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短评

热门
  • 12 左思 2017-07-20 23:25:03

    2017年1月2日想读,7月20日读毕,这本书使我了解了各种创作者是怎么工作的,共同点是都有超强的自律能力,可以严格按作息工作。比如康德认为40岁人要确定个性,这个个性最重要的是作息。另外,这些创作者都不会等灵感到来,而是通过有规律的工作寻找灵感。还有,开始工作是很难的事情。

  • 11 马戏团🎪 2016-06-11 21:20:26

    是孜孜不倦从不停止工作,还是虚掷光阴等待灵感降临。

  • 7 momo 2016-05-21 10:21:22

    任何想坚持做点什么事的人都要考虑时间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 1 苏豆芽 2016-12-10 16:48:14

    写到寂寞时看看,没有太大参考价值。写作习惯这种事儿,就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吧。怎么治自己最管用,就怎么来。

  • 2 Evey Zhong 2019-08-09 05:37:06

    别追求什么灵感,准时拿起笔开始行动即可。让创作成为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 1 前折口 2017-01-13 15:37:23

    於 蘇州誠品

  • 1 八月 2017-06-11 11:30:29

    重点是无论怎么生活都能创作出厉害的作品。开始觉得就没一个正常人吗,看着看着又觉得这么正常也可以啊。苦行、纵欲的都有。普鲁斯特说:作家的作品就像深水井一样,喷出的高度和渗入他心中的痛苦的深度成比例。康德给自己订的准则是一天只吸一管烟斗,但据说多年下来,他烟斗的尺寸增大了不少。

  • 1 识字笔记 2022-03-27 16:04:57

    诸如“家中只能有一个音乐大师”的论调让我震惊。

  • 2 江楼月 2019-10-29 21:29:06

    “我们越能把日常生活的细节交给不费心思的自动行为照管,就能释放出越高的心智能力,让他们发挥适当的功能。”-- William James

  • 1 苏沐 2020-01-02 12:36:50

    构思不错,就是内容太流水账,太没条理,果然是博客水平。台版书还生贵……

  • 1 夢牛 2024-06-23 19:56:04 中国台湾

    總結下:每個人的創作日常不拘,要早起晚起隨你,要規律不規律隨你,要吃藥不吃藥隨你,要社交不社交隨你,要專職或兼職隨你,就算再懶、再忙、再糜爛、再昏亂,還是能從時間的縫隙中創作些什麼。所以,下次自己或懶、或忙、或拖延、或有一百種藉口時,好像也不能再想,我跟歷來的創作者們有何不同來擺爛了。內容對我來說有點無聊,流水帳感,倒是發現有散步習慣的創作者似乎都挺長壽的。

  • 1 2021-09-19 22:49:37

    早起,散步,不依赖灵感的占多数

  • 1 春风排闼 2021-07-10 21:05:16

    花式亏!这本连定价十块我都要凑单才买的充斥着奇怪边角料和闲言碎语,以及排版拼凑,内容敷衍的写作“成功学”,我居然花了八十几买的港台版还等了差不多两个月的物流,摔!

  • 1 simonfaye 2017-03-29 03:46:52

    我想知道多少人是被陈绮贞推荐来看的。

  • 1 大福翁 2016-07-14 23:18:59

    资本主义的创作以一个奇特的迹象延续着,规律与无规律的结合体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变异。对大多数创作者的令人惊艳的克制力感到佩服,创作的确是一件难事,但需要安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果真所有的创作灵感都以萨特式在时间裂缝中行走的姿态,以从不停止来迎接黑暗与黎明。惊艳绝决的是太多天才死在了路上,三十岁、三十四岁、四十岁都还未到高产的阶段。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三个时代的创作者也分别呈现自律、暴律以及宽律的姿态。不可否认的是伟大的作品的产生必然需要伟大的推手,这其后隐藏的也许是恐怖的恶习和无穷尽的失眠而已。让人难过的事这本书不足以上四星

  • 0 林大火 2019-06-29 19:44:53

    最好笑的是诗人奥登,说熬夜的都不配搞艺术,结果自己每天早上安非他命嗑到飞起,晚上还得吃西可巴比妥才能睡着,又当又立臭bia子了噜。

  • 0 基隆河之子 2014-11-29 13:38:33

    可資參考,擴大了眼界,作家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

  • 1 嗯哼 2018-12-28 02:13:43

    自律的、非常有创作欲的艺术家们

  • 0 ㍿ 2018-01-24 00:39:21

    足够的阿q 至少有一点:确保足够的注意力时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