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原文摘录

  • Schopenhauer maintains that each person's character is both constant and inborn. We can neither choose nor change what we are. We can be educated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and ourselves better, giving us better, more refined motives on which to act, but the self that these motives prompt into action really has not altered:" Under the changeable shell of his years, hhis relationshhips, and even his store of knowledge and opinions, there hides, like a crab under its shell, the identical and real man, quite unchangeble and always the same" . Schopenhauer thinks that many of ordinary attitudes bear out this claim: we assume not just identity of the person, but constancy in the moral character as well. When we have gone on trusting someone to behave in a certain way, and have eventually been disa... (查看原文)
    dora13 3赞 2012-03-03 00:22:09
    —— 引自第67页
  • 【不可消除的苦难】 “每个欲望一旦满足,新的欲望又产生了”:不管实现的是什么奋斗目标,很快就要继续为新的目标而奋斗,因而继续遭受进一步的的苦难。因此奋斗无法消除苦难本身。只要我们存在,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止我们产生意志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受苦。 (查看原文)
    北纬 1赞 2018-11-23 17:35:28
    —— 引自章节:第八章 存在和悲观主义
  • 然而,他与母亲的关系有如疾风暴雨,乃至于1814年母亲将他永远逐出家门,不再见他。 (查看原文)
    鱼丸 2011-06-15 14:07:41
    —— 引自第3页
  • 叔本华是一位真正的无神论者,他从根本上质疑人类存在的价值。存在对叔本华来说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痛苦的抗争,被一种我们无法控制的无意识力量所驱使。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7:29:19
    —— 引自章节:前言
  • 尽管叔本华本人是彻头彻尾的保守派,但他仅把政治国家视为保护财产和遏制过度利己主义的一个方便的手段;他无法接受黑格尔视国家为“人类存在之全部目的”的表述(《附录与补遗》第一卷,147)。黑格尔还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文体家,其写作似乎成了抽象概念的堆砌,从中感觉不到由常识经验提供的新鲜空气;叔本华——不仅因为这一点——发现他的作品浮夸自大,宣扬蒙昧主义,甚至不够诚实。叔本华说,挂在黑格尔式的大学哲学头顶的标记应该是“一只乌贼,它在自己周围制造出一团晦涩的乌云,以便无人能看清它是什么,并附上铭文,‘我因自身晦涩而强大’”(《论自然界中的意志》,24)。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7:29:33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叔本华的生平与作品
  • 【 自由与决定论】 我们以为我们拥有自由意志,但我们所拥有的只是实施我们意愿的自由,二者很容易被混淆。 (查看原文)
    北纬 2018-11-23 17:30:32
    —— 引自章节:第七章 伦理学:正确看待世界
  • 在柏拉图看来,“真实存在”是一组被称为理念或形式的不变的实体。个体事物是不完美的,它们来去匆匆,但这并不影响宇宙中的基本秩序,即由绝对和永恒的形式所构成的秩序。柏拉图认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莫过获得对这些永恒形式——如正义本体、善的本体和美的本体——的认识。这样,人类的灵魂将被提升到一个超越一己之见和凡俗欲望的层次,达到对绝对价值标准的领悟,并从冲突和痛苦中获得解脱。 (查看原文)
    海上的卡妇卡 2024-01-23 21:13:52
    —— 引自章节:2 现象之内与现象之外
  • 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人们最熟悉的一类是因果解释或基于自然法则的解释,即我们以某事件或状态与另一事件或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来对其作出解释。第二类是我们以某判断赖以成立的依据,如经验式观察或可以从中推论出该判断的另一个真理判断,来解释该判断为真的理由。第三类是数学解释一比如,我们解释三角形为何具有那些特性。最后还有对人们所作所为的解释。我们以动机来解释行为,前者是后者的理由或原因,或兼而有之。叔本华认为,在所有这些情形中,我们讨论的都是人的意识所强加的关系,且在每一种情形下都是必然关系。因此,按他的表述,有自然法则必然性,逻辑必然性数学必然性和道德必然性。一旦了解意识在处理这些关系时的活动特征,我们就能了解一切解释所采取的形式,并由此认识充足理由律的真正意义。 (查看原文)
    海上的卡妇卡 2024-01-26 11:45:37
    —— 引自章节:2 现象之内与现象之外
  • 物自体是一个隐藏的本质,它在我们强加于经验客体之上的秩序下运作。驱使他前进的动力也正是他自己的内在本性一可以说是在他内心涌动着的世界。他把这种隐藏的本性称为意志,并把它与普通生活所施加的“苦难”相关联。与此相反,只要他能够不再是这个意志,不再强加一切主观的联系形式,那么同样的世界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它将笼罩在永恒和客观的荣耀之下,以“柏拉图理念”的华美盛装展现在他的面前。 (查看原文)
    海上的卡妇卡 2024-01-26 11:50:17
    —— 引自章节:2 现象之内与现象之外
  • 满足是消极,痛苦是积极的。痛苦是可以感知的东西,而满足是一种缺席;得到满足仅仅是通过消除所感到的不足而退回至中性状态。感觉不到不足,因此就没有奋斗目标,仅仅是这样的状态本身就毫无积极价值。如果像这样持续一段时间,那就只是无聊了,叔本华常说无聊是人生的普遍特点之一。最后,目标的实现永远不能使人完全停止奋斗。“每个欲望一旦满足,新的欲望又产生了”:不管实现的是什么奋斗目标,很快就要继续为新的目标而奋斗,因而继续遭受进一步的的苦难。因此奋斗无法消除苦难本身。只要我们存在,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无法阻止我们产生意志行为,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受苦。 有一点对叔本华而言很重要:虽然生活包含苦难,却不能通过苦难有任何积极意义来弥补。很多生命事实上能在苦难与满足之间保持平衡,这样才足以使人忍受生命。 (查看原文)
    海上的卡妇卡 2024-02-04 21:10:09
    —— 引自章节:8 存在和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