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 豆瓣
  • 读书
  • 电影
  • 音乐
  • 同城
  • 小组
  • 阅读
  • FM
  • 时间
  •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 购书单
  • 电子图书
  • 2024年度榜单
  • 2024年度报告

轻断食的作用及适应人群

我在轻断食 2019-07-11 09:13:30

断食的作用及效果

断食排毒法是现在十分HOT的健康疗法,不但让长时间大吃大喝的超负荷的内脏得到休息,还能让体内的垃圾与毒素排出体外,并达到减肥减重的效果。

断食——为五脏六腑大扫除

断食不但可以让整个身体系统得到一个休息和重获力量的机会,同时,附着于体内所有器官和组织的废物也可以利用这段“间歇”进行分解和排毒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经常有人通过断食来理疗身体,治愈体内的非自然生长物的原因了。体重过重者也可因此而达到瘦身的目的。

断食后,体内多余的脂肪就会转化为热量,以供给包括脑、心脏、肺脏、内分泌、肝脏、造血器官等重要生命脏器使用,而蓄积的老废物或有毒物被血液、淋巴液吸收,然后再由肾脏和皮肤排泄出去。

同时,身体会从肿伤、水肿、浮肿及分泌液等本来并不存在于健康体内的病变组织中取得蛋白质,以提供脏器所需营养,这种情形就叫做“自家溶解”,也就是一般人称断食为“无形手术”的原因。

换句话说,在进行断食期间,只要方法正确,就不至于出现挨饿及营养不足的现象。就像在把供水切断以前,没有人会企图去清洁都市水系统和清除所有阻塞了的滤清器,断食正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人停止将食物送进体内时,等于给身体一个自我清洁的机会,通过持续的间断性断食,身体各个器官就会继续消耗体内堆积过剩的脂肪和残留的毒素(宿便、食物残渣)然后再将之代谢后把废弃物排泄出体外,最后自然会达到净身的目的。

02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断食排毒?

(1)痛风患者、厌食症患者、溃疡性大肠炎及严重胃出血的溃疡患者。

(2)急性盲肠炎、急性腹痛、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必须立刻动手术者。

(3)男性体重在40公斤以下、女性体重在35公斤以下者,身体虚弱、脸色苍白者。

(4)有水肿现象,包括:肝腹水、肾、心脏病腹水、肺积水等。

(5)正在服用心肌梗塞及心律不齐药物者,或正在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

(6)孕妇切记长期断食,但为改善严重呕吐症状,可进行二至三天断食。

(7)哺乳中的母亲。

(8)严重痴呆及失去意识者,如植物人。

(9)对断食怀有极大恐惧感者或是没有意志力的人。

(10)身体太过虚弱,已无法推动内脏自律神经的患者。

注意!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治疗疾病,才会想到进行断食。但断食不是用来治病的,应作为日常保健预防之用,不要等到真的生病才开始断食。

03

断食要多久才有效?

  • 断食三天可帮助消化系统排毒及清肠、排宿便。
  • 断食五天可帮助循环系统排毒及清血、重建免疫系统。
  • 断食十天可帮助抵抗疾病及解决身体问题。

基本上,断食三天就会有效果。三天可以清肠,五天可以改善体质,七天十天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断食过程,可以改善身体大部分存在的问题。

建议刚开始断食的人从三至五天的断食开始。习惯之后,在慢慢加为五至七天、七至十天,循序渐进。这样的断食法,一般人都可以自行做到。千万不要第一次就断食十天,身体没有适应断食,压力会很大,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其它断食天数超过十天以上的断食法,属于特殊疗法,需要在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才能进行。 ------------------------------------------------------------------------------------------------------------------------------------- 超重和肥胖,与饮食关系最为密切。超重和肥胖的关键是,摄入能量太多,超过了每天消耗的能量,日积月累就日益丰满。因此,减重或减肥的关键也是饮食控制,每天怎么吃,吃多少,这里推荐一个轻膳食食谱小组https://www.douban.com/group/666460/,到这里了解靠谱的三种减肥饮食模式:限制能量平衡膳食、高蛋白膳食、轻断食膳食。


赞
转发
回应 只看楼主

> 我来回应

> 去轻断食的论坛

最新讨论 · · · · · · (全部)

等下心,断食变成自然的事情(溜溜与芋圆妈咪)

《轻断食》记录(waltzintherain)

为什么这本书是外国博士写出的而不是中国传统僧侣...(Delia)

《轻健身》轻断食作者新作出版,全球6亿轻断食受益...(王困困们)

条目错了(tsukioi)

© 2005-2025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