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tranger and the Chinese Moral Imagination 短评

热门 最新
  • 6 Derridager 2019-01-26 22:49:24

    大为感动。从现代中国的陌生人不信任现状入手,引入齐美尔“陌生人”理论,选取文学、视觉等文本,分灵怪、动物、(底层)女人/妓女、阶级敌人、外国人等“stranger”进行解读。其中最引人深省的是对在作为间隙公共领域的妓院的底层女性形象解读、用精神分析(恋物与贱斥)分析建构阶级敌人的收租院、水牢叙事,和对电影鬼子来了的分析,最后一项呼应导论的雷锋-列维纳斯的比较,指出马大山是在moral party of two中践行道德责任感。结论中,分析文学虚构之作用,指出文学放下无知之幕,让读者遭遇他者和陌生人,从而阻止平庸之恶的发酵蔓延。将文学研究与伦理政治相勾连,利用“他者面庞”等理论资源为公共生活、日常伦理实践注入了妙思。

  • 2 Manchild 2018-04-21 23:28:55

    很有意思的题目,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只是文学文本的选择有些奇怪。

  • 2 溪山 2021-10-07 12:44:31

    文學通過想象力去構想因果的勾連,很有可能是我們和平庸之惡的最後屏障,但同時也不該對文學的政治審美誇耀過甚,實質性的制度保障也非常重要,總是想到徐志摩的一句話:“他們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實現的,但在現世界與那天堂的中間隔著一座海,一座血污海”。

  • 0 空空大士菇菇叽 2015-10-29 10:22:55

    Introduction + C4. Transient strangers who break the social stagnation and moral ossification of the local community in the "heterogenetic city." 略城乡二元化,floating population还可以有很多组成成分。

  • 0 白垩纪 2022-10-31 23:59:36 浙江

    开篇和结尾是全书精华中的精华,围绕“陌生人”(stranger)这个概念展开的文学批评阐释极富想象力,语言也异常优美。美中不足的可能是,太想承接第一章看当代社会的道德分析了(可以和闫云翔等大师的研究形成一个挺有意思的对话),但文本的选取似乎更钟爱社会主义时期。

  • 0 东篱岸 2023-02-20 12:01:04 英国

    试图用社会主义模范或传统文化的fictive kinship来应对陌生人社会的道德危机,其实正是过渡到后革命时代以来strange sociality的症候,而非解药。这个判断还是挺犀利的。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培植公民社会和storytelling来发现“我们”与陌生人的紧密联系。这个我也认同,但是似乎和一众文学电影学者一样高估了虚构作品的能量。我还是更相信亲身经历的作用。PS 脑洞和词汇量还是一如既往地大…

  • 0 半夜没烟抽 2023-11-30 09:40:37 上海

    作为选题评估,开篇就心凉。但太有意思了。用于分析例证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诸多被禁,从各个角度都很能说明问题。但就此而言,揭露出的是更多无解的问题。

  • 0 不知用何名🍊 2024-01-14 12:34:39 上海

    如此信馬由韁的寫法確實不是普通人可以效仿與追蹤的。將陌生人/動物(stranger)分成三類:外來神怪、虛構親屬、敵我。從民族與性別出發,談的還是如何區分自我與他者,如何將自我納入到一個系統之中,如何將他者納入到自我系統之中。中國人歷來的這種歸屬化、類別化傾向,不斷在加強親緣進-道德感高尚這樣的關聯。陌生往往意味著危險、疏遠、異化與不同。材料大多來源於現當代虛構文本。只是我們這裡索要提出的是,如果熟悉化陌生人是作為一個定義自我、調整關係的方法的話,中國社會的道德想象,是否變得過於簡單了?畢竟這種“道德想象”,是在不斷地變動與變化的。對於神鬼的恐懼,對於他者的戒備,對於外來的規訓,是否僅僅以“道德”這個概念出發就能解釋?#讀且思#004

  • 0 Desert 2024-03-14 18:00:23 江苏

    有真知灼见的,值得再来细读。关于宗教的部分很精彩。

  • 0 Tasfenonia 2021-10-30 11:41:20

    很喜欢introduction,只是读到后面又陷入我对cultural studies熟悉的复杂情感(。

  • 1 会田昌江 2020-06-03 22:54:05

    9/10 speak the unspeakable, literature is the last sanitarium between humanity and the banality of evil.

  • 0 恶夫 2017-05-11 15:12:53

    还以为华人学者的汉语文学/电影研究语言会简单点呢,我还是太天真了。只看每章前面的综述,具体论证还是不太接受文学研究那套方法……

  • 0 奥博洛莫夫 2019-12-28 08:53:41

    喜欢她对马克思引进改变中国城乡认识的那段,大致是说中国并没有城乡二元对立,知道接受马克思和苏联那套

  • 0 拙贝 2018-06-04 01:26:25

    比revolution of the heart更得心应手,角度更有趣

  • 0 本杰明·海瑟薇 2021-04-17 16:24:45

    从stranger sociality谈到文学的writerly and readerly,作者把文学与政治、社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文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道德与民主的论调看似陈词滥调,但实际上是我们的理解过于狭隘了。陌生人成为了检验人性与道德的一面镜子,而如果不想为政治与国家所利用,那么道德就必须超越各种各样的role model。是所谓: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 3 抛掉书本上街去 2019-03-14 00:15:22

    理论资源丰富,运用上信手拈来,表达严谨又文采飞扬。书中的观点与前几天的一条广播不谋而合。今日文学到底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和功用?李海燕老师从列维纳斯的他者出发,强调文学的 politics 而非 poetics. 文学虽没有直接促成改变,却是 Rawls 所说的 veil of ignorance,是想象他者的起点。1 Zoomorphism一章涉及动物保护,从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又顺藤摸瓜用阿甘本的裸露生命,以“动物的裸露生命”类比人类。沿用福柯的people as flock,从biopolitics 和governmentality谈动物和人。对文本《狼图腾》的解读又做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解读。

  • 0 千夜 2015-04-21 05:52:13

    读完第五章之后,决定加一颗星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