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全集 短评

热门
  • 2 愚公∞ 2016-04-19 17:46:57

    本书是《章太炎全集》八二版的第七卷,内容为《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等书,这也是章太炎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的专著合集。这几本书,大体都是以《说文解字》为基础,参考《方言》《尔雅》诸书,与经子之书相互参考证明,后补以现代方言解释。清代学术以经学、朴学为名,然实际上以文献学与语言学考订古籍之学,先以目录版本收集诸书,然后以文字音韵定字义,以此方法对于先秦典籍的整理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章太炎作为清代学术的殿军,对于文字音韵最能总结归纳,二传至黄侃,后为民国后文字音韵学专业。此书虽然专业,但是考其实,仍不脱说文尔雅之藩篱。

  • 1 南五路人学家 2017-11-01 11:11:38

    读了一读觉得神清气爽,很多疑惑扫除,古韵部之间的联系明朗了,一些方言中俗语竟然是这么来的。做小学的必须把章太炎师父第七卷好好读读,不然始终在夜空不会看到日出,是自己在瞎摸黑。经典一定要读,不然乱摸索。

  • 1 业是吟诗与看花 2021-02-07 23:39:25

    或许是我喜爱翻阅的书,其中很对的真知灼见,或者说他概括的就是那么个道理,以至于我用这个道理轻而易举的贯串了中国各地的方言,在大学我孜孜矻矻寻求的不过是这点东西,西在北方念啥,在广东却成了粗口,七是硬的,九是软的,我岂非天下之大愚?然而国域的音就那么几个,啥都可以转,全都可以贯丳上,你总有能联系的东西,字发展这么久了,几经变化,许慎说的就是错的,囗人善于因袭,或是说认真研究的没几个,所谓的大博士不过是把以前的人的说法汇总起来成为自己的功绩,以至于汇总的资料本身是错的,又以遵重传统故,后生又因袭错的因袭,以至于费力不讨好,本身参考答案就是错的,还研究个毛线球。噫

  • 0 鶉之奔奔 2015-04-10 10:58:12

    整理大體不錯。但既然改為橫排,《新方言·音表》“韻目”表不跟著改過來,是怎麼回事呢?可惜早年的校點本完全找不到第七冊,所以因為整理者的失誤,還得參考“章氏叢書本”。

  • 0 獅心 2018-09-13 17:56:44

    《文始》攻略中,偶有形訛之字,佐以《手批說文》則可應對。對眼下幫助甚大。期待更加完善的本子。

  • 0 豆友 2022-10-17 14:17:20 浙江

    自序有“求本字六例”。1906到1908年《新方言》连载于《国粹学报》。

  • 0 清夜沉沉动春酌 2018-09-27 18:48:14

    此一卷说文为主。章太炎是声训中心。也就是德里达所谓的语音中心。逻各斯中心。

  • 0 喜努比 2021-01-30 00:30:09

    太伟大,想入实体书

  • 0 月刊哈ribo.__. 2024-07-14 14:04:14 北京

    第一次粗读《新方言》,感觉我的读法跟他的写法完全是在两个不同的维度:当代读者试图从中寻找某种经验而普世的结论,但作者本人将自身观察刻入论证当中,将方言之音作为音韵的转变重新纳入文字谱系。

  • 0 兰巴克 2024-12-09 02:19:52 日本

    新方言体例奇怪,名实舛错;小学答问写得一坨

  • 0 芥川鱼尾 2025-02-05 04:32:50 四川

    半个月读完《新方言》,难读,音韵实在不精不敢置评。但其中吴语区的语料最多,而章氏似乎不太熟悉西南官话,有一些偏差,语料可信度不太高。

  • 0 Kabasta 2025-03-22 23:15:05 安徽

    时代所限,问题很多,但时不时有某些说法绝妙,甚至可解决当下的一些释字问题,章黄始终还是宝库

  • 0 妥妥 2020-06-29 21:39:42

    买来试试,结果灰头土脸。。。。。瓶没晃,着实水不够润手指头啊!

  • 0 哈哈 2024-04-08 00:27:03 广东

    本书收入章太炎先生的《新方言》、《岭外三州语》、《文始》、《小学答问》、《说文部首均语》、《新出三体石经考》六部著作,并收入其弟子汪东所作《吴语》

  • 0 璆鏘鳴兮 2020-04-20 21:07:44

    想起來此書在架上喫灰很久了。但還是常讀常新。

  • 0 豆友141714792 2020-07-01 02:29:04

    对于我这种对古文不那么感兴趣的小白来说也是很有可读性的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