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胡海、秦秋咀编著的《中国美学通史(3魏晋南北朝卷)》是叶朗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研究项目《中国美学通史》的第三卷即魏晋南北朝卷。本卷对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基本内容、主要美学家、美学发展的脉络等,做了全面细致的梳理和论述,内容全面,论述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交融、思想多元、文化多彩的时代,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依据宏观历史背景,对该时期美学的全貌做了全景式的叙述,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研究的新内容和新视点,比如:三国时期建安文学与美学的关系,王弼玄学开启美学之新途,阮籍、嵇康的音乐美学,西晋时期的美学思潮,东晋多元的人文审美意趣,陶渊明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意象,刘宋时期的山水美学,齐梁艺术专论中的美学思想,文艺美学视角的《文心雕龙》,南朝形式美理论的发展,南朝选文观念的美学审视,北朝美学等。
雖然是喜歡的一段,然而這冊的好幾段兩位老師的道教粉佛教黑的立場太鮮明實在有點不舒服(最好笑說道教是看通透而看淡慾望,佛教是因為得不到……得不到……)回到主題,貫穿魏晉南北朝思想史的主線是人的自覺。生命意識的覺醒和生命安頓方式的探尋是士人主體意識自覺的重要表現,也是漢魏思想發生轉折的標誌。
至少本卷是可以扔掉的,啥玩意!
这一卷比先秦卷差很多,作者老师仿佛不是在介绍知识,而是在搞一种完全基于个人喜恶的批判,通篇都是拉踩、批评、贬低这个而抬高那个。贬低的时候总是用一种熟悉的主旋律价值观语言,一堆套话,抬高的时候又长篇大论生硬的让人尴尬。虽然是写美学,但是作者老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让人体验丝毫不到什么美感,只有生硬尴尬之感。
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卷》的美学,是“真”,可以说是“真性情”,也可以说是“自然之真”。魏晋南北朝是中华统一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大乱世,所谓礼乐崩坏。而名士们在其中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以风云诡谲的三国来讲,曹操与刘备都是“真性情”,而孙权就差了一档,孙权是“真意气”,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后的魏晋学者,比如王弼何晏,都尝试从一种突破实用主义的自然之道来重解经典,返璞归真。音乐在阮籍和嵇... 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卷》的美学,是“真”,可以说是“真性情”,也可以说是“自然之真”。魏晋南北朝是中华统一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大乱世,所谓礼乐崩坏。而名士们在其中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以风云诡谲的三国来讲,曹操与刘备都是“真性情”,而孙权就差了一档,孙权是“真意气”,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后的魏晋学者,比如王弼何晏,都尝试从一种突破实用主义的自然之道来重解经典,返璞归真。音乐在阮籍和嵇康这里,也去除了所谓礼乐教化的功能,更多的是回归音乐本身的自然性,流露出坦荡和内淳。到了向秀和郭象注解《庄子》,在复杂的政局中,为士人在心中留出了一块逍遥的自留地。自然,多元,不为而相因。陶渊明更是用人生实践了这种逍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不要怪本书拉踩,拉踩正是《世说新语》的主要表达方式。 (展开)
讲阮籍嵇康陶渊明西晋美学那几章真好。东晋的我还得再看看。
个人觉得写得不怎么样,且特指该卷第一作者的分工部分,魏晋是个多么绚烂而悲凉的时代啊,为什么要找文学出身的写美学(朱良志老师除外)哲不哲美不美文不文的,真就“混沌”!
写的这是啥。放弃这套书了。
> 更多短评 10 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 更多书评 1篇
> 7人在读
> 28人读过
> 15人想读
订阅关于中国美学通史(第3卷):魏晋南北朝卷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乌鸦嘴事务所( 2015-09-24 15:36:23
雖然是喜歡的一段,然而這冊的好幾段兩位老師的道教粉佛教黑的立場太鮮明實在有點不舒服(最好笑說道教是看通透而看淡慾望,佛教是因為得不到……得不到……)回到主題,貫穿魏晉南北朝思想史的主線是人的自覺。生命意識的覺醒和生命安頓方式的探尋是士人主體意識自覺的重要表現,也是漢魏思想發生轉折的標誌。
0 有用 陳若望 2022-03-31 19:41:20
至少本卷是可以扔掉的,啥玩意!
0 有用 刺尾河豚🌈 2023-01-29 08:55:57 广东
这一卷比先秦卷差很多,作者老师仿佛不是在介绍知识,而是在搞一种完全基于个人喜恶的批判,通篇都是拉踩、批评、贬低这个而抬高那个。贬低的时候总是用一种熟悉的主旋律价值观语言,一堆套话,抬高的时候又长篇大论生硬的让人尴尬。虽然是写美学,但是作者老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让人体验丝毫不到什么美感,只有生硬尴尬之感。
0 有用 懒残僧 2023-02-08 12:17:54 上海
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卷》的美学,是“真”,可以说是“真性情”,也可以说是“自然之真”。魏晋南北朝是中华统一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大乱世,所谓礼乐崩坏。而名士们在其中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以风云诡谲的三国来讲,曹操与刘备都是“真性情”,而孙权就差了一档,孙权是“真意气”,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后的魏晋学者,比如王弼何晏,都尝试从一种突破实用主义的自然之道来重解经典,返璞归真。音乐在阮籍和嵇... 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卷》的美学,是“真”,可以说是“真性情”,也可以说是“自然之真”。魏晋南北朝是中华统一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大乱世,所谓礼乐崩坏。而名士们在其中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以风云诡谲的三国来讲,曹操与刘备都是“真性情”,而孙权就差了一档,孙权是“真意气”,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后的魏晋学者,比如王弼何晏,都尝试从一种突破实用主义的自然之道来重解经典,返璞归真。音乐在阮籍和嵇康这里,也去除了所谓礼乐教化的功能,更多的是回归音乐本身的自然性,流露出坦荡和内淳。到了向秀和郭象注解《庄子》,在复杂的政局中,为士人在心中留出了一块逍遥的自留地。自然,多元,不为而相因。陶渊明更是用人生实践了这种逍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不要怪本书拉踩,拉踩正是《世说新语》的主要表达方式。 (展开)
0 有用 夜河 2018-10-24 02:04:17
讲阮籍嵇康陶渊明西晋美学那几章真好。东晋的我还得再看看。
0 有用 懒残僧 2023-02-08 12:17:54 上海
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卷》的美学,是“真”,可以说是“真性情”,也可以说是“自然之真”。魏晋南北朝是中华统一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大乱世,所谓礼乐崩坏。而名士们在其中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以风云诡谲的三国来讲,曹操与刘备都是“真性情”,而孙权就差了一档,孙权是“真意气”,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后的魏晋学者,比如王弼何晏,都尝试从一种突破实用主义的自然之道来重解经典,返璞归真。音乐在阮籍和嵇... 贯穿于《魏晋南北朝卷》的美学,是“真”,可以说是“真性情”,也可以说是“自然之真”。魏晋南北朝是中华统一之后所遇到的第一个大乱世,所谓礼乐崩坏。而名士们在其中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就以风云诡谲的三国来讲,曹操与刘备都是“真性情”,而孙权就差了一档,孙权是“真意气”,所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后的魏晋学者,比如王弼何晏,都尝试从一种突破实用主义的自然之道来重解经典,返璞归真。音乐在阮籍和嵇康这里,也去除了所谓礼乐教化的功能,更多的是回归音乐本身的自然性,流露出坦荡和内淳。到了向秀和郭象注解《庄子》,在复杂的政局中,为士人在心中留出了一块逍遥的自留地。自然,多元,不为而相因。陶渊明更是用人生实践了这种逍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不要怪本书拉踩,拉踩正是《世说新语》的主要表达方式。 (展开)
0 有用 刺尾河豚🌈 2023-01-29 08:55:57 广东
这一卷比先秦卷差很多,作者老师仿佛不是在介绍知识,而是在搞一种完全基于个人喜恶的批判,通篇都是拉踩、批评、贬低这个而抬高那个。贬低的时候总是用一种熟悉的主旋律价值观语言,一堆套话,抬高的时候又长篇大论生硬的让人尴尬。虽然是写美学,但是作者老师自身的语言表达让人体验丝毫不到什么美感,只有生硬尴尬之感。
0 有用 陳若望 2022-03-31 19:41:20
至少本卷是可以扔掉的,啥玩意!
1 有用 Hiraeth 2021-09-09 18:48:00
个人觉得写得不怎么样,且特指该卷第一作者的分工部分,魏晋是个多么绚烂而悲凉的时代啊,为什么要找文学出身的写美学(朱良志老师除外)哲不哲美不美文不文的,真就“混沌”!
1 有用 G_Horsius 2021-01-03 10:42:19
写的这是啥。放弃这套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