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觀察學入門》的原文摘录

  • 「消费」打叉,「观察」画圈;「店内」打叉,「路上」则要画圈再加星号。 这才是考现学的正确心态。我们要延续今和次郎与吉田謙吉的眼光,用自己的眼观察事物。暂时搁下旧旧脏脏的考现学,说穿了,我要提出的就是:路上观察这四个字。路上两字带有「穿越」的感觉,似乎具有相当的「困难度」;而「观察」两字的「科学性」则有一定的「艰涩感」。我想今和先生应该也会赞同吧。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赞 2020-08-15 06:50:51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若说是“最后的自由”,似乎有点夸张,更具体地说、应该是当我们在街上漫步,发现有趣的东西时会感到如释重负,仿佛这时眼睛才又真正属于自己,整个城市似乎也比较令人自在。 现在这个时代,神都隐藏在路上。如果说得更具体点,整个时代旗帜的转向大致如下 纸上→路上 鉴赏→观察 大人的艺术→儿童的科学 空间→物件 (查看原文)
    SunJoy 1赞 2020-12-27 23:43:42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艺术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已脱离空间、物件或生活的范畴,仅留下观察人类生活世界的眼光。 (查看原文)
    Liphy 1赞 2021-01-10 23:55:17
    —— 引自章节:我如何成为路上观察者_______赤濑川原平
  •   自从杜尚在小便池上签名,向世人宣称它是艺术品,就已揭露出这一点:现代艺术与一般物品的差别只在于标识牌,唯一的证据就是自己的名字,一旦抹掉就不代表什么了。 (查看原文)
    nikki 1赞 2021-03-22 09:12:36
    —— 引自章节:源自艺术与学问
  • 所謂藝術,雖說是模仿世界萬物,但也是在揭露它們的本質啊...... (查看原文)
    托马斯的幻想地 2018-06-08 13:41:21
    —— 引自第86页
  • 我們覺得有趣,是因為招貼不是藝術作品,而且本質上必須傳達某些目的。藝術如果能讓人接受,那就達到作品的實用價值。但奇怪的招貼、人孔蓋、「純粹階梯」這些東西與藝術品不同,它們原先都有實際的用途,但因為某些原因而改變,出現實用性之外的面向,這就是其中的趣味。 (查看原文)
    托马斯的幻想地 2018-06-08 14:12:13
    —— 引自第87页
  • 赤濑川:那是艺术品吗?藤森:是艺术品没错,后来仔细一看,旁边有块写着艺术家名字的标识牌。 自从杜尚在小便池上签名,向世人宣称它是艺术品,就已揭露出这一点:现代艺术与一般物品的差别只在于标识牌,唯一的证据是自己的名字,一旦抹掉就不代表什么了。对于这点,赤濑川老师是否觉得无所谓? 赤濑川:不,我当然介意。藤森:可是路上观察跟有署名的作品不同。即使在街上发现什么,你也只能说:这很有趣,而且也仅止于此。 (查看原文)
    员外👻 2020-07-27 07:24:20
    —— 引自章节:源自艺术与学问
  • 说得严重一点,空间派如同布尔什维克党,物件派则是无政府主义者,这两派之间的斗争,又将如何继续在路上进行下去呢 有志于路上观察的人都会经历一个时期,就是站在镜子前,努力分辦自己的眼珠子究竟偏红色,还是黑色。像我的右眼是红的,左眼却是黑的,我为此深感困扰;大部分的人恐怕都是红黑混杂,差别只在比例不同而已。但林丈二竟然完全凌驾凡人,拥有百分之百纯黑、不含添加物的纯粹之眼。事实上,正是因为昭和六十年(1985)1月23日在丰岛园门口附近碰到大家心目中这位“路上观察之神”,才终于让我们一鼓作气,高高举起路上观察的大旗。 我在前面脱口将空间派与物件派的差别,比喻为布尔什维克党与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其实一语道出了我们的世界观。 (查看原文)
    O 2020-08-11 16:45:18
    —— 引自章节:一 宣言
  • 托马森的调查原本就处于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之间的充满魅力的狭长地带。 (查看原文)
    O 2020-08-11 16:46:31
    —— 引自章节:四 观察之眼
  • 空间派会把注意力放在水边的空间,如沟渠旁的仓库或石头砌成的护栏,或是观察渠道的分合。空间派试图解读隐藏在空间中的秩序,有点类似符号学的手法,「解读城市」或「破解符码」都是空间派的绝招。如果说解读后参悟了什么,大抵是昔日的美好秩序,不外乎老江户城的亲水设计、下町巷弄安排妥适等诸如此类的结论,然后对破坏原有空间秩序的「近代」提出抨击,主张建立新秩序云云。这种「借批判前近代指涉现代」的铿锵论调洋洋洒洒,叫人眼花缭乱。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0-08-15 07:05:00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所以,路上观察是以艺术和博物学为故乡、考现学为母,长大后脱离各种专门学问,并与消费帝国对抗,甚至和同根生的兄弟「空间派」分道扬镳;一回神,才发现自己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孤零零颤抖着。这里究竟是时代的最前端,还是已经快到尽头了呢?我们究竟身在何处啊!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0-08-15 08:32:54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南:路上观察是没有结论的。 赤濑川:不可能做出结论。(笑) 藤森:路上观察没有结论,是种入门的领域。反过来说,如果路上观察要建立体系,深入调查的可能性已经消失,只能像博物学一样横向发展。 (查看原文)
    豆友138103404 2020-08-16 20:54:33
    —— 引自章节:何谓路上观察
  • 在此还是介绍一些在观察领域里特别的主题。我要说的不是别的,正是狗的大便和小便。两者的共通处为无法预测会在哪里遇到,以及不会遇到两次相同的状况;这可以算是具稀有价值吧。在时间上,每天早晚狗狗散步的时间段,是遇到状态良好的采集物的最佳时机。接着说明其有趣之处。 狗大便 可以思考的有:是否和小便一样,狗狗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地盘才选择在某处大便;或是观察大便形状的趣味性、意外性,依颜色来分析它吃下的食物(这点内人比我擅长)等一堆的情况;在数坨大便存在的地方,还可以推测它们被拉出来的顺序,等等。 狗小便 观察小便的图案,并和人的小便比较,没什么乐趣。所以我选择看到狗时跟踪其后,查看小便的现场。在哪里小便一般来说没有什么乐趣,但遇到有狗选择在道路中央、周围什么都没有的空地小便,这就让人无法转移视线。 也可以观察狗小便时是抬哪一只脚。我曾试图调尾巴卷的方向和抬脚有什么关系,发现两者原来没有什么相关。看了许多狗小便的现场后,发现有些狗只抬右脚,当左边有障碍物时,会先转个方向再抬脚小便。当然也有两脚左右开弓的狗。 综上所述,只要是路上有的东西和动物,所有物体都可以成为愉快的观察对象。路上充满观察的要素,你只要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查看原文)
    二律背反 2020-12-17 14:52:03
    —— 引自章节:走在路上的正确方法_______林丈二
  • 现在这个时代,神都隐藏在路上。如果说得更具体点,整个时代旗帜的转向大致如下: 纸上→路上 鉴赏→观察 大人的艺术→儿童的科学 空间→物件 (查看原文)
    二律背反 2020-12-17 16:48:18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艺术与路上观察,就像父与子的不同。艺术的定义是:创作者发表作品,其中必定蕴含了创作者的心意、思考和对美的想法,如此才形成所谓的作品;而作品必须放在美术馆被鉴赏。然而,路上观察注视的物件则是井盖、托马森、消防栓、建筑碎片、改造成鸡笼的电视机等,这其中不存在所谓的鉴别(依照前例,评断其优劣)或欣赏。作品具有创作者的意念,所以可“鉴”可“赏”,但像井盖或锯断的电线杆底座这类东西既没有思想,也不带有情感,根本不具意图,顶多能称为物件。对于物件,自然不能“鉴赏”,只可“观察”。 (查看原文)
    二律背反 2020-12-17 16:48:18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自20世纪0年代起,从艺术村“离乡”的几个不同阶段。 美术馆的艺术阶段(在艺术界以视觉形式表现自我的时期。如举办不设名次的独立美展之类) ↓ 路上的艺术阶段(在路上身体力行自我表现的时期。如组成“Hi- Red Center”前卫艺术团体之类) ↓ 路上的观察阶段(消灭自我表现的时期。如发掘“托马森”之类) 这一连串宛如三级跳般的跃进,目标无非是近代艺术无须明言的大前提“表现自我”。甚至连署个R.Mutt的名都省了,远超过杜尚,大概再也没有人能达到这个境界。但讲得这么厉害,难道也只是回到在路上晃荡的少年时期吗? (查看原文)
    二律背反 2020-12-17 16:48:18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所谓“托马森”,是指城市建筑遗留下来的各种无用之物;必须对生活环境有非常仔细的观察,才能分析出一个物件究竟是真的“托马森”,还是疑似“托马森”。可以说,“托马森”是人类行为、意识、情感与经济活动相加的总和,再经去除后所残留并展现出来的东西;我们以四处探査“托马森”为契机,以考现学的眼光,观察人类社会生态与结构的细节。 “超艺术托马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体制破坏的浪潮也波及了城市,人行道的地砖都被撬起来,派出所也被放火烧了,大家都恣意走在车道上城市样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查看原文)
    SunJoy 2020-12-27 23:39:47
    —— 引自章节:一 宣言
  • 只有在脱离整体秩序时,物体才会展现个别的特色。只有逸出空间一一也就是整体秩序的别名一一物体似乎才能真正成为所谓的“物件”。 (查看原文)
    Her 2021-01-17 19:05:13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所以,路上观察是以艺术和博物学为故乡、考现学为母,长大后脱离各种专门学问,并与消费帝国对抗,甚至和同根生的兄弟“空间派”分道扬镳;一回神才发现自己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孤零零颤抖着。这里究竟是时代的最前端,还是已经快到尽头了呢?我们究身在何处啊! (查看原文)
    Her 2021-01-17 19:05:13
    —— 引自章节:在“路上观察”的大旗下_______藤森照信
  • 赤濑川:这时画廊的空间本身就是作品了吧。虽然现代艺术有它新鲜有趣的一面,一旦制度化以后就变得乏味了。我们秉持着一开始的想法,接着一直开玩笑,最后得到这样的结果:只撷取经过沉淀的认识。 藤森:所谓“认识”一般是指对事物的认知。但杜尚似乎想表达他对事物的感受,这类感受就像所谓的“引力波”,只是我们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赤濑川:或许可命名为“认识波”。(笑) 松田:听起来好像某种超自然现象。要是大家听就相信真有这种事物存在,反而会很无趣。 赤濑川:的确很无趣,好像又回到在作品上签名了。 藤森:也可能会被当成宗教。 松田:然后许多事物通通都被归在神明或教祖的名下。 (查看原文)
    Her 2021-01-17 19:05:13
    —— 引自章节:源自艺术与学问
<前页 1 2 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