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乌托邦 Realistic Utopia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2014-05-13 22:40:29

    基于中国城市现状的分析很有趣,但方案的植入过于生硬与理想化,不能与前期调研成果完美对接,正如题目所指呈现出一种“乌托邦”的状态。对电影的分析准确而精到。书籍本身排版及印刷槽点太多。综合两星半。

  • 0 radishead42 2015-08-02 11:09:19

    卖这价格..写作技巧要提高啊.

  • 0 腐烂的泥土 2014-08-02 22:23:42

    喜欢里面讲的一些电影

  • 0 Tairman 2014-06-28 16:22:38

    一如既往得不够精致

  • 0 管埋员 2019-07-12 14:44:37

    2018.10.23 还在读 忍不住说两句 感觉作者真的是喜欢电影,对其他文化思想也了解的比较多,我也比较偏好自己的创造和其他领域的交叉,但是当真切的交叉产物展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觉得这种联系有些无力,甚至给人一种生拉硬拽的肤浅感,让我不禁深思,自己一直以来所向往的东西,真的如自己最开始先入为主的那样密切相关吗?可能我不能再一味地打着"追求思想内涵"的幌子忽视形式本身的创造了,因为我看到这里的案例,也并未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震撼感.果然看书学习东西还是要从经典书单里挑.但是这本的案例仍可以提供一些灵感,而且看到自己喜欢的电影名出现在书中,也还是非常激动的 2019.7.12 找思路

  • 1 芥子 2019-11-11 09:59:03

    风格在国内比较新颖,只是看法很片面,比较理想主义,不过谓为乌托,也罢。

  • 0 秋籁 2019-01-09 16:12:54

    后半部分划水痕迹很重,非常失望。一种强行和文艺挂钩以抬高身价的感觉。

  • 0 SHINYYc 2019-03-27 18:03:15

    院图偶遇,有些失望。伸出的触手十分丰富,对电影的讨论倒感觉平淡无奇,图片质量太差了

  • 0 新豫🌹 2020-01-03 17:20:28

    建筑与电影的结合,其实讲电影更多一些 “单一精神世界往往很难承载复杂的情绪与欲望,因此,精神主题常常分裂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驱使主题走向某些相异的极端”——希区柯克《惊魂记》 “空间与时间的转换,是人物境遇与心理转变的契机,。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而这种改变,也许是另一个形式的源头”——《重庆森林》

  • 0 后觉老人 2022-03-19 11:28:04

    有思考,浅尝辄止;有想象力

  • 0 是小扯啊 2016-10-08 23:44:31

    对于都市分析很好了,但是至于非得同建筑那样的形式,现在想想不是在建筑的语境下,做建筑,有点走向视觉化

  • 0 blaze 2021-11-13 18:19:40

    应该是12年左右写的?里面的手法今天看不仅并不高明而且理念也有些过时,既不天马行空,又没法落地。前言说与具体项目结合,结果只是一些并不精致的模型。主要是看看怎么讲方案讲故事的,在里面混那么些影评算啥?

  • 0 歪耳维特 2015-03-20 16:27:39

    里面有些想法很有趣,值得反复阅读

  • 0 偷时间的鱼 2020-10-30 00:00:59

    不谈内容,就装订排版而言,强烈建议排版设计者重新回学校好好再学一遍排版。 啥玩意儿!

  • 0 柯布希耶 2014-03-05 04:13:20

    视角独特,兼具深度与广度, 面向现实,批判性强,

  • 0 疯子和大鱼 2014-07-18 20:03:35

    一本读起来很不费力的建筑书籍,作者的种种想法正如书名一样,有些过于理想化。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