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之花 短评

热门 最新
  • 22 不流ᝰ 2015-01-14 03:43:51

    画家去切尔诺贝利寻找毁灭的遗迹,却感到了平静和醉人的美景,本来以为冒着生命危险的旅程,却体会到了生命。画家在辐射森林中穿行,不可以用手触碰枝条,只能用画笔描录。把X光底片种在土里,铯137在底片上刻了白斑,如同大地的眼睛。隔离区的土地上没有人,却沉静美如天堂,人类已经被赶出了这里,如同当初人类被赶出天堂。这是一本图画小说,不急不徐的文字和精细多变的画面交互讲述,将人缓缓带入覆满辐射尘的死城切尔诺贝利,人在这死城的土地上卑微清冷地生活,但无比真实。他们的快乐也是真实的,仿佛心中毫无恐惧,如那要求画家在其肖像的心上画反应堆的年轻人,这无惧的状态很美,死亡之地看到的美,多有力量啊,静静压住了一切别的东西,包括时间。

  • 16 到处旅游 2014-05-06 21:57:25

    printemps的意思是“春天”,本书原名“切尔诺贝利之春”。可叹连原名都难以保全,简体字版路漫漫。

  • 6 vivi 2014-06-23 10:27:25

    这个简体中文版的好几次说“1989年,19岁的……”,明明是“1986年,19岁的……”,这样子很减分啊。

  • 6 6g 2015-05-27 07:11:45

    生活不过是死亡的另一面。喜欢暗色与明色的无常交替。

  • 4 JUNWK1334 2015-05-22 12:31:42

    数据太少而抒情过多

  • 0 维城乱马 2014-10-17 12:51:24

    画面没话说,但文字故事看得有点不明所以,没有另外一本《革命之路》好看。

  • 2 橘 きよあき 2016-05-03 21:09:48

    發了一個夢,关于废弃的摩天轮,绯红放射铯树林,珀耳塞福涅的石榴。醒来感觉很平静。

  • 1 Luinrandr老刚 2015-04-25 23:31:24

    这本书和《万有引力之虹》及《昨日的世界》一起,让我对里尔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扉页引言也概括了整部作品给我的感觉:“美无非是可怕之物的开端,我们尚且承受,我们如此欣赏它,因为它泰然自若,不屑于销毁我们。每一位天使都是可怕的。” Ein jeder Engel ist schrecklich

  • 0 雨谷 2014-05-08 15:48:45

    昨夜在三聯韜奮用了三個多小時看完,多方面的觸動與感悟。

  • 1 张熊熊 2014-05-08 18:08:18

    只有这里存在着永远,永远被冷却,永远被掩埋,永远被废弃,永远被恐惧,但同时,一轮又一轮的生命又永远在顽强上演。。。

  • 0 漫画女 2015-08-23 20:51:51

    上周看了以动画为形式的战争纪录片《和巴什维尔跳华尔兹》,这周又看了这部以漫画为形式的灾难事故记录随笔,感叹这两种艺术在西方的开阔。除了切尔诺贝利之行,还附上了作者前往日本福岛记录,两件事故相隔才20几年,如果过去不重演,人似乎是学不到什么的。

  • 0 Moss大妖 2018-07-05 23:34:55

    进入正题之前的几乎全黑页和第一幅全彩页震撼得无以复加。

  • 0 🍵咖缇 2015-05-20 10:57:05

    画的很不错,书值得收藏。通过图片的表达形式,让人更加真切的感受到切尔诺贝利的隐形的恐怖。

  • 1 你的水兄弟 2014-05-08 19:54:39

    值得膜拜翻看多遍的欧美漫画佳作~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极为深刻与震撼~强推~

  • 0 战斗时代 2015-05-20 22:44:05

    本想去看毁灭的,结果只看到了勃勃的生机和不屈的人类。其实切尔诺贝利的影响远没有传说中那么大。

  • 2 PARKER 2015-02-01 13:18:16

    谢谢三白,看了三分之一,哭了好几次【我觉得是我脑子的情感区域坏掉了。。。

  • 0 全宇宙最可爱 2015-04-06 20:35:35

    少见的纪录片式的漫画。切尔诺贝利篇还能保持客观,如实的反应他看到的,并无迎合资助他们行程的反核组织的立场。反而是福岛篇,也许是情绪的累计,终于爆发,变得有失偏颇。比如关于日本政府隐瞒核泄漏后的危害性,应该指责的是日本政府,但矛头却指向了核能。不过最根本的,还是在表达对萨科齐政府的不满,以及对核能不信任的隐晦前景。

  • 0 chrissy 2017-08-24 16:02:51

    极其牛逼 从图到文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