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 短评

热门 最新
  • 57 盒饭君VC 2015-07-25 18:42:41

    错别字:P121 佐佐木医院(应为:佐佐木医生),P134广岛和长期(应为:广岛和长崎)P143在战争在丧生(应为:在战争中丧生)P150也广岛州(应为:也是广岛州)P151不管兴趣(应为:不感兴趣)P172说法方式(应为:说话方式)P199原子弹(应为:氢弹)P203广岛小女(应为:广岛少女)P206核弹和氢弹(应为:原子弹和氢弹)P211核弹及氢弹(应为:原子弹及氢弹)P211~212《中国新闻报》《中国新闻》。呈现了那场我们认为我们都知道,但却都不知的原子弹爆炸的细节,那些爆炸中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注脚。即便不讨论核爆的伦理道德,但那些细节总是比课本上概述的历史更动人。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就像村上春树的鸡蛋石头理论,我们也是会为以下遭遇叹息。倘若战争爆发,我们被核爆,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

  • 22 Jobson 2016-05-27 12:34:30

    人间地狱,地狱里也能活。(这么一本小书近十个错字,责编干嘛呢?!)

  • 17 机智勇敢昭昭昭 2014-11-29 12:19:18

    今年八月出版的书,拿到手上是这个月初。非常欣赏刘柠在序言里对日本大和民族的客观评价,“回首二十世纪前半的历史,日本确实曾一再扮演这种不合时宜的尴尬角色而不自觉”——所以不难理解,在原子弹爆炸后即使被灼伤的面目全非,受害者为何还能对救援的陌生人起身致意。也正是这些谦卑而顺从极权意志的普通平民,会在废墟中低唱着《君之代》而对其他受侵略国家的群体痛苦毫不自知。

  • 7 她六舅 2016-02-03 19:16:05

    从万圣书屋转来转去买了一本它,在动车上重新回那个当年被轰炸的日本。看到刺眼的闪光,看到生长的大火,还有被爆的人们。记者的笔调秉承客观冷静,但隐忍下的真实才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瞪着眼呆掉的力量。 选取的几个人中,几乎全部都和基督教占了边,最后也很凸显教会成员的救助贡献,这有可能是因为语言受阻造成的。

  • 9 伏见 微 2015-10-02 15:48:50

    这个民族即便在遭受战争重大创伤的时候依旧能够保持对待他人的感激与礼仪,然而他们却也鲜少思考战争本身道义上的罪罚善恶;他们面对政府高压政策的实行学会逆来顺受和在忍耐与接受中寻找生存之道,同时也保持着对待信仰的狂热追崇与信赖,他们相信自己的战争会取得胜利,直至面对投降时也衷心相信是跟随天皇为世界和平做出牺牲,而并非反思自身作为侵略者的行为和意义。书中对总体战争的疑问值得思考,序非常推荐一读。抛开民族意识站在更宏观泛性的角度看最后一章感触良多,一面是作者冷静到极致的笔触叙述谷本清为了战后和平的所做,一面是穿插广岛之后各国研发成功原子弹氢弹的时间记录。战争,是全人类欲望的罪。所以能够理解作者最后落脚于宗教的原因,毕竟,年轻的人类无法承担的这一切,就由神来宽恕吧。最震撼佐佐木小姐回到广岛见到的一幕。

  • 5 泡杯咖啡 2014-12-29 09:16:14

    如此冰冷的笔调记述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读来让人心酸。在如此灾难下面的日本人民的反应,更让我们恐惧,战争没有胜利者。痛苦的历史,只有政客为了政治诉求渴望遗忘或者铭记,但人民来说,只愿生活能够延续,逝者安息。

  • 2 荷風 2015-07-21 22:33:27

    世界的记忆在模糊,只愿这样的错误不会再发生。白描性的写作。

  • 1 恶鸟 2014-09-25 17:38:08

    从几个幸存者角度再述了广岛的原子弹投掷后生活状态,还是很有纪录片文字感觉

  • 1 糖罐子 2015-10-22 11:20:49

    原子弹对日常生活的摧毁是强烈的,但更强烈的是日常生活对爆炸的无声抵抗,无论多么巨大的变迁,日常生活都有起韧性,无论天翻地覆,我们都要生活

  • 3 冷战老手 2014-10-25 22:31:15

    几个被爆者的经历而已,受原子弹的罪总比迎接奥林匹亚作战轻松许多多,最后有日共赞美苏联原子弹保和平、美国原子弹酿战火

  • 3 Papaya 2017-07-13 15:45:38

    哭着看完。越老越不能理解战争,为什么要打仗,能不能别打了,大家都踏实过日子不好吗?

  • 0 李妙生 2017-05-19 23:24:26

    单位推荐书籍,书是好书,但是这版错别字也是有点多吧。。。

  • 0 楊從周 2018-11-25 20:44:13

    沉重的流畅,手不释卷读完。 「他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了一些。他的记忆则像这个世界的记忆一样,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

  • 1 库索 2015-01-14 12:17:15

    这个世界的记忆模糊不清。

  • 0 Koji 2016-03-09 00:44:16

    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从六个人物出发,记录他们所经历的广岛原子弹爆炸,叙述克制、情绪却浓厚。同时还跟踪了50年后这六个人的生活故事,由这些简短的故事,更是读出另一种滋味来。

  • 0 Feisy1923 2017-11-21 09:09:22

    2017已读23:光是这本小小的册子里描写的场景就已经叫人毛骨悚然了,无法想象留在那些活下来的“被爆者”心里,是怎么样的阴影。轻言战争者更是无法想象这些吧。可恨!可恨!

  • 0 guest 2014-10-07 19:43:48

    新闻教科书。

  • 0 鱼更 2015-02-19 10:21:21

    一本令人心情沉重的书。掌握了潘多拉盒子的钥匙的人类,无法控制自己去不将它开启。爆炸的光热辐射“把花岗岩的表层蒸发掉”;原来日本也有自己的“曼哈顿计划”,只是从未得到政府的足够重视。

  • 1 mario 2016-02-21 13:33:58

    作者是出生于中国的美国人,站在日本人的视角看待广岛原爆事件。从个体的立场出发去看待当时的时局。非常有意思。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