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ing Foong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On the Authorities of Painting at the Northern Song Court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320
定价: USD 79.95
装帧: Hardcover
丛书: The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ISBN: 9780674417151
出版社: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On the Authorities of Painting at the Northern Song Court
出版年: 2015-6-1
页数: 320
定价: USD 79.95
装帧: Hardcover
丛书: The Harvard East Asian Monographs
ISBN: 9780674417151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 (benshuier)
- 哈佛大學燕京/東亞研究之中國古典文學 (廢匪肥·老🐰)
- 风景、原风景、文化景观论 (南池子)
-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暑期書單 (思白)
- “列文森中国研究图书奖”书目 (168 Hours)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The Efficacious Landscape的评论:
feed: rss 2.0
5 有用 Advenue 2016-12-27 02:04:08
Landscape and power do not limit to the rivalry between the court and emerging class of the scholar-amateurs. The relation is also salient in how landscape became apt expressions for both imperial ins... Landscape and power do not limit to the rivalry between the court and emerging class of the scholar-amateurs. The relation is also salient in how landscape became apt expressions for both imperial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officials. The employment of landscape motifs are outcomes of selections and deliberation laden with political suggestion. (展开)
1 有用 光出羽畎 2019-06-09 12:52:15
旧材料写出新东西,且论证充分、坚实,特别棒的书
1 有用 涉江 2021-01-27 23:26:09
作者试图跳出传统艺术史叙述中对宫廷与文人的二分,认为北宋宫廷率先将水墨山水作为正统及权威表达,文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表现自我的方式,从而揭示二者间更为紧密的缠结。书中提供了许多敏锐而有效的视角,比如从空间切入对翰林院玉堂的分析,以地域审视画家与宫廷文化建构间的关联。然而在作者庞大的雄心之下,也潜藏着许多漏洞,终也难逃她所批判的二元对立:其一,作者对水墨山水的定义是模糊而草率的,且过于强调与青绿山水... 作者试图跳出传统艺术史叙述中对宫廷与文人的二分,认为北宋宫廷率先将水墨山水作为正统及权威表达,文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表现自我的方式,从而揭示二者间更为紧密的缠结。书中提供了许多敏锐而有效的视角,比如从空间切入对翰林院玉堂的分析,以地域审视画家与宫廷文化建构间的关联。然而在作者庞大的雄心之下,也潜藏着许多漏洞,终也难逃她所批判的二元对立:其一,作者对水墨山水的定义是模糊而草率的,且过于强调与青绿山水的对立,私以为宫廷对水墨山水的“接纳”可能早于北宋;其二,作者虽详细重构了郭熙的生平及交游,但自始至终对他的定位都是刻板而僵化的;其三,作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将《早春图》及《树色平远》置入特定历史语境下,尤其以仪式的视角解读《早春图》,私以为这一方法既不可行,又透露出浓厚的庸俗泛政治化倾向。 (展开)
3 有用 苦影 2021-01-20 01:13:25
此书旨在重审出“宫廷”与“文人”在北宋的模糊边界,这一问题在我看来如同宋画研究领域里的“房中之象”——大家都意识到了北宋时二者艺术立场的流动模糊,但真正下功夫把这一关系讨论清楚的人并不多。前半部分研究宋初山水画进入宫廷的部分非常精彩,尤其是空间讨论部分,很新颖,立论也都算站得住脚(不过Sturman指出了书中把绘画和过于具体的政治事件对等起来的问题,值得注意);然而讨论宫廷画如何进入文人画的后半部... 此书旨在重审出“宫廷”与“文人”在北宋的模糊边界,这一问题在我看来如同宋画研究领域里的“房中之象”——大家都意识到了北宋时二者艺术立场的流动模糊,但真正下功夫把这一关系讨论清楚的人并不多。前半部分研究宋初山水画进入宫廷的部分非常精彩,尤其是空间讨论部分,很新颖,立论也都算站得住脚(不过Sturman指出了书中把绘画和过于具体的政治事件对等起来的问题,值得注意);然而讨论宫廷画如何进入文人画的后半部分则乏善可陈,其中最有价值的大概是对郭熙做了一次生平交友考,让他从泛泛而谈的“帝国画家”标签中脱身而出,成为一个更加复杂具体的人。这本书依然没能绕过许多分析宋文人画中容易踩到的坑: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将绘画与人格彼此联系,将画中细节强行对应不匹配的诗文以推测其含义等。/这几天和友人讨论,又发现很多问题 (展开)
0 有用 无所谓 2018-11-21 09:57:23
论北宋宫廷绘画的权威
1 有用 涉江 2021-01-27 23:26:09
作者试图跳出传统艺术史叙述中对宫廷与文人的二分,认为北宋宫廷率先将水墨山水作为正统及权威表达,文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表现自我的方式,从而揭示二者间更为紧密的缠结。书中提供了许多敏锐而有效的视角,比如从空间切入对翰林院玉堂的分析,以地域审视画家与宫廷文化建构间的关联。然而在作者庞大的雄心之下,也潜藏着许多漏洞,终也难逃她所批判的二元对立:其一,作者对水墨山水的定义是模糊而草率的,且过于强调与青绿山水... 作者试图跳出传统艺术史叙述中对宫廷与文人的二分,认为北宋宫廷率先将水墨山水作为正统及权威表达,文人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表现自我的方式,从而揭示二者间更为紧密的缠结。书中提供了许多敏锐而有效的视角,比如从空间切入对翰林院玉堂的分析,以地域审视画家与宫廷文化建构间的关联。然而在作者庞大的雄心之下,也潜藏着许多漏洞,终也难逃她所批判的二元对立:其一,作者对水墨山水的定义是模糊而草率的,且过于强调与青绿山水的对立,私以为宫廷对水墨山水的“接纳”可能早于北宋;其二,作者虽详细重构了郭熙的生平及交游,但自始至终对他的定位都是刻板而僵化的;其三,作者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将《早春图》及《树色平远》置入特定历史语境下,尤其以仪式的视角解读《早春图》,私以为这一方法既不可行,又透露出浓厚的庸俗泛政治化倾向。 (展开)
3 有用 苦影 2021-01-20 01:13:25
此书旨在重审出“宫廷”与“文人”在北宋的模糊边界,这一问题在我看来如同宋画研究领域里的“房中之象”——大家都意识到了北宋时二者艺术立场的流动模糊,但真正下功夫把这一关系讨论清楚的人并不多。前半部分研究宋初山水画进入宫廷的部分非常精彩,尤其是空间讨论部分,很新颖,立论也都算站得住脚(不过Sturman指出了书中把绘画和过于具体的政治事件对等起来的问题,值得注意);然而讨论宫廷画如何进入文人画的后半部... 此书旨在重审出“宫廷”与“文人”在北宋的模糊边界,这一问题在我看来如同宋画研究领域里的“房中之象”——大家都意识到了北宋时二者艺术立场的流动模糊,但真正下功夫把这一关系讨论清楚的人并不多。前半部分研究宋初山水画进入宫廷的部分非常精彩,尤其是空间讨论部分,很新颖,立论也都算站得住脚(不过Sturman指出了书中把绘画和过于具体的政治事件对等起来的问题,值得注意);然而讨论宫廷画如何进入文人画的后半部分则乏善可陈,其中最有价值的大概是对郭熙做了一次生平交友考,让他从泛泛而谈的“帝国画家”标签中脱身而出,成为一个更加复杂具体的人。这本书依然没能绕过许多分析宋文人画中容易踩到的坑: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将绘画与人格彼此联系,将画中细节强行对应不匹配的诗文以推测其含义等。/这几天和友人讨论,又发现很多问题 (展开)
1 有用 光出羽畎 2019-06-09 12:52:15
旧材料写出新东西,且论证充分、坚实,特别棒的书
0 有用 你才是神经病 2019-04-02 19:36:19
Landscape and power do not limit to the rivalry between the court and emerging class of the scholar-amateurs. The relation is also salient in how landscape became apt expressions for both imperial ins... Landscape and power do not limit to the rivalry between the court and emerging class of the scholar-amateurs. The relation is also salient in how landscape became apt expressions for both imperial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officials. The employment of landscape motifs are outcomes of selections and deliberation laden with political suggestion. (展开)
0 有用 无所谓 2018-11-21 09:57:23
论北宋宫廷绘画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