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本原学说 短评

热门
  • 25 洛如默 2014-05-15 13:06:30

    措辞鄙陋,行文啰嗦,不像是学者著作,倒像是网瘾少年的习作。什么叫做元芳你怎么看,什么叫做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真是天雷滚滚,无限惊诧。

  • 13 园田海未 2014-05-08 12:21:41

    吐槽帝+中二病……

  • 10 北窓 2014-06-08 17:40:31

    《汉书儒林传》载博士江公反驳庶民王式的引用《曲礼》时说:“何狗曲也。”似与本书的辞气相近。若是不想对本原学说和图宾根有深入了解、或是受不了这种辞气,可以只看本书的缩写本,《读柏拉图》中译本的附录。窃以为太中二的思想家,若是不着意雅驯,恐怕对“民众”来说,也只是如裏染天马的宅台词一样,永远是被忽略的吧。

  • 16 momo 2019-08-12 14:34:58

    这本书读起来也太快乐了,先刚的文风属于那种轻松幽默夹杂着喜恶吐槽,最重要的是整合文献重述观点的能力太强了,如此把学术著作写得可读性很高,也算是先刚的一个长处了。这本书算是了解图宾根未成文学派的基本读本,在国内施派横行的时候确实开辟另一种学术视野。未成为学派最大的贡献在于拓宽了柏拉图的“本原学说”,即用“一”统摄了最终理念,把eidos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且用“二”建立了能够构成万物的质料,比传统柏拉图哲学体系更加连贯和完善。顺带梳理的柏拉图研究的学术史也颇为全面。但毕竟学术归学术,先刚对柏拉图、谢林的偏爱以及对施莱尔马赫一众浪漫主义哲学家的吐槽还是让人觉得有失严谨研究的姿态

  • 9 大甜甜~~ 2014-05-27 00:52:47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地读完一部哲学专著了。先刚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即明确表明自己的“图宾根”立场,这和过去那种暗示自己的立场绝对客观正确的哲学写作方式还是大异其趣的,当然,“未成文学说”的适用界限还需要再斟酌,末一章则极能显出哲学家谈论政治时的幼稚。大体来说,我认可这一派的讲法,在历史烟云背后,还有一个只在言语间存在的柏拉图,而且,超乎“理念”之上还有一个“一”。

  • 6 Peter Cat 2016-06-30 07:30:49

    肯定是汉语关于图宾根学派绕不开一本导论,虽然文字和先刚老师本人谈吐很吻合。不过确实过于啰嗦了,吐槽虽然偶尔读着有趣,但本质上也有把论敌简单化、肤浅化倾向。

  • 6 江晚 2023-09-10 20:49:02 江苏

    首先,对先刚教授我要致以崇高的敬意。书中几乎所有的观点我都同意。再谈谈文风问题,短评第一居然说说网瘾少年的习作,那我要问你德国理念论尤其是黑格尔谢林都是这么毒舌,你也要说他们是网瘾少年?再者,从侧面反映出先刚是真正的哲学家。他对哲学是真爱,写哲学书是为了哲学,而不是取悦大众,根本没必要照顾你的情绪和观感好吗。同样,黑格尔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最后,政治哲学不是普通的政治,不要说“哲学家谈政治很幼稚”好吗?人柏拉图政治哲学老祖宗你说人家幼稚?先刚在这里说民主制的问题难道不是真相?借用齐泽克对意识形态的定义:““他们一无所知,却勤勉为之”。一无所知之处在行,而不在知。”我们明明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但是我们的行动却好像对此一无所知。难道我们民主地行动过?!

  • 5 陆钓雪de飘飘 2019-08-18 00:39:50

    图宾根学派的“未成文学说”——在不同的场合亦作“口传学说”或“内传学说”——是一种“本原学说”。柏拉图的本原学说的要点大概是:1、有两个最高的本原“一”和“大和小”或“不定的二”;2、整个存在是一个从“可感事物”经过“数学对象”、“理念”、“数”直到“本原”的金字塔型结构,所有存在都是“一”与“多”的混合,其层次的高低取决于统一性的高低;3、通过辩证法来把握“向着本原回归的道路和从本原出发的道路”;4、这种二元本原以及“一与多”的辩证法在所有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先刚由此以为,浪漫派的线性式“无限趋近”秉承的是康德—费希特—席勒的“想象无限”观念,即黑格尔所谓的“恶的无限”,而图宾根学派的圆圈式“无限循环”则是继承谢林—黑格尔的“思辨无限”观念。哲学因此不是爱智慧的无限上路而是智慧之友的无限上升

  • 3 יוֹחָנָן 2016-07-28 23:17:29

    至少先哲这本书介绍了图宾根学派扫了一下盲,所以从3星给到了4星,柏拉图的最高本原并不是理念,而是“不变的一”和“不定的二”。不过先哲在书里是狂黑,这让读者做何感想。

  • 2 装睡的人 2015-07-15 20:50:01

    理念论中有个问题困扰了我数年:例如,假如“桌子”是理念、“红色”是理念、“大”是理念,那么存在“大红桌子”这一理念吗?如果这确实是个理念,那么以此类推下去,理念世界最终就因和现象世界完全重合而失去意义了。未成文学说的本原学说,为解决上述困惑至少提供了一个答案。

  • 2 末人 2015-01-27 20:34:41

    拉低分數為了本書大篇幅的喪心病狂的噴...

  • 1 Liar-ostrich 2024-04-16 16:55:46 四川

    既然如此强调口传以及辩证法,也在这一章提到了黑格尔,为什么就不提一下黑格尔的辩证法以及黑格尔“写作式”的辩证法对柏拉图的反打呢? 虽说文风不好,但吐槽的文风总比自恋的文风好。何况对于一些读者来说,相较于“晦涩枯燥”的文字,这种更适合他们接受和入门。先下水再说。

  • 1 陈归礼 2017-10-20 15:33:55

    非常啰嗦。有拼凑论文的嫌疑。德国理念论影响过多。行文非常社会,有些论述堪称段子。三星给图宾根学派自身的价值启示。

  • 2 2017-09-25 17:22:32

    先刚老师立场鲜明,行文思路清晰,收获甚丰。虽然是图宾根学派的进路,但在汉语学界本书依然是柏拉图哲学的优秀导论!

  • 1 Sea otter 2024-10-10 21:16:27 天津

    这位作者应该拥有一个很干脆,直爽的人格(或严谨一点,有着直爽的写作风格)—作者的文风被多人吐槽,而这种吐槽我认为源于忽视了这本书的核心—对口传的重视,作者以口传的方式讲述。 1011:作者以图宾根学派新诠释学范式综合柏拉图的未成文(口传)学说,将柏拉图的理念论解释为二元论。“一”作为最高的本原,无定者作为第二本原被置于“一”之下。无论是亚氏的《形而上学》还是作为传承柏拉图思想的普罗提诺中都可以确认其二元论。 同时,以亚氏四因说来解释本原学说,那么一是形式因,二是质料因。这也说明了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学派二元论的渊源,当然,毕达哥拉斯学派并未给予“一”绝对者和无条件者的地位。 本书对于idea的词源解释,也将古希腊哲学与德国理念论(作者的叫法)连接起来,英国观念论和早期希腊哲学是其对立者。

  • 1 罗上之 2025-02-19 03:58:33 江苏

    半夜读到精神抖擞,张祥龙对于孔子“口说”传统的分析几乎就是图宾根学派的做法,甚至在其海味浓浓的生存论化的现象学分析中更加令人感动。图宾根将对于柏拉图的研究范围扩大到“未成文学说”中,而张祥龙则直接深入到孔子乃至儒家在春秋末年之生死存亡的终极形势之中,是啊,我们必须从此出发重新理解《春秋》以及一切。

  • 0 东东的Easter 2015-09-26 18:14:17

    不错,思路条理相当清楚。

  • 2 Tina_in_shangha 2020-05-10 16:41:53

    认真读完的。1.图宾根学派致力于研究和挖掘柏拉图的未成文学说。他们认为柏拉图在书写作品之外,还有更高的只在学院内部教授的知识。2.未成文学说是关于本原的学说,本原是代表规定/理性的1和代表空间/必然性的不定的2。3. 本原学说高于理念。柏拉图哲学的真正顺序是: 物质世界-数学对象-理念-数-本原。 全文对柏拉图各篇对话录和其学生等作品中的相关记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对国外学界的研究成果和争论历史都有介绍,是学习柏拉图哲学很好的一本资料。

  • 0 布朗熊糖果 2014-07-10 16:43:04

    材料丰富,语言明白,还有很多有趣的小吐槽。。

  • 0 年方十八发如雪 2014-11-01 23:30:08

    后半部分算是有点干货,用了传说中未成文的“一本原”来解释对话。至于由图宾根学派引发的争议,至少在此书的表述上,只是给人“贵圈太乱”之感,对国内学界流行的施派读法顶多算吐槽,称不上严肃的学术批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