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核心:只有以色列才是当下以及未来耶路撒冷城三大宗教圣地的守护者。
对巴以感兴趣的,有一定背景知识了解的,非常推荐此书,引用材料广泛,问题剖析深入,虽然始终站在以色列一边控诉相关各方,但大多数时候都说服了我
恶补巴以关系和以色列历史,感到自己对中东历史真是一无所知。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作者的角度,少了一些常见的文学性的家族情怀,更多的是回顾三教史料,并着眼于分析当今有关耶路撒冷的外交情况。当然了作者说的,也不足信,仅写作上看,就常常美化犹太史、丑化伊斯兰史,明显有一种避重就轻的受害者情绪。但是读起来很流畅,我也是第一次对巴以两国对圣城的执念,能体会到,能代入进去,不过还是因为我真的太无知了……
作者是内塔尼亚胡和沙龙的高级顾问,整本书的观点都代表了极右派的思想,以政府和平和让步会激发哈马斯更大的势力和双方冲突,立场很鲜明,也是当下以色列动作的一种投射。非常聚焦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而并不是巴以的分界,看完之后的结论就是,分不清楚,僵持时间久了,最后也是拼经济和影响力,时间越久越站在以色列的一方,巴很难把耶路撒冷抢回去,能进入到共管已经不可思议了。
简中网上通过比较巴以冲突双方杀人的血腥程度从而判断谁是正义的、谁是邪恶的,真是一个极其无聊的话题。这本书从历史的根源角度追溯土地问题,可以看出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积聚和被驱散已经重复过数次。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一直存在,只是多和少的问题,在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叙利亚时,就发现当地的犹太人,还考虑扶植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以对付奥斯曼,如果不是条件不成熟,独立的犹太国家早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领事馆对耶路撒冷进行的1.5万人口统计里,犹太人有8000人,占过全城人口一半多。本书写作时聚焦的土地问题则是东耶路撒冷,包括圣殿山问题,本来巴拉克总理已做出大量的让步,基本接受华府克林顿的“两国方案”,结果阿拉法特仍然没有同意,反而进一步发动恐袭促成了以色列在2000年代的进一步右转。
"以史为鉴,我们必须在本书中提出以下令人关注的问题:如果以色列撤出东耶路撒冷并重新划分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境内以及全世界的激 进穆斯林会做何反应?如果把所有圣地都交给巴勒斯坦政府管理,是否会平息激进伊斯兰组织对于西方的怒火?是否等于宣告激进的意识形态无罪,并暗示预言的启示即将变成现实?如前所述,基地思想家认为,只有在推翻所有世俗阿拉伯政权之后,才能占领耶路撒冷。但是如果事件进展顺序因变故发生颠倒,基地组织是否可能趁以色列撤出后留下的军事真空,进驻耶路撒冷,并把它作为新哈里发帝国的首都?24"
考古也是战场
需要一定知识储备才读得下的书…这是一个边看边查史料的过程…
学习了
作者太主观了啊。看了开头,感觉他想要的,也可以说成他的出发点,即“让伊斯兰世界态度转变”,感觉就是一个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所以,这书继续看下去,是否就成为欣赏作者主观妄想症,而对解决现实问题根本无用,对了解历史也会单边歪曲?
一方面,信仰给予了他们力量与生命力,让他们总是能够凝聚和坚持;另一方面,也是这冥顽不灵的信仰,使他们无法摆脱耶路撒冷带来的苦难。但不可否认,不间断的苦难又给了他们更强大的生命力。似乎他们的主真的抛弃了他们?但从另一方面看,某些偏安一隅的民族才真的有被抛弃的危险吧。
能感觉到这本书写得还是不错的,可惜读了一半,因背景知识太过欠缺,还是读不下去了。作者笔下的资料比较考究,出处也明确。待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可以重新再读。
> 耶路撒冷
3 有用 阿斯特里昂的家 2016-12-18 18:49:57
核心:只有以色列才是当下以及未来耶路撒冷城三大宗教圣地的守护者。
3 有用 獨彈獨唱 2018-11-04 23:10:17
对巴以感兴趣的,有一定背景知识了解的,非常推荐此书,引用材料广泛,问题剖析深入,虽然始终站在以色列一边控诉相关各方,但大多数时候都说服了我
2 有用 爬行钢炮 2019-03-31 19:39:58
恶补巴以关系和以色列历史,感到自己对中东历史真是一无所知。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是作者的角度,少了一些常见的文学性的家族情怀,更多的是回顾三教史料,并着眼于分析当今有关耶路撒冷的外交情况。当然了作者说的,也不足信,仅写作上看,就常常美化犹太史、丑化伊斯兰史,明显有一种避重就轻的受害者情绪。但是读起来很流畅,我也是第一次对巴以两国对圣城的执念,能体会到,能代入进去,不过还是因为我真的太无知了……
0 有用 Simply08 2024-02-27 15:42:13 北京
作者是内塔尼亚胡和沙龙的高级顾问,整本书的观点都代表了极右派的思想,以政府和平和让步会激发哈马斯更大的势力和双方冲突,立场很鲜明,也是当下以色列动作的一种投射。非常聚焦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而并不是巴以的分界,看完之后的结论就是,分不清楚,僵持时间久了,最后也是拼经济和影响力,时间越久越站在以色列的一方,巴很难把耶路撒冷抢回去,能进入到共管已经不可思议了。
0 有用 prime3368 2023-11-15 22:54:11 上海
简中网上通过比较巴以冲突双方杀人的血腥程度从而判断谁是正义的、谁是邪恶的,真是一个极其无聊的话题。这本书从历史的根源角度追溯土地问题,可以看出犹太人在耶路撒冷的积聚和被驱散已经重复过数次。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一直存在,只是多和少的问题,在18世纪末,拿破仑远征叙利亚时,就发现当地的犹太人,还考虑扶植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家,以对付奥斯曼,如果不是条件不成熟,独立的犹太国家早在18世纪末就出现了。19世纪中期,英国领事馆对耶路撒冷进行的1.5万人口统计里,犹太人有8000人,占过全城人口一半多。本书写作时聚焦的土地问题则是东耶路撒冷,包括圣殿山问题,本来巴拉克总理已做出大量的让步,基本接受华府克林顿的“两国方案”,结果阿拉法特仍然没有同意,反而进一步发动恐袭促成了以色列在2000年代的进一步右转。
0 有用 y 2023-08-07 11:05:32 美国
"以史为鉴,我们必须在本书中提出以下令人关注的问题:如果以色列撤出东耶路撒冷并重新划分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境内以及全世界的激 进穆斯林会做何反应?如果把所有圣地都交给巴勒斯坦政府管理,是否会平息激进伊斯兰组织对于西方的怒火?是否等于宣告激进的意识形态无罪,并暗示预言的启示即将变成现实?如前所述,基地思想家认为,只有在推翻所有世俗阿拉伯政权之后,才能占领耶路撒冷。但是如果事件进展顺序因变故发生颠倒,基地组织是否可能趁以色列撤出后留下的军事真空,进驻耶路撒冷,并把它作为新哈里发帝国的首都?24"
0 有用 冷战老手 2021-06-21 18:41:10
考古也是战场
0 有用 KimJohn 2021-01-06 17:07:22
需要一定知识储备才读得下的书…这是一个边看边查史料的过程…
0 有用 麦麦脆汁鸡 2019-09-28 08:51:54
学习了
1 有用 H_ 2019-05-31 14:17:58
作者太主观了啊。看了开头,感觉他想要的,也可以说成他的出发点,即“让伊斯兰世界态度转变”,感觉就是一个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所以,这书继续看下去,是否就成为欣赏作者主观妄想症,而对解决现实问题根本无用,对了解历史也会单边歪曲?
1 有用 兔子吃鸡翅 2017-05-05 21:44:53
一方面,信仰给予了他们力量与生命力,让他们总是能够凝聚和坚持;另一方面,也是这冥顽不灵的信仰,使他们无法摆脱耶路撒冷带来的苦难。但不可否认,不间断的苦难又给了他们更强大的生命力。似乎他们的主真的抛弃了他们?但从另一方面看,某些偏安一隅的民族才真的有被抛弃的危险吧。
1 有用 随波扬浪过 2016-11-16 07:47:54
能感觉到这本书写得还是不错的,可惜读了一半,因背景知识太过欠缺,还是读不下去了。作者笔下的资料比较考究,出处也明确。待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可以重新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