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1917年张勋复辟前后的中国社会为主要关注点,以严谨的态度,探讨了此一时期政坛的现状,包括是否对德宣战,如何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张勋复辟前后军人集团、文人集团的反应等等史事,读来既有趣味性又兼具学术性。在此基础上,张鸣老师在行文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在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推进社会的进步?执政者在面对不完善的游戏规则时,尽力弥补制度的漏洞还是采取厚黑的手段,哪一种更能实现其执政理念?
共和中的帝制的创作者
· · · · · ·
-
张鸣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张鸣,浙江上虞人,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窦文涛评道:一出生就是右派。年幼时最大的理想是做图书管理员,好每天有书看。及长,幻想当作家,变成文学青年。一辈子养过猪,做过兽医,大学学的是农业机械,最后误打误撞,成了大学教历史的老师,众人眼中的学者。一生坎坷无数,碰壁无数,头撞南墙不回头,不是墙破,就是我亡。由幼及长,从黑板报算起,写过的文字无数,黑板报都擦了,小说都烧了,所谓的学术文字和随笔评论,留下来的比较多,有些变成铅字,好像有十几本了,均遗憾多多。年过五十,没有长进,再活五十年也许能好些。
目录 · · · · · ·
CONTENTS
序 我为什么要写张勋复辟 / 001
第一章 从府院之争说起_ 001
后袁世凯时代,天下,还是北洋的 / 002
半总统制的制度陷阱 / 007
· · · · · · (更多)
CONTENTS
序 我为什么要写张勋复辟 / 001
第一章 从府院之争说起_ 001
后袁世凯时代,天下,还是北洋的 / 002
半总统制的制度陷阱 / 007
“凤雏”徐树铮 / 011
契约精神的丧失 / 016
第二章 对德宣战的纠葛_ 025
站哪边,真是个问题 / 026
绝交而不参战的民意 / 031
本是生就矮人,实难暴成长汉 / 035
第三章 督军团政治_ 045
督军团的缘起 / 046
反过来叫,声音照样大 / 049
总理可以请辞,总统不能罢免 / 053
不给段祺瑞面子,也就是不给北洋系面子 / 056
第四章 复辟烟云_ 061
士绅政治下的晚清 / 062
复辟三巨头 / 068
第五章 张勋来了_ 079
空头督军的简历 / 080
治兵者张勋 / 084
第六章 徐州辫子兵_ 093
当兵是吃粮,为匪也是吃粮 / 094
忠诚、倔强、强悍、土 / 098
第七章 张勋小影_ 109
农民企业家的范儿 / 110
仗义、念旧、冬烘、颟顸 / 114
第八章 徐州会议_ 121
一个武人干政的聚会 / 122
政坛闹“瘟疫”,能指望的,居然是个蹩脚“大夫” / 129
第九章 在火炉上被烘烤的黎元洪_ 139
大富大贵的老实人之相 / 140
这个家到底谁当 / 143
不得不犯的错误 / 149
第十章 复辟进行时_ 159
都是两边押宝,两边不放钱 / 160
尽换五色旗,升起黄龙旗 / 165
复辟后的政治安排 / 169
第十一章 讨逆,讨逆_ 185
段祺瑞运筹讨逆 / 186
捍卫共和的文胆——梁启超 / 192
北洋系众生相 / 194
第十二章 游戏战争_ 209
几万军队参与战争,伤亡二十五人 / 210
不是真的恨张勋 / 221
第十三章 复辟后事_ 231
躲的人以后还要出来,大家还都要见面的 / 232
总统换人,未必是好事 / 237
第十四章 关于复辟,说不完的话题_ 251
共和的各种药方 / 252
草根、遗老、武夫,都已不如精英对社会的影响 / 258
帝制消失了,但帝制的幽灵没有消失 / 266
第十五章 复辟戏里列强那只看不见的手_ 275
日本的政策和对华影响 / 276
欧美列强的阴影 / 283
附录_ 291
特别的遗老 / 292
并不尴尬的殉节问题 / 294
“辫帅”的人缘 / 299
倪嗣冲的规矩 / 303
哦,空军也来了 / 306
· · · · · · (收起)
"共和中的帝制"试读 · · · · · ·
为什么要写张勋复辟?这个事,说起来挺简单。虽然说,这些年一直在晚清和民国这一带我转,但可写的东西,其实挺多,不一定非得落到张勋头上。最直接的刺激,是两三年前,有人出大价钱,让我写民国题材的电视剧,点的,就是张勋复辟。这个价钱,比我写专栏、出书都高,高到无法类比,不由得我不动心。记得去年(2012年)翻明人笔记,翻到过一则逸事:明代图书市场发达,好些读书人是靠写书...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接连两次帝制的尝试都失败了,从此以后,除了零星但绵延不绝的农民称帝事件外,在这块土地上,帝制消失了。可是,帝制消失了,但帝制的幽灵没有消失。这个幽灵比帝制本身更可怕,像一只无形的手,拖着历史往专制、独裁的方向走。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2页 -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看,之所以在两年之内接连发生两次帝制复辟,当时的中国,的确也存在需要帝制的民情。我们的教科书说,两次复辟失败,说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显然过于想当然。怎么不想想,共和都深入人心了,为何会有两次帝制复辟?其实,如果这期间有哪个强人,能够操作出帝制而且巩固之,那么,老百姓还真的就能接受并欢迎帝制。遗老们通过帝制复活而重建社会伦理结构的企望,在民间也是有呼应的。在任何时代,作为社会精英的乡绅都渴望秩序,老百姓也都渴望秩序,尤其是建立在伦理道德基础上的秩序。革命革掉了皇帝,所带来的伦理道德的摇晃,也让一般百姓感到了困惑和不安。而由伦理摇晃加剧的社会动荡,更是令他们的生活变得糟糕了。兵乱,匪乱,流氓的滋扰,在民国之后,都在加剧。清末原本处于非法状态的帮会,民国后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了秩序的中枢,连士绅都非得加入帮会才能自存。民国的建立,即使在袁世凯这个强人当家的时代,都没有给老百姓以他们期待的秩序,更何况后袁时代?就秩序而言,民国是一个乱世。借用陈志让的说法,一个社会从绅军秩序,变为军绅秩序,被统治者的感觉并不好。军阀割据,就意味着军人的发言权至大,也意味着战争。一方面,统治的语言变为强权说了算,一方面,则战事频繁。尽管,说当时就相当于五代十国,有些夸张,多数的军阀,还不至于没有文明的底线。毕竟,他们原本就是中国现代化的产物,已经到了20世纪,军人即使作恶,也不至于像五代军人那样,胡乱杀人,用人肉做干粮。但军人的统治,在某些地区,的确没有清末新政时期那样规矩也是实情。 毋庸讳言,当时的中国人,是要皇帝的。民众要皇帝,乡绅也要皇帝。湖南名绅叶德辉,于洪宪帝制十分热心,却于张勋复辟皮里阳秋。山西乡绅刘大鹏,对洪宪帝制,似乎也没有什么意见,只是对帝制中操纵民意代表的国体投票,感到不满,觉得他们有意操作,弄虚作假,寡廉鲜耻。但对于张勋复辟,则欢喜若狂。山西督军阎锡山宣布讨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6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共和中的帝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共和中的帝制"的人也喜欢 · · · · · ·
共和中的帝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4 条 )
> 更多书评 24篇
论坛 · · · · · ·
04月10日 清华紫光【沙龙】:共和中的帝制:民国的... | 来自温洋的水彩之旅 | 2014-04-08 10:18:52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尔虞我诈 (moomoofarm)
- 开卷八分钟(2014年) (bigboybt)
- 优酷 罗辑思维 2014 (第2季) 介绍的书籍 (IVAN)
- 《罗辑思维》第二季推荐书籍 (郭誉峰)
- 罗辑思维推荐书目 (大藏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共和中的帝制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zjmr 2014-07-28 06:48:14
这是我购买的第一本电子书,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张鸣先生的书,感觉语言不会非常高山流水,见解也并非如畅销书那样下里巴人,史实描述偏少了一些,情绪宣泄偏多了一点,就如书中对因言获罪的读书人满怀同情,对赤化中国无比忧心,多是诛心之论;最可堪玩味的是时至今日,他对帝制还是暧昧两可的态度,果真是无畏前行啊。
0 有用 Leo____L 2016-01-11 19:13:59
张勋复辟周边的事件,看似滑稽的历史倒退,其中也有合理的因果和错综的利益博弈,毕竟其他军阀都是同意的,老百姓都是欢呼的
0 有用 蝉 2014-05-01 17:47:02
:无
0 有用 魏知超 2016-05-05 00:02:26
流畅鲜活。张鸣老师的书读起来真是毫不费力。愉悦(^_^)
20 有用 八月十六 2017-11-13 22:14:45
历史也是有血有肉的,不能简单地用一句“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