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少年时代,初平阳和小伙伴们在运河边一座摇摇欲坠的斜教堂外,听见一个文盲老太太独自在里面一遍遍地念叨:耶路撒冷。初平阳一直以为是这个词的汉语发音足够动听和神秘,才让他多年来念念不忘。直到博士毕业前夕,在一个从以色列来的犹太教授的追问下,他才发现,自己对耶路撒冷的想往,不仅源于汉语发音的诱惑,更是内心里隐秘多年的忏悔和赎罪之结……
在线试读
:
作者简介 · · · · · ·
徐则臣
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
著有《午夜之门》《夜火车》《跑步穿过中关村》《居延》《把大师挂在嘴上》《到世界去》等。
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荷等多种语言。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春天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2009年赴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做驻校作家。
2010年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WP)。
目录 · · · · · ·
初平阳 001
到世界去 025
舒袖 034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064
易长安 072
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103
秦福小 112
夜归 140
杨杰 153
第三十九个平安夜 183
景天赐 193
我看见的脸 248
杨杰 257
凤凰男 301
秦福小 310
恐惧 356
易长安 368
时间简史 419
舒袖 430
你不是你 461
初平阳 471
· · · · · · (收起)
到世界去 025
舒袖 034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064
易长安 072
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103
秦福小 112
夜归 140
杨杰 153
第三十九个平安夜 183
景天赐 193
我看见的脸 248
杨杰 257
凤凰男 301
秦福小 310
恐惧 356
易长安 368
时间简史 419
舒袖 430
你不是你 461
初平阳 471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这种沉默究起来意味深长。他有浩荡的十六年光阴需要翻越。。翻越时光如此艰难,得掐准了每一个必要的点儿往前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6页 -
“不是你一个人缺,所有人都缺。”初平阳说,这几年不仅情感上的事他想了不少,世间的人和事他也尽力去琢磨;他把自己翻来覆去地推敲了个底朝天。“我们都缺少对某种看不见的、空虚的、虚无之物的想象和坚持,所以我们都停下了。我本可以再找你,但我也停下了。每个人都有堆借口。”初平阳给舒袖倒了一杯水,他很想抱抱那孩子,但小平原的神十分警惕,对他来说,这个用低沉的声音跟妈妈说话的叔叔很可能是个坏人。“我们还缺少对现有生活坚定的持守和深入;既不能很好地务虚,也不能很好地务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舒袖 034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经典·徐则臣作品(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北上》《青城》《北京西郊故事集》《如果大雪封门》《跑步穿过中关村》
等
。
喜欢读"耶路撒冷"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耶路撒冷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7 条 )
> 更多书评 3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4)8.1分 52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0)7.5分 44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7.4分 26人读过
-
九歌出版社 (2015)暂无评分 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茅盾文学奖 (Li)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看一本少一本 (寡人有疾)
- 2014年新书(第一辑) (嘉木立)
- 红楼梦奖 2006-2022 (爱玛·包法利)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耶路撒冷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盒中甲虫 2016-04-23 23:30:10
「掉在地上的都要捡起来」 作者对于「七十年代人」的建构是废了很大力的,抓到了中国现代化前时代尾巴的他们,既有一份可凭吊的「原初」,也被这种转化的过程所裹挟耗散了一段青春,在当前的现代化里和往后几个代际相比缺乏了优势。 但仔细想来,作者似乎有构建一个社区风物志的野心,只是表现得有点谦虚。同时,这种尝试也是达成了大半的,可以说相当不易。
14 有用 猫猫 2015-02-22 10:29:35
有些段落读起来节奏感很好,整体就有点小家子气。和作者在帝都生活的地段几乎是重合的,所以你把那些地名都搬到你老家 这么跳戏 你当我们都看不出来么……
8 有用 安能事权贵 2015-11-15 17:57:20
其实就是一个赎罪和被赎的故事,结构略有点乱,而且相比两个男性,女性的角色写的太扁平,当然,整个故事人物描写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
72 有用 木偶师 2015-02-14 23:51:39
外界那么高的评价,读完之后却稍微感觉失望。整部小说其实是一本倒叙之书,在陈述现实的同时,又散点透视地还原了一个故去的往事。徐则臣的野心非常庞大,他不仅在重塑花街的地方志,也不仅仅在还原70年代的精神困惑和生活乱象,他意在重新解释宗教、救赎、众生、宿命等宏大的命题,不断祛魅的过程中,又不断建筑起一个迷幻不清的世界。我无法很清楚地抓住徐则臣要真正表达的意思,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语言的流畅性(尽管有时冗余... 外界那么高的评价,读完之后却稍微感觉失望。整部小说其实是一本倒叙之书,在陈述现实的同时,又散点透视地还原了一个故去的往事。徐则臣的野心非常庞大,他不仅在重塑花街的地方志,也不仅仅在还原70年代的精神困惑和生活乱象,他意在重新解释宗教、救赎、众生、宿命等宏大的命题,不断祛魅的过程中,又不断建筑起一个迷幻不清的世界。我无法很清楚地抓住徐则臣要真正表达的意思,但是不得不承认,他语言的流畅性(尽管有时冗余),以及对叙事逻辑的把握,都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难得的愉悦。虽然徐则臣在小说中引用了大量外国文学经典,仿佛以此佐证营养的来源,但我依旧从初医生身上看到《白鹿原》朱医生的影子,从初平阳身上嗅到高加林的味道,甚至整部小说,让人不自主想到王小波、格非和苏童。在师法那么多人后,徐则臣让人好奇他如何成为自己。 (展开)
5 有用 孤舟一叶 2014-08-09 23:07:54
只读了专栏,对故事没有太大的兴趣。 就这十篇专栏来说, 只是诚实地记录了所谓70后这一代遇到的各种难题,人生,爱情,事业,家庭等等, 但并没什么新鲜的观点,角度,语言上也没有特别之处。 如果作者真的想要为这一代人立传, 恐怕野心过大, 没有人可以代表一代人。
0 有用 九月 2023-03-29 16:58:22 陕西
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玩意啊,看这种书真的是浪费时间!书名还叫个耶路撒冷 我呸!
0 有用 wrf 2023-03-19 04:28:51 北京
文字洗练工整,但欠缺灵动,显露出的是学院刀劈斧凿式的规训。结构上过于严谨,前后完全对称的以人物姓名命名的小标题与内容没能形成有效呼应,十分可惜。叙事层次感不足,几十万字的篇幅不但没能完成几个主要人物的立体塑造,还制造出阅读时的冗赘感。几个番外篇反倒好于主干部分。作者毫不掩饰对出身于苏北小镇的身份焦虑,自卑裹挟着自负呼之欲出。他对于北京的情感是热切的,但这份热切里却没有温柔,反而充满了迫不及待的征服... 文字洗练工整,但欠缺灵动,显露出的是学院刀劈斧凿式的规训。结构上过于严谨,前后完全对称的以人物姓名命名的小标题与内容没能形成有效呼应,十分可惜。叙事层次感不足,几十万字的篇幅不但没能完成几个主要人物的立体塑造,还制造出阅读时的冗赘感。几个番外篇反倒好于主干部分。作者毫不掩饰对出身于苏北小镇的身份焦虑,自卑裹挟着自负呼之欲出。他对于北京的情感是热切的,但这份热切里却没有温柔,反而充满了迫不及待的征服欲。隐忍的批判笔触涉及了历史的沉重和现实的荒诞,但这种批判却无意于化为反思与悲悯,反倒积累成为一种危险的愤怒,隐约指向屠龙者终成恶龙的结局。耶路撒冷是淡泊的花街,是心中的净土,但作者的步态明显不是奔赴而是逃离,尽管还带有一丝真诚的眷恋,却无法改变果决割弃的决心,这或许就是作者眼中成长的代价。 (展开)
0 有用 helen 2023-03-18 19:40:49 上海
分好多次才读完的,比较散。
0 有用 桃乐丝🍑 2023-02-21 17:15:20 广东
耶路撒冷代表的朝圣和精神忏悔、理想主义的追求。我没有想到“耶路撒冷”这样一个理想主义的符号,是以这样直接的、带有追问、疑惑的方式探究式地呈现。而且是一种群像式的70后成长追踪写法,走完了这群人的十年、二十年,应该没有人不会怅然若失。这是现实主义中的现实主义,强攻之下生活的面具被撕破,焦虑赤身裸体,理想空乏无力。
0 有用 石枫 2023-02-17 16:57:24 黑龙江
叙事非常流畅,可读性很强。作者写一部百科全书式巨著的野心非常明显,用专栏的形式外加在正文的字里行间插满了时代背景描述,试图勾画出一个巨大群体的特征。但里面的主要人物多少有些神经质的过头,尤其令人好奇中年人到底有没有那么多奇怪的性幻想。中间那段人称变化也没太大必要。 以及,距离此书出版已经过去了十年,70后最早的一波已经年过半百,时代的变迁更不必多说。真是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