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企业与近代中国的国际化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已注销] 2019-09-29 11:29:10

    有些点不错,但总体有点问题,小细节扣不到位,另外,结论就是美国大企业没有实际上做出什么现代化成绩……档案看多了真的会blind(两个层面都是)

  • 2 马骂猫 2016-04-10 22:57:59

    企业,政府与外交。美国对中国市场的进入的尝试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契约,但是需要面对别的列强的权益争夺和国内政治的混乱。很多企业间的事情被政治化了。配合另外一本美国在华投资读就比较充分了。

  • 1 ZZ 2019-10-07 00:02:49

    主要是贸易商谈过程,涉及中央和地方,几国势力之间,外国政府与外国商企之间的政治经济考量。挺别扭的,笔者似乎一直想说美国已经是当时相对对华友善的国家,很多合约都有助中国实业发展,间接推动进步,但都是失败的案例,都是官方的商谈,政府虽非一味被动,更有份量的似乎还是几国势力在华的利益纠葛。对现代化的期盼,对实业的发展,对国际化的参与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总有点牵强,感觉序言中提出的问题和文章论述有断裂。

  • 4 Tacher 2015-03-31 23:43:04

    本书汇集了作者所做系列个案研究,反映20世纪初美国在华投资所遇困境。从美国角度看,中国市场起初并不占据美对外投资重要位置,使得初期在华事务处理显得随意,领事制度都不健全;随着在华利益扩大,美以“门户开放”来创造空间,却不得不面对占得先机的英日等国抗议——由于既定条约,美方需要妥协交涉或寻找条文漏洞。从中方角度看,美国20世纪初的在华投资不少条件相对优惠,但国外压力和国内分裂,使得中央各部以及地方信用逐渐下降,未能充分利用历史机遇。作者努力表现出中国国际化过程中的主动性,以意义深远的交涉过程,弥补传统叙述中中方完全被动的单一形象,亦重视商约之外的政治背景和技术裨益。每个个案都做得相当精致,然而,串联起来仍显勉强,过程分析固然精彩,但因择取都是失败案例,“重要性”稍欠,影响了结论所能达到的高度。

  • 0 巴掌宽的护心毛 2022-03-29 22:30:00

    中美贸易史必读书

  • 0 江南逢 2022-12-28 01:17:48 广东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 0 呼呼 2020-10-31 15:31:29

    原来是外交史,被骗了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