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随笔集》共五十九篇,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培根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对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文学家、法学家、政治家,著有《学术之进步》《新工具》《新大西岛》和《随笔集》等。
译者:曹明伦(1953— ),四川自贡人,北京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教授。主要译著有《爱伦·坡集》《弗罗斯特集》《威拉·凯瑟集》《培根随笔集》和《司各特诗选》等。
目录 · · · · · ·
第2篇论死亡
第3篇谈宗教之统一
第4篇论复仇
第5篇谈厄运
第6篇论伪装与掩饰
第7篇谈父母与子女
第8篇谈结婚与独身
第9篇论嫉妒
第10篇论爱情
第11篇论高位
第12篇说胆大
第13篇论善与性善
第14篇谈贵族
第15篇论叛乱与骚动
第16篇谈无神论
第17篇说迷信
第18篇论远游
第19篇论帝王
第20篇论进言与纳谏
第21篇说时机
第22篇论狡诈
第23篇谈利己之聪明
第24篇谈革新
第25篇谈求速
第26篇谈貌似聪明
第27篇论友谊
第28篇谈消费
第29篇论国家之真正强盛
第30篇谈养生之道
第31篇说疑心
第32篇谈辞令
第33篇谈殖民地
第34篇论财富
第35篇论预言
第36篇论野心
第37篇谈假面剧和比武会
第38篇说人之本性
第39篇谈习惯和教育
第40篇谈走运
第41篇论有息借贷
第42篇论青年与老年
第43篇论美
第44篇论残疾
第45篇说建房
第46篇说园林
第47篇说洽谈
第48篇谈门客与朋友
第49篇谈求情说项
第50篇谈读书
第51篇论党派
第52篇谈礼节与俗套
第53篇谈赞誉
第54篇论虚荣
第55篇谈荣誉和名声
第56篇论法官的职责
第57篇谈愤怒
第58篇谈世事之变迁
第59篇论谣言(未完稿)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年轻人办事好大包大揽,贪多嚼不烂,喜欢轰轰烈烈,不喜欢扎扎实实;总想急于求成,不顾方法和步骤;碰上几条原则,就穷追不舍,贸然搞革新,结果招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一开始就采用极端措施,结果错上加错,还死不承认,决不改正,就像一匹未上笼头的马,既不停步,又不回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9页 -
1.应学习一点该国的语言,或是带一个懂外语的向导。 2.在旅行中,日记是应该坚持写的。 3.在旅行一地时,要注意观察下列事物:政治与外交,法律与实施情况,宗教、教堂与寺庙,城堡、港口与交通,文物与古迹,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学校、会议、演说(如果碰上的话),船舶与舰队,雄伟的建筑与优美的公园,军事设施与兵工厂,经济设施,体育,甚至骑术、剑术、体操,等等,以及剧院,艺术品和工艺品之类。 4.在交际方面,不要只找熟识的同乡,要设法接触当地的上流社会和人士,还可以去拜访一下当地有名望的贤达人士。 5.在旅行结束回到故乡后,不要立刻就把已去过的异国丢到脑后,而应当继续与那些新结交而有价值的友人们保持通信。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培根随笔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培根随笔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培根随笔集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培根随笔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2 条 )

《培根随笔》读书摘要




> 更多书评 72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第1篇 论真理 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 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巍然高耸且风清气朗的峰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 笔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篇 论死亡 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
2020-04-17 23:49
第1篇 论真理 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 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巍然高耸且风清气朗的峰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 笔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篇 论死亡 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爱恋之心会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渴求死亡,悲痛之心会扑向死亡,连恐惧之心亦会预期死亡 死之寻常犹如生之天然 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会受人爱戴 第3篇 谈宗教之统一 和平可树立信仰,和平可唤起爱心 第4篇 论复仇 复仇乃一种原始的公道,人之天性越是爱讨这种公道,法律就越是应该将其铲除;因为首先犯罪者只是触犯了法律,而对该罪犯以牙还牙则使法律失去了效用 宽恕他人之过失乃宽恕者之荣耀 第5篇 谈厄运 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它们多半都是在厄运中产生 将明丽的图案绣在暗郁的背景上比在明丽的背景上绣暗郁的图案更为悦目 第6篇 论伪装与掩饰 一个人若是有洞察力,能判明何事当扬,何事当匿,何事当半张半掩 自我掩饰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不露声色,守口如瓶,用此策者可使自己不显破绽,不被看穿;中策为施放烟幕,欲盖故张,用此策者可故意露一些迹象以隐其真;下策则为弄虚作假,乔装打扮,用此策者常煞费苦心地把自己伪装成另一类人 第8篇 谈结婚与独身 妻乃青年者的情人、中年者的伴侣、暮年者的护士 第9篇 论嫉妒 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 第10篇 论爱情 夫妻之爱使人类繁衍,朋友之爱使人类完善,但淫荡之爱则会使人类堕落 第11篇 论高位 为官者上任之初,须以最佳楷模为师,因仿效就等于全套准则;稍后则可以己为典范,并严审当初所为是否无可非议。前任失误之处亦不可忽略,这并非是要揭他人之短以显自家之长,而是要找出前车之鉴以免重蹈覆辙。故有改良之举不宜大肆炫耀,亦不可贬责旧时和前任;但仍须坚持己为,不仅要循合理之成规,而且要创良好之先例。凡事均应追本溯源,以观其由盛及衰之原因;但同时仍须向古今二时讨教,问古时何事最佳,问今时何事最当 下属之职权亦应加以维护,切记坐镇指挥比事必躬亲更显尊贵 当权者有四种主要的恶习,即拖沓、受贿、粗暴和抹不开情面 宁可在他们不想求见时召见他们,也不要在他们有事求见时将其拒之门外 第12篇 说胆大 胆大总是在胆大者行动之初见效,不久之后便功效全无 胆大于决策有害,但对执行决策有利,故此对胆大者必须知人善用,绝不可放手让他们统领全局,只能让他们受辖于人地充当副手,因为在运筹决策时须预见种种风险,而执行决策时则须对风险视而不见 第15篇 论叛乱与骚动 适当给予民众发泄其悲愤不满的自由,这也不失为一种防乱措施(只要这种发泄别过于肆无忌惮);因为若让人把怨气往肚里吞,或是把脓血捂起来,那就会有积郁成疾或恶性脓肿的危险 当其没法用令人满意的手段赢得民心时,仍能凭各种希望使民心所向 为君者务必出言谨慎,说只言片语时尤须当心,因这类短句会像箭矢一般不胫而走,且往往被视为君王吐露的心声;反之长篇大论倒会因其单调而不甚受人注意 第16篇 谈无神论 对哲学的一知半解会使人倾向于无神论,但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则会使人心皈依宗教 第17篇 说迷信 对于神灵,与其妄加评说,不如一无所知;因后者只是不信神,而前者则是渎神 笔记:与前一章有联系。哲学,深之则宗教,过之则迷信。孔子精辟:敬鬼神而远之 第19篇 论帝王 权力,忽而滥施淫威,忽而放任自流 别忽略或容忍欲作乱者备下柴薪,因为谁也没法阻止火星迸发,而且也难测火星会来自何方 一是记住你是凡人,二是记住你是神或神的化身;前者约束君王的权力,后者则限制君王的欲望 第20篇 论进言与纳谏 世人在私下里更勇于陈述己见,在公开场合则更容易人云亦云,故君王最好是兼而听之;求言冗官小吏于密室,以促其畅所欲言,征询高官大员于公堂,以保其出言谨慎 笔记:论语: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夜晚乃智谋的时辰 第21篇 说时机 时者难得而易失,且失不再来 首先明察秋毫,然后则雷厉风行 第22篇 论狡诈 与人交谈时注意察言观色乃狡诈之一要点 另一个要点是,当你迫不及待地为获得某事某物而请求某人时,你得先拐弯抹角地东拉西扯让那人高兴,以免他因过于清醒而拒绝你的请求 与上一点相似,你亦可趁某人忙得不可开交时突然向他提出请求,这样他便无暇对你的请求加以仔细考虑 如果你反对某人即将提出的某项提案,而你又觉得那人的论据之充分将足以使该提案有效通过,那你必须装出对该提案非常赞同,并在会上由自己将它提出,但当然要用一种能使之被否决的方式。 欲言之事刚说半截又戛然而止,仿佛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失言,如此往往会引起听话人想听下半截话的欲望。 鉴于经问询而得知之事总比不打自招的话可信,你不妨设下诱饵引他人来探询你欲言之事,譬如说你装出一副与往日不同的表情,以便别人有机会问你脸色变化为何故,就像尼希米当年所为: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欲言难以启齿且令人不快之事时,最好让某位人微言轻者先去把事情捅破,然后你再装作是碰巧介入该事,以便当事人向你提问以证实前者的通报;当年纳尔奇苏斯就曾用此法向克劳狄报告梅萨丽娜和西利乌斯的婚事。 欲言某事又不想把自己牵扯于其中,狡诈者之一法是借用世人名义,你不妨说“人人都在议论……”,或说“四下里都在传闻……” 笔者曾认识一人,此君写信时总把最要紧的事作为附言写在信末,仿佛那事是被附带提及似的。 笔者还认识一个人,此公发言时总把他最想说的话留在最后,往往是海阔天空地说上一阵后再谈正题,而且谈的方式就像他在讲一件差点儿被忘掉的事情。 有些人在其欲施加影响的客人来时爱佯装感到意外,仿佛来客是不期而至似的,这时他们往往是手里正捏着一封信,或是正在做某件他们不常做的事情,其目的是想让客人就他们本来就想说的事情发问。 狡诈之又一要术是让某些话从自己口中道出,存心让他人拾此牙慧去调嘴学舌,从而占他的便宜。笔者认识两位伊丽莎白时代的旧同僚,他俩为国务大臣一职相争,但仍然保持交往,而且常就任职之事交换意见。其中一人说,在王权衰落的时代当大臣很伤脑筋,他可不想揽这种棘手的事情;另一位马上就捡过此话,并对其三朋四友说,他没理由要在这王权衰落的时代当一名大臣,最初说这话那人抓住时机,设法让此话传进了女王的耳朵,“王权衰落”四字令女王大为光火,从此她再也不听那另一个人的请求 另外还有一种狡诈,我们英国人管它叫“锅里翻饼”;其做法是一个人把他对另一个人说的话翻过来说成是另一个人对他所言。而实话实说,既然这事只有那两人才知道真相,所以要弄清这话出自谁人之口实属不易。 以败事有余的方式证明自己有资格替他人担保,从而置被担保人于不利境地,这也是某些人采用的伎俩;这就如同说“这等事叫我就不会干”。当年提格利努斯替布鲁斯说话就用过这种方式:他对陛下并无二心,只是想确保皇上平安。 有些人备有一肚子的奇闻轶事,以致他无论想影射什么,都可以让自己的话披上传闻的外衣,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使听话人乐于去传播自己的话。 在自己的要求和措辞中体现出自己想要的答复,这也不失为一种狡诈之招,因为这样便可使答话人少些困惑。 有些人在言欲言之事前,所拖沓延宕之久、所绕的弯子之大,以及所东拉西扯之多都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做需要极大的耐心,但却往往收到奇效。 趁人不备时没头没脑地突然发问,往往可令对方措手不及,从而使其暴露无遗。这就像有个已改名换姓的人在圣保罗教堂散步,另一个人突然在他身后直呼其真名,前者必然会回头一样 第24篇 谈革新 犹如动物初生时都其貌不扬,新生事物刚出现时亦模样丑陋,因为新事物乃时间孕育的产儿 革新应是可带来变化的改良,而非假装改良的喜新厌旧之变化 第25篇 谈求速 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和突出重点是办事迅捷的关键 凡事都须经三个步骤,即筹划、讨论(审议)和实施。如若你要求速就得注意,惟讨论可使较多人参加,筹划和实施则只能由少数人担任 第26篇 谈貌似聪明 即便用那种稍显愚笨者也胜过任用这等徒有其表的聪明人 第27篇 论友谊 人可用菝葜剂疏肝,用铁质丸浚脾,用硫磺粉宣肺,用海狸香通脑,可除了真正的朋友外,世上无任何灵丹妙药可以舒心 友谊既可把感情之暴风骤雨变成丽日和风,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变成朗朗白昼 朋友的忠告和谄媚者的奉承有极大差异 治好疾病却杀了病人 第31篇 说疑心 疑心犹如蝙蝠,总在黄昏时出现 第32篇 谈辞令 言谈话语最好能有抑扬张弛,如在时事中加以论证,在铺叙中夹以推理,忽而提问忽而酬答,有时调侃有时认真,因为老用一种腔调平铺直叙会令人感到乏味 第34篇 论财富 别为炫耀而追求财富,只挣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慰的钱财 第36篇 论野心 野心勃勃的人亦是这般,当其发现仕途坦荡,觉得还有望升迁之时,他们非但没有危险,而且还勤于公务;但当其欲望一旦受阻,他们就会变得满腹牢骚,看人看事都用一双毒眼,睥睨国是,幸灾乐祸 须知这种人若不能随其职位步步高升,就会设法让其职权随他们一道堕落 要分清乐于报国的雄心和好管百事的野心 第40篇 谈走运 智者们为避免他人对其优点的妒忌,都习惯于把自己的长处归因于上帝和命运女神 凡是把成就过分地归功于自己的聪明才智者,其结局往往都很不幸 第43篇 论美 若将其五官分而视之则一无是处,但合在一起却堪称花容玉颜 第47篇 说洽谈 如果你想左右对方,那你就必须了解其习性癖好从而引之,或了解其目的意图从而诱之,或了解其弱点短处从而迫之,要么就是了解到能影响对方的人和事,从而对其加以控制 第49篇 谈求情说项 这种人是把他人委托之事当作自己过河之桥 不知所求之事的价值大小是头脑简单,而不问所求之事正当与否则是缺乏良知 请求者在选中介人的时候,与其选权位更高者,不如选更适合其请求事项的人;与其选统管全局者,不如选分管具体事务的人 因为施恩者往往敢于失去一个初次讨情者,但却不愿失去已获得过恩惠的说情者以及先前已经赐予的恩惠 求情说项者中最可恶者莫过于那些以此为生的专业户,因为他们就是妨害国家秩序的毒药和病菌 第50篇 谈读书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辩理 第51篇 论党派 人少势微的党派往往更为团结 相争的两党中有一党被击败后,获胜的党又会自行分裂 第52篇 谈礼节与俗套 世人获得好名声的情形就如同赚钱获利的情况;须知小钱装满大钱袋是句不谬的格言,因为小钱可常得,而大利不常来。与此同理,小小的优点可赢得大大的赞扬,因为小优点可天天显示并为人注意,而展示大德的机会却如同过节 你还须做的就是自信;须知一个人若是在言谈举止上太煞费苦心,他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风度和魅力,因为风度魅力之展现必须自然大方而无矫揉造作。有人的举手投足活像每个音节都推敲过的诗行,可一个在鸡毛蒜皮上绞脑汁的人又何以能领悟宏旨大义 附和他人通常是一条有益的规则,但附和时须加上自己的主见;如同意他人的见解须加上点不同看法,赞成他人的提议须附上个先决条件,而认可他人的计划则须提出进一步的理由。在恭维人时须注意别太过分,不然你即使在别的方面都无可挑剔,你的嫉妒者也会说你善阿谀奉承,从而贬低你其他更为可贵的优点 第53篇 谈赞誉 赞誉乃德行之反映,但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镜鉴 这种赞誉可谓“以赞为训”,因为赞誉者所颂扬之处正是他们希望君王和要人们能做到的地方。有些赞誉就像裹上糖衣的毒箭,实际上是要为被赞誉者招来妒忌,这真可谓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当面说好话的敌人 第54篇 论虚荣 一批酷爱虚荣的人可使其大张旗鼓,而那些老成持重者则宜做压舱物而不宜做风帆 第56篇 论法官的职责 应以严厉的眼光看事,但用仁慈的目光看人 第57篇 谈愤怒 若万一被人激怒,应对冒犯者表示出鄙夷,而不应该表现出畏惧 至于要使他人动怒,这首先是要选择好时机,即要在对方心情最糟、最易发火时激怒他们,另外再用你所能找到的一切手段(如上文间接提及者)来加重对方受辱的感觉。不想让他人动怒的办法正好相反,即如果要向某人讲某件可能会令他生气的事情,开口的时间一定要选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因为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尽可能地使他觉得他所受到的伤害中没有轻辱的成分,你可以把那伤害归因于误会、担心、激动或任何你能想到的理由 第58篇 谈世事之变迁 一个国家年轻时往往武事最盛,到壮年时其学术则会繁荣,然后会有一段文武并兴的时期,最后便步入文竭武衰的残年,但此时其工艺技术和商业贸易则最为发达。学术也自有其幼稚的童年期,接着才有风华正茂的青春期,然后是厚积薄发的壮年期,最后便步入每况愈下的暮年晚景 来自京东读书 for Android 导出于 2020-04-18 00:09:31
回应 2020-04-17 23:49 -
Sunny (春风百草香)
第 1 篇 论 真理 第 2 篇 论 死亡 第 3 篇 谈 宗教 之 统一 第 4 篇 论 复仇 第 5 篇 谈 厄运 第 6 篇 论 伪装 与 掩饰 第 7 篇 谈 父母 与 子女 第 8 篇 谈 结婚 与 独身 第 9 篇 论 嫉妒 第 10 篇 论 爱情 第 11 篇 论 高位 第 12 篇 说 胆大 第 13 篇 论 善 与 性善 第 14 篇 谈 贵族 第 15 篇 论 叛乱 与 骚动 第 16 篇 谈 无神论 第 17 篇 说 迷信 第 18 篇 论 远游 第 19 篇 论 帝王 第 20 篇 论 进言 与 纳谏 第 21 篇 ...2017-07-27 13:56
第 1 篇 论 真理
第 2 篇 论 死亡
第 3 篇 谈 宗教 之 统一
第 4 篇 论 复仇
第 5 篇 谈 厄运
第 6 篇 论 伪装 与 掩饰
第 7 篇 谈 父母 与 子女
第 8 篇 谈 结婚 与 独身
第 9 篇 论 嫉妒
第 10 篇 论 爱情
第 11 篇 论 高位
第 12 篇 说 胆大
第 13 篇 论 善 与 性善
第 14 篇 谈 贵族
第 15 篇 论 叛乱 与 骚动
第 16 篇 谈 无神论
第 17 篇 说 迷信
第 18 篇 论 远游
第 19 篇 论 帝王
第 20 篇 论 进言 与 纳谏
第 21 篇 说 时机
第 22 篇 论 狡诈
第 23 篇 谈 利己 之 聪明
第 24 篇 谈 革新
第 25 篇 谈 求 速
第 26 篇 谈 貌似 聪明
第 27 篇 论 友谊
第 28 篇 谈 消费
第 29 篇 论 国家 之 真正 强盛
第 30 篇 谈 养生 之道
第 31 篇 说 疑心
第 32 篇 谈 辞令
第 33 篇 谈 殖民地
第 34 篇 论 财富
第 35 篇 论 预言
第 36 篇 论 野心
第 37 篇 谈 假面剧
第 38 篇 说人 之 本性
第 39 篇 谈 习惯 和 教育
第 40 篇 谈 走运
第 41 篇 论 有 息 借贷
第 42 篇 论 青年 与 老年
第 43 篇 论 美
第 44 篇 论 残疾
第 45 篇 说 建房
第 46 篇 说 园林
第 47 篇 说 洽谈
第 48 篇 谈 门客 与 朋友
第 49 篇 谈 求情 说项
第 50 篇 谈 读书
第 51 篇 论 党派
第 52 篇 谈 礼节 与 俗套
第 53 篇 谈 赞誉
第 54 篇 论 虚荣
第 55 篇 谈 荣誉 和 名声
第 56 篇 论 法官 的 职责
第 57 篇 谈 愤怒
第 58 篇 谈 世事 之 变迁
第 59 篇 论 谣言( 未 完稿)
(英)弗兰西斯·培根著 曹明伦译. 培根随笔集 (名著名译丛书) (Kindle 位置 75-84). 广东花城出版社. Kindle 版本.
回应 2017-07-27 13:56
-
Sunny (春风百草香)
第 1 篇 论 真理 第 2 篇 论 死亡 第 3 篇 谈 宗教 之 统一 第 4 篇 论 复仇 第 5 篇 谈 厄运 第 6 篇 论 伪装 与 掩饰 第 7 篇 谈 父母 与 子女 第 8 篇 谈 结婚 与 独身 第 9 篇 论 嫉妒 第 10 篇 论 爱情 第 11 篇 论 高位 第 12 篇 说 胆大 第 13 篇 论 善 与 性善 第 14 篇 谈 贵族 第 15 篇 论 叛乱 与 骚动 第 16 篇 谈 无神论 第 17 篇 说 迷信 第 18 篇 论 远游 第 19 篇 论 帝王 第 20 篇 论 进言 与 纳谏 第 21 篇 ...2017-07-27 13:56
第 1 篇 论 真理
第 2 篇 论 死亡
第 3 篇 谈 宗教 之 统一
第 4 篇 论 复仇
第 5 篇 谈 厄运
第 6 篇 论 伪装 与 掩饰
第 7 篇 谈 父母 与 子女
第 8 篇 谈 结婚 与 独身
第 9 篇 论 嫉妒
第 10 篇 论 爱情
第 11 篇 论 高位
第 12 篇 说 胆大
第 13 篇 论 善 与 性善
第 14 篇 谈 贵族
第 15 篇 论 叛乱 与 骚动
第 16 篇 谈 无神论
第 17 篇 说 迷信
第 18 篇 论 远游
第 19 篇 论 帝王
第 20 篇 论 进言 与 纳谏
第 21 篇 说 时机
第 22 篇 论 狡诈
第 23 篇 谈 利己 之 聪明
第 24 篇 谈 革新
第 25 篇 谈 求 速
第 26 篇 谈 貌似 聪明
第 27 篇 论 友谊
第 28 篇 谈 消费
第 29 篇 论 国家 之 真正 强盛
第 30 篇 谈 养生 之道
第 31 篇 说 疑心
第 32 篇 谈 辞令
第 33 篇 谈 殖民地
第 34 篇 论 财富
第 35 篇 论 预言
第 36 篇 论 野心
第 37 篇 谈 假面剧
第 38 篇 说人 之 本性
第 39 篇 谈 习惯 和 教育
第 40 篇 谈 走运
第 41 篇 论 有 息 借贷
第 42 篇 论 青年 与 老年
第 43 篇 论 美
第 44 篇 论 残疾
第 45 篇 说 建房
第 46 篇 说 园林
第 47 篇 说 洽谈
第 48 篇 谈 门客 与 朋友
第 49 篇 谈 求情 说项
第 50 篇 谈 读书
第 51 篇 论 党派
第 52 篇 谈 礼节 与 俗套
第 53 篇 谈 赞誉
第 54 篇 论 虚荣
第 55 篇 谈 荣誉 和 名声
第 56 篇 论 法官 的 职责
第 57 篇 谈 愤怒
第 58 篇 谈 世事 之 变迁
第 59 篇 论 谣言( 未 完稿)
(英)弗兰西斯·培根著 曹明伦译. 培根随笔集 (名著名译丛书) (Kindle 位置 75-84). 广东花城出版社. Kindle 版本.
回应 2017-07-27 13:56 -
第1篇 论真理 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 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巍然高耸且风清气朗的峰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 笔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篇 论死亡 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
2020-04-17 23:49
第1篇 论真理 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 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巍然高耸且风清气朗的峰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 笔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篇 论死亡 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爱恋之心会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渴求死亡,悲痛之心会扑向死亡,连恐惧之心亦会预期死亡 死之寻常犹如生之天然 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会受人爱戴 第3篇 谈宗教之统一 和平可树立信仰,和平可唤起爱心 第4篇 论复仇 复仇乃一种原始的公道,人之天性越是爱讨这种公道,法律就越是应该将其铲除;因为首先犯罪者只是触犯了法律,而对该罪犯以牙还牙则使法律失去了效用 宽恕他人之过失乃宽恕者之荣耀 第5篇 谈厄运 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它们多半都是在厄运中产生 将明丽的图案绣在暗郁的背景上比在明丽的背景上绣暗郁的图案更为悦目 第6篇 论伪装与掩饰 一个人若是有洞察力,能判明何事当扬,何事当匿,何事当半张半掩 自我掩饰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不露声色,守口如瓶,用此策者可使自己不显破绽,不被看穿;中策为施放烟幕,欲盖故张,用此策者可故意露一些迹象以隐其真;下策则为弄虚作假,乔装打扮,用此策者常煞费苦心地把自己伪装成另一类人 第8篇 谈结婚与独身 妻乃青年者的情人、中年者的伴侣、暮年者的护士 第9篇 论嫉妒 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 第10篇 论爱情 夫妻之爱使人类繁衍,朋友之爱使人类完善,但淫荡之爱则会使人类堕落 第11篇 论高位 为官者上任之初,须以最佳楷模为师,因仿效就等于全套准则;稍后则可以己为典范,并严审当初所为是否无可非议。前任失误之处亦不可忽略,这并非是要揭他人之短以显自家之长,而是要找出前车之鉴以免重蹈覆辙。故有改良之举不宜大肆炫耀,亦不可贬责旧时和前任;但仍须坚持己为,不仅要循合理之成规,而且要创良好之先例。凡事均应追本溯源,以观其由盛及衰之原因;但同时仍须向古今二时讨教,问古时何事最佳,问今时何事最当 下属之职权亦应加以维护,切记坐镇指挥比事必躬亲更显尊贵 当权者有四种主要的恶习,即拖沓、受贿、粗暴和抹不开情面 宁可在他们不想求见时召见他们,也不要在他们有事求见时将其拒之门外 第12篇 说胆大 胆大总是在胆大者行动之初见效,不久之后便功效全无 胆大于决策有害,但对执行决策有利,故此对胆大者必须知人善用,绝不可放手让他们统领全局,只能让他们受辖于人地充当副手,因为在运筹决策时须预见种种风险,而执行决策时则须对风险视而不见 第15篇 论叛乱与骚动 适当给予民众发泄其悲愤不满的自由,这也不失为一种防乱措施(只要这种发泄别过于肆无忌惮);因为若让人把怨气往肚里吞,或是把脓血捂起来,那就会有积郁成疾或恶性脓肿的危险 当其没法用令人满意的手段赢得民心时,仍能凭各种希望使民心所向 为君者务必出言谨慎,说只言片语时尤须当心,因这类短句会像箭矢一般不胫而走,且往往被视为君王吐露的心声;反之长篇大论倒会因其单调而不甚受人注意 第16篇 谈无神论 对哲学的一知半解会使人倾向于无神论,但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则会使人心皈依宗教 第17篇 说迷信 对于神灵,与其妄加评说,不如一无所知;因后者只是不信神,而前者则是渎神 笔记:与前一章有联系。哲学,深之则宗教,过之则迷信。孔子精辟:敬鬼神而远之 第19篇 论帝王 权力,忽而滥施淫威,忽而放任自流 别忽略或容忍欲作乱者备下柴薪,因为谁也没法阻止火星迸发,而且也难测火星会来自何方 一是记住你是凡人,二是记住你是神或神的化身;前者约束君王的权力,后者则限制君王的欲望 第20篇 论进言与纳谏 世人在私下里更勇于陈述己见,在公开场合则更容易人云亦云,故君王最好是兼而听之;求言冗官小吏于密室,以促其畅所欲言,征询高官大员于公堂,以保其出言谨慎 笔记:论语: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夜晚乃智谋的时辰 第21篇 说时机 时者难得而易失,且失不再来 首先明察秋毫,然后则雷厉风行 第22篇 论狡诈 与人交谈时注意察言观色乃狡诈之一要点 另一个要点是,当你迫不及待地为获得某事某物而请求某人时,你得先拐弯抹角地东拉西扯让那人高兴,以免他因过于清醒而拒绝你的请求 与上一点相似,你亦可趁某人忙得不可开交时突然向他提出请求,这样他便无暇对你的请求加以仔细考虑 如果你反对某人即将提出的某项提案,而你又觉得那人的论据之充分将足以使该提案有效通过,那你必须装出对该提案非常赞同,并在会上由自己将它提出,但当然要用一种能使之被否决的方式。 欲言之事刚说半截又戛然而止,仿佛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失言,如此往往会引起听话人想听下半截话的欲望。 鉴于经问询而得知之事总比不打自招的话可信,你不妨设下诱饵引他人来探询你欲言之事,譬如说你装出一副与往日不同的表情,以便别人有机会问你脸色变化为何故,就像尼希米当年所为: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欲言难以启齿且令人不快之事时,最好让某位人微言轻者先去把事情捅破,然后你再装作是碰巧介入该事,以便当事人向你提问以证实前者的通报;当年纳尔奇苏斯就曾用此法向克劳狄报告梅萨丽娜和西利乌斯的婚事。 欲言某事又不想把自己牵扯于其中,狡诈者之一法是借用世人名义,你不妨说“人人都在议论……”,或说“四下里都在传闻……” 笔者曾认识一人,此君写信时总把最要紧的事作为附言写在信末,仿佛那事是被附带提及似的。 笔者还认识一个人,此公发言时总把他最想说的话留在最后,往往是海阔天空地说上一阵后再谈正题,而且谈的方式就像他在讲一件差点儿被忘掉的事情。 有些人在其欲施加影响的客人来时爱佯装感到意外,仿佛来客是不期而至似的,这时他们往往是手里正捏着一封信,或是正在做某件他们不常做的事情,其目的是想让客人就他们本来就想说的事情发问。 狡诈之又一要术是让某些话从自己口中道出,存心让他人拾此牙慧去调嘴学舌,从而占他的便宜。笔者认识两位伊丽莎白时代的旧同僚,他俩为国务大臣一职相争,但仍然保持交往,而且常就任职之事交换意见。其中一人说,在王权衰落的时代当大臣很伤脑筋,他可不想揽这种棘手的事情;另一位马上就捡过此话,并对其三朋四友说,他没理由要在这王权衰落的时代当一名大臣,最初说这话那人抓住时机,设法让此话传进了女王的耳朵,“王权衰落”四字令女王大为光火,从此她再也不听那另一个人的请求 另外还有一种狡诈,我们英国人管它叫“锅里翻饼”;其做法是一个人把他对另一个人说的话翻过来说成是另一个人对他所言。而实话实说,既然这事只有那两人才知道真相,所以要弄清这话出自谁人之口实属不易。 以败事有余的方式证明自己有资格替他人担保,从而置被担保人于不利境地,这也是某些人采用的伎俩;这就如同说“这等事叫我就不会干”。当年提格利努斯替布鲁斯说话就用过这种方式:他对陛下并无二心,只是想确保皇上平安。 有些人备有一肚子的奇闻轶事,以致他无论想影射什么,都可以让自己的话披上传闻的外衣,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使听话人乐于去传播自己的话。 在自己的要求和措辞中体现出自己想要的答复,这也不失为一种狡诈之招,因为这样便可使答话人少些困惑。 有些人在言欲言之事前,所拖沓延宕之久、所绕的弯子之大,以及所东拉西扯之多都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做需要极大的耐心,但却往往收到奇效。 趁人不备时没头没脑地突然发问,往往可令对方措手不及,从而使其暴露无遗。这就像有个已改名换姓的人在圣保罗教堂散步,另一个人突然在他身后直呼其真名,前者必然会回头一样 第24篇 谈革新 犹如动物初生时都其貌不扬,新生事物刚出现时亦模样丑陋,因为新事物乃时间孕育的产儿 革新应是可带来变化的改良,而非假装改良的喜新厌旧之变化 第25篇 谈求速 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和突出重点是办事迅捷的关键 凡事都须经三个步骤,即筹划、讨论(审议)和实施。如若你要求速就得注意,惟讨论可使较多人参加,筹划和实施则只能由少数人担任 第26篇 谈貌似聪明 即便用那种稍显愚笨者也胜过任用这等徒有其表的聪明人 第27篇 论友谊 人可用菝葜剂疏肝,用铁质丸浚脾,用硫磺粉宣肺,用海狸香通脑,可除了真正的朋友外,世上无任何灵丹妙药可以舒心 友谊既可把感情之暴风骤雨变成丽日和风,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变成朗朗白昼 朋友的忠告和谄媚者的奉承有极大差异 治好疾病却杀了病人 第31篇 说疑心 疑心犹如蝙蝠,总在黄昏时出现 第32篇 谈辞令 言谈话语最好能有抑扬张弛,如在时事中加以论证,在铺叙中夹以推理,忽而提问忽而酬答,有时调侃有时认真,因为老用一种腔调平铺直叙会令人感到乏味 第34篇 论财富 别为炫耀而追求财富,只挣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慰的钱财 第36篇 论野心 野心勃勃的人亦是这般,当其发现仕途坦荡,觉得还有望升迁之时,他们非但没有危险,而且还勤于公务;但当其欲望一旦受阻,他们就会变得满腹牢骚,看人看事都用一双毒眼,睥睨国是,幸灾乐祸 须知这种人若不能随其职位步步高升,就会设法让其职权随他们一道堕落 要分清乐于报国的雄心和好管百事的野心 第40篇 谈走运 智者们为避免他人对其优点的妒忌,都习惯于把自己的长处归因于上帝和命运女神 凡是把成就过分地归功于自己的聪明才智者,其结局往往都很不幸 第43篇 论美 若将其五官分而视之则一无是处,但合在一起却堪称花容玉颜 第47篇 说洽谈 如果你想左右对方,那你就必须了解其习性癖好从而引之,或了解其目的意图从而诱之,或了解其弱点短处从而迫之,要么就是了解到能影响对方的人和事,从而对其加以控制 第49篇 谈求情说项 这种人是把他人委托之事当作自己过河之桥 不知所求之事的价值大小是头脑简单,而不问所求之事正当与否则是缺乏良知 请求者在选中介人的时候,与其选权位更高者,不如选更适合其请求事项的人;与其选统管全局者,不如选分管具体事务的人 因为施恩者往往敢于失去一个初次讨情者,但却不愿失去已获得过恩惠的说情者以及先前已经赐予的恩惠 求情说项者中最可恶者莫过于那些以此为生的专业户,因为他们就是妨害国家秩序的毒药和病菌 第50篇 谈读书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辩理 第51篇 论党派 人少势微的党派往往更为团结 相争的两党中有一党被击败后,获胜的党又会自行分裂 第52篇 谈礼节与俗套 世人获得好名声的情形就如同赚钱获利的情况;须知小钱装满大钱袋是句不谬的格言,因为小钱可常得,而大利不常来。与此同理,小小的优点可赢得大大的赞扬,因为小优点可天天显示并为人注意,而展示大德的机会却如同过节 你还须做的就是自信;须知一个人若是在言谈举止上太煞费苦心,他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风度和魅力,因为风度魅力之展现必须自然大方而无矫揉造作。有人的举手投足活像每个音节都推敲过的诗行,可一个在鸡毛蒜皮上绞脑汁的人又何以能领悟宏旨大义 附和他人通常是一条有益的规则,但附和时须加上自己的主见;如同意他人的见解须加上点不同看法,赞成他人的提议须附上个先决条件,而认可他人的计划则须提出进一步的理由。在恭维人时须注意别太过分,不然你即使在别的方面都无可挑剔,你的嫉妒者也会说你善阿谀奉承,从而贬低你其他更为可贵的优点 第53篇 谈赞誉 赞誉乃德行之反映,但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镜鉴 这种赞誉可谓“以赞为训”,因为赞誉者所颂扬之处正是他们希望君王和要人们能做到的地方。有些赞誉就像裹上糖衣的毒箭,实际上是要为被赞誉者招来妒忌,这真可谓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当面说好话的敌人 第54篇 论虚荣 一批酷爱虚荣的人可使其大张旗鼓,而那些老成持重者则宜做压舱物而不宜做风帆 第56篇 论法官的职责 应以严厉的眼光看事,但用仁慈的目光看人 第57篇 谈愤怒 若万一被人激怒,应对冒犯者表示出鄙夷,而不应该表现出畏惧 至于要使他人动怒,这首先是要选择好时机,即要在对方心情最糟、最易发火时激怒他们,另外再用你所能找到的一切手段(如上文间接提及者)来加重对方受辱的感觉。不想让他人动怒的办法正好相反,即如果要向某人讲某件可能会令他生气的事情,开口的时间一定要选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因为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尽可能地使他觉得他所受到的伤害中没有轻辱的成分,你可以把那伤害归因于误会、担心、激动或任何你能想到的理由 第58篇 谈世事之变迁 一个国家年轻时往往武事最盛,到壮年时其学术则会繁荣,然后会有一段文武并兴的时期,最后便步入文竭武衰的残年,但此时其工艺技术和商业贸易则最为发达。学术也自有其幼稚的童年期,接着才有风华正茂的青春期,然后是厚积薄发的壮年期,最后便步入每况愈下的暮年晚景 来自京东读书 for Android 导出于 2020-04-18 00:09:31
回应 2020-04-17 23:49
-
第1篇 论真理 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 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巍然高耸且风清气朗的峰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 笔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篇 论死亡 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
2020-04-17 23:49
第1篇 论真理 世上的确有人好见异思迁,视固守信仰为枷锁缠身 登高岸而濒水伫观舟楫颠簸于海上,不亦快哉;踞城堡而倚窗凭眺两军酣战于脚下,不亦快哉;然断无任何快事堪比凌真理之绝顶(一巍然高耸且风清气朗的峰顶),一览深谷间的谬误与彷徨、迷雾与风暴 笔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篇 论死亡 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爱恋之心会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渴求死亡,悲痛之心会扑向死亡,连恐惧之心亦会预期死亡 死之寻常犹如生之天然 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会受人爱戴 第3篇 谈宗教之统一 和平可树立信仰,和平可唤起爱心 第4篇 论复仇 复仇乃一种原始的公道,人之天性越是爱讨这种公道,法律就越是应该将其铲除;因为首先犯罪者只是触犯了法律,而对该罪犯以牙还牙则使法律失去了效用 宽恕他人之过失乃宽恕者之荣耀 第5篇 谈厄运 如果奇迹就是超乎寻常,那它们多半都是在厄运中产生 将明丽的图案绣在暗郁的背景上比在明丽的背景上绣暗郁的图案更为悦目 第6篇 论伪装与掩饰 一个人若是有洞察力,能判明何事当扬,何事当匿,何事当半张半掩 自我掩饰有上中下三策:上策为不露声色,守口如瓶,用此策者可使自己不显破绽,不被看穿;中策为施放烟幕,欲盖故张,用此策者可故意露一些迹象以隐其真;下策则为弄虚作假,乔装打扮,用此策者常煞费苦心地把自己伪装成另一类人 第8篇 谈结婚与独身 妻乃青年者的情人、中年者的伴侣、暮年者的护士 第9篇 论嫉妒 自身无德者常嫉妒他人之德,因为人心的滋养要么是自身之善,要么是他人之恶,而缺乏自身之善者必然要摄取他人之恶 第10篇 论爱情 夫妻之爱使人类繁衍,朋友之爱使人类完善,但淫荡之爱则会使人类堕落 第11篇 论高位 为官者上任之初,须以最佳楷模为师,因仿效就等于全套准则;稍后则可以己为典范,并严审当初所为是否无可非议。前任失误之处亦不可忽略,这并非是要揭他人之短以显自家之长,而是要找出前车之鉴以免重蹈覆辙。故有改良之举不宜大肆炫耀,亦不可贬责旧时和前任;但仍须坚持己为,不仅要循合理之成规,而且要创良好之先例。凡事均应追本溯源,以观其由盛及衰之原因;但同时仍须向古今二时讨教,问古时何事最佳,问今时何事最当 下属之职权亦应加以维护,切记坐镇指挥比事必躬亲更显尊贵 当权者有四种主要的恶习,即拖沓、受贿、粗暴和抹不开情面 宁可在他们不想求见时召见他们,也不要在他们有事求见时将其拒之门外 第12篇 说胆大 胆大总是在胆大者行动之初见效,不久之后便功效全无 胆大于决策有害,但对执行决策有利,故此对胆大者必须知人善用,绝不可放手让他们统领全局,只能让他们受辖于人地充当副手,因为在运筹决策时须预见种种风险,而执行决策时则须对风险视而不见 第15篇 论叛乱与骚动 适当给予民众发泄其悲愤不满的自由,这也不失为一种防乱措施(只要这种发泄别过于肆无忌惮);因为若让人把怨气往肚里吞,或是把脓血捂起来,那就会有积郁成疾或恶性脓肿的危险 当其没法用令人满意的手段赢得民心时,仍能凭各种希望使民心所向 为君者务必出言谨慎,说只言片语时尤须当心,因这类短句会像箭矢一般不胫而走,且往往被视为君王吐露的心声;反之长篇大论倒会因其单调而不甚受人注意 第16篇 谈无神论 对哲学的一知半解会使人倾向于无神论,但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则会使人心皈依宗教 第17篇 说迷信 对于神灵,与其妄加评说,不如一无所知;因后者只是不信神,而前者则是渎神 笔记:与前一章有联系。哲学,深之则宗教,过之则迷信。孔子精辟:敬鬼神而远之 第19篇 论帝王 权力,忽而滥施淫威,忽而放任自流 别忽略或容忍欲作乱者备下柴薪,因为谁也没法阻止火星迸发,而且也难测火星会来自何方 一是记住你是凡人,二是记住你是神或神的化身;前者约束君王的权力,后者则限制君王的欲望 第20篇 论进言与纳谏 世人在私下里更勇于陈述己见,在公开场合则更容易人云亦云,故君王最好是兼而听之;求言冗官小吏于密室,以促其畅所欲言,征询高官大员于公堂,以保其出言谨慎 笔记:论语: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夜晚乃智谋的时辰 第21篇 说时机 时者难得而易失,且失不再来 首先明察秋毫,然后则雷厉风行 第22篇 论狡诈 与人交谈时注意察言观色乃狡诈之一要点 另一个要点是,当你迫不及待地为获得某事某物而请求某人时,你得先拐弯抹角地东拉西扯让那人高兴,以免他因过于清醒而拒绝你的请求 与上一点相似,你亦可趁某人忙得不可开交时突然向他提出请求,这样他便无暇对你的请求加以仔细考虑 如果你反对某人即将提出的某项提案,而你又觉得那人的论据之充分将足以使该提案有效通过,那你必须装出对该提案非常赞同,并在会上由自己将它提出,但当然要用一种能使之被否决的方式。 欲言之事刚说半截又戛然而止,仿佛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失言,如此往往会引起听话人想听下半截话的欲望。 鉴于经问询而得知之事总比不打自招的话可信,你不妨设下诱饵引他人来探询你欲言之事,譬如说你装出一副与往日不同的表情,以便别人有机会问你脸色变化为何故,就像尼希米当年所为: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欲言难以启齿且令人不快之事时,最好让某位人微言轻者先去把事情捅破,然后你再装作是碰巧介入该事,以便当事人向你提问以证实前者的通报;当年纳尔奇苏斯就曾用此法向克劳狄报告梅萨丽娜和西利乌斯的婚事。 欲言某事又不想把自己牵扯于其中,狡诈者之一法是借用世人名义,你不妨说“人人都在议论……”,或说“四下里都在传闻……” 笔者曾认识一人,此君写信时总把最要紧的事作为附言写在信末,仿佛那事是被附带提及似的。 笔者还认识一个人,此公发言时总把他最想说的话留在最后,往往是海阔天空地说上一阵后再谈正题,而且谈的方式就像他在讲一件差点儿被忘掉的事情。 有些人在其欲施加影响的客人来时爱佯装感到意外,仿佛来客是不期而至似的,这时他们往往是手里正捏着一封信,或是正在做某件他们不常做的事情,其目的是想让客人就他们本来就想说的事情发问。 狡诈之又一要术是让某些话从自己口中道出,存心让他人拾此牙慧去调嘴学舌,从而占他的便宜。笔者认识两位伊丽莎白时代的旧同僚,他俩为国务大臣一职相争,但仍然保持交往,而且常就任职之事交换意见。其中一人说,在王权衰落的时代当大臣很伤脑筋,他可不想揽这种棘手的事情;另一位马上就捡过此话,并对其三朋四友说,他没理由要在这王权衰落的时代当一名大臣,最初说这话那人抓住时机,设法让此话传进了女王的耳朵,“王权衰落”四字令女王大为光火,从此她再也不听那另一个人的请求 另外还有一种狡诈,我们英国人管它叫“锅里翻饼”;其做法是一个人把他对另一个人说的话翻过来说成是另一个人对他所言。而实话实说,既然这事只有那两人才知道真相,所以要弄清这话出自谁人之口实属不易。 以败事有余的方式证明自己有资格替他人担保,从而置被担保人于不利境地,这也是某些人采用的伎俩;这就如同说“这等事叫我就不会干”。当年提格利努斯替布鲁斯说话就用过这种方式:他对陛下并无二心,只是想确保皇上平安。 有些人备有一肚子的奇闻轶事,以致他无论想影射什么,都可以让自己的话披上传闻的外衣,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使听话人乐于去传播自己的话。 在自己的要求和措辞中体现出自己想要的答复,这也不失为一种狡诈之招,因为这样便可使答话人少些困惑。 有些人在言欲言之事前,所拖沓延宕之久、所绕的弯子之大,以及所东拉西扯之多都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做需要极大的耐心,但却往往收到奇效。 趁人不备时没头没脑地突然发问,往往可令对方措手不及,从而使其暴露无遗。这就像有个已改名换姓的人在圣保罗教堂散步,另一个人突然在他身后直呼其真名,前者必然会回头一样 第24篇 谈革新 犹如动物初生时都其貌不扬,新生事物刚出现时亦模样丑陋,因为新事物乃时间孕育的产儿 革新应是可带来变化的改良,而非假装改良的喜新厌旧之变化 第25篇 谈求速 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和突出重点是办事迅捷的关键 凡事都须经三个步骤,即筹划、讨论(审议)和实施。如若你要求速就得注意,惟讨论可使较多人参加,筹划和实施则只能由少数人担任 第26篇 谈貌似聪明 即便用那种稍显愚笨者也胜过任用这等徒有其表的聪明人 第27篇 论友谊 人可用菝葜剂疏肝,用铁质丸浚脾,用硫磺粉宣肺,用海狸香通脑,可除了真正的朋友外,世上无任何灵丹妙药可以舒心 友谊既可把感情之暴风骤雨变成丽日和风,亦可把理智之混沌暗夜变成朗朗白昼 朋友的忠告和谄媚者的奉承有极大差异 治好疾病却杀了病人 第31篇 说疑心 疑心犹如蝙蝠,总在黄昏时出现 第32篇 谈辞令 言谈话语最好能有抑扬张弛,如在时事中加以论证,在铺叙中夹以推理,忽而提问忽而酬答,有时调侃有时认真,因为老用一种腔调平铺直叙会令人感到乏味 第34篇 论财富 别为炫耀而追求财富,只挣你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施之有乐且遗之有慰的钱财 第36篇 论野心 野心勃勃的人亦是这般,当其发现仕途坦荡,觉得还有望升迁之时,他们非但没有危险,而且还勤于公务;但当其欲望一旦受阻,他们就会变得满腹牢骚,看人看事都用一双毒眼,睥睨国是,幸灾乐祸 须知这种人若不能随其职位步步高升,就会设法让其职权随他们一道堕落 要分清乐于报国的雄心和好管百事的野心 第40篇 谈走运 智者们为避免他人对其优点的妒忌,都习惯于把自己的长处归因于上帝和命运女神 凡是把成就过分地归功于自己的聪明才智者,其结局往往都很不幸 第43篇 论美 若将其五官分而视之则一无是处,但合在一起却堪称花容玉颜 第47篇 说洽谈 如果你想左右对方,那你就必须了解其习性癖好从而引之,或了解其目的意图从而诱之,或了解其弱点短处从而迫之,要么就是了解到能影响对方的人和事,从而对其加以控制 第49篇 谈求情说项 这种人是把他人委托之事当作自己过河之桥 不知所求之事的价值大小是头脑简单,而不问所求之事正当与否则是缺乏良知 请求者在选中介人的时候,与其选权位更高者,不如选更适合其请求事项的人;与其选统管全局者,不如选分管具体事务的人 因为施恩者往往敢于失去一个初次讨情者,但却不愿失去已获得过恩惠的说情者以及先前已经赐予的恩惠 求情说项者中最可恶者莫过于那些以此为生的专业户,因为他们就是妨害国家秩序的毒药和病菌 第50篇 谈读书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辩理 第51篇 论党派 人少势微的党派往往更为团结 相争的两党中有一党被击败后,获胜的党又会自行分裂 第52篇 谈礼节与俗套 世人获得好名声的情形就如同赚钱获利的情况;须知小钱装满大钱袋是句不谬的格言,因为小钱可常得,而大利不常来。与此同理,小小的优点可赢得大大的赞扬,因为小优点可天天显示并为人注意,而展示大德的机会却如同过节 你还须做的就是自信;须知一个人若是在言谈举止上太煞费苦心,他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风度和魅力,因为风度魅力之展现必须自然大方而无矫揉造作。有人的举手投足活像每个音节都推敲过的诗行,可一个在鸡毛蒜皮上绞脑汁的人又何以能领悟宏旨大义 附和他人通常是一条有益的规则,但附和时须加上自己的主见;如同意他人的见解须加上点不同看法,赞成他人的提议须附上个先决条件,而认可他人的计划则须提出进一步的理由。在恭维人时须注意别太过分,不然你即使在别的方面都无可挑剔,你的嫉妒者也会说你善阿谀奉承,从而贬低你其他更为可贵的优点 第53篇 谈赞誉 赞誉乃德行之反映,但它亦是令人反思的镜鉴 这种赞誉可谓“以赞为训”,因为赞誉者所颂扬之处正是他们希望君王和要人们能做到的地方。有些赞誉就像裹上糖衣的毒箭,实际上是要为被赞誉者招来妒忌,这真可谓最可怕的敌人就是当面说好话的敌人 第54篇 论虚荣 一批酷爱虚荣的人可使其大张旗鼓,而那些老成持重者则宜做压舱物而不宜做风帆 第56篇 论法官的职责 应以严厉的眼光看事,但用仁慈的目光看人 第57篇 谈愤怒 若万一被人激怒,应对冒犯者表示出鄙夷,而不应该表现出畏惧 至于要使他人动怒,这首先是要选择好时机,即要在对方心情最糟、最易发火时激怒他们,另外再用你所能找到的一切手段(如上文间接提及者)来加重对方受辱的感觉。不想让他人动怒的办法正好相反,即如果要向某人讲某件可能会令他生气的事情,开口的时间一定要选在他心情好的时候,因为第一感觉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尽可能地使他觉得他所受到的伤害中没有轻辱的成分,你可以把那伤害归因于误会、担心、激动或任何你能想到的理由 第58篇 谈世事之变迁 一个国家年轻时往往武事最盛,到壮年时其学术则会繁荣,然后会有一段文武并兴的时期,最后便步入文竭武衰的残年,但此时其工艺技术和商业贸易则最为发达。学术也自有其幼稚的童年期,接着才有风华正茂的青春期,然后是厚积薄发的壮年期,最后便步入每况愈下的暮年晚景 来自京东读书 for Android 导出于 2020-04-18 00:09:31
回应 2020-04-17 23:49 -
Sunny (春风百草香)
第 1 篇 论 真理 第 2 篇 论 死亡 第 3 篇 谈 宗教 之 统一 第 4 篇 论 复仇 第 5 篇 谈 厄运 第 6 篇 论 伪装 与 掩饰 第 7 篇 谈 父母 与 子女 第 8 篇 谈 结婚 与 独身 第 9 篇 论 嫉妒 第 10 篇 论 爱情 第 11 篇 论 高位 第 12 篇 说 胆大 第 13 篇 论 善 与 性善 第 14 篇 谈 贵族 第 15 篇 论 叛乱 与 骚动 第 16 篇 谈 无神论 第 17 篇 说 迷信 第 18 篇 论 远游 第 19 篇 论 帝王 第 20 篇 论 进言 与 纳谏 第 21 篇 ...2017-07-27 13:56
第 1 篇 论 真理
第 2 篇 论 死亡
第 3 篇 谈 宗教 之 统一
第 4 篇 论 复仇
第 5 篇 谈 厄运
第 6 篇 论 伪装 与 掩饰
第 7 篇 谈 父母 与 子女
第 8 篇 谈 结婚 与 独身
第 9 篇 论 嫉妒
第 10 篇 论 爱情
第 11 篇 论 高位
第 12 篇 说 胆大
第 13 篇 论 善 与 性善
第 14 篇 谈 贵族
第 15 篇 论 叛乱 与 骚动
第 16 篇 谈 无神论
第 17 篇 说 迷信
第 18 篇 论 远游
第 19 篇 论 帝王
第 20 篇 论 进言 与 纳谏
第 21 篇 说 时机
第 22 篇 论 狡诈
第 23 篇 谈 利己 之 聪明
第 24 篇 谈 革新
第 25 篇 谈 求 速
第 26 篇 谈 貌似 聪明
第 27 篇 论 友谊
第 28 篇 谈 消费
第 29 篇 论 国家 之 真正 强盛
第 30 篇 谈 养生 之道
第 31 篇 说 疑心
第 32 篇 谈 辞令
第 33 篇 谈 殖民地
第 34 篇 论 财富
第 35 篇 论 预言
第 36 篇 论 野心
第 37 篇 谈 假面剧
第 38 篇 说人 之 本性
第 39 篇 谈 习惯 和 教育
第 40 篇 谈 走运
第 41 篇 论 有 息 借贷
第 42 篇 论 青年 与 老年
第 43 篇 论 美
第 44 篇 论 残疾
第 45 篇 说 建房
第 46 篇 说 园林
第 47 篇 说 洽谈
第 48 篇 谈 门客 与 朋友
第 49 篇 谈 求情 说项
第 50 篇 谈 读书
第 51 篇 论 党派
第 52 篇 谈 礼节 与 俗套
第 53 篇 谈 赞誉
第 54 篇 论 虚荣
第 55 篇 谈 荣誉 和 名声
第 56 篇 论 法官 的 职责
第 57 篇 谈 愤怒
第 58 篇 谈 世事 之 变迁
第 59 篇 论 谣言( 未 完稿)
(英)弗兰西斯·培根著 曹明伦译. 培根随笔集 (名著名译丛书) (Kindle 位置 75-84). 广东花城出版社. Kindle 版本.
回应 2017-07-27 13:56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
每满100-50
购买二手书 · · · · · ·
-
暂时无货, 4天前曾上架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4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3月)8.0分 2495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01)8.6分 899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天前曾上架
-
人民文学 (2006年01月)7.8分 531人读过
-
暂时无货, 27天前曾上架
-
-
译林出版社 (2011)7.4分 344人读过
-
暂时无货,预计2天到货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培根随笔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ou are right 2017-11-08
为什么会是初中必读啊,没好好看也就不评分了,但看了三五篇,真的不想再看了
0 有用 白羽苏芳 2020-06-02
还行。
0 有用 逍遥游 2020-10-24
毕竟时间过了几百年,很多说法也不新奇了,但是博学程度还是值得佩服的,三观基本也很正
0 有用 夏毅 2021-02-18
很一般,只拣一些有兴趣的章节读了读,其它一翻而过。
0 有用 罐头里没沙丁鱼 2019-12-27
一本经验主义的论说集,阅读体验像是在读一个接一个句号连缀起来的命题集合,每一个命题都是一则经验。这和阅读西塞罗的论说集是完全迥异的体验,后者几乎通篇像用一个一个逗号串联起来的论据集合,只为说明唯一的命题。这两种阅读体验,也许说明了近代经验主义和古希腊注重理性思辨的哲学的不同思维方式吧。
0 有用 夏毅 2021-02-18
很一般,只拣一些有兴趣的章节读了读,其它一翻而过。
0 有用 小小北海盗 2021-01-26
读完《培根随笔集》 看这本书是因为罗教授在讲课时 提到了培根在《论法官的职责》中的一句话 “一桩误判比多桩犯罪还更有害,因犯罪只是搅浑河水,可误判却是搅浑水源” 毕竟是十六世纪所著 很多观点在现今已经过时了 书中涉猎的范围很广 比较有价值的几篇都是关于帝王术的 最喜欢的一篇是《论有息借贷》 其中的一些建议在当下都运用广泛 其一是利率要设上限 其二是利率要差异化 其三是贷款发放要按贷方所在地管理 ... 读完《培根随笔集》 看这本书是因为罗教授在讲课时 提到了培根在《论法官的职责》中的一句话 “一桩误判比多桩犯罪还更有害,因犯罪只是搅浑河水,可误判却是搅浑水源” 毕竟是十六世纪所著 很多观点在现今已经过时了 书中涉猎的范围很广 比较有价值的几篇都是关于帝王术的 最喜欢的一篇是《论有息借贷》 其中的一些建议在当下都运用广泛 其一是利率要设上限 其二是利率要差异化 其三是贷款发放要按贷方所在地管理 仅以上三点 就可称绝 培根是个坚定的有神论者 贵族制的拥簇 但又在共和制间摇摆 一面号称自己光明磊落 一心为了国家 另一面却在文章里阴阳怪气地讽刺政敌嫉贤妒能 最终在大法官的位置上下野 智慧当然是有的 但太过于自我 所以很多书评说他达观通透 我倒是不以为意 (展开)
0 有用 nightpuppet 2021-01-13
三观出奇的宽容,这样的人物西方不多,房龙一个,蒙田一个,像这样的人物放在当时可是要多前卫啊
0 有用 逍遥游 2020-10-24
毕竟时间过了几百年,很多说法也不新奇了,但是博学程度还是值得佩服的,三观基本也很正
0 有用 张云锦 2020-06-04
培养理性思维的入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