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Mia 2015-08-30 20:32:18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又长知识,个人觉得王先生才是真正值得人们敬佩的人,有才华,却低调不张扬简朴却又有生活情趣,羡慕作者有王先生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 1 江凌云 2015-02-06 20:58:33

    好看到直接导致我买去上海的机票

  • 1 大甜甜~~ 2014-07-17 23:08:23

    王世襄先生身上有旧派人的气度,更有新一代知识分子的修养,有这样的师傅手把手带上半辈子,是田家青的福气。有田家青这样争气的徒弟,也是王老的幸福。别看王老搞一辈子明清家具,他的英文很牛哦!

  • 2 Kenve 2015-08-10 23:46:47

    邊看邊笑。老田也真是的,要不要這麼說啊!

  • 1 雪饮刀 2014-08-08 12:22:05

    文字平实,傲气有骨。他传即自传,写师傅也是写徒弟自己。

  • 1 嘉得乐 2014-06-06 22:24:07

    弟子不用多,有一个真传足以!有几个段子太贫了

  • 2 两天半 2014-07-04 11:51:11

    说实话我对文物收藏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原来感兴趣也只是好奇这些专家到底是怎么鉴定古玩,后来看了马未都的讲座,才发现古玩鉴定其实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一个人的文化积累,而看到王世襄老先生这里才发现,古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艺术品的属性,妄图通过细枝末节来决定一件东西的价值,已经背离了这些艺术品的初衷。当然书中主要讲的还是王老先生的为人处世,这些品质都是值得学习和敬仰的~~

  • 0 小米=qdmimi 2015-05-12 06:53:51

    情真意切无花活。老辈风骨今无存。畅安确是一代奇士,也是亦师亦父一真人。

  • 1 Amos 2022-11-13 18:32:46 美国

    亦师亦友,人间佳话。

  • 1 gugatt 2014-06-19 16:59:52

    都说王世襄是玩家,在他的弟子讲述如何受王世襄教诲的这几十年中,在讲述他自己在王世襄的影响下如何做学问中,却读到了下苦功夫、不凑热闹、不事张扬等并非繁华,而显拙朴的东西。那些不仅仅是一个“玩家”能概括的,并且属于一个远去的时代,一种更高的人生追求。

  • 1 伊達 2017-02-08 15:03:59

    大白话,挺实在。就是有点嘚瑟。

  • 0 小怡 2015-06-26 08:56:29

    可窥伺大师生活的千分之一即可受用终生。

  • 0 阿托品 2014-07-30 08:22:00

    书还不错,田先生的木器作品还需要再消化

  • 0 Grit 2015-04-17 18:51:29

    与先生共。好。人年轻时,应该见识下高山。即使一生达不到,眼界也开阔了。王世襄先生符合我对于北京人一切美好的看法。真是好,好极了。

  • 0 阿改 2014-06-05 17:45:50

    平实而生动,王世襄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 0 小城鱼太郎 2018-05-25 15:02:33

    病中闲览。作者惟我与王老独尊的语气令人不喜,谈论所谓“文化底蕴”的语言也很地味。

  • 0 荔蘿 2015-10-20 17:00:35

    我最喜欢的老头

  • 0 加可木南 2014-09-20 16:37:44

    【在 @雨枫书馆 翻书337】找到一处错误,154页提到葫芦器收藏家“马洪全”,155页名字变成“马鸿全”,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封底的一段介绍写得不错:作为文物大家王世襄先生得意且认可的唯一入室弟子,作者从游王世襄先生三十余年,亲炙其深厚学养和大家风范,所记皆为第一手材料,文字流畅易读,京腔韵味浓郁,人物刻画灵动,幽默笔触中浸出深厚情意。书中所载三十年来文博收藏界的风云流散,王世襄夫妇不折不从、雍容达观的处世境界,以及日常生活点滴中所流露之美学趣味和独到见解,都让人印象深刻,回味不已。

  • 1 闪闪大王 2014-07-15 16:15:24

    很棒。可以看到王先生做人和治学的态度。真棒。

<< 首页 < 前页 后页 >