识分子自从魏晋之后又以独立的姿态演奏出的另外一个华彩熠熠的乐章。  (展开)
XIAO雨 2014-07-09 22:01:13

远去的背影那是时代的轮廓

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爬梳历史,还原真相,挥笔如刀的解密大师们的才情和私情,静下心来聆听胡适、南怀瑾、林语堂等十位大师谈人生、讲哲理,分享心灵的感悟…… 大师,一个时代的良知,也是一个时代的风骨……   品读十位远去的大师,不仅仅是在追忆一段逝去的...  (展开)
十年 2014-09-02 21:05:59

片片鹅绒眼前纷舞,

片片鹅绒眼前纷舞,   疑是梅心蝶骨醉春风:   一阵阵残琴碎箫鼓,   依稀山风催瀑弄青松:   梦底的幽情,素心,   飘渺的梦瑰,梦境,——   都教晚鸟声里的清风,   轻轻吹拂——吹拂我枕念,   枕上的温存——,将春梦解成   丝丝缕缕,零落的颜色声音! ...  (展开)
许愿树 2014-08-27 11:56:12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   梅贻琦在一篇告校友书中曾经这样描述他与清华大学之间的缘分:“琦自1909年(即宣统元年)应母校第一次留美应试,被派赴美,自此即与清华发生关系,即受清华之多方培植。三十二年来,从未间断,以谓‘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之喻,琦生于清华,正复如之。...  (展开)
火影神秘人 2017-10-07 11:18:02

从自然里生长,在安定中苦奋,去红尘间奉献

《大师》一书,深度剖析了几位大师们的生命历程。所说并非多么宏大,但句句贴近事实。从小处着手,了解认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大师。大师不是大神。是平凡中崛起的开悟者。大师们有信仰,有坚韧,有苦涩,有情怀,有奉献,有平淡。但更多的是积累,是厚积薄发,是点点滴滴的魅力...  (展开)
和斯大林 2014-09-26 21:21:58

开炮之后

 在傅斯年对着孔祥熙开炮之后,与孔祥熙是连襟的蒋介石以“压着不办”的方式想将这起弹劾风波悄悄掩盖过去。可是,蒋介石却低估了傅斯年的决心与毅力,在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后,他还是找出了孔祥熙的贪污事实,直接在国民参政大会上炮轰孔祥熙。最终,使得蒋介石只好亲自出面...  (展开)
和斯大林 2014-09-26 21:19:40

之后不久

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之后不久,北京就成为了沦陷区。一路逃难的傅斯年面对着国土沦陷、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内心十分的凄凉与愤怒。不久之后,傅斯年就将这满腔的愤怒对准国民党政府高层发泄了出去。   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接连在正面战场上打了败仗,损兵折将百万余人...  (展开)
甜甜圈 2014-09-26 21:18:32

阔别已久

傅斯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并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傅斯年于次年10月出版了《东北史纲》一书,针对日本学者“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无耻言论,他详细地论证了东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  (展开)
名号 2014-09-26 21:16:31

尤其重视

傅斯年热爱教育,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培养选拔有才华的学生,视此为振兴中华学术的根本保证。但是他的理想不只是做一个大学教员,也不只是做一般的教学行政工作,他要将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方法付诸实践,组织起一批优秀的学者进行“集众”的研究,成就中华学术的大事业。  ...  (展开)
名号 2014-09-26 21:16:10

白费

 可以说,傅斯年的努力并没有白费,此后又有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前来中山大学任教,赵元任、何思源等著名学者也站上了中山大学的讲台。因为,傅斯年跟他的老校长蔡元培一样,遵循“兼容并包”的治学原则,既欢迎深谙西方文化的“新派学者”,也尊重对于国学有造诣的“耆旧宿儒...  (展开)
独木桥 2014-09-26 21:10:17

才来

 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同时,傅斯年也尽力增强中山大学文学院的师资队伍。1927年,傅斯年先后聘请来了鲁迅、施存统、许德珩、容肇祖、吴梅、丁山、罗常培、顾颉刚等人。他还打算聘请更多的著名教授前来风气较为开明的中山大学任教,这样既能够让他们“免受政府的气”,又能够让他...  (展开)
叫毛线 2014-09-26 21:05:57

条件有限

当时,迫于条件有限,学校开的好几门课都没有现成的讲义,于是他就自己下功夫编写,经常是晚上在灯下刻好油印的钢板,第二天油印好再发给学生。对于这种情况,傅斯年曾经这样说道:“日中无暇,每晚十一时动笔写之。一日之劳,已感倦怠,日之夕矣乃须抽思,故文辞不遑修饰,思...  (展开)
叫毛线 2014-09-26 21:05:29

赶赴广州

当年冬月,傅斯年携胞弟傅斯岩赶赴广州,出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历史两系主任。傅斯年一回国就成为中山大学文学院的“扛鼎之人”,这在今天看来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在当时却并没有引起一点儿的非议,因为傅斯年担任中山大学文学院的领军人物本身就是一件众望所归的...  (展开)
小狼狗 2014-09-26 20:59:42

往事之时

 陈寅恪的女儿在谈到父亲的这段往事之时曾说:“父亲在德国留学期间,官费停寄,经济来源断绝,父亲仍坚持学习,每天一早买少量最便宜的面包,去图书馆度过一天,常常整日没正式进餐。”在那时候,傅斯年的情况也比陈寅恪好不到哪里去,他的家里只剩下老母亲和弟弟,根本无力...  (展开)
小狼狗 2014-09-26 20:56:01

孤独寂寞

傅斯年在柏林留学期间虽然不像在伦敦时那么孤独寂寞,但是生活水平却并没有提高多少,甚至可以说比在伦敦时更为糟糕。当时,中国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各方势力都在忙着抢夺地盘,哪里还会顾及那些在异国他乡艰难度日的穷留学生呢?据《中国留学教育史》记载:“民国八、九年至民...  (展开)
小狼狗 2014-09-26 20:55:32

手续之后

在办理好柏林大学的入学手续之后,一直对于知识非常“饥渴”的傅斯年马上发奋了起来。在此后的几年之间,他学习的专业虽然以文史哲为主,但是为了在研究文史哲方面有更大的突破,他又继续学习一些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很多时候就连一些没有学生愿意听的冷门课他也去听讲。有一回...  (展开)
走吧 2014-09-26 20:49:55

柏林

从伦敦辗转来到柏林的傅斯年马上和陈寅恪、愈大维等人成为了好朋友,并在这里再度遇到自己的北大同学罗家伦和毛子水等人。当时,在柏林留学生中最著名的就属陈寅恪了,他与傅斯年一样都出身于家学渊源的官宦世家。在来到柏林之后,傅斯年马上和陈寅恪一样,成为了柏林留学生中...  (展开)
走吧 2014-09-26 20:49:31

半年之后

 在伦敦大学学习了半年之后,傅斯年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比出国前沉稳了许多,他在给老师胡适的信中这样说道:“于科学上有些兴味,望空而谈的文章便觉得自惭了……来途中心境思想觉得比以前复杂,研究的态度稍多些,便不大敢说冒失话……”   随着对留学生活越来越...  (展开)
2014-09-26 20:48:52

消息之后

所以,在听闻俞平伯准备离去的消息之后,傅斯年急急忙忙从伦敦抄近道前往法国的马赛阻拦。不过,他在出发之前怎么也不相信俞平伯会因为过不惯异国羁旅的清苦生活而返回国内,还认为俞平伯可能是突然患上了某种精神疾病才就此返回呢!但是,结果却并非傅斯年所料想的那样,当他...  (展开)
2014-09-26 20:48:27

资助读书

毫无疑问,一直靠别人资助读书的傅斯年在异国他乡的求学生活注定是清苦和艰辛的,就在他努力适应留学生活的时候,与他同来的俞平伯却突然不辞而别,直接乘船返回国内去了——傅斯年和俞平伯一直是非常要好的同学,他们同为新潮社成员,在新文化运动中并肩作战,可是这个时候,...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4 25 后页> (共497条)

订阅大师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