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之际 短评

热门 最新
  • 4 Tradition 2014-03-14 09:56:52

    很好的书,从所谓气候灾荒小冰河等阐述明清易代,并有详细数据,并从土豪士绅等应对表现天灾对各阶层的影响,抨击了所谓的明末社会进步性根本就不存在.并以明清应对灾难的不同显示两者成败的差异,绝对好书

  • 3 DOATA 2020-10-19 20:27:14

    第三章饥民食物与灾荒演化,粮价与灾荒演化令人印象深刻,揭示了食人的行为是怎样一步步的发生的。 南北两地产销分离的市场关系,导致了任何一方在大规模灾荒或者战争的打击下,都会让对方一同陷入绝境,形成全局性的经济崩溃 最后的人口损失表,极其惨烈

  • 0 七紫三羊不应 2019-04-17 15:31:31

    多用地方志。不过还是没讲太好,算了我自己也说不清

  • 0 箫心冰蕊 2022-02-22 17:38:39

    7分。感觉也是描述多些,有些东西的因果关系没有那么强,或者以作者的论述来看,没有那么强。主要结论大概:① 清初/顺治时期中国的气候较好,各种灾害比明末/崇祯朝少很多,这是外部环境(第1章);② 清政府的赈灾救荒举措比明政府的有效有力(第5章)。中间2-4章,人口损失,社会经济恶化,地方社会阶层重构,应该都算是主要在辅助论证生态环境的恶劣情况加速并加剧了明王朝的崩溃和灭亡,对清廷的取而代之似乎作用不大。最后对明清易代五种模式的总结,可以参考。最近时常在思考,对于这种写全国范围现象/事件的史学研究,要如何写,如何用材料呢?东一个地区西一个地区地用材料,似乎总觉得很有“挑选例子”的既视感,但如果不这样,也不可能把每个地区都详细讨论一遍,再综合去写总的结论,那得毕生之功了。

  • 0 这么近,那么远 2019-12-03 12:14:47

    按需。“刘志刚编著的《天人之际——灾害生态与明清易代》从生态、灾害史的角度来阐释明清易代这一变化巨大的历史时代。从六个方面进行展开:明清之际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专门统计了崇祯、顺治两朝三十四年间发生各类灾害的州县数,通过数据去寻找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基本规律、变化特征与形成机制,并以此去解读明清易代过程中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现象。”

  • 0 佛郎机馅饼 2022-12-17 19:12:38 湖南

    对照《灾变论》的观点读。

  • 3 云吐月 2023-07-30 15:39:03

    清晰易读,以崇祯、顺治两朝为主线进行对比,重点在于考察两个时期自然灾害及其应对措施。和曹树基将明朝崩溃归因于鼠疫不同,刘志刚更强调事在人为,崇祯在面对灾害的短视迟缓以及官僚组织的腐化最终让战乱和灾害陷入恶性循环,将吃紧的财政用于镇压忽视赈灾,导致难民增加,起义增加,于是进一步镇压,财政进一步收缩,最后整个机器崩盘瓦解。

  • 0 Crab 2023-01-24 23:55:47 山西

    更希望看到基于经济学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的研究,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上

  • 0 readamze 2018-04-02 11:22:01

    第一部细读的博士论文,气候影响明清命运一说可以是很颠覆了,但是论证的很有道理

  • 0 Travis1997 2017-03-15 19:47:31

    書是好書,不過這封面真他媽醜。

  • 1 greenhands 2021-06-30 17:37:06

    天灾就是个筛选,谁能积极应对,谁的的效率高,谁的组织能力强,谁就是王者。

  • 0 猫大仙 2021-09-02 10:42:59

    数据-数据检查-数据对比-结论。附录所写“明清易代的五种分析模式”,总结的很好,从孟森到顾诚,都包含进去了,算是比较全面的总结。但有些文字倾向性太强(Eg.“王朝鼎革模式受到辛亥志士的诋毁),大概是作者无心之举。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