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是很少见的。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
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无能,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无能、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这种对自己的诚实,是很少见的。
后来,因为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这不是我们熟悉的选择,但它却营造了一种陌生的语境。天天在乡下,普通儿童该做的事情——学习读书,有明确目的的游戏,一样都没有。天天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这些我们成年人都不情愿为之的事情。这些事情,在都市父母的眼中,肯定觉得作者夫妇是要毁了这个孩子。然而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作者冯丽丽的文字像摄像机一样忠实记录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孩子天天的细微变化。作者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虽然她有非常浓郁的情感,却一直控制着不去表达,不去说破。作者冷静、克制、琐细的笔法,很像那种昂贵的光学镜头,捕捉到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细节。而那样的细节,正是令成人世界的我们思绪万千、心灵震颤的部分。
书中的乔老师给读者的印象最为深刻。有人感慨自己生活中怎么遇不见这样的好人,有人设想假如天天的父母没有遇见乔老师,孩子的状态还能否好转……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并不缺少乔老师这样的人,甚至每个人都有成为乔老师的可能。天天的父母有幸遇见乔老师,是因为他们有幸没有像许多其他成年人那样自以为是、故步自封,他们能听得进去别人的话,能认真检讨自己,能有不依常规付诸行动的勇气。
现有的林林总总的育儿类图书为我们提供了种种解决之道、成功之钥,而本书作者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下乡养儿的创作者
· · · · · ·
-
冯丽丽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冯丽丽,女,河北省邯郸市人,70后,大专学历,无固定职业,长期在三联书店等多家出版社、杂志社担任兼职校对。
"下乡养儿"试读 · · · · · ·
三川玲,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特聘专家,网易教育论坛主持人,创建最具影响力儿童教育公众号“童书出版妈妈” 文 / 三川玲 一 《下乡养儿》有一种迷人的气质,从第一行起便欲罢不能,我丢开了手头一切要紧与不要紧的事情。中间去老友家喝了一次酒,把书落在她家,第二天一早便去讨回。《读库》分两期连载这个作品,本是双月刊,中间还隔了一期,整整半年...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问乔老师:“乔老师,你是怎么走上帮助儿童这条路的?” “我大学毕业后当老师,我有个得意门生,是个女生,长得很漂亮,学习很好,我非常喜欢她。突然有一天她就不来上学了,后来才知道她精神分裂,住进了精神病院。我去看她,让我震惊的是,精神病院里有那么多孩子,有大学生、中学生,还有小学生!我看到她的时候,她已经衣服破烂,胡言乱语,认不出我是谁了。我忘不了她父母绝望的表情。一个家庭就这样垮了。”说到这儿,乔老师的眼睛红了。她停了一下,接着说:“后来我知道,她遇到的其实是很小的困难:她学习一直拔尖,总是第一名,她觉得自己这次考试没考好,当不了第一了,就受不了了。我就想,这是为什么?那些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于是我考了教育研究生,想研究这个问题。但是上完研究生,我还是不知道答案。于是我就去幼儿园当老师,从他们最小的时候开始,观察,思考。最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把智力,也就是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身体、意志、情感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其实这些才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智力就是建在沙丘上的大厦,是很脆弱的。所以后来在幼儿园,我就开始帮助一个一个脆弱烦恼的孩子,让他们都变得强壮快乐。” 乔老师的老公说:“可是教育制度不改变,人们的观念不改变,你这样一个个地帮,有多大意义?最终能帮得了几个孩子?” 乔老师说:“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海滩上有一大片搁浅的鱼在艰难呼吸,一个小男孩一条一条把鱼捡起来,把它们一条一条抛回大海。有个人问:‘这么多的鱼,你才能救多少?谁又会在意?’小男孩一边往大海里抛鱼一边说:‘这条鱼在意,这条鱼也在意……’” 我说:“是的,天天这条鱼也在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_68 -
出了门,乔老师站住,说:“你是不是觉得我今天对天天说的话太严肃了?” 我说:“是的。我觉得你说的话太重了。” 乔老师说:“我知道你和戎老师平时对天天说话是非常温和,非常照顾她的自尊心的。但是为什么天天没有力量,什么都怕呢?因为她在学校或外面遇到的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老师会批评、会惩罚,小朋友们会欺负、会嘲笑。就像今天大妈说的话,当然不合适,但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我为什么对天天说话从来不留情面呢?我就是给天天展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的一面,让她面对。我知道天天不喜欢我,其实让她喜欢我是很容易的,多夸夸她,顺着点她,就行了。但是我知道天天需要什么。我希望她成长,而不需要她喜欢我。所以我不会夸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31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下乡养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下乡养儿"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孩子与时间 7.4
-
- 良好家教十诫 7.5
-
- 问渠哪得清如许 8.7
-
- 膨胀吧,钱包君 7.3
-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8.9
-
-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8.3
-
- 在幼儿园和你一起长:三五锄故事 8.4
-
- 和妈妈如影随形的日子 8.5
-
- 五岁熊孩子教我的事 8.4
-
-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8.5
下乡养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1 条 )
论坛 · · · · · ·
比快乐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坚强 | 来自轻舟 | 2022-02-26 11:21:39 | |
免费送书 | 来自随意 | 1 回应 | 2017-12-12 21:53:40 |
书里有《读库》连载之外的内容吗? | 来自王小常 | 5 回应 | 2014-12-18 11:49:36 |
关于单行本《下乡养儿》与《读库》 版的区别说明 | 来自新星出版社 | 2 回应 | 2014-06-10 17:09:56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4(上) (ICE CHAN)
- 世界读书日︱文津图书奖及推荐书单 (豆瓣读书)
- 儿童发展与教育 (尘)
- 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TOP100 (451½°F™)
- What I have done. (张一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下乡养儿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朱尔赫斯 2014-12-04 12:03:13
只有真实的生活才经得住流水账式的记录方式。
22 有用 夸梅@勒布朗 2015-03-29 15:17:30
感觉父母是弱逼。
2 有用 水湄物语 2014-06-28 11:35:48
非常动人的故事,强烈推荐! 很多好书看完都有很多强烈的感受,但偷懒不写读后感,然后就忘记了 - - -汗。
22 有用 凛可乐 2015-03-12 11:01:04
要矫正思想的是这对父母才是,父母对天天的一些反映过度,然后害怕天天遭遇到什么事情,然后选择好好的保护天天,幸好有乔老师疏通父母的思想,书里也写到一句看来世上没有世外桃源啊,人还是一样的人,没意识到思想上的问题,那么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下,遇到类似事情的处理还是一样的,只不过乡下没那么多问题,显得好像到农村就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8 有用 meiya 2014-05-19 13:37:18
北京的一对夫妻,他们的女儿无法适应学校,不停地换学校也不能解决学校恐惧的难题,于是父母辞职在家,日夜颠倒地陪孩子,然后带孩子在乡下生活。孩子在乡下养狗养羊养鸡鸭,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渐渐变得自立自强,懂得与人相处,活泼快乐起来。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 “ 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家长的问题。”孩子的不安、焦虑、适应不良跟父母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有密切相关。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将一家... 北京的一对夫妻,他们的女儿无法适应学校,不停地换学校也不能解决学校恐惧的难题,于是父母辞职在家,日夜颠倒地陪孩子,然后带孩子在乡下生活。孩子在乡下养狗养羊养鸡鸭,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渐渐变得自立自强,懂得与人相处,活泼快乐起来。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 “ 孩子没有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那一定是家长的问题。”孩子的不安、焦虑、适应不良跟父母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有密切相关。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将一家人的日常点滴展现出来,也直接展现了一家人的怯懦与焦虑,非常有勇气。另外教育理念与方式也值得为人父母者借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