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科技艺术是媒体艺术家郑达项目式创作状态的宣言,同时也是中国当下媒体艺术的生态类型,中国社交媒体的反馈循环系统正颠覆着人们的联系,网络创造力和网络共享使思想更为协同,年轻人活跃在不成熟的浮躁的虚拟世界里,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便利,也是为了消费的平价。艺术家所倡导的低科技艺术的实验往往是媒体艺术生态的重要单元,低科技的特质就是可控和社会化,技术的可控性使艺术家的创作命题容易借助媒体语言的能量,表达更为清晰,观众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会增强。
《低科技艺术计划》书中的互动艺术作品从概念方案、技术测试、到布展和互动现场效果的整体展现,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互动媒体艺术创作状态的全流程分享,全书不仅仅是作品现场的展示,也是作品的实现方式,包括艺术创作中涉及到的硬件和软件的具体介绍,书中的互动艺术作品按照交互方式、现场互动效果、布展难点、作品方案策划和源代码这些框架来阐述。媒体艺术中的跨学科特征、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性在本书中得到集中体现。对相关专业领域的艺术家、视觉设计师和学习者是有益的参考。
0 有用 佩奇军士 2018-05-25 21:36:49
broaden horizons.
0 有用 森森森 2017-06-26 17:07:57
做的一笔本汉译英
0 有用 叶梓涛 2020-10-15 19:51:14
郑达早些年的作品集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章访谈,网上能够找到,对于科技和艺术都有一种平实的记述和指向实践的观点。其中的一些游戏作品是中国早期少有的游戏艺术实践。看之后采访郑达老师的时候,希望能有更多收获。
0 有用 谢小非日记 2019-07-07 08:23:20
技术是生命体的第七种存在。人类目前已定义的生命形态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而技术应是之后的新一种生命形态。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媒体艺术需要艺术家深度理解自身感知的媒介,对日常科技有常态而频繁的体验,有把控硬件和软件的成熟经验,从而形成工程化的工作方式。艺术家对技术生态的判断影响着创作的方向和表达的气质
0 有用 叶梓涛 2020-10-15 19:51:14
郑达早些年的作品集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章访谈,网上能够找到,对于科技和艺术都有一种平实的记述和指向实践的观点。其中的一些游戏作品是中国早期少有的游戏艺术实践。看之后采访郑达老师的时候,希望能有更多收获。
0 有用 谢小非日记 2019-07-07 08:23:20
技术是生命体的第七种存在。人类目前已定义的生命形态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而技术应是之后的新一种生命形态。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媒体艺术需要艺术家深度理解自身感知的媒介,对日常科技有常态而频繁的体验,有把控硬件和软件的成熟经验,从而形成工程化的工作方式。艺术家对技术生态的判断影响着创作的方向和表达的气质
0 有用 佩奇军士 2018-05-25 21:36:49
broaden horizons.
0 有用 森森森 2017-06-26 17:07:57
做的一笔本汉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