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短评

热门 最新
  • 308 虫虫 2018-08-11 14:22:40

    陀氏对人性心理的把握依旧是那么精准。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义,瓦尔科夫斯基公爵是最泯灭人性的利己主义,他虚伪贪婪、阴险残忍,为了自己的利益抛弃妻女,以儿子的幸福为代价换取钱财,人性的丑恶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涅莉则是痛苦的利己主义,家破人亡的遭遇让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她对人有深深的防备心理,对自己好的人也具有攻击性,宁愿在痛苦中乞讨也不接受别人的爱心。娜达莎一家是被伤害与侮辱的典型代表,父女两人都拥有最具美德的利己主义,他们互相爱着对方却不肯低头,直到最后的时刻才都解除了自己的心魔。阿辽沙被很多人批评空虚浮躁一无是处,我反而觉得他是一个天真烂漫能表现出人性本善的人,他最大的悲剧同样是太天真太容易轻信别人。

  • 476 炮灰lz 2018-07-31 11:46:39

    居然在注释里面剧透?!!翻译你过来我要和你聊聊共产主义

  • 183 两仪式 2016-04-03 07:29:03

    与十恶之人同样应该被谴责的是那些以自损伤害爱自己的人与那些意志薄弱任由人摆布的懦夫。

  • 99 沁云 2017-08-08 10:14:43

    一本在十几岁时被我错过的书,读过的陀氏作品都像是人性的洗礼,所以早读还是晚读大概是会对人生起到不同的影响。掩卷之后觉得故事或许可以压缩一些,但阅读过程中却完全被强大的场景控制能力和精准的心理描写所吸引。我喜欢的作家大都是如陀氏般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天真与经验兼具。

  • 134 2018-08-15 03:24:21

    如果有人叫你为爱牺牲,让他滚!

  • 68 跳下云头 2019-05-21 10:22:42

    读到译后记才发现瓦尼亚是这么年轻,之前和公爵交手,也提过他“年轻气盛”,但我竟没留意!也就二十二三吧,呜呜呜,几乎所有人的心思他都能了解,这么聪明的人,这么体贴善良的人,唯独不肯察觉涅莉的爱情,甚至某种意义上伤害了她,爱情啊,多么苦涩,也将他的双眼蒙蔽。

  • 51 罗开贵 2019-08-30 11:50:36

    不同情娜塔莎一家,不同情瓦尼亚,他们都不是被侮辱与伤害的人们,他们的痛苦都建立在自身性格的不完善。可是,涅莉的出现,一个完美刻画的人物,一个闪耀着神性光辉的人类至善,她受到的痛苦和侮辱,又有多少人理解呢?我太难过了,鲜花中死去的小女孩,她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死亡来了拯救娜塔莎和她父亲的关系。这部小说更多的不是思想深度与人性深度,而是站在了人物刻画的巅峰。恶棍阿廖沙及其滚蛋公爵父亲。

  • 37 太空人 2018-08-09 16:13:14

    坏人能量很大,一个人干翻几家人。

  • 26 小米酱酱 2019-08-15 14:29:50

    尽管在这部作品里陀老师的技术还略显生涩,但他窥察人心一切晦暗角落的能力无人能及。这些异常精彩的心理描写足以成就陀老师的伟大。尾声的部分读得人心痛,伊赫缅涅夫、娜达莎、涅莉和她的母亲、外公,瓦尼亚,公爵的亲儿子阿辽沙、他亲手选择的儿媳卡佳,每个人都因为公爵的卑鄙与无耻而遭遇巨大的不幸,对于一些人来说,再没有比人格上的侮辱更大的灾难。尽管结尾如此和谐,但这是一个多么悲剧的故事啊。娜达莎与阿辽沙的分开是注定的,尽管这又让公爵的卑鄙手段得逞,但他对一切都胜券在握,他是撒旦,这分开让人绝望又无能为力。PS:比爱上张无忌更不幸的事情就是爱上阿辽沙了吧。大型巨婴。天真的利己主义者。陀老师总结得还是到位啊。

  • 25 寒幕天 2017-02-17 12:02:34

    读起来非常顺畅,感觉前面一些小悬念设置的太多了,内容可以再压缩一点,看到后面越看越觉得像戏剧。卡佳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悲剧故事的主角,被伤害与侮辱的女性中不光是过去的涅莉的母亲,现在的娜达莎,还会有未来的卡佳……

  • 43 若昔难得 2016-12-07 19:14:40

    用天才来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甚至都是不够的。金刚经中有名句:“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读他的小说,你会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那个全知全能的佛祖在世。他不但知道所有众生之心,甚至他比众生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心。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作者对人心的透彻洞悉也只是对书中虚构人物内心的解剖,但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书中的角色,这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感觉,就像自己隐私完全被别人知道一样,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对于这一部长篇,就像书名一样,主角是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穷人们被有钱有势的坏蛋伤害和侮辱,并且穷人们也相互伤害和侮辱,因此我想这部小说不是想揭露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而是想要揭示更加普遍的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冲突、终极幸福的虚无缥。

  • 19 窈窕妃 2019-02-09 19:46:16

    多年前我认真看完的第一本陀思妥耶夫斯基(译文旧版本),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无作家也许不夸张

  • 30 我有一只小卤蛋 2020-06-06 16:47:09

    斯米特老头子给涅莉第一次买糖果那一段,我真的泪目。他越是不能原谅女儿,越是体现了当初公爵对他们的伤害和侮辱之深。但他忍不住对涅莉好,这又是他深藏于人性中的温暖和爱啊。对于斯米特和尼古拉两个人而言,他们与女儿的关系就是“被伤害与侮辱的人,去爱伤害他与侮辱他的人”。这些被伤害与侮辱的人,天真、浪漫、对人性充满乐观的幻想。即便这份幻想被打破了,他们也没有完全变成野兽,仍然期待用正直无畏的态度为自己赢得尊重和胜利。但是很可惜,这并不起作用。我有点悲观,在这种“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时代中,跟野兽对峙,唯一有用的方式似乎就是变得比野兽更凶猛。善行得不到保障,恶行得不到惩罚,这样的时代太糟糕了。(又或许,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事情)

  • 17 Witzelsuchtt. 2018-09-01 01:19:54

    恶人胡作非为,善人竟沦为帮凶。

  • 22 阿斑斑。 2019-09-13 16:57:22

    【藏书阁打卡】陀翁文集7/9。“不久前我读了福音书。那里说,要宽恕自己所有的仇敌。我读了,而他我终究没有宽恕..."哦,我可怜的小涅莉。该书完成的时期,是陀翁被流放西伯利亚偏早年一些的作品,有的人说它读来不如《罪与罚》老辣深邃。也不像《卡拉马佐夫》充满了哲学思辨。全书我最喜欢、令我惊叹的就是数段对斯米特老人的描写。其出场为一绝,人物塑造地极好,寥寥数笔设置伏线与悬念,引出我最喜欢的涅莉,这一段夹着倒叙与插叙的叙事手法读起来流畅又痛快,引人入胜。最后涅莉回忆老人颤颤巍巍去见女儿最后一面的情景更是打动我的心,个中滋味,非亲自阅读不可道。而其中阿辽沙简直蠢得没眼看,宛若一个智障。被侮辱与被伤害的涅莉激烈的矛盾的应激反应、对待事物的倔强不愿宽恕的态度与不愿放下的执念是一面引人注意的自我观照镜子。

  • 11 茶咕噜咕噜茶 2020-12-30 12:37:28

    原来没有所谓的宽恕别人,上帝的智慧是让我们放过自己。

  • 12 空山 2020-03-31 23:35:40

    陀氏言情小说《一个千斤顶的自白》三口气读完,起承转合流畅至极,觉得很爽(这么爽为何不一口气读完? 人生苦难重重,每个人都会因为自身必有的弱点而被伤害和侮辱(或者就干脆是自我伤害和侮辱 这些痛苦的发生总让人无能为力,其实痛苦并不能洗尽一切,能洗尽痛苦的大概只能是死亡吧(或者就是公爵俩父子那样的没脸没皮应该也行 两对父女两的矛盾设置真的太完美,是的,人总是习惯性的和亲近的人发脾气,伤害他们还不是仗着自己能被包容和原谅,可是,相对于恨和讨厌的易于表达,爱和原谅总是不容易说出口,那怕心里原谅了千千万次也还是不愿承认(人类的倔强总是没有缘由啊 原谅了你的狗、去你家楼下偷偷看你,但就是不当面告诉你:女儿,我们和好吧(何时才能变得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呢?阿辽沙是个爹宝,他们父子配得上扒光了吊起来让人鞭打

  • 4 风寒如雪 2019-02-27 15:03:28

    完全用心理描写抓人,让人欲罢不能啊,但对人物的整体展现还是有些虚

  • 15 邻家大爷 2019-12-22 20:40:19

    爱和宽恕,还是伤害与侮辱。故事挺简单,三对父女,涅莉线比搞对象动人多了

  • 10 一个小标点 2020-06-05 16:04:35

    预感到会哭,但不知道后来会哭那么惨。https://www.douban.com/people/1299702/status/2974676527/娜达莎,涅莉的母亲,像是互文,又像是两代苔丝,造孽的贵公子倒来自同一个家族。一个到死都没听到父亲的原谅,另一个因为涅莉讲出这个故事被原谅了,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们心碎,和解,死去,而侮辱人和损害人的却好好地活着。娜达莎和阿廖沙像是赵微电影里的阮莞和男友,一个天真的、因而伤害别人都显得理所当然的男孩和一个永远原谅他的大地之母。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