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感谢@上海贝多芬 在喜马拉雅上的朗读,前前后后听了三个多月,爱上了萨弗兰斯基的评论,对于浪漫主义启蒙思想的挖掘独具匠心,从浪漫主义的具体作品与每个作家的浪漫经历的角度来挖掘这些特点,让人心驰神往。
强烈推荐!应该是迄今为止关于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史最好的论著。
已经成为我的学术男神了
绵密且丰盈,萨弗兰斯基本人恣肆的语言风格,又非常适合为德国浪漫主义的历史投去回顾的一瞥,其中隐微闪现的一条线索,是大革命与文学的关系,在德国语境中,革命最终被本土化了。德意志浪漫主义传统肇始于赫尔德入海远航,之后不断在政治、运动、艺术的多维空间中变异。本科毕业论文做的诺瓦利斯,那时候也囫囵地读了一堆施勒格尔和费希特,萨弗兰斯基对这些人物的梳理,一下子勾连起从前的记忆,仍然是费希特最打动我,那种从非我中逃逸、将目光收回自身的努力,那种以自我的意识浸润整个世界、在自发性中理解和感受自然与历史的努力——终其一生,我的职业与志业好像都不过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在德国浪漫主义的历史中,无数人物涌现,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他们共同抖出了一块璀璨的天幕。PS:本书需要一定的相关阅读基础。
当20世纪伊始,韦伯和施密特对浪漫派就政治的肤浅认识感到愤怒之时,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浪漫思潮,最终在对原始欲望和集体崇拜近乎狂热的状态下走向极端,而几十年后更可怖的状况已被酝酿。如果回溯18世纪中叶,“浪漫”只是懵懂于自然和人类精神的烂漫情绪,然而大革命却让它从震惊中苏醒,在转瞬间的欣喜后,它便作出决定:选择一条与理性世界截然不同的道路。那么由此而来的杀戮是必然的吗?应该把政治暴力归因于浪漫吗?或者归因于个别的人?当人们去看那段历史之时,将遭遇无数智识精英,正是这一代代的天才共同作用将克里俄逼入绝地,而在那之前,他们始终认为推广狄俄尼索斯式生命观是一项要务。萨弗兰斯基的文字很优美、内容也扎实广博,他试图在描摹浪漫表层、艺术手法及其理想底下,透视那些有关人的普遍意义的渴望与残酷,并告诫应当关闭浪
萨弗兰斯基的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时时令我陷入昏昏欲睡之中。读之乏味,弃之又不甘,好不容易读完了,回过头来,依然不清不楚、稀里糊涂的——你都说了些啥?
写真好啊,无论是传记资料的把握,还是思想的体察和切入。
虽然面面俱到,但的确在深度上没有达到伯林那本“起源”的程度。不过也是因为着眼点不同。伯林的深也是因为只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论证,但在这本书中,问题却往往是为了推动对思想变化过程的描述。作为浪漫主义(尤其是文学)思想的导读非常好,可如果要真的理解文中的一些理念,恐怕还是要去读原著才成。
很好的一本书,用传记的体裁书写了思想史的内容,是全面了解浪漫主义的好书,深度略浅是本书的唯一缺陷,但还是强烈推荐。
当我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以未知物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的表象,我就已将它们浪漫化。
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解读千千万,说它是极权、民族主义的元凶,未免太简单了一些,不如一个个地拿出来细看,看的方法千千万,比如,浪漫地看,浪漫主义,浪漫×2,浪漫的平方,让人直上云霄,云里雾里,好美。翻译如果再给力一点,更美。
读了一半 原来这些大佬都互相认识…天天一起聊哲学诗歌文学真是太快乐了。 即使浪漫是天才任性的游戏又如何呢?那不是很好吗?
美得就是文学作品啊。
干货很多,读着很累,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翻译烂
内容至少可以删掉四分之三。
浪漫主义已经过去,浪漫一直存在。因为启蒙运动的过于理性,感性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以赫尔德在船上发现一个精神世界为序幕。浪漫主义用反讽、游戏、审美、神话民间故事、神秘的东方构建那个不可描述的混沌,回望归乡,一个理想的乡。敏感的哲学家们早就嗅到了新工业时代的各种危机。本书偏重谈哲学家和作家,艺术家谈得很少,用浪漫的文笔来书写浪漫,绝赞。从书里我隐隐看到科学和哲学分道扬镳的过程。另外从浪漫主义之后,现代主义好像更为疯狂。浪漫主义也对语言充满了不信任,所以用音乐来当巴别塔。感觉我们现在也经历着西方经历着的东西。德系语境确实挺有意思。在德系语境下马克思和共产党里的好不一样。空间化的时间(历史)也很有意思(人类学)。
很好的谱系式联缀写法,只是这个翻译我也强烈怀疑是卫茂平外包给了底下的学生,有些章节真的翻译的太不和阅读基本法了。
翻译劝退
仔细梳理了德国浪漫主义的各流派以及其功过;最后数章尤其好看。作者认为是浪漫主义与政治的合流以及浪漫主义对政治的naivety把德国推入了二战的深渊。对比德文原版,中文版的翻译小错误很多,尤其是在论及思想的部分就开始乱翻了。另外注释也太少,译者下的功夫太浅。
> 荣耀与丑闻
21 有用 韧勉 2016-04-23 22:17:03
感谢@上海贝多芬 在喜马拉雅上的朗读,前前后后听了三个多月,爱上了萨弗兰斯基的评论,对于浪漫主义启蒙思想的挖掘独具匠心,从浪漫主义的具体作品与每个作家的浪漫经历的角度来挖掘这些特点,让人心驰神往。
20 有用 蜜三刀 2014-08-02 20:53:38
强烈推荐!应该是迄今为止关于德国浪漫主义思想史最好的论著。
15 有用 独孤奴 2015-05-18 11:21:25
已经成为我的学术男神了
25 有用 安提戈涅 2019-03-06 19:34:05
绵密且丰盈,萨弗兰斯基本人恣肆的语言风格,又非常适合为德国浪漫主义的历史投去回顾的一瞥,其中隐微闪现的一条线索,是大革命与文学的关系,在德国语境中,革命最终被本土化了。德意志浪漫主义传统肇始于赫尔德入海远航,之后不断在政治、运动、艺术的多维空间中变异。本科毕业论文做的诺瓦利斯,那时候也囫囵地读了一堆施勒格尔和费希特,萨弗兰斯基对这些人物的梳理,一下子勾连起从前的记忆,仍然是费希特最打动我,那种从非我中逃逸、将目光收回自身的努力,那种以自我的意识浸润整个世界、在自发性中理解和感受自然与历史的努力——终其一生,我的职业与志业好像都不过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在德国浪漫主义的历史中,无数人物涌现,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他们共同抖出了一块璀璨的天幕。PS:本书需要一定的相关阅读基础。
9 有用 猞猁 2015-06-02 14:31:14
当20世纪伊始,韦伯和施密特对浪漫派就政治的肤浅认识感到愤怒之时,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浪漫思潮,最终在对原始欲望和集体崇拜近乎狂热的状态下走向极端,而几十年后更可怖的状况已被酝酿。如果回溯18世纪中叶,“浪漫”只是懵懂于自然和人类精神的烂漫情绪,然而大革命却让它从震惊中苏醒,在转瞬间的欣喜后,它便作出决定:选择一条与理性世界截然不同的道路。那么由此而来的杀戮是必然的吗?应该把政治暴力归因于浪漫吗?或者归因于个别的人?当人们去看那段历史之时,将遭遇无数智识精英,正是这一代代的天才共同作用将克里俄逼入绝地,而在那之前,他们始终认为推广狄俄尼索斯式生命观是一项要务。萨弗兰斯基的文字很优美、内容也扎实广博,他试图在描摹浪漫表层、艺术手法及其理想底下,透视那些有关人的普遍意义的渴望与残酷,并告诫应当关闭浪
6 有用 song 2014-12-28 01:00:15
萨弗兰斯基的这本书读起来味同嚼蜡,时时令我陷入昏昏欲睡之中。读之乏味,弃之又不甘,好不容易读完了,回过头来,依然不清不楚、稀里糊涂的——你都说了些啥?
4 有用 琴酒 2016-04-07 12:47:16
写真好啊,无论是传记资料的把握,还是思想的体察和切入。
4 有用 子文东🤪👻 2015-06-16 23:28:09
虽然面面俱到,但的确在深度上没有达到伯林那本“起源”的程度。不过也是因为着眼点不同。伯林的深也是因为只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论证,但在这本书中,问题却往往是为了推动对思想变化过程的描述。作为浪漫主义(尤其是文学)思想的导读非常好,可如果要真的理解文中的一些理念,恐怕还是要去读原著才成。
3 有用 油炸托克思 2014-10-30 18:36:49
很好的一本书,用传记的体裁书写了思想史的内容,是全面了解浪漫主义的好书,深度略浅是本书的唯一缺陷,但还是强烈推荐。
7 有用 婉瓷 2015-08-31 18:32:15
当我给卑贱物一种崇高的意义,给寻常物一副神秘的模样,给已知物以未知物的庄重,给有限物一种无限的表象,我就已将它们浪漫化。
2 有用 timeregister 2015-10-22 11:24:16
对德国浪漫主义的解读千千万,说它是极权、民族主义的元凶,未免太简单了一些,不如一个个地拿出来细看,看的方法千千万,比如,浪漫地看,浪漫主义,浪漫×2,浪漫的平方,让人直上云霄,云里雾里,好美。翻译如果再给力一点,更美。
4 有用 nek 2019-09-23 05:32:44
读了一半 原来这些大佬都互相认识…天天一起聊哲学诗歌文学真是太快乐了。 即使浪漫是天才任性的游戏又如何呢?那不是很好吗?
2 有用 Nicola Ivanez 2018-05-05 20:05:04
美得就是文学作品啊。
2 有用 瘦竹 2014-07-27 12:18:35
干货很多,读着很累,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
3 有用 九畹 2024-05-05 14:23:07 山东
翻译烂
1 有用 无有为 2020-08-26 01:07:23
内容至少可以删掉四分之三。
1 有用 NADPH 2017-12-28 22:41:24
浪漫主义已经过去,浪漫一直存在。因为启蒙运动的过于理性,感性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以赫尔德在船上发现一个精神世界为序幕。浪漫主义用反讽、游戏、审美、神话民间故事、神秘的东方构建那个不可描述的混沌,回望归乡,一个理想的乡。敏感的哲学家们早就嗅到了新工业时代的各种危机。本书偏重谈哲学家和作家,艺术家谈得很少,用浪漫的文笔来书写浪漫,绝赞。从书里我隐隐看到科学和哲学分道扬镳的过程。另外从浪漫主义之后,现代主义好像更为疯狂。浪漫主义也对语言充满了不信任,所以用音乐来当巴别塔。感觉我们现在也经历着西方经历着的东西。德系语境确实挺有意思。在德系语境下马克思和共产党里的好不一样。空间化的时间(历史)也很有意思(人类学)。
2 有用 加州站街男孩 2020-08-06 16:11:05
很好的谱系式联缀写法,只是这个翻译我也强烈怀疑是卫茂平外包给了底下的学生,有些章节真的翻译的太不和阅读基本法了。
2 有用 小九儿 2024-01-19 22:25:36 德国
翻译劝退
1 有用 蟫尾 2023-08-16 20:06:28 浙江
仔细梳理了德国浪漫主义的各流派以及其功过;最后数章尤其好看。作者认为是浪漫主义与政治的合流以及浪漫主义对政治的naivety把德国推入了二战的深渊。对比德文原版,中文版的翻译小错误很多,尤其是在论及思想的部分就开始乱翻了。另外注释也太少,译者下的功夫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