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舍勒思想的确立是受胡塞尔现象学激发而作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此书是与胡塞尔《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鼎足而立的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实际构成了从《逻辑研究》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轨迹。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
马克思•舍勒(1874—1928),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价值伦理学、哲学人类学与知识社会学的奠基人,被视为现代德语学界传奇人物。在哲学、社会理论、伦理学、神学、心理学、教育学、思想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海德格尔视其为“全部现代哲学最重要的力量”。早年执教耶拿大学、慕尼黑大学,参与现象学运动。1919—1927年,任科隆大学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28年,执教法兰克福大学不久,因中风猝然辞世。著有《同情的形式和本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和实质价值伦理学》、《论人类的永恒性》、《价值的颠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今人编有《舍勒全集》,美国芝加哥大学设有舍勒研究所,德国成立了国际舍勒研究协会。
舍勒(Max Scheler)出生在德国南部名城慕尼黑(1874年),其父信奉新教,其母信奉犹太教,舍勒却自己独立选择了信奉天主教。在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和耶拿大学修读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医学时,舍勒先后师从当时的学界名流狄尔泰(W.Dilthey)、西美尔(G.Simmel)和欧肯(R.Eucken),并在欧肯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1895)和讲师资格论文(1897)。1907年,舍勒在慕尼黑大学任编外哲学讲...
这翻译的。。我恨不得随手捡句句子出来读憋死我自己
装帧很美。放在书架上也好看。就是看的进度太慢了……北师也慢慢出吧,好汤慢慢煲才出味道。
老版《舍勒选集》选出来的单行本,用的还是90年代的译文。话说《形式主义》都有两版了。。。装帧不错
看的云里雾里的,感觉能明白他想说什么,但是仔细看又看不懂了。 看到一句十分动人的:“这一个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换的;在他的一举一动中,在他来到我的门旁时有意的咳嗽声中,在一种从远处就已看到的行走姿势中,在看来毫无意义的话语中,或在所感觉到的一个微笑的意义中,这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换的明证性的个体便给予我们……”
语言的外指性特征,左右着我们认识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的工具,无情地使个体以屈从于外在世界的形式而存在。如果工具的特征恰如我思考的那样,影响着结果,那去工具化的无力,导向了某种不可知的处境。
没看完,如无必要,不会再看
舍勒一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实质的价值伦理学》这部大著基础上的旁衍发皇。著作从批判康德的形式理性论入手,进而论析情性的合理性秩序,再延伸及个体身位和群体身位论的现象学论证,最后落脚于共契主义的社会理论,试图提出共契主义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一争高下,成功地实现了现象学哲学与社会理论的结合。舍勒的哲学意图涉及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基础的现代转变。舍勒敏锐地看到,缺乏实质的价值... 舍勒一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实质的价值伦理学》这部大著基础上的旁衍发皇。著作从批判康德的形式理性论入手,进而论析情性的合理性秩序,再延伸及个体身位和群体身位论的现象学论证,最后落脚于共契主义的社会理论,试图提出共契主义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一争高下,成功地实现了现象学哲学与社会理论的结合。舍勒的哲学意图涉及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基础的现代转变。舍勒敏锐地看到,缺乏实质的价值秩序,人类生活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正义的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形式正义取代实质正义,恰恰是现代性的一大痼疾。针对康德的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理解舍勒的“情感先天论”是理解其思想立场的基础。 (展开)
舍勒清晰地展现了他对现象学的看法与胡塞尔多么不同。
现象学
德意志,我刚刚醒来,而你却正好沉睡
> 更多短评 10 条
> 16人在读
> 42人读过
> 236人想读
订阅关于哲学与现象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Rapheal 2015-02-01
这翻译的。。我恨不得随手捡句句子出来读憋死我自己
1 有用 俞二 2015-11-01
装帧很美。放在书架上也好看。就是看的进度太慢了……北师也慢慢出吧,好汤慢慢煲才出味道。
0 有用 贺有闲 2016-05-23
老版《舍勒选集》选出来的单行本,用的还是90年代的译文。话说《形式主义》都有两版了。。。装帧不错
1 有用 一一姑娘 2015-03-02
看的云里雾里的,感觉能明白他想说什么,但是仔细看又看不懂了。 看到一句十分动人的:“这一个体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换的;在他的一举一动中,在他来到我的门旁时有意的咳嗽声中,在一种从远处就已看到的行走姿势中,在看来毫无意义的话语中,或在所感觉到的一个微笑的意义中,这具有独一无二的,不可替换的明证性的个体便给予我们……”
0 有用 伴读小书童 2016-11-14
语言的外指性特征,左右着我们认识自我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的工具,无情地使个体以屈从于外在世界的形式而存在。如果工具的特征恰如我思考的那样,影响着结果,那去工具化的无力,导向了某种不可知的处境。
0 有用 非线性 2021-01-10
没看完,如无必要,不会再看
0 有用 逻各斯 2019-12-31
舍勒一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实质的价值伦理学》这部大著基础上的旁衍发皇。著作从批判康德的形式理性论入手,进而论析情性的合理性秩序,再延伸及个体身位和群体身位论的现象学论证,最后落脚于共契主义的社会理论,试图提出共契主义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一争高下,成功地实现了现象学哲学与社会理论的结合。舍勒的哲学意图涉及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基础的现代转变。舍勒敏锐地看到,缺乏实质的价值... 舍勒一生的思想基本上是在《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实质的价值伦理学》这部大著基础上的旁衍发皇。著作从批判康德的形式理性论入手,进而论析情性的合理性秩序,再延伸及个体身位和群体身位论的现象学论证,最后落脚于共契主义的社会理论,试图提出共契主义与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一争高下,成功地实现了现象学哲学与社会理论的结合。舍勒的哲学意图涉及现代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正当性基础的现代转变。舍勒敏锐地看到,缺乏实质的价值秩序,人类生活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正义的人心秩序和社会秩序——形式正义取代实质正义,恰恰是现代性的一大痼疾。针对康德的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理解舍勒的“情感先天论”是理解其思想立场的基础。 (展开)
0 有用 Shinji 2019-03-29
舍勒清晰地展现了他对现象学的看法与胡塞尔多么不同。
0 有用 will20100602 2017-01-06
现象学
0 有用 已注销 2016-12-21
德意志,我刚刚醒来,而你却正好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