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s in China 短评

热门
  • 1 空庭树 2023-10-23 21:58:46 上海

    本书的主要论点是:postsocialist时代的中国博物馆通过强调党史与中华民族历史的连续性以增强政权合法性、通过展示民族多样性以增强国族认同。在广泛的实证调查基础上,作者试图说明中国博物馆如何通过叙事、技术和观众互动成为合法化工具,除了对几个大型国有博物馆的着重分析外,也对行业馆、伤痕馆和几个民间馆进行了考察,尽力呈现一幅完整的中国博物馆图谱。也许作者已经竭力保持中立客观,但依旧不免带有此类研究的通病:对政治目的的过分强调,对Marxist–Leninist与Nationalism、革命神话与市场经济、怀旧情绪与消费主义一刀切的二分法,对minorities政策的预设偏见。置身事外总有滤镜,置身事内也总是隔着。

  • 0 炸鸡少女 2021-12-16 16:49:24

    好书好书!放了很久才读的,本以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博物馆会分析得很浅并带有偏见,其实则不然!逻辑清晰,案例深入。

  • 1 柳智敏 2022-11-30 17:18:48 吉林

    国内学界对中国博物馆的发展往往持一种80年代变革论,认为80年代的中国博物馆产生了一种剧烈变革。这种观察确实没错。但本书更偏向于海外中国研究的观点,将90年代初看作是另一种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的节点。其中最主要的是ideology的变化,从communism到cultural nationalism。博物馆成为了为新ideology提供合法性支持的重要工具,藏品、古代历史和文化都被重新阐释。这种中国博物馆研究CMS算是集合了海外中国研究和批判博物馆研究的特点吧,关注的民族身份、表征政治、意识形态、展览叙事、藏品阐释也都是常见主题。它们提供了和国内学界不太一样的视角和观点,但只是局外人的观察。

  • 0 栅栏间隙偷窥你 2023-10-08 10:13:40 上海

    成书于十年前却精准的看到了中国博物馆行业的诸多弊病和顽疾

  • 0 J 2024-01-13 15:50:06 澳大利亚

    非常敏锐且通俗的分析,值得作为参考。

  • 1 Iris-L 2017-04-11 01:56:46

    因为是随着香港学者L-D Lu那本之后读的,第一感觉就是,非local写的书果然还是能一眼看出来,这本的句子和结构明显复杂优美一点,讨论的概念性的东西多于实际的数据和观察,更有意思。另外这本书野心其实很大,谈了很多方面,许多东西都是大致写写,并没有展开。很有启发,很好看。

  • 0 梼杌 2019-11-11 11:00:19

    写得流畅明了、深入浅出,许多在参观国内各级博物馆时的疑问和不解均有涉及,如对于历史的线性发展观的批判、少数民族在中国博物馆中的展出方式和意义等、博物馆文物审美性与表意性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答,但如果能多对各级(县市、省与国家)博物馆之间的互助与角力能多进行关注,想必更有意思。 去过纯真博物馆后,对于博物馆能在多大程度上重现过往产生了怀疑,虽个人情感经历并不完全适合以空间化为主的博物馆来展示,但看完此书,对于公共博物馆的讲述能力,更加深了疑虑。

  • 0 Gone- 2017-02-26 16:33:38

    开阔眼界。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