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孤独的书评 (47)

五道口奥萨玛 2014-03-24 10:34:39

数字时代的瓦尔登湖

2010年秋,我来到了坐落于查尔斯河畔的麻省理工学院,开始了在这里的研究和走读。 来到波士顿的第一个周末,我就有些迫不及待地来到位于波士顿近郊康科德镇的瓦尔登湖。秋色中的瓦尔登湖,油画般浓墨重彩的树影倒映在碧蓝的湖面上。清晨的湖边,寂静得清澈,有节奏地...  (展开)
我非衣 2014-05-06 10:56:09

作为物的人

尽管对于哲学一知半解,但我总认为,一切哲学回归原点,就是关于人的讨论,人为什么是人,什么才是人。《群体性孤独》实际上探讨的也还是这个问题。 自科技革命以来,科技就成为了人们的信仰,上帝及撒旦。除去关于人怎么使用科技来造福人类或为虎作伥的讨论外,也有不少先知在...  (展开)
momo 2018-02-28 23:26:38

读《群体性孤独》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群体性孤独》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机器人时代里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第二部分则探讨网络化生存里亲密关系中的新型孤独。 在第一部分中,特克尔将目光首先聚焦在了上世纪末风靡的电子宠物——“拓麻歌子”和“菲比”身上。这些会动会叫的电子宠物改变了孩子们...  (展开)
雨哲 2014-04-17 15:02:27

你在这,心在哪

每到周末,我总会打开手机音乐,为宝宝播放儿歌,自己一边照看着他,一边用IPAD刷着朋友圈和微博。直到我的内心被电子书中的一句话所击中——“也许他们正在你身边,但他们的精神已游离到另一个世界。”这正是MIT的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为我们描绘出...  (展开)
#暗蓝# 2014-07-10 08:27:48

《群体性孤独》:网络人生“喜”与“忧”

当下,网络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生活,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社会文明形态———网络社会文明形态。然而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发觉,网络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捷,更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也便包括“ 群体性孤独”。这一病症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对科技的依赖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  (展开)
雪地里的水煮蛋 2012-07-16 11:02:17 Basic Books2011版

interesting discussion of human bahavior with technology of "emotion"

稍微有点冗长,不过故事还比较吸引人。 跟Virtually you视角类似,2大部分,一部分是智能化的机器人是否可以“表演“感情,让人跟机器交朋友;一部分是在永远在线的年代人跟人的交往是否多面而肤浅。 我以为类似的书和blog都看过无数,但是其实新内容还是不少的。关于可以表演...  (展开)
借痴斋主 2014-09-18 23:16:20

谈谈《群体性孤独》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雪莉·特克尔写了一本书,叫《群体性孤独》,这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的一本书,读起来,感觉很有意思。这书读完已经有一些日子了,但那种感受却让人有点久久不能释怀。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在我们的周边,在自己的身上很明显,很经常的发生着。 全书的很大一部份是...  (展开)
leo张大志 2014-09-24 09:17:41

“木碗的故事”科技版——Leo鉴书153

年过35之后,我很少看书越看越为未来自己的状态担心,本书看完了就是这种感觉。 先来说一段往事。 儿时跟奶奶生活过一阵,那会她常给我三故事。30多年过去了,很多故事都已随奶奶远去,但是其中一个故事我仍然记得非常清楚——木碗的故事。 说一家祖孙三代生活,奶奶因为年纪太...  (展开)
发呆 2014-05-22 22:02:33

connected,but alone

由MIT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机交换中的情感,即将机器人——哪怕是最简单的机器人玩具宠物蛋——拟人化之后,人类如何一步一步将情感投射到机器上。进而产生了人与机器的区别,不再是智能、记忆,而是信任。而机器对人来...  (展开)
胖咸鱼 2016-03-12 16:27:36

数字时代的瓦尔登湖:乡愁早已不在

编者有话说:上新媒体传播研究课时,王蔚老师曾举过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良荣教授的例子。他老先生曾说过:“对于新媒体,年轻人是原住民,中年人是移民,老年人就是难民。”后来,在课上,我们就各种引证90后只是新媒体发展的见证者,00后才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原住民。即使我...  (展开)
薄暮冰轮 2020-11-08 18:30:18

我们情感脆弱,我们对彼此失望,我们害怕伤害

这本书开头作者带女儿去博物馆看到海龟引发的思考很有趣,她女儿认为博物馆里的海龟没必要是真的,看起来是真的就行,但是作者觉得真实性才是最重要的。现实却是,她女儿这样从小就游戏之类的虚拟产品一起长大的一代,普遍对世界的真实性不再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我”觉得...  (展开)
下大垅 2019-01-14 17:52:15

AI时代,我们更应该“面对面聊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几年,人工智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不管你有没有听过这个词语,对它有没有新的认识,你都处在这个人工智能的生活里,并且在悄无声息的适应它。例如,你在网上发布了一张图片,不到3秒钟就被删除了,你或许以为是人工后台操作的,但其实是机器识别的。 机器除了能够识别图片之...  (展开)
馆员书评组委会 2015-10-14 14:59:27

网络时代的亲密与孤独——读雪莉•特克尔的《群体性孤独》

作者:张美 “为什么我们对科技期待更多,对彼此却不能更亲密?” ——雪莉•特克尔 “电视剧开始没?”在书房上网的妹妹给在客厅看电视的哥哥发了条微信。“还在广告。”哥哥很快回信。这种速度说明他正在用手机刷微信或微博,或者,浏览网页。妹妹忙着上网,没时间站起来...  (展开)
凝香结绿 2015-08-26 11:51:13

我们在一起喧闹,却又在一起寂寞

网络时代的哲学,一些打动我的句子摘抄如下: 我们似乎一直致力于赋予物体以人性特质,同时却满足于用物化的方法看待彼此。 "感觉很好"本身不是黄金法则,一个人可以因为糟糕的原因而"感觉很好"。 爱情意味着从对方的视角品尝人世间的惊喜与艰辛,由双方共同的经历体验悲伤和喜...  (展开)
天择 2018-02-04 18:02:01

《群体性孤独》读后

这本书我花了两周读完,评价是3颗星。这本书讨论的是技术对人们生活和心理的影响。所谓群体性孤独,是作者认为的在新技术背景下的生活常态。作者早期的电子宠物开始谈起,进而聊到了机器人、电话、手机、短信、互联网以及社交网络,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探讨了技术的发展对生活...  (展开)
没溜儿 2015-11-16 10:57:48

技术造就的孤独

你是不是期待拿起手机按亮屏幕的时候有多条未读消息?你是不是期待发布在各种社交媒介的“东西”能被多人点赞或评论?你是不是在发送完一条消息之后长时间得不到回应感到焦虑?你是不是发现手机没在身边会觉得魂不守舍?你是不是与家人朋友相处时还要不时的看一眼手机哪怕就是...  (展开)
lemon tree 2023-12-14 18:05:28

“孤独” 启示录:技术可能是帮凶,但并非主犯。

1.距离: 网络社交 / 社交媒体,仿佛硬币的一体两面,一面是我们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愿景,另一面则是比邻往往被我们放逐到了天涯。 我们紧密相连了远隔千里的人,却又无疑疏远了近在咫尺的人。这指向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悖论。 2.自恋: 互联网可以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身份体验。...  (展开)
寒煦 2023-05-11 20:36:36

情感与否,思想与否,人与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新兴技术如何影响人与人的亲密关系,这是我认为《群体性孤独》所要探索以及极具启发性的中心论题。雪莉·特克尔将作品的正文内容划分为两个板块,这种划分分别对应了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大众最关切同样是最受其影响的两大发明——智能机器与社交网络。特克尔先述机器接触再论...  (展开)
白乙 2022-05-03 10:52:38

读后感

前部分是关于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后部分为网络或者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行为,心理的影响。整本书太多的案例的,很多地方都没有必要,和有些书评说的一样,明明可以带过的,楞是给你整一大串,太水了,我都是略读过的。接下来是一些想法: 机器人那里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感想,...  (展开)
是克里斯 2015-12-16 18:35:51

《群体性孤独》 [美]雪莉.特克尔 著 周逵 刘菁荆译

群体性孤独,一开始以机器人的智能化入手,分别介绍了“拓麻歌子”、“菲比”、“爱宝”“真宝”、“凯斯麦特”和“帕罗”几代机器人与人的有效交流,使人对机器产生了依赖之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表现一代比一代强,它们能给老年人排解孤独,给小孩子送去...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7条)

订阅群体性孤独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