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地带论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168 Hours 2015-01-13 20:14:00

    好像是国内第一本将斯皮克曼边缘地带论引进的吧,没想到还是这样一种系列和出版社。和二战时写作的背景密切相关,算是对麦金德“大陆岛”理论的完全颠覆,这个当然和二战英美之间的海军实力比德日高出一个层次以及对战局的影响力有关,另一个作者提到的值得注意的史实在于世界海洋霸权都掌握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手里,不论是英还是美,这就有点像马汉的海权论了。接下来对于潜在对手——即亚欧大陆的两端,西欧和中国,对于中国这个竞争对手的“防御”“进攻”,无论是从海权论还是边缘地带论出发,岛链式的战略部署看来都算是优选方案了。

  • 2 Anyphant 2015-11-10 17:59:08

    尽管是后人整理的书稿还是很有洞见的感觉,嗯。

  • 1 Deryfus 2020-03-04 17:09:26

    明白晓畅,印制精美,由于地理因素的作用,强权国家一般出现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包括美国,日本,中国,欧洲,巴西阿根廷,南非等,事实上经历了和平发展的几十年之后,这些地区的确发展较好。斯皮克曼通过对地球的重新审视,将美国视为两侧为欧亚大陆所包围,一旦欧亚大陆形成统一性的强权,那么美国将会在与欧亚大强权的实力对比中处于弱势地位。于是美国与英国的均势战略类似,英国需要避免出现欧洲大陆强权,美国需要避免出现欧亚大陆强权。而历史表明,美国的确采取了这一“离岸平衡”策略,扶植地区性权力中心附近的次等级强国,如东亚的日本,南美的阿根廷,欧洲的德国。

  • 1 IN THE FLASK 2020-06-13 22:10:24

    地缘政治学的入门读物,毕竟是其助理按照演讲稿整理编撰出来的

  • 0 银河邮递员 2024-03-30 23:55:47 陕西

    边缘地带论

  • 0 土豆丝炒五花肉 2024-05-31 09:20:26 江苏

    二战中出版,从美国领导角度规划战后秩序,借鉴大陆均势政策,强调实力因素,不相信道义,又反对强权扩张(海外基地被视作战略平衡手段),提出用善恶规范政策,但是并没细讲,也许只是套盾,毕竟这在战后实践中是矛盾的。 解释框架相比麦金德更具现代性,许多理论已是基础认知,现在看起来也并不过时。一个核心观点是从三次大战的历史角度,把边缘地带强权而非心脏地带当成最主要的防范对象,因此期待战后的美英苏共治,事后来看冷战更多体现的是麦金德的思想。

  • 0 xianxiang 2015-05-27 17:05:31

    对历史和地理都是很呵呵的感觉~

  • 0 onjas 2017-11-04 21:27:17

    一本轻松有趣点地缘政治入门小书。观点比较旧,地缘政治本质上是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下的国家社交模式,是高度基于科技发展水平的,如海权论就基于海运相关技术和相对于其他方式的低成本。希望能继续了解当代科技下的新型地缘模式。

  • 0 莫道荼蘼花事了 2022-06-07 12:24:10

    《边缘地带论》,作者斯皮克曼是一名19世纪初的美国人,一战、二战的淬火让其视野大开。顺承麦金德《陆权论》,分析了地缘性的全球战略思维。为了国家安全,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发展但又支离破碎的世界,希望欧亚大陆永远没有强大统一的政权出现。文中也谈及中国必然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印度也将是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力量。土地、资源、人口决定了国家的政治潜能,就如韩国人均GDP再高也不能成为一种威胁一样,在强敌环伺下,没有广阔的空间施展,日本则不同,处于东太平洋边缘,夹制陆地强权。海运发达,有其优势。但不论如何分析,也是因为这样的国家有生存需要,如与中华民族对峙千年的游牧部落一样。

  • 0 cxqdwd 2024-01-18 15:24:41 北京

    地缘政治学的名著,站在美国视角,从一战二战出发,提出的战略建议。从今天来看,当然是过时了。地缘政治的内核是地理决定论,天然带有宿命论的特点,其历史适用性就比较弱。翻译质量不错。

  • 1 小丸子吃饭了 2014-12-17 09:55:37

    批判麦德金中心地带论的基础上的著作。提出了新的看世界的视角。由于是其助手整理成书,在概念定义上,尤其是地理概念定义上,模糊不清;书籍的内部逻辑性、连贯性不够强。在美国的外交政策史中有其理论影子,但是他的著作背景是二战前后,所以不是为美国争霸服务的理论学说,以及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有被淘汰之势。

  • 0 2019-03-14 17:57:49

    最近课程要求读的 单纯记录一下 很薄的一本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