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意]贝内德托·克罗齐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田时纲
出版年: 2014-4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哲学系列
ISBN: 97873001905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 田时纲
出版年: 2014-4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哲学系列
ISBN: 9787300190501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和政治家克罗齐撰写的亨誉世界的美学名著。1947年朱光潜先生曾根据英文译本翻译成《美学原理》出版,影响了几代中国学人。此次重译,译者根据意大利文第7版译出。新译本汲取朱译本的精华,并对不少美学、哲学范畴进行了全新的翻译,对读者和美学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 · · · · ·
贝内德托•克罗齐(Bendetto Croce)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更是享誉西方的历史学家和史学理论家。他是意大利文化界反法西斯的“旗手”,又是与伽利略齐名的意大利科学散文大师。其主要著作有《精神哲学》(四卷)——《作为表现科学和普通语言学的美学》、《实践哲学——经济学与伦理学》、《作为纯概念科学的逻辑学》、《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十九世纪欧洲史》,《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自我评论》,《维科的哲学》,《伦理与政治》,《文化与道德生活》,《但丁的诗》,《文艺复兴盛期和晚期的诗人和作家》等
目录 · · · · · ·
一直觉与表现
直觉认识
直觉认识独立于理性认识
直觉与感知
直觉与时空概念
直觉与感觉
直觉与联想
直觉与表象
直觉与表现
对直觉与表现的差异的错觉
直觉与表现的同一
二直觉与艺术
推论与说明
艺术与直觉认识的同一
无特殊差异
无强度差异
扩展性及经验性差异
艺术天才
美学中的内容与形式
评模仿自然及艺术幻觉
评视艺术为感受事实而非理论活动——审美外观与感受
评审美感官论
艺术品的统一性及不可分性
作为解放者的艺术
三艺术与哲学
理性认识与直觉认识密不可分
评对此论点的否定
艺术与科学
内容与形式:另一意义;散文与诗
第一度与第二度的关系
无其他认识形式
历史性——历史性与艺术的同一与差异
历史批判
历史怀疑主义
作为完美科学的哲学——所谓自然科学及其局限性
四美学中的历史主义与理智主义
评似真与自然主义
评在艺术中捍卫论点及典型的艺术观
评象征与寓意
评艺术和文学种类论
判断艺术时源于种类论的错误
种类区分的经验意义
五历史学与逻辑学中的类似错误
评历史哲学
美学入侵逻辑学
逻辑学的本质
逻辑判断与非逻辑判断的区别
三段论法
伪逻辑与真审美
改革的逻辑学
六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
意志
作为更高一度认识的意志
反驳与说明
评实践判断或价值判断
从审美活动中排除实践活动
评艺术目的论与内容选择论
艺术的实践无害性
艺术的独立性
评格言——文如其人
评艺术中的真诚概念
七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类比
实践活动的两种形式
经济效用活动
效用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区分
效用的与利己的区分
经济意志与道德意志
纯粹经济性
道德性的经济层面
纯经济活动与道德上不辨善恶的错误
评功利主义与伦理学或经济学改革
八摈除其他精神形式
精神的体系
天才性的各种形式
无第五种活动形式——法律,社会性
宗教性
形而上学
心智想象与直觉知性
神秘的美学
艺术的死亡与永存
九表现不可分为方式或程度和批判修辞学
艺术的各种性质
无表现方式
翻译的不可能性
评修辞学范畴
修辞范畴的经验意义
作为审美事实同义词应用的修辞范畴
修辞范畴用以指示各种审美缺陷
超越审美事实的应用:为科学服务
学校中的修辞学
表现的相似性
翻译的相对可能性
十审美感受与区分美丑
词语“感受”的各种意义
作为活动的感受
感受与经济活动的同一
评快乐主义
作为每种活动形式陪伴的感受
某些常见感受区分的意义
价值与反价值:对立面及其统一
作为表现价值的美或只是表现的美
丑以及构成丑的美的要素
幻想既不美也不丑的表现
真正审美感受与陪伴性、偶然的感受
评表面的感受
十一评审美快乐主义
评作为高级感官快乐的美
评游戏论
评性欲论与胜利论
评同情说美学,在同情说美学中内容与形式意义何在
审美的快乐主义与道德主义
严格禁欲主义否定艺术,而教育学为艺术辩护
评纯粹美
十二同情说美学与伪审美概念
同情说美学与伪审美概念
评艺术中丑的及超越丑的理论
伪审美概念及从属于心理学
不可能严格界定伪审美概念
例证:崇高、喜剧性与幽默的定义
伪审美概念与审美概念的关系
十三自然与艺术的“物理美”
审美活动与物理概念
审美意义上的表现与自然主义意义上的表现
表象与记忆
帮助记忆的形态
物理美
内容与形式:另一意义
自然美与人为美
混合美
书写符号
自由美与非自由美
评非自由美
创造的刺激物
十四物理学与美学的混淆造成的错误
评审美联想主义
评审美物理学
评人体美论
评几何图形美
评模仿自然的另一层面
评美的基本形式论
探寻美的客观条件
美学的天文学
十五外现的活动——艺术的技巧及理论
外现的实践活动
外现的技巧
各类艺术的技巧理论
评各类艺术的美学理论
评艺术分类
评艺术联合论
外现活动与效用及道德的关系
十六趣味与艺术的再造
审美判断——审美判断同审美再现的同一
分歧的不可能性
趣味与天才的同一性
同其他活动类比
评审美绝对主义(理智主义)与审美相对主义
评相对的相对主义
基于刺激及心理状态多样性的反驳
评自然符号与约定符号的区分
超越差异性
文物修复与历史解释
十七文学与艺术的历史
文学与艺术中的历史批判及其重要性
文学艺术史及同历史批判、审美判断的区别
文学艺术史的方法
评艺术起源问题
进步标准与历史
在文学艺术史中无唯一进步路线
反对这个规律的错误
词语“进步”在艺术事实中的其他意义
十八结论——语言学与美学的同一
研究概述
语言学与美学的同一
语言学问题的美学公式: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起源及发展
语法与逻辑的关系
语法类型或词类
述说的个性与语言的分类
规范语法的不可能性
具有教学特征的工作
基本语言事实或词根
审美判断与典范语言
结论
意汉术语对照表
克罗齐生平著作年表
初版译后记
· · · · · · (收起)
直觉认识
直觉认识独立于理性认识
直觉与感知
直觉与时空概念
直觉与感觉
直觉与联想
直觉与表象
直觉与表现
对直觉与表现的差异的错觉
直觉与表现的同一
二直觉与艺术
推论与说明
艺术与直觉认识的同一
无特殊差异
无强度差异
扩展性及经验性差异
艺术天才
美学中的内容与形式
评模仿自然及艺术幻觉
评视艺术为感受事实而非理论活动——审美外观与感受
评审美感官论
艺术品的统一性及不可分性
作为解放者的艺术
三艺术与哲学
理性认识与直觉认识密不可分
评对此论点的否定
艺术与科学
内容与形式:另一意义;散文与诗
第一度与第二度的关系
无其他认识形式
历史性——历史性与艺术的同一与差异
历史批判
历史怀疑主义
作为完美科学的哲学——所谓自然科学及其局限性
四美学中的历史主义与理智主义
评似真与自然主义
评在艺术中捍卫论点及典型的艺术观
评象征与寓意
评艺术和文学种类论
判断艺术时源于种类论的错误
种类区分的经验意义
五历史学与逻辑学中的类似错误
评历史哲学
美学入侵逻辑学
逻辑学的本质
逻辑判断与非逻辑判断的区别
三段论法
伪逻辑与真审美
改革的逻辑学
六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
意志
作为更高一度认识的意志
反驳与说明
评实践判断或价值判断
从审美活动中排除实践活动
评艺术目的论与内容选择论
艺术的实践无害性
艺术的独立性
评格言——文如其人
评艺术中的真诚概念
七理论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类比
实践活动的两种形式
经济效用活动
效用活动与技术活动的区分
效用的与利己的区分
经济意志与道德意志
纯粹经济性
道德性的经济层面
纯经济活动与道德上不辨善恶的错误
评功利主义与伦理学或经济学改革
八摈除其他精神形式
精神的体系
天才性的各种形式
无第五种活动形式——法律,社会性
宗教性
形而上学
心智想象与直觉知性
神秘的美学
艺术的死亡与永存
九表现不可分为方式或程度和批判修辞学
艺术的各种性质
无表现方式
翻译的不可能性
评修辞学范畴
修辞范畴的经验意义
作为审美事实同义词应用的修辞范畴
修辞范畴用以指示各种审美缺陷
超越审美事实的应用:为科学服务
学校中的修辞学
表现的相似性
翻译的相对可能性
十审美感受与区分美丑
词语“感受”的各种意义
作为活动的感受
感受与经济活动的同一
评快乐主义
作为每种活动形式陪伴的感受
某些常见感受区分的意义
价值与反价值:对立面及其统一
作为表现价值的美或只是表现的美
丑以及构成丑的美的要素
幻想既不美也不丑的表现
真正审美感受与陪伴性、偶然的感受
评表面的感受
十一评审美快乐主义
评作为高级感官快乐的美
评游戏论
评性欲论与胜利论
评同情说美学,在同情说美学中内容与形式意义何在
审美的快乐主义与道德主义
严格禁欲主义否定艺术,而教育学为艺术辩护
评纯粹美
十二同情说美学与伪审美概念
同情说美学与伪审美概念
评艺术中丑的及超越丑的理论
伪审美概念及从属于心理学
不可能严格界定伪审美概念
例证:崇高、喜剧性与幽默的定义
伪审美概念与审美概念的关系
十三自然与艺术的“物理美”
审美活动与物理概念
审美意义上的表现与自然主义意义上的表现
表象与记忆
帮助记忆的形态
物理美
内容与形式:另一意义
自然美与人为美
混合美
书写符号
自由美与非自由美
评非自由美
创造的刺激物
十四物理学与美学的混淆造成的错误
评审美联想主义
评审美物理学
评人体美论
评几何图形美
评模仿自然的另一层面
评美的基本形式论
探寻美的客观条件
美学的天文学
十五外现的活动——艺术的技巧及理论
外现的实践活动
外现的技巧
各类艺术的技巧理论
评各类艺术的美学理论
评艺术分类
评艺术联合论
外现活动与效用及道德的关系
十六趣味与艺术的再造
审美判断——审美判断同审美再现的同一
分歧的不可能性
趣味与天才的同一性
同其他活动类比
评审美绝对主义(理智主义)与审美相对主义
评相对的相对主义
基于刺激及心理状态多样性的反驳
评自然符号与约定符号的区分
超越差异性
文物修复与历史解释
十七文学与艺术的历史
文学与艺术中的历史批判及其重要性
文学艺术史及同历史批判、审美判断的区别
文学艺术史的方法
评艺术起源问题
进步标准与历史
在文学艺术史中无唯一进步路线
反对这个规律的错误
词语“进步”在艺术事实中的其他意义
十八结论——语言学与美学的同一
研究概述
语言学与美学的同一
语言学问题的美学公式:语言的性质
语言的起源及发展
语法与逻辑的关系
语法类型或词类
述说的个性与语言的分类
规范语法的不可能性
具有教学特征的工作
基本语言事实或词根
审美判断与典范语言
结论
意汉术语对照表
克罗齐生平著作年表
初版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从实践的观点看,艺术是无害的)因此,题材或内容不能从实践的或道德的观点加以毁誉。艺术批评家们说某某题旨选择得不好时,如果那话有正当的根据,它所指责的不能是题旨的选择(这就会是荒谬的),只能是作者处理那题旨的方式,即内在矛盾所造成的表现的失败。这些批评家们往往又说某些作品在艺术上是完美的,却遣责它们的题旨或内容不配为艺术;如果这些表现品真是完美的,就没有别的可说,只好请那些批评家们不要再搅扰艺术家们,因为艺术家们只能从曾经感动心灵的东西中取得灵感。批评家们最好注意去改变四周的自然与社会,使他们所认为可遣责的那些印象和心境不发生。如果丑恶可从世界中消灭,普遍的德行与幸福可以在这世界中定,艺术家们也许就不再表现反常的或悲观的感党,而只表现平静的,纯洁的,愉快的感觉,成了真正理想国的理想人物。但是只要丑恶与混浊有一天还在自然中存在,不招自来地临到艺术家们的头上,我们就无法制止这些东西的表现;表现已成就了,要取消已成事实也是无用的。我们这样说,是完全采取美学的,和纯粹的艺术批评的观点。 (P63)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六章认识的活动与实践的活动 -
の“形而上学”( metaphysics):这字源于希腊文,原义为“在物理学之后”。亚理斯多德最初用这个名词,他写完“物理学”之后,把“物理学”所不能讨论的一些关于字宙全体原则大法的问题另写成一书,叫做《形而上学》。它讨论普遍性相,不讨论诸科学所讨论的感官经验的个别事实。但是后世有人把形而上学看成诸个别科学的哲学如历史的哲学、自然科学的哲学之类。克罗齐不赞成这个办法,以为历史的哲学其实只是历史的方法论,自然科学的哲学只是研究概念的逻辑和认识论;哲学只研究普遍原理,不研究特殊事实,所以不能与历史及自然科学争地盘,因此他自称为“反形而上学者”从黑格尔以来,“形而上学的”指与“辩证的”相对立的哲学方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章其它心灵的形式不存在
丛书信息
· · · · · ·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哲学系列(共34册),
这套丛书还有
《心灵与世界(新译本)》《人类文明的结构》《心灵的再发现》《承认的过程》《黑格尔的变奏》
等
。
美学的理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引用:克罗齐美学思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引用 克罗齐美学思想 “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 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在政治上,克罗... (展开)
需要写一下读书笔记,毕竟不写就要忘光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居然书评这么少…虽然每次读都觉得很深奥,但是上一次坐飞机就像突然开窍一样每个概念和逻辑都突然清晰了……狂看了100+页(北京-深圳,3小时),留了最后一点点没看完。而这次深圳回北京的飞机上,非有个同事坐我旁边!还不许我看书非要和我聊工作!导致我看的很不在状... (展开)
苏宏斌:论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兼谈朱光潜对克罗齐美学的误译和误解
内容提要 国内学界对克罗齐的美学思想存在一种广泛的误解,认为其早期著作《美学理论》所倡导的就是一种表现论美学。事实上,克罗齐此书中的美学思想是通过对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感性论进行改造而产生的,其核心主张是,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运用(广义的)语言对自己的印象和感受进...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商务印书馆 (2012)8.0分 330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7.8分 226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8.4分 210人读过
-
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暂无评分 2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人大社 (the Wor(l)d)
- 小能熊图书馆-层级2 (MzSavage)
- 人文 (无名)
- 哲美文诗批 第002编 (贝奥武夫无敌)
- 书单|艺术 (gloomy bird)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美学的理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粒米 2015-12-05 22:52:50
很不错...可惜没有电子版...图书馆也没有 只好自己买了一本
0 有用 1 2022-01-05 13:19:56
在严金东老师的讲授下读完
3 有用 非虛構 2022-02-05 01:01:33
#購於三聯韜奮# 由於依照概念所得到的知識是與直覺有聯繫的知識,因此藝術是直覺的知識而不是概念性的知識。雖然概念性知識有賴於直覺知識,但直覺知識卻不能歸結為概念性知識。此外,概念具有普遍性,某一理性概念是對大量的同類事物或直覺的抽象。然而,直覺的特殊性在於,個別的意向可以得到完整的表現,這就特別適宜於藝術。關於這一點,美學家克羅齊寫道,「直覺給這個世界以現象,概念給本體精神。」但是,如果我們忘記... #購於三聯韜奮# 由於依照概念所得到的知識是與直覺有聯繫的知識,因此藝術是直覺的知識而不是概念性的知識。雖然概念性知識有賴於直覺知識,但直覺知識卻不能歸結為概念性知識。此外,概念具有普遍性,某一理性概念是對大量的同類事物或直覺的抽象。然而,直覺的特殊性在於,個別的意向可以得到完整的表現,這就特別適宜於藝術。關於這一點,美學家克羅齊寫道,「直覺給這個世界以現象,概念給本體精神。」但是,如果我們忘記在直覺提供給我們這個世界中,現實性和可能性、真理和謬誤、愉悅和厭惡、好和壞絲毫不相干的話。那麼克羅齊的上述說法確實會引起人們的誤解。 (展开)
0 有用 🍂 2022-04-28 08:32:14
看不懂 没看完
0 有用 雨田 2020-06-02 18:18:52
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要走的路还有很远啊。
0 有用 🍂 2022-04-28 08:32:14
看不懂 没看完
3 有用 非虛構 2022-02-05 01:01:33
#購於三聯韜奮# 由於依照概念所得到的知識是與直覺有聯繫的知識,因此藝術是直覺的知識而不是概念性的知識。雖然概念性知識有賴於直覺知識,但直覺知識卻不能歸結為概念性知識。此外,概念具有普遍性,某一理性概念是對大量的同類事物或直覺的抽象。然而,直覺的特殊性在於,個別的意向可以得到完整的表現,這就特別適宜於藝術。關於這一點,美學家克羅齊寫道,「直覺給這個世界以現象,概念給本體精神。」但是,如果我們忘記... #購於三聯韜奮# 由於依照概念所得到的知識是與直覺有聯繫的知識,因此藝術是直覺的知識而不是概念性的知識。雖然概念性知識有賴於直覺知識,但直覺知識卻不能歸結為概念性知識。此外,概念具有普遍性,某一理性概念是對大量的同類事物或直覺的抽象。然而,直覺的特殊性在於,個別的意向可以得到完整的表現,這就特別適宜於藝術。關於這一點,美學家克羅齊寫道,「直覺給這個世界以現象,概念給本體精神。」但是,如果我們忘記在直覺提供給我們這個世界中,現實性和可能性、真理和謬誤、愉悅和厭惡、好和壞絲毫不相干的話。那麼克羅齊的上述說法確實會引起人們的誤解。 (展开)
0 有用 1 2022-01-05 13:19:56
在严金东老师的讲授下读完
1 有用 陈美芳˙Ꙫ˙ 2021-05-20 14:12:28
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力主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突出了人类原初形态的直接作用,排除了审美与艺术的外在因素。
0 有用 雨田 2020-06-02 18:18:52
囫囵吞枣的读了一遍,要走的路还有很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