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林叶
出版年: 2014-4
页数: 296
定价: 78.00
装帧: 精装
丛书: 理想国·日本摄影家书系
ISBN: 9787549551781
内容简介 · · · · · ·
杉本博司向来以摄影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举凡他的创作,如《透视画馆》《肖像》《剧场》《海景》等,无一不在挑战我们对于摄影表达的既有认知。他将时间、生命、历史这类具有纵向深度的主题,凝练成为二维的影像。在《艺术的起源》中,杉本博司详解了他“无相机摄影”新作《放电场》创作的原委和过程,以一般摄影者避之唯恐不及的静电灼烧底片,借闪电的意象连结起影像创造与地球生命的肇始。从未以影像的创作者自限的他,以光学玻璃雕塑五轮塔,探究人类宗教情感的来源,将金属块切削为数学模型,以有限的物质表现“无限”的概念,更为艺术家的想象力赋予其具象的造型。同时,杉本博司结合自己的摄影、建筑设计与收藏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杉本派”的装置艺术。当杉本博司对人类处境的思索越发明晰,我们也就看见他涉足更多人们未企及与尝试的全新领域,并以他的执著于探索精神将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激赏。
《...
杉本博司向来以摄影家的身份为众人所知,举凡他的创作,如《透视画馆》《肖像》《剧场》《海景》等,无一不在挑战我们对于摄影表达的既有认知。他将时间、生命、历史这类具有纵向深度的主题,凝练成为二维的影像。在《艺术的起源》中,杉本博司详解了他“无相机摄影”新作《放电场》创作的原委和过程,以一般摄影者避之唯恐不及的静电灼烧底片,借闪电的意象连结起影像创造与地球生命的肇始。从未以影像的创作者自限的他,以光学玻璃雕塑五轮塔,探究人类宗教情感的来源,将金属块切削为数学模型,以有限的物质表现“无限”的概念,更为艺术家的想象力赋予其具象的造型。同时,杉本博司结合自己的摄影、建筑设计与收藏创作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杉本派”的装置艺术。当杉本博司对人类处境的思索越发明晰,我们也就看见他涉足更多人们未企及与尝试的全新领域,并以他的执著于探索精神将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激赏。
《艺术的起源》便是杉本博司的自省、重新认识与超越的创作文集,他以文字梳理作品中“意象与语言的紧密交织”,将思索与创作历程全然呈现于读者面前。于是,我们有幸得见当代艺术与过往人类意识活动交织的吉光片羽,并一窥杉本博司所勾勒的人类精神史全貌。
本书收录了《放电场》、《偏光色》、《光学玻璃五轮塔》、《观念之形》等系列与多件装置艺术作品,值得提及的是,本书也体现了杉本博司对茶道的研究与兴趣,着墨较多的篇幅如与茶道相关的《三夕茶会》及向日本美学宗师千利休致敬的能剧创作《小田原》。
作者简介 · · · · · ·
杉本博司
1948年 出生于东京下町的御徒町[今台东区],家中是银座经营有成的美容用品商社“银美”,父亲为业余落语家。
1970年 赴美求学,在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学习摄影。
1974年 移居纽约,先后获纽约州政府、古根海姆、美国教育协会奖学金,开始摄影创作。此后约十年间,杉本博司往来日本纽约两地,身兼古董商。此时期的经验养成他日后收藏日本古文物的爱好,也增进了他对日本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
1977年 于日本南画廊举行首次个展。
1980年 于纽约Sonnabend画廊举办首次海外个展,并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德国古根海姆美术馆、法国卡地亚基金会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评价。
2001年 获颁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2005年 在日本...
杉本博司
1948年 出生于东京下町的御徒町[今台东区],家中是银座经营有成的美容用品商社“银美”,父亲为业余落语家。
1970年 赴美求学,在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学习摄影。
1974年 移居纽约,先后获纽约州政府、古根海姆、美国教育协会奖学金,开始摄影创作。此后约十年间,杉本博司往来日本纽约两地,身兼古董商。此时期的经验养成他日后收藏日本古文物的爱好,也增进了他对日本古美术、建筑、文学、历史的造诣。
1977年 于日本南画廊举行首次个展。
1980年 于纽约Sonnabend画廊举办首次海外个展,并陆续在洛杉矶现代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德国古根海姆美术馆、法国卡地亚基金会等地巡回展出,受到高度评价。
2001年 获颁素有“摄影诺贝尔奖”之称的哈苏基金会国际摄影奖。
2005年 在日本东京的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举办了极为重要与成功的大型摄影回顾展“时间的终结”[End of Time],是他一生作品最为完整的呈现,参观人次创该馆纪录。
2009年 获颁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
目录 · · · · · ·
艺术的起源
光学玻璃五轮塔
古代的风景
冷静之眼与热情之眼
宝物的记忆
魔鬼现身之所
摄影学 事情的开端
安定的生活
观念之形
小田原
鹦鹉岛的鸟笼
天使来迎图
歪曲的宙感
时间的浮桥
三夕茶会
今冥途
落石注意
获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
历史的历史 杉本博司X中泽新一
后记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喜欢读"艺术的起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艺术的起源"的人也喜欢 · · · · · ·
艺术的起源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艺术的起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 条 )

杉本博司:摄影是将宇宙变成模型
> 更多书评 4篇
-
瞬•间 (一直寻找,那永不会失去的)
歌德在他的《论色彩学》的前言里是这样阐述的:“色彩是光的行为,有行为就有痛苦。”关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光遭遇某些妨碍它自由运动的存在物之后便以色彩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种遭遇可以理解为是那所谓的痛苦。 有趣的是,佛教所说的“色”指的是物质世界。就是“色即是空”的“色”。而作为“色”存在的可见世界,其本质是空,空以“色”的形式变现出来的,就是这个世界[色即是空]。 科学所做的不就是通过给这个世...2014-10-17 15:57 4人喜欢
歌德在他的《论色彩学》的前言里是这样阐述的:“色彩是光的行为,有行为就有痛苦。”关于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光遭遇某些妨碍它自由运动的存在物之后便以色彩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种遭遇可以理解为是那所谓的痛苦。 有趣的是,佛教所说的“色”指的是物质世界。就是“色即是空”的“色”。而作为“色”存在的可见世界,其本质是空,空以“色”的形式变现出来的,就是这个世界[色即是空]。 科学所做的不就是通过给这个世界命名来对世界进行全面分割吗?也许只有被命名了以后这个世界才能风穰一体吧,就像如果没有病名,那病也就不存在一样的。人的死,在上古时期都是自然死亡,而到了现在,全都是病死的。这个世界明明充满了无限的色彩,自然科学却将这个世界定为七种色彩。因此,我觉得,正是在这些被舍弃的颜色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存在。在这个用科学认知来代替神灵的今天,艺术的任务难道不就是挽救这个堕落的世界吗? 歌德在《论色彩学》中也对这个现象做了研究说明,人眼如果持续看同一种色彩的话,那么在视线移开的同时,确实会有几秒钟,让人感知到与那种色彩相反的互补色。这说明在人的色觉之中,互补色能产生巨大的干预作用。人的眼睛居然会感知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颜色,人的眼睛真的很奇妙。而人类如果过分地关注这个世界,那么世界就会发生反转。在这里,我再一次对“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进行重新思考。 如果我真的有来生,我不会成佛而是会落入轮回转世的漩涡之中,人,我当然是不想再做了,也不想做动物昆虫,而是希望以植物的形态转世,然后绽放出无名之花,谁也看不到这种花儿,谁都无法給它的颜色命名。
回应 2014-10-17 15:57 -
平喵喵喵 (nicepeoplemaketheworldboring)
从赤色到橙色,从黄色到绿色,还存在着各种各样无法命名的色彩。而科学所做的不就是通过给这个世界命名来对世界进行全面分割吗?也许只有被命名了以后这个世界才能丰穰一体吧,就像如果没有病名,那病也就不存在一样。人的死,在上古时期都是自然死亡,而到了现在,全都是病死的。这个世界明明充满了无限的色彩,自然科学却将这个世界界定为七种色彩。因此,我觉得,正是在这些被舍弃的颜色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存在...2014-06-23 10:22 2人喜欢
-
Costi (顺风顺水)
我认为装裱就是一种艺术。相比其他任何一种作品创作的态度,装裱所体现出来的气魄、能量以及持久性都是毫不逊色的,甚至更胜一筹。作品用纸与装裱布料之间的搭配,色味上的平衡,上下、镶边与画心之间的构成之妙,以及轴头和纽带,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敷衍了事。 看这一段能明白为什么杉本博司会在《古代的风景》(P35)一章中用更多的篇幅去描述为一副歌切制作的装裱,以及用纸和材质对作品的烘托的延展。并在文章最后写到: 这...2015-07-06 09:57 1人喜欢
我认为装裱就是一种艺术。相比其他任何一种作品创作的态度,装裱所体现出来的气魄、能量以及持久性都是毫不逊色的,甚至更胜一筹。作品用纸与装裱布料之间的搭配,色味上的平衡,上下、镶边与画心之间的构成之妙,以及轴头和纽带,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敷衍了事。 引自 天使来迎图 看这一段能明白为什么杉本博司会在《古代的风景》(P35)一章中用更多的篇幅去描述为一副歌切制作的装裱,以及用纸和材质对作品的烘托的延展。并在文章最后写到:
这首诗歌经过世代传颂,以灵动秀丽的假名墨迹展现诗歌之形,而将这墨迹包装,像绘画一样地加以装裱之后,春雪覆盖下原野便浮现在我的眼前。消逝了的古代风景就这样变成了一幅卷轴,委身于绵延不断的时间,流向茫茫的远方。 引自 天使来迎图 回应 2015-07-06 09:57
-
在人类历史之中,每个时代的艺术都在摸索其时的表现方式,并成为预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以此意义来看,不管在哪个时代,艺术都具有其“当代性”。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与人类命运攸关的各种报告中所列的暗淡数字已经表明,人类不可能永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而让人惊讶的是,人类根本就无视这些数字,并摆出一副佯作不知的嘴脸,继续讴歌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 “宗教、艺术、科学,本来就是同源异形的,它们都是人类在探求这种神...
2019-04-03 20:54
-
我能想起的最初的记忆,就是海景。清晰的水平线、万里无云的天空,我的意识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记忆总是随着时间懵懂前行,甚至我都怀疑记忆不过是我的大脑捏造出来的一种幻觉。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而这其中发挥作用的是人的想象力、幻想力及创造力。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古人不过是创造了神,可正处于”当代“时他们一定认为是自己发现了神。现代人认为自己发现了数学、发现了科学,可有没有可能这更多是基于...
2019-04-04 08:24
我能想起的最初的记忆,就是海景。清晰的水平线、万里无云的天空,我的意识就是从这儿开始的。 记忆总是随着时间懵懂前行,甚至我都怀疑记忆不过是我的大脑捏造出来的一种幻觉。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而这其中发挥作用的是人的想象力、幻想力及创造力。 引自 光学玻璃五轮塔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古人不过是创造了神,可正处于”当代“时他们一定认为是自己发现了神。现代人认为自己发现了数学、发现了科学,可有没有可能这更多是基于人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正如郭象注庄子,世界是庄子,人类则是郭象。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神,循序渐进加深自己的崇拜行为,为释迦牟尼制作佛足石,紧接着出现了佛像,舍利塔从小山丘成为最终的五重塔。现在读书时我常常出现一些图像式的幻想,人类行为的演变在脑海里像电影一样放映,所以才惊叹于古人的思想和言行。而我们也即将成为古人,可却常突然觉得生如蝼蚁,这可不是矛盾吗?
回应 2019-04-04 08:24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全场一本包邮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3天前曾上架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读过和要读的摄影书 (杜扬Seatory)
- 艺术进阶研究(Advanced Studies on Art) (剧旁)
- 生活美學 (烏普西侖巴)
- 研究生阅读记录 (小怡)
- 女流的书单 (小零)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艺术的起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捉摸不透姑娘. 2015-01-05
这本书写的真的非常好 涉及很多日本历史文化和艺术 看的特别有趣 而且语言写的真美 让人对这个民族有了更多的好感 真想亲眼见见那些美丽的事和物
4 有用 [已注销] 2016-04-08
这人怎么能被定义为“摄影师”?用他来形容摄影术发明者之一talbot的话来说就是“宏观知识分子——充满智慧的、想要了解整个世界的人”
0 有用 Daniel 2015-03-24
文明诞生于人类第一次产生自我意识与时间意识,而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是人类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产物。
1 有用 子文东 2015-09-22
惊喜不及《直到长出青苔》,或许是因为前一本中已经表述得足够细致清晰了。这本略感重复。但日本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珍重,以及在与西方对话时的拿捏得当,真的很值得中国艺术家们去学习。
7 有用 湮没人群 2014-12-22
所谓艺术家里面胡说八道信口开河自我感动的人最多了
0 有用 风满蜃气楼 2021-01-08
最后一节对谈没看。杉本博司还是厉害。//勘误:p155第九行“呈装淡茶”应为“盛装淡茶”;p211第四行“嶋田”的“嶋”漏了。
0 有用 寒武纪 2020-12-30
感谢注释
0 有用 棈尧 2020-12-24
想象力永远比阅读本身重要。读了杉本博司,我瞬间觉得自己物理系白读了
0 有用 张兮兮 2020-12-20
觉得太博太杂,这本书应该要配合展览使用吧
0 有用 希望 2020-12-19
门槛有点高,适合对日本文化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文章太散了,有些云里雾里,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