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
原作名: 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
译者: 陈联营
出版年: 2014-4
页数: 276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汉娜·阿伦特作品
ISBN: 9787208121164
内容简介 · · · · · ·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本书是《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本书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本书是《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的政治与道德的重大议题,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静之概念分析与思辨的热情,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思想激励。
反抗“平庸之恶”的创作者
· · · · · ·
-
汉娜·阿伦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汉娜•阿伦特
(Hannah Arendt,1906—1975)
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杰罗姆•科恩(Jerome Kohn)
New School 阿伦特研究中心主任,阿伦特和布鲁歇尔夫妇遗稿保存人,曾长期担任阿伦特助手。
目录 · · · · · ·
编者导言(杰罗姆•科恩)
文本说明(杰罗姆•科恩)
序言
◎第一编:责任
独裁统治下的个人责任
论道德哲学的若干问题
集体责任
思考与道德关切——致W.H.奥登
◎第二编:判断
反思小石城事件
《上帝的代理人》: 因沉默而有罪?
审判奥斯维辛
报应降临
译名索引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反抗“平庸之恶”"试读 · · · · · ·
四 一个人在阅读这份审判记录时,必须牢记一点,即奥斯维辛是为了那种行政性屠杀而建立起来的,这种屠杀活动将要根据最严格的法律和规章来实施。这些法律和规章是由那些掌控政策问题的凶手制定下来的,而不管怎样,看来他们要排除——可能他们就是打算要排除——所有个体的自发性。对数百万人的灭绝被精确计划,它就像一台机器那样运作:来自欧洲各地的囚徒;站台上的筛选,以及接下来...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反抗“平庸之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反抗“平庸之恶”"的人也喜欢 · · · · · ·
反抗“平庸之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8 条 )
译者访谈:过去并没有死去,用过去照亮未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身处21世纪的我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四周的电网、毒气杀人浴室和堆积如山的尸体,古拉格群岛上的隔离审查、强制劳动和非正常死亡,还能有多少清晰的记忆?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纳粹统治下的种族大屠杀,斯大林统治下的大清洗等“极端的恶”;以及现代官僚机器中的“零件”们所犯下... (展开)> 更多书评 48篇
论坛 · · · · · ·
翻译如何? | 来自果然 | 5 回应 | 2024-09-05 11:23:24 |
居然没有涨价 | 来自沐沅步步 | 12 回应 | 2023-01-18 16:51:22 |
“共通感”vs“常识” | 来自To the stars | 2022-08-29 13:30:52 | |
为众抱薪者,毙其于风雪又能怎样 | 来自Kong | 2020-02-07 18:13:40 | |
大陆版有删减吗? | 来自卜客思 | 2020-01-08 17:26:51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Schocken (2005)9.3分 22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8.7分 472人读过
-
左岸文化 (2008)8.7分 63人读过
-
左岸文化 (2016)8.8分 2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摇滚穷三代,买书毁一生【第二辑】 (酋长夫人刘球球)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4(上) (ICE CHAN)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书海无涯 (佾云)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10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反抗“平庸之恶”的评论:
feed: rss 2.0
82 有用 孟冬 2018-05-20 21:32:30
一个普通人何以会犯下绝对之恶?对审判纳粹将领艾希曼的反思,阿伦特提出了恶的平庸性。她认为一个不会思考的人轻易就能接受一套套规则和制度,从而树立盲目的信念和绝对的服从,这样的人很少思索自己在做什么。如纳粹罪犯抗议说他们没有自发行恶,只是在服从命令,但这恰恰是不会思考的人犯下的最大的恶。与绝对邪恶的人不同,普通人因为缺乏思考更有可能像艾希曼一样做出无限的恶。阿伦特激励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这种思考并不... 一个普通人何以会犯下绝对之恶?对审判纳粹将领艾希曼的反思,阿伦特提出了恶的平庸性。她认为一个不会思考的人轻易就能接受一套套规则和制度,从而树立盲目的信念和绝对的服从,这样的人很少思索自己在做什么。如纳粹罪犯抗议说他们没有自发行恶,只是在服从命令,但这恰恰是不会思考的人犯下的最大的恶。与绝对邪恶的人不同,普通人因为缺乏思考更有可能像艾希曼一样做出无限的恶。阿伦特激励每个人都应该独立思考,这种思考并不是人在渴求知识时的思维活动,而是分别善恶、辨识美丑的那种能力。思考属于每个人,而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思考是自我反思,是柏拉图的“我与我自己之间的无声对话”,思考意味着意志对一切既存标准和规则的审视。人只有在思考活动中形成人格,成为独立个体,保持思考的能力,才不会因为无思而被其他人所做的和所信奉的裹挟。 (展开)
3 有用 リカ 2018-01-20 14:33:56
“平庸之恶”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现在才真正开始阿伦特的阅读,在读书的舒适区闲散惯了,发觉欠缺的太多,不要回避费力,一点点啃,不断思考、审视、判断。
410 有用 许多年 2014-04-14 21:21:18
对“平庸的恶”这个概念要警惕,你得看它是为什么目而提出的。老大哥昨天说《旧制度与大革命》有现实意义,今天说《纸牌屋》发人深省,明天就可能说阿伦特对麻木大众的指责有道理,然后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要明白,德国的犹太人是有必要反思自己,但更重要的是:艾希曼该死。
17 有用 dormouse 2014-05-15 10:03:29
翻译真拗口。该警惕用群体罪责来抹消个人罪责的看法点赞。
6 有用 Nebula 2019-06-23 01:08:39
“思想风暴的表征不是知识,而是分辨善恶、辩识美丑的那种能力。”在个体放弃判断的统治中,存在着恐怖,也存在恶的平庸性。 在被完整的价值体系包围且密不透风的铁桶中,如何保持判断呢,尊重人类的共通感,将自己的意识与良知联接吧。 一本需要二刷的书。
0 有用 圣特蕾莎的狂喜 2024-09-11 18:15:51 上海
The past is never dead, it’s not even past.
0 有用 HolaH.P 2024-09-10 14:55:26 河南
床头之一的书,需要阿伦特的文字和分析。
0 有用 随风的方向 2024-07-30 20:52:38 北京
最大的为恶者是那些人, 他们因为从不思考所做的事情而从不记忆,而没有了记忆,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他们。 孤独,这种众所周知的梦魇,能够轻易地在人群中击垮我们,它恰恰就是我们被自我遗忘而又没有其他人陪伴时,那种暂时不能变二为一的状态。
1 有用 六便士银币 2024-07-28 16:25:49 广东
《论道德哲学的若干问题》这篇是真看不懂
0 有用 海托华 2024-07-26 19:47:47 广东
《反思小石城事件》一篇尤其的好,汉娜阿伦特让我爱上哲学(希望如此,而不只是爱上汉娜阿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