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的原文摘录

  • 交往日久,看到了王先生的艰辛付出。黄苗子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讲:“一九五八年,畅安(王世襄号)慷慨地让我搬进芳嘉园他家院子的东屋‘结孟氏之芳邻’,确是平生一快。论历代书画著述和参考书,他比我多,论书画著作的钻研,他比我深。论探索学问的广度,他远胜于我,论刻苦用功,他也在我之上。那时我一般早上五点就起床读书写字,但四点多,畅安书房的台灯就已透出亮光来了。” (p2)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1 15:18:40
    —— 引自第2页
  • 鉴人如鉴物,这不仅仅对明清家具专业,而且对人所从事的任何专业,特别是对人的一生,都助益无穷。尤其是当前,有些所谓“名人”,擅长利用各种媒介来获得名声,靠的是取巧经营而并非真才实学。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人,这类人大都很能说,擅“表演”,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内在能力。而能否具有鉴人的眼力,能否准确地判断出一个人的实际水平,其重要意义在于由此选择应与什么样的人交往,这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p28)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1 16:30:59
    —— 引自第28页
  • 多年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爱讲形式,重宣传、包装,依赖炒作,一些行业、一些活动,本来与文化无关,却拿“文化”说事,冠上“文化”头衔似乎就有文化了,对此,王先生曾笑称“这叫缺什么补什么”。(p3)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09:49:46
    —— 引自第3页
  • 手艺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工具是否收拾得当、是否顺手好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修整工具可谓匠人的最高技艺。我慢慢摸素出其中的诀窍。(p6)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0:04:47
    —— 引自第6页
  • 王季迁先生认为,董其昌正是因为没有绘画功力,玩不转笔墨才抖机灵出新的,这和手底下有真功夫,自然而然地走入创新,有着本质的不同。(p23)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0:23:14
    —— 引自第23页
  • 王季迁先生透露给我一个他的观点,令我记忆非常深刻。他是一个戏迷,所以论画总爱拿京戏打比方。他说:“看画跟欣赏京戏一样,喜欢京剧的,真正懂京剧的行家,是听,听味儿,听名堂,(p22)在戏院里是侧坐在茶座上,偶尔看看舞台,那才是高水准。还有多数的人,说是喜欢听戏,并不真懂,实际上是在看,那么看戏,就是看热闹了。例如著名的《四郎探母》,非常好听,但是听不懂的人是在看,要是这样,那还不如弄个‘五郎探母’、‘六郎探母’的,肯定比《四郎探母》热闹、好看,但那叫看,不叫听。”我理解了他的意思,于是便问:“那您觉得在历史上,谁是值得听的,谁是看的呢?是不是早期的如宋元绘画才值得听’,后来,尤其到清朝,都注重形式,热闹了,是不是就只能看了?”他说:“不对,你的这个观点又太片面。要想‘听’董源黄公望,没问题,但是晚期‘四王’的绘画笔法,一样有味儿,一样值得‘听’,别以为热闹的就没味儿,关键就是要真的理解什么是《四郎探母》、‘五郎探母’。这样说吧,董其昌的画就是‘五郎探母’。”(p23)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0:23:14
    —— 引自第23页
  • 他认为书很神圣,粗制滥造、乱出烂书是罪过,可憎。而有没有人看书,倒没什么大不了的。他说,学术性的文章和书籍,本来就不是给所有人看的。不多水准的人,还不配看呢。这类著作面对的是历史。只要有人看懂,能承传下去,就够了。(p57)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2:42:52
    —— 引自第57页
  • 后来,据清宫档案和传世的实物证明:当年清宫营造家具的重点并不是放在紫禁城,而是圆明园。我在海外发现了很多令人称奇叫绝的奇特家具,例如:罗汉床下带有可以推拉的屉,夏季放置冰块祛暑,成为凉床,冬天放置暖炭,又成暖床;有的大宝座,两个扶手做成多宝格的形式,可以摆放诸多各类文玩,皇帝可真有想象力。有些为游船上特制的家具,曾随康熙和乾隆皇帝出巡,尺寸较矮,可扣装在船上。还有在园内溜冰时专用的溜冰宝座等,都是国内没有发现的。追根寻源,最终发现这些奇特的精品多出自圆明园。顺着相互印证归纳总结,更进一步揭示,当年圆明园遭劫难后,家具并非损毁无遗。事实上,在圆明园被焚烧之前的七天时间里,英法联军曾组织大规模的搬迁,其中很多是家具,包括一些巨型家具。这些珍品最后流散到了全世界。(p76)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3:26:48
    —— 引自第76页
  • 评价家具制作有五要素:第一境界,即家具是否融入了人的思想,能否代表人的精神。第二艺术水准,一件家具,线条比例关系要美,有承传,不可臆造。第三结构,中国传统家具之所以伟大,原因之一,就在结构的可靠。外表看着和传统家具一样,但里边的结构是否一样,真正能弄清楚的人并不多。一件好的家具,其结构无懈可击,是最起码的要求。第四工艺水准,切忌“表面光,心儿里糠”,而是内修外美,神(p85)完气足。最后才论木料的优劣,如果前四项没做到,那么,木料再好也是糟踢浪费。(p86)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3:45:37
    —— 引自第85页
  • 弹琴的形式,王先生一直认为古琴文化高雅深邃。古琴的音量非常小,不同于其他适合为满场听众演奏的乐器,它更适宜在文人之间表达思想、交流心灵,多是三两知己,在安静的文会雅集中弹奏,这在许多传世的古代绘画中都有体现。 弹奏古琴要求清雅的氛围,心态静好,天气不佳不宜弹琴,节气不合不宜弹琴…有诸多近乎挑剔的条件。古琴蕴含着格调和品位。(p127)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4:43:29
    —— 引自第127页
  • 对凡是悟性不够的主儿,你不必开导,更不必教育他,说了也没用,白费工夫,还招他生气。这理儿是早年王先生多次教给我的,而且无数实例也证实了王先生这个观点的英明正确。(p133)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4:51:42
    —— 引自第133页
  • 面粉。河北靠北部农村的就很好,要找那种带有少量麸皮的面粉,有面粉的香味且口感不粘。面粉发酵,一定是按传统的面肥发酵,使碱亦有讲究。 盐。摊开大饼后撒盐,再卷起来,这个过程很重要。且用的盐一定不能是普通的成品盐面儿,一定要用海盐粒,将大块的盐粒用擀面杖擀碎,而不能砸,不能太用力。擀碎之后的盐粒有大有小,这样吃到嘴里的口感和买现成的盐面儿有本质的不同。 摊在饼上的芝麻酱不能放得太匀,要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花椒。花椒的产地不用说,自然是山西的最好,但也有许多品种。我花了不少精力寻得,直接买鲜花椒,通到基本合适后,再碾碎,但不能用擀面杖擀,要砸,把花椒砸成片儿,撒在里面。(p137)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5:22:36
    —— 引自第136页
  • 东北大帅张作霖,不识字,但人很聪明,批发钱款的时候大毛笔一画,只有一道儿。但这一道儿里有讲究,这笔里藏着一根针,即墨迹中会有一道飞白,一般人不知道,只有账房明戏。他的副官想贪污,假造批文,也照着他的办法,大笔一画,送到账房,一眼就被识破了,因为笔道中没有那一根针刮出的那道飞白。(p156)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5:57:14
    —— 引自第156页
  • 有次在王先生家聊天,笑谈这类经历,老两口儿说其实这都是古人玩剩下的,从古代的陆羽到《红楼梦》里的妙玉,就茶道而言,该说的“山”前人早都说绝了,该变的花样儿也都变完了,现在又拿来“说山”,纯属没文化的人干“伪文化”的事。 (P176)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6:24:29
    —— 引自第176页
  • 一九四六到一九四八年间,我曾几次应伯驹先生邀请,求加古琴雅集和押诗条聚会。那时他住在弓弦胡同一号,李莲英的故宅,会后他常留客人吃饭,不是筵席而是家厨备膳。有一道菜每次都有,深受大家欢迎,是任何饭庄和餐厅大都吃不到的一清炒口蘑丁。中号莱碗盛得八成满,一颗颗如小指肚大的口蘑,灰白色,有皱纹,并不起眼,可真好吃。别的莱尚未大动,它已被吃光。我更是刚端上来便先曾一大勺。(p220) (查看原文)
    May 2023-03-02 17:07:34
    —— 引自第220页
  •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仍未踏进过故宫的家具库房,但我对故宫那位仁兄没有任何记恨,反而因当年的遭遇转化成了动力而感谢他。后来在编写专著时,我能克服各种难以想象和言表的困难,跟争这口气不能说无关,也正是这个痛苦的切身体会,使我对任何有求于我的真正的学人给予全力的支持,只要是我有的知识和资料文献,我会毫无保留地提供。另外,正因为看不到更多的故宫中的家具,断了念想,才将眼界和努力放在了世界范围,从而发现更多精彩的清宫家具实例,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后来,据清宫档案和传世的实物证明:当年清宫营造家具的重点并不是放在紫禁城,而是圆明园。我在海外发现了很多令人称奇叫绝的奇特家具,例如:罗汉床下带有可以推拉的屉,夏季放置冰块祛暑,成为凉床,冬天放置暖炭,又成暖床;有的大宝座,两个扶手做成多宝格的形式,可以摆放诸多各类文玩,皇帝可真有想象力。有些为游船上特制的家具,曾随康熙和乾隆皇帝出巡,尺寸较矮,可扣装在船上,还有在园内溜冰时专用的溜冰宝座等,都是国内没有发现的。追根寻源,最终发现这些奇特的精品多出自圆明园。顺着相互印证归纳总结,更进一步揭示,当年圆明园遭劫难后,家具并非损毁无遗。事实上,在圆明园被焚烧的前七天时间里,英法联军曾组织大规模的搬迁,其中很多是家具,包括一些巨型家具。这些珍品最后流散到了全世界。二十多年的实物探考中,我把见到的近千件清代家具逐步分类对比研究,并与清宫档案相印证,逐渐理出头绪,一一找出流传的脉络,最终总结出了圆明园家具的特征,并撰写了论文。我在文章发表前,先拿给王先生看。几天后他还给我时只大声地说了四个字:“真好!真好!”我知道,这在他的语言中,是最高的评价。 (查看原文)
    朴实无华的阳光 2023-11-12 19:44:39
    —— 引自第74页
  • 对于新制家具,我和王先生有个共识,家具用料并非最重要。评价家具制作有五要素:第一境界,即家具是否融入了人的思想,能否代表人的精神。第二艺术水准,一件家具,线条比例关系要美,有承传,不可臆造。第三结构,中国传统家具之所以伟大,原因之一,就在结构的可靠。外表看着和传统家具一样,但里边的结构是否一样,真正能弄清楚的人并不多。一件好的家具,其结构无懈可击,是最起码的要求。第四工艺水准,切忌“表面光,心儿里糠”,而是内修外美,神完气足。最后才论木料的优劣,如果前四项没做到,那么,木料再好也是糟蹋浪费。 (查看原文)
    朴实无华的阳光 2023-11-19 10:56:11
    —— 引自第83页
  • 王先生把那封信和照片交给我,说:“真是黄花梨的悲哀!你保存起来吧,这将是今后家具史的一部分。丑恶到了家,还能受市场追捧,无德无文化的社会产生的畸形家具,让人堵心!等合适的时候,你应该把它拿出来公之于众。” (查看原文)
    朴实无华的阳光 2023-11-20 22:18:19
    —— 引自第85页
  • 另外特别重要,特别值得向喜爱收藏的人士介绍的是:王先生看艺木品,并不特别注重年代有多久远、用的材料有多珍贵。他主要的评判标准是艺术价值和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即使创新的新品,只要有艺木水准,有时代精神,他一样叫好。而现在大多数人,狭义地认为只有的7成新的不能收藏。重材料制物才有价值,便宜材料的不好。 (查看原文)
    朴实无华的阳光 2023-11-21 06:56:09
    —— 引自第115页
  • 但是的的确确在这五干年中,封建地主的小农经济是主流。在小农经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中,人的眼界和意识容易短视和粗俗。所以绝大多数古代留下来的器物,是以“俗”为主线,“俗”和“糙是其主要特征。我们承认,在五千年里最辉煌的文化,是因为“学而优则仕”,文人精英入仕为官,享有优越的待遇,在雄厚经济实力支撑下创造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辉煌一文人艺术,包括书画和明式家具等等,但是这些与民间的东西完全不交圈儿,是极少的特例。 (查看原文)
    朴实无华的阳光 2023-11-23 21:55:58
    —— 引自第121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