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4年5、6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书单|一串外销瓷与广州 (malingcat)
- 中外文化交流史 (思考的芦苇)
- 得嘞 ([已注销])
- 陶瓷 (喵汪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瓷话中国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蟹尔曼M4 2020-07-02 14:41:46
之前做项目时读过,有点像微信公众号文章,学术感很弱。有关外销瓷的历史其实是极其精彩纷呈的,希望有更多更好的专著吧。
0 有用 光而不燿 2022-03-12 18:47:16
第一章的第一句话“直到唐代,工匠们才烧制出真正的高温瓷器。”这……真正高温瓷器的烧成,是在东汉啊。
0 有用 深溪虎 2022-10-14 23:38:07 上海
非常有意义的一个主题,无奈内容注水过多,错别字太多。
6 有用 优雅骑士 2018-11-21 17:16:29
该书充分证明了三个问题。首先,国内还是缺少优秀的物质史、文化史和全球史作品。本来瓷器作为中国重要的外销产品之一,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但现在的研究者往往仅仅将其作为艺术品和文物,从艺术、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往往忽略了其本身的商品属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技术、资源、消费、制度、市场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第二,国内博物馆的整体研究水准依然令人堪忧,广东省博坐拥大量珍贵的外销瓷珍品,同文字材... 该书充分证明了三个问题。首先,国内还是缺少优秀的物质史、文化史和全球史作品。本来瓷器作为中国重要的外销产品之一,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但现在的研究者往往仅仅将其作为艺术品和文物,从艺术、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往往忽略了其本身的商品属性,及其背后的文化、技术、资源、消费、制度、市场和社会等方面的信息。第二,国内博物馆的整体研究水准依然令人堪忧,广东省博坐拥大量珍贵的外销瓷珍品,同文字材料相比这些实物材料更直观更形象,但是作者作为一个长期参与瓷器布展的博物馆研究员从中能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基本还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无法做进一步做更深入的解读,枉费了这些宝贵材料。这一点同国外乃至对岸的博物馆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第三、这套丛书整体质量堪忧,政治需求高于学术需求导致很多作品都是拼凑之作 (展开)
0 有用 iWall 2018-12-16 22:29:14
瓷器之所以唐朝以来在海外颇有盛名是因为技术垄断,当时形成的巨大贸易顺差富裕了整个国家数个朝代,清朝闭关锁国,技术又泄漏,从朝鲜到日本,这技术又被欧洲学了去,有点为清朝惋惜但好歹富裕了历史,现在不存在什么技术壁垒,陶瓷日用品也是个没有很大门槛产物,除却顶尖艺术品实在无利润可循。可惜可惜。此书评分2星半,重点不清晰逻辑不明,该详细的不详细,无趣的又啰嗦,作者水平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